CN211174089U - 漏点深度测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漏点深度测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74089U CN211174089U CN201922187961.9U CN201922187961U CN211174089U CN 211174089 U CN211174089 U CN 211174089U CN 201922187961 U CN201922187961 U CN 201922187961U CN 211174089 U CN211174089 U CN 2111740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ring platform
- packing
- inner ring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地面装备技术领域,是一种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包括公接头、封隔外壳、封隔胶筒、单向阀、上扶正器、下扶正器和阀顶套,上扶正器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公接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制作简单,通过设置公接头和封隔胶筒,封隔胶筒在遇到漏点时,膨胀后封隔漏点并卡死,通过公接头上下移动,使公接头在漏点上下位置改变流体的流道,使流体流量发生变化,根据流体流量变化公接头下移的距离确定漏点深度,通过设置第三通孔、单向阀和封隔胶筒,在测深过程中,发现漏点时,能够通过打压使单向阀关闭,高压使封隔胶筒在漏点处膨胀从而将漏失井眼与不漏井眼封隔开,并采用新的工艺进行堵漏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钻井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漏点深度测深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井工程作业工程中,由于地层裂缝,地层压力系数差异大等各种原因,经常造成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漏失,漏点深度无法精确测定;有些井漏现在工艺无法有效处理而且堵漏材料用量大,堵漏工艺的复杂,造成较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漏点深度测量不准确、堵漏工艺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包括公接头、封隔外壳、封隔胶筒、单向阀、上扶正器、下扶正器和阀顶套,上扶正器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公接头,公接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在一起的上连接筒、密封筒和下连接筒,上连接筒上部内侧与上扶正器下部外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下连接筒外侧与下扶正器上部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扶正器上部内侧设有下内环台,下连接筒内侧设有下端与下内环台上端相接触的阀顶套,阀顶套上端位于密封筒下部内侧,阀顶套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流道,阀顶套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对应第一通孔位置的密封筒中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密封筒内部设有下端与阀顶套上端相接触的单向阀,对应单向阀上侧位置的密封筒中部内侧固定有上内环台,上内环台下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三通孔,密封筒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外环台、第二外环台和第三外环台,第一外环台下部外侧安装有上部内侧与其相接触的封隔外壳,封隔外壳下端与下扶正器上端相接触,封隔外壳中部内侧固定有第一内环台,第一内环台上设有内外连通且与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四通孔,对应第一内环台上端与第一外环台下端之间位置的密封筒外侧和封隔外壳内侧之间形成安装腔,对应第二外环台下方位置的封隔外壳下部内侧固定有第二内环台,第二内环台下部内侧固定有第三内环台,第三内环台内侧与第三外环台下部外侧相接触,对应第一内环台下端与第三内环台上端之间位置的密封筒外侧和封隔外壳之间形成作用腔,封隔外壳外侧固定套装有封隔胶筒。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还可包括弹簧,安装腔内设有上端与第一外环台下端相接触的弹簧,弹簧下端与第一内环台上端相接触。
上述单向阀可包括阀体、密封球和阀盖,阀体包括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且固定在一起的上安装段和下安装段,下安装段外侧与密封筒内侧对应位置相接触,下安装段下端与阀顶套上端相接触,阀体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流道,下安装段上端设有下端与其相接触的阀盖,阀盖上端与上内环台下端相接触,阀盖外侧与密封筒内侧对应位置相接触,阀盖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包括右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直孔段、第二直孔段和第三直孔段,阀盖下部内侧与上安装段外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三直孔段内设有下部外侧与上安装段上端相接触的密封球。
上述密封球的直径可大于第二流道的直径且小于第三直孔段的直径。
上述还可包括密封系统,密封系统包括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封隔外壳上部内侧与第一外环台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对应第三通道上方和下方位置的第二外环台与第一内环台之间均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密封圈,下安装段中部外侧与密封筒内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制作简单,通过设置公接头和封隔胶筒,封隔胶筒在遇到漏点时,膨胀后封隔漏点并卡死,通过公接头上下移动,使公接头在漏点上下位置改变流体的流道,使流体流量发生变化,根据流体流量变化公接头下移的距离确定漏点深度,通过设置第三通孔、单向阀和封隔胶筒,在测深过程中,发现漏点时,能够通过打压使单向阀关闭,高压使封隔胶筒在漏点处膨胀从而将漏失井眼与不漏井眼封隔开,并采用新的工艺进行堵漏作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扶正器,2为下扶正器,3为密封球,4为阀盖,5为弹簧,6为阀顶套,7为封隔外壳,8为封隔胶筒,9为上连接筒,10为下连接筒,11为下内环台,12为上内环台,13为第一内环台,14为第二内环台,15为第三内环台,16为第一外环台,17为第二外环台,18为第三外环台,19为第一流道,20为第一通孔,21为第二通孔,22为第三通孔,23为第四通孔,24为安装腔,25为作用腔,26为上安装段,27为下安装段,28为第一直孔段,29为第二直孔段,30为第三直孔段,31为第一密封圈,32为第二密封圈,33为第三密封圈,34为密封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包括公接头、封隔外壳7、封隔胶筒8、单向阀、上扶正器1、下扶正器2和阀顶套6,上扶正器1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公接头,公接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在一起的上连接筒9、密封筒34和下连接筒10,上连接筒9上部内侧与上扶正器1下部外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下连接筒10外侧与下扶正器2上部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扶正器2上部内侧设有下内环台11,下连接筒10内侧设有下端与下内环台11上端相接触的阀顶套6,阀顶套6上端位于密封筒34下部内侧,阀顶套6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流道19,阀顶套6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20,对应第一通孔20位置的密封筒34中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21,密封筒34内部设有下端与阀顶套6上端相接触的单向阀,对应单向阀上侧位置的密封筒34中部内侧固定有上内环台12,上内环台12下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三通孔22,密封筒34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外环台16、第二外环台17和第三外环台18,第一外环台16下部外侧安装有上部内侧与其相接触的封隔外壳7,封隔外壳7下端与下扶正器2上端相接触,封隔外壳7中部内侧固定有第一内环台13,第一内环台13上设有内外连通且与第三通孔22相对应的第四通孔23,对应第一内环台13上端与第一外环台16下端之间位置的密封筒34外侧和封隔外壳7内侧之间形成安装腔24,对应第二外环台17下方位置的封隔外壳7下部内侧固定有第二内环台14,第二内环台14下部内侧固定有第三内环台15,第三内环台15内侧与第三外环台18下部外侧相接触,对应第一内环台13下端与第三内环台15上端之间位置的密封筒34外侧和封隔外壳7之间形成作用腔25,封隔外壳7外侧固定套装有封隔胶筒8。根据需求,封隔胶筒8为现有公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流道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22、第四通孔23和封隔胶筒8,封隔胶筒8在遇到漏点时,膨胀后封隔漏点并卡死,通过公接头上下移动,使公接头在漏点上下位置改变流体的流道,使流体流量发生变化,根据流体流量变化公接头下移的距离确定漏点深度,通过设置第三通孔22、单向阀和封隔胶筒8,在测深过程中,发现漏点时,能够通过打压使单向阀关闭,高压使封隔胶筒8在漏点处膨胀从而将漏失井眼与不漏井眼封隔开,并采用新的工艺进行堵漏作业。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漏点深度测深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弹簧5,安装腔24内设有上端与第一外环台16下端相接触的弹簧5,弹簧5下端与第一内环台13上端相接触。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测试完成后便于将封隔外壳7和封隔胶筒8复位,能够使本实用新型便于操作和重复使用。
如附图1所示,单向阀包括阀体、密封球3和阀盖4,阀体包括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且固定在一起的上安装段26和下安装段27,下安装段27外侧与密封筒34内侧对应位置相接触,下安装段27下端与阀顶套6上端相接触,阀体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流道,下安装段27上端设有下端与其相接触的阀盖4,阀盖4上端与上内环台12下端相接触,阀盖4外侧与密封筒34内侧对应位置相接触,阀盖4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包括右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直孔段28、第二直孔段29和第三直孔段30,阀盖4下部内侧与上安装段26外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三直孔段30内设有下部外侧与上安装段26上端相接触的密封球3。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测深过程中,遇到漏点时,对应第四通孔23位置处的封隔胶筒8在高压流体的作用下膨胀,将漏失井眼与不漏井眼封隔开;此时公接头继续下降,封隔外壳7和封隔胶筒8保持静止,当公接头下降到作用腔25将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22连通时,高压流体通过第一通孔20流入第一流道19,通过两种状态下,第一流道19内高压流体流量的变化可准确测出漏点的位置,继而确定漏点深度。
如附图1所示,密封球3的直径大于第二流道的直径且小于第三直孔段30的直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单向阀内的密封性能,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密封系统,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第三密封圈33,封隔外壳7上部内侧与第一外环台16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31,对应第三通道上方和下方位置的第二外环台17与第一内环台13之间均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密封圈32,下安装段27中部外侧与密封筒34内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密封圈33。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单向阀与公接头之间和公接头与封隔外壳7之间的密封性,提高流量变换前后的变化幅度,便于准确测定漏点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漏点深度测深过程具体为:当钻井过程中发生井漏时可将本实用新型接入钻具上,下入预测漏点发生的区域内,先在上扶正器1内通入高压流体,高压流体流入公接头内部,通过第一直孔段28使密封球3密封第二流道,高压流体通过第三通孔22和第四通孔23作用于封隔胶筒8内壁,对应第四通孔23处位置的封隔胶筒8外壁作用于井壁内,在未遇到漏点时,此时的高压流体状态为第一状态;当遇到漏点时,对应第四通孔23处位置的封隔胶筒8外壁在高压流体的作用下,使封隔胶筒8外壁膨胀并封隔井壁内的漏点,封隔胶筒8被卡住,公接头继续下移,待作用腔25将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22连通时,高压流体依次通过第三通孔22、作用腔25和第一通孔20流入第一流道19,高压流体流量发生变化,此时流量发生变化的高压流体为第二状态,公接头下移的距离与作用腔25连通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22时上移的距离相同,根据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公接头下移的距离和井内管道的长度精确算出漏点的深度;继续下降,弹簧5被压缩,弹簧5的弹性趋势增大,最后将封隔外壳7和封隔胶筒8顶出并恢复初始位置,然后取出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工艺进行堵漏作业,减少井下复杂事故损失。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6)
1.一种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接头、封隔外壳、封隔胶筒、单向阀、上扶正器、下扶正器和阀顶套,上扶正器下部外侧固定安装有公接头,公接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通在一起的上连接筒、密封筒和下连接筒,上连接筒上部内侧与上扶正器下部外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下连接筒外侧与下扶正器上部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下扶正器上部内侧设有下内环台,下连接筒内侧设有下端与下内环台上端相接触的阀顶套,阀顶套上端位于密封筒下部内侧,阀顶套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流道,阀顶套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对应第一通孔位置的密封筒中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密封筒内部设有下端与阀顶套上端相接触的单向阀,对应单向阀上侧位置的密封筒中部内侧固定有上内环台,上内环台下部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三通孔,密封筒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外环台、第二外环台和第三外环台,第一外环台下部外侧安装有上部内侧与其相接触的封隔外壳,封隔外壳下端与下扶正器上端相接触,封隔外壳中部内侧固定有第一内环台,第一内环台上设有内外连通且与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四通孔,对应第一内环台上端与第一外环台下端之间位置的密封筒外侧和封隔外壳内侧之间形成安装腔,对应第二外环台下方位置的封隔外壳下部内侧固定有第二内环台,第二内环台下部内侧固定有第三内环台,第三内环台内侧与第三外环台下部外侧相接触,对应第一内环台下端与第三内环台上端之间位置的密封筒外侧和封隔外壳之间形成作用腔,封隔外壳外侧固定套装有封隔胶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安装腔内设有上端与第一外环台下端相接触的弹簧,弹簧下端与第一内环台上端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向阀包括阀体、密封球和阀盖,阀体包括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且固定在一起的上安装段和下安装段,下安装段外侧与密封筒内侧对应位置相接触,下安装段下端与阀顶套上端相接触,阀体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流道,下安装段上端设有下端与其相接触的阀盖,阀盖上端与上内环台下端相接触,阀盖外侧与密封筒内侧对应位置相接触,阀盖上端中央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包括右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直孔段、第二直孔段和第三直孔段,阀盖下部内侧与上安装段外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三直孔段内设有下部外侧与上安装段上端相接触的密封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球的直径大于第二流道的直径且小于第三直孔段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系统,密封系统包括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封隔外壳上部内侧与第一外环台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对应第三通道上方和下方位置的第二外环台与第一内环台之间均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密封圈,下安装段中部外侧与密封筒内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点深度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系统,密封系统包括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封隔外壳上部内侧与第一外环台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对应第三通道上方和下方位置的第二外环台与第一内环台之间均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密封圈,下安装段中部外侧与密封筒内侧之间上下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密封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87961.9U CN211174089U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漏点深度测深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87961.9U CN211174089U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漏点深度测深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74089U true CN211174089U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03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8796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74089U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漏点深度测深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74089U (zh) |
-
2019
- 2019-12-09 CN CN201922187961.9U patent/CN21117408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29052U (zh) | 自锁式固井密封胶塞和碰压装置 | |
CN105806712B (zh) | 孔内水压力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 |
CN206231597U (zh) | 可用于水下环境的压力补偿装置 | |
CN104764566B (zh) | 一种外置式油套管气密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201883995U (zh) | 定向井压缩式测试密封工具 | |
CN108609146A (zh) | 一种可用于水下环境的压力补偿装置 | |
CN102346089A (zh) | 一种螺纹连接高压气密封检测工具 | |
CN211174089U (zh) | 漏点深度测深装置 | |
CN203572747U (zh) | 水压式高压双栓塞压水试验器 | |
CN107859500B (zh) | 矿山岩体钻孔增透型瓦斯封堵单元及测定系统 | |
CN206876227U (zh) | 一种基于电导探针的两相流流量传感器 | |
CN206130193U (zh) | 深钻孔双栓塞式高压大流量可切换压水阀装置 | |
CN206592099U (zh) | 一种防返吐单流阀 | |
CN214503289U (zh) | 一种压水试验装置 | |
CN110206509B (zh) | 一种水位压差控制阀 | |
CN201391296Y (zh) | 骨架密封圈和防卡自封密封段 | |
CN110656931B (zh) | 矿用液动随钻孔径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103293381B (zh) | 驱液法测岩心饱和度电阻率测量装置 | |
CN207600692U (zh) | 一种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 | |
CN104568297A (zh) | 曲轴箱内气体压力测试工装 | |
CN205445539U (zh) | 封隔器 | |
CN204359484U (zh) | 曲轴箱内气体压力测试工装 | |
CN1125322C (zh) | 气囊式井下压力测试传压筒 | |
CN203347786U (zh) | 井口油套管气密封检测装置 | |
CN108691538B (zh) | 一种用于随钻地层压力测量仪的探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