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7531U -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7531U
CN211167531U CN201922209139.8U CN201922209139U CN211167531U CN 211167531 U CN211167531 U CN 211167531U CN 201922209139 U CN201922209139 U CN 201922209139U CN 211167531 U CN211167531 U CN 211167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film
tear
easy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91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锦棠
李章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ack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ac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ack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ack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91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7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7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7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易撕带输送机构,易撕带输送机构包括易撕带卷、驱动机构和第一缓存机构,驱动机构可驱动易撕带卷转动,第一缓存机构包括第一摆臂、第一转动轮组以及第二转动轮组,第一摆臂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轮组设置在第一摆臂上,第一转动轮组与第一摆臂间隔设置,易撕带由易撕带卷依次绕设在第二转动轮组和第一转动轮组上,易撕带从第一转动轮组输出后贴附在薄膜输送机构的薄膜上。其可有效的减少薄膜上褶皱,有利于提高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包括该种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薄膜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包装盒(比如香烟盒)的薄膜封装机,通常采用间歇式送膜系统输送用于封装在包装盒外部的薄膜,此种类型的送膜系统在输送薄膜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加速度,薄膜的加速度会直接作用于贴附在薄膜上的易撕带,造成细长的易撕带被拉伸变形。为了减少易撕带的拉伸变形量,一般将易撕带拉伸后再贴附在薄膜上,但当薄膜与易撕带供料不同步时,会导致贴附在薄膜上的易撕带形成褶皱,影响封膜质量。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易撕带的输送机构上设置弹性片作为易撕带的缓冲部件,通过弹性片为易撕带提供缓冲,使得在输送薄膜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易撕带过大的拉伸,从而易撕带在薄膜上形成的褶皱。但是,此种易撕带输送机构对改善薄膜上的褶皱效果不明显,尤其在高速长距离输送薄膜和易撕带情况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和薄膜包装装置,其可有效的减少薄膜上褶皱,有利于提高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易撕带输送机构,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包括易撕带卷、驱动机构和第一缓存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易撕带卷转动,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包括第一摆臂、第一转动轮组以及第二转动轮组,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上,所述第一转动轮组与所述第一摆臂间隔设置,易撕带由所述易撕带卷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轮组和所述第一转动轮组上,所述易撕带从所述第一转动轮组输出后贴附在薄膜输送机构的薄膜上。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压轮、驱动电机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压轮转动,所述压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压轮与所述易撕带卷抵接。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组件驱动所述压轮转动,所述同步带组件包括同步带、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同步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所述机架,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压轮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二摆臂上,且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压轮连接。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松紧轮,所述松紧轮通过定位柱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松紧轮与所述同步带抵接,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易撕带卷的一侧凹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摆臂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还包括检测电眼和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包括第三摆臂和配重块,所述第三摆臂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摆臂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三摆臂同步转动,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三摆臂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电眼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摆臂的位置,当所述检测电眼检测到所述第三摆臂时,停止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转动,当所述检测电眼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三摆臂时,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述检测电眼通过电眼连接板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三摆臂位于所述机架与所述检测电眼之间,且所述第三摆臂可抵接在所述电眼连接板上。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易撕带卷与所述第一缓存机构之间设置有承托辊,所述承托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易撕带抵接在所述承托辊上。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薄膜输送机构包括送料辊、薄膜卷和第二缓存机构,所述薄膜由所述薄膜卷依次绕设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和所述送料辊上,所述第一缓存机构位于所述送料辊与所述第二缓存机构之间。
作为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包括第四摆臂、第一转动辊组和第二转动辊组,所述第二转动辊组设置在所述第四摆臂上,所述第一转动辊组设置在所述第四摆臂与所述送料辊之间,所述第四摆臂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摆臂分别连接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驱动所述第四摆臂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驱动部件可拉动所述第四摆臂顺时针转动,所述薄膜由所述薄膜卷依次绕在所述第二转动辊组和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上。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包括上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通过薄膜对易撕带的牵引力,灵活控制第一套辊释放出易撕带,实现易撕带和薄膜的同步输出,使得易撕带的张力保持稳定,确保易撕带与薄膜贴合时只具有轻微的张力,实现易撕带和薄膜的同步输出,避免由于张力过大而导致易撕带被拉伸变形,易撕带第一转动辊组在与薄膜第一转动辊组贴合时有效地减少薄膜上所形成的褶皱,保证盒体包装的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输送轮)。
图3为实施例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薄膜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送料辊和过渡辊)。
图中:
1、易撕带输送机构;11、第一套辊;12、压轮;13、定位柱;14、定位座;1401、第一定位板;1402、第二定位板;15、定位槽;16、安装部;17、承托辊;1701、连接部;1702、第一连接孔;18、第一摆臂;19、第二转动轮;110、第一转动轮;111、输出轮;112、驱动电机;113、同步带;114、松紧轮;115、安装板;116、连接杆;117、配重块;118、检测电眼;119、电眼安装板;120、第一转动轴;121、第二轴承;122、第三摆臂;123、主动轮;124、第二摆臂;
2、薄膜输送机构;21、第二套辊;22、第四摆臂;23、第二转动辊;24、第一转动辊;25、过渡辊;26、送料辊;27、第一安装凸起;28、牵引带;29、第一拉簧;210、摩擦轮;211、固定件;212、第三轴承;213、第二拉簧;214、第三转动轴;
3、机架;
4、易撕带;
5、薄膜;
6、易撕带卷;
7、薄膜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撕带4同步供料装置,包括机架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3上的易撕带输送机构1和薄膜输送机构2。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1包括易撕带卷6、驱动机构、第一缓存机构和复位部件,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易撕带卷6转动。具体地,易撕带卷6设置在第一套辊11上,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一套辊11转动进而带动易撕带卷6的转动,以释放易撕带4。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包括第一摆臂18、第一转动轮组和第二转动轮组,所述第一摆臂18通过第一转动轴120与所述机架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18上,所述第一转动轮组与所述第一摆臂18间隔设置,易撕带4由所述易撕带卷6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轮组和所述第一转动轮组上,所述易撕带4从所述第一转动轮组输出后贴附在薄膜输送机构2的薄膜5上。所述第一摆臂18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第一摆臂18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套辊11转动,以使第一套辊11上的易撕带卷6释放出所述易撕带4,当所述第一摆臂18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驱动机构停止驱动所述第一套辊11转动,所述第一摆臂18通过复位部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1还包括输出轮111,所述输出轮111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轮组的下方,所述易撕带4从第一转动轮组输出经过所述输出轮111后,再贴附在薄膜输送机构2的薄膜5上。
具体地,易撕带4的一侧面具有贴附层,易撕带4通过贴附层贴附在薄膜5的表面,从输出轮111输出的易撕带4与薄膜输送机构2输出的薄膜5抵接并贴附在薄膜5后,使得易撕带4与薄膜5在薄膜输送机构2中同步输送。在本实施例中,以机架3设置有第一套辊11的表面作为参考面,所述第一缓存机构间隔设置在第一套辊11的右侧。易撕带4被输送时,在薄膜5牵引下易撕带4的张力增大,拉动第一摆臂18沿着靠近第一转动轮组的方向转动,使第一摆臂18由第二位置逐渐转动至第一位置。当第一摆臂18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套辊11顺时针转动,使易撕带卷6转动并释放出一定长度的易撕带4,释放出的易撕带4在薄膜5的牵引下可被输送到第一缓存机构中,减小了易撕带4张力,随着易撕带4张力的减小,在复位部件的作用下,第一摆臂18由所述第一位置逐渐回复至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一摆臂18位于第二位置时,驱动机构停止驱动第一套辊11转动,易撕带卷6暂停易撕带4的释放。在对盒体进行包装时,薄膜5根据包装盒体所用的时间间歇性输送薄膜5,采用上述的设计,可以通过薄膜5对易撕带4的牵引力,灵活控制易撕带卷6释放出易撕带4,实现易撕带4和薄膜5的同步输出,使得易撕带4的张力保持稳定,确保易撕带4与薄膜5贴合时只具有轻微的张力,实现易撕带4和薄膜5的同步输出,避免由于张力过大而导致易撕带4被拉伸变形,易撕带4在与薄膜5贴合时有效地减少薄膜上所形成的褶皱,保证盒体包装的外观良好。此外,第一缓存机构的此种设计,可以利用第一转动轮组和第二转动轮组储存部分易撕带4,进而及时调整易撕带4的张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压轮12、驱动电机112和第二摆臂124,所述第二摆臂124与所述机架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12可驱动所述压轮12转动,所述压轮12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124远离所述机架3的一端,所述压轮12与所述易撕带卷6抵接。由于压轮12抵接在易撕带卷6上,驱动电机112驱动压轮12转动时,压轮12的转动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推动易撕带卷6,并带动第一套辊11逆时针转动,使易撕带卷6释放出一定长度的易撕带4。将压轮12与第二摆臂124连接,随着第一套辊11上易撕带卷6直径的减小,重力的作用使压轮12下降,带动第一摆臂18绕第一摆臂18与机架3连接的位置转动,使压轮12始终保持与易撕带卷6抵接的状态,易撕带4的释放不受易撕带卷6直径大小变化影响,实现可控供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12为伺服电机。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驱动部件驱动压轮12转动,或者是采用人工的方式驱动压轮12转动,在此并不对驱动压轮12转动的方式以及驱动部件的类型做具体限制。
具体地,所述驱动电机112通过同步带组件驱动所述压轮12转动,所述同步带组件包括同步带113、主动轮123以及从动轮,所述同步带113绕设在所述主动轮123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112的电机轴贯穿所述机架3,所述主动轮123和所述第二摆臂124远离所述压轮12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二摆臂124上,且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压轮12连接。此种结构的易撕带输送机构1,可通过驱动电机112驱动主动轮123转动,由于同步带113绕设在主动轮123和从动轮上,主动轮123的转动可以通过同步带113带动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压轮12转动。第二摆臂124和主动轮123均与电机轴连接,可以将第二摆臂124和主动轮123定位在机架3上。随着易撕带4的输出,使得易撕带卷6的直径减小,第一套辊11上的压轮12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降,由于第二摆臂124可绕电机轴转动,在压轮12下降时可以带动第二摆臂124绕电机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从动轮和所述压轮12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摆臂124上,此设计,可通过第二摆臂124对压轮12和从动轮进行定位。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12也可以通过齿轮组件驱动所述压轮12转动,在并不对驱动压轮12转动的部件作具体限制。
所述主动轮123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松紧轮114,所述松紧轮114通过定位柱13与所述机架3连接,所述松紧轮114与所述同步带113抵接,所述第二摆臂124远离所述易撕带卷6的一侧凹设有定位槽15,所述定位柱13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定位槽15内。松紧轮114的设置可用于调节同步带113的松紧,保证同步带组件正常运行。将定位柱13设置在定位槽15内,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定位柱13将第二摆臂124限位在第一套辊11与定位柱13之间。
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机架3贯穿设置有条形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柱13设置在所述定位孔中,可以调节定位柱13在定位孔中的位置,以实现对同步带113松紧度的调整。
另一实施例中,通过更换不同外径大小的松紧轮114,以实现对同步带113松紧度的调整。
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同步带组件,第二摆臂124与所述机架3之间设置有安装板115,所述安装板115的一端与电机轴连接,且所述安装板115可相对于电机轴转动,所述主动轮123和所述从动轮均位于所述第二摆臂124与安装板115之间,在第二摆臂124摆动时,可带动安装板115摆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3上设置有定位座14,所述定位座14包括与所述机架3连接的第一定位板14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1401远离所述机架3的一端的第二定位板1402,所述第二定位板1402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401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1402与所述电机轴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板1402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401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定位板1402开设有安装孔,电机轴远离所述机架3的一端插入到所述安装孔中。进一步地,电机轴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定位板1402连接,第一轴承的设置可以减小电机轴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1还包括检测电眼118,所述复位部件包括第三摆臂122和配重块117。所述第一转动轴120贯穿所述机架3,所述第三摆臂122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120远离所述第一摆臂18的一端,所述第一摆臂18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120带动所述第三摆臂122同步转动,所述配重块117与所述第三摆臂122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120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电眼118设置在第三摆臂122的下方。所述检测电眼118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摆臂122的位置,当所述检测电眼118检测到所述第三摆臂122时,停止驱动所述驱动电机112转动,当所述检测电眼118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三摆臂122时,驱动所述驱动电机112转动。由于第三摆臂122远离第一转动轴120的一端连接有配重块117,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三摆臂122远离第一转动轴120的一端具有朝向检测电眼118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所述易撕带4拉动第一摆臂18朝向第一转动轮组的方向转动(即所述易撕带4拉动第一摆臂18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摆臂18通过第一转动轴120带动第三摆臂122同步转动,使得第三摆臂122绕第一转动轴120向上转动,逐渐远离检测电眼118。当第三摆臂122被转动至检测电眼118的检测范围之外的位置(即检测电眼118没有检测到第三摆臂122)时,通过PLC控制驱动电机112转动,进而带动压轮12和易撕带卷6顺时针转动,使易撕带卷6释放出一定长度的易撕带4。随着易撕带4的释放,易撕带4的张力减小,当第三摆臂122驱动第一转动轴120转动的力大于易撕带4的张力时,第一摆臂18在第一转动轴120的带动下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三摆臂122也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三摆臂122绕第一转动轴120向下转动),使得第三摆臂122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120的一端接近检测电眼118,第三摆臂122被转动至检测电眼118的检测范围之内的位置(即检测电眼118检测到第三摆臂122)时,通过PLC控制驱动电机112停止转动,压轮12停止对易撕带4的推动。具体地,所述检测电眼118为接近开关。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眼118通过电眼安装板119与所述机架3连接,所述第三摆臂122位于所述机架3与所述检测电眼118之间,且所述第三摆臂122可抵接在所述电眼安装板119上。通过此设计,可以方便安装检测电眼118,此外还可以通过电眼安装板119对第三摆臂122进行限位,限定第三摆臂122转动的角度,保证所述第三摆臂122位于所述检测电眼118的上方,减小第一摆臂18转动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3与第一转动轴120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轴承121,所述第一转动轴120插设在所述第二轴承121中,以减小第一转动轴120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轮组包括有三个间隔分布的第一转动轮110,第二转动轮组包括有三个间隔分布的第二转动轮19,所述第一转动轮110与所述第二转动轮19一一对应,所述易撕带4由所述易撕带卷6依次绕设在第二转动轮19和第一转动轮110上。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轮110和第二转动轮19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在此并不对第一转动轮110和第二转动轮19的具体数量作限制。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轮110、第二转动轮19和输出轮111均通过连接杆116与机架3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易撕带卷6与所述第一缓存机构之间设置有承托辊17,所述承托辊17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易撕带4抵接在所述承托辊17上。承托辊17可以对位于第一套辊11与第一缓存机构之间的易撕带4进行承托,防止易撕带4在输送的过程中脱离第二转动轮组。
具体地,所述机架3对应承托辊17的位置设置有安装部16,所述安装部16与承托辊17通过第二转动轴(图中未示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托辊17靠近所述机架3的一端具有连接部1701,所述连接部1701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702,所述安装部16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702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转动轴插设至所述第一连接孔1702和第二连接孔中,实现连接部1701和安装部16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轴为阻尼轴,转动承托辊17时可以将其定位在任一位置,灵活调整承托辊17与支架之间的夹角大小。
本实施例中,薄膜输送机构2包括送料辊26、薄膜卷7、第二套辊21和第二缓存机构,所述薄膜5由所述薄膜卷7依次绕设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和所述送料辊26上,所述第一缓存机构位于所述送料辊26与所述第二缓存机构之间。所述薄膜卷7设置在所述第二套辊21的外周。
具体地,所述输出轮111位于所述送料辊26与所述第二缓存机构之间。所述输出轮111的转动面与所述第二缓存机构之间的薄膜5抵接,输出轮111的转动面对薄膜5轻微挤压,进而使易撕带4从输出轮111输出后贴附在薄膜5上。在具体使用时,依靠送料辊26拉动薄膜5并带动薄膜卷7转动,实现薄膜5的输送。具体实施中,送料辊26连接有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电机驱动送料辊26的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包括第四摆臂22、第一转动辊组和第二转动辊组。所述第二转动辊组设置在所述第四摆臂22上,所述第一转动辊组设置在所述第四摆臂22与所述送料辊26之间,所述第四摆臂22通过第三转动轴214与机架3连接,所述第四摆臂22可绕所述第三转动轴214转动。所述第四摆臂22分别连接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三转动轴214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驱动所述第四摆臂22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驱动部件可拉动所述第四摆臂22顺时针转动,所述薄膜5由所述薄膜卷7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轮组和所述第一转动轮组上。具体地,所述薄膜卷7与机架3连接,薄膜卷7可绕自身轴线的轴线转动,送料辊26转动对薄膜5进行拉扯,进而带动薄膜卷7转动,使薄膜卷7释放出一定长度的薄膜5。第一弹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的设置将第四摆臂22进行定位,在薄膜5被拉扯时,随着薄膜5的张力增大,第二弹性部件带动薄膜5进行顺时针转动(即带动薄膜5绕第三转动轴214朝向第一转动辊组转动),停止拉动薄膜5时,在第一弹性部件驱动第四摆臂22绕阻自身轴线逆时针转动,薄膜卷7停止释放薄膜5,此设计,可以将部分薄膜5存储在第一转动辊组和第二转动辊组中,在薄膜5的间歇输出时可以保持薄膜5张力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辊组包括三个第二转动辊23,三个第二转动辊23沿着所述第四摆臂2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转动辊组包括三个第一转动辊24,三个第一转动辊24间隔分布,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辊23一一对应,所述薄膜5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辊23和第一转动辊24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第一拉簧29,所述机架3凸设有第一安装凸起27,所述第四摆臂22上凸设有第二安装凸起(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起27和第二安装凸起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牵引带28与所述牵引带28连接的第二拉簧213,薄膜卷7的外周套设有摩擦轮210,所述牵引带28绕设在摩擦轮210外周,所述牵引带28的一端与所述机架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簧213连接,所述第二拉簧213远离所述牵引带28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摆臂22连接。具体地,所述机架3设置固定件211,所述第二拉簧213远离所述牵引带28的一端通过固定件211与所述机架3连接。送料辊26根据包装盒体所需要的薄膜5长度,间歇拉动薄膜5的输送,薄膜5被拉动时带动第四摆臂22顺时针转动(即第四摆臂22朝向第一转动辊组的方向靠近),停止拉动薄膜5时,第一拉簧29拉动第四摆臂22绕第三转动轴214逆时针转动(即第四摆臂22朝向第一转动辊组的方向远离,此时第四摆臂22通过第二拉簧213对牵引带28的一端进行拉扯,牵引带28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摩擦轮210逆时针转动,由于摩擦轮210设置在套辊的外周,摩擦轮210的转动可带动第二套辊21逆时针转动,收紧薄膜5,时薄膜5保持一定的张力。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第四摆臂22来回摆动。
优选地,薄膜卷7上设置有第三轴承212,所述第三轴承212与所述摩擦轮210沿着所述薄膜卷7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此种设计,可通过第三轴承212减缓对第一套辊11的磨损。
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棍与所述输出轮111逐渐设置有若干过渡辊25。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薄膜5包装装置,该种包装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易撕带4同步供料装置,该种薄膜5包装装置,可减小易撕带4在薄膜5上的褶皱,提高产品的美观性。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撕带4同步供料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盒体、玻璃制品以及塑料制品等的外部薄膜5的包装,尤其是由于烟盒的外部的薄膜5的包装。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摆臂18带动第三摆臂122转动到检测电眼118的检测范围之外的位置,所述第一摆臂18带动第三摆臂122转动到检测电眼118的检测范围之内的位置。本说明书所述的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均是以所述机架3设置有第一套辊11的表面作为参考面。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易撕带输送机构,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包括易撕带卷、驱动机构和第一缓存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易撕带卷转动,所述第一缓存机构包括第一摆臂、第一转动轮组以及第二转动轮组,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上,所述第一转动轮组与所述第一摆臂间隔设置,所述易撕带由所述易撕带卷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轮组和所述第一转动轮组上,所述易撕带从所述第一转动轮组输出后贴附在薄膜输送机构的薄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压轮、驱动电机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压轮转动,所述压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压轮与所述易撕带卷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组件驱动所述压轮转动,所述同步带组件包括同步带、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同步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所述机架,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压轮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所述第二摆臂上,且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压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松紧轮,所述松紧轮通过定位柱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松紧轮与所述同步带抵接,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易撕带卷的一侧凹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易撕带输送机构还包括检测电眼和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包括第三摆臂和配重块,所述第三摆臂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摆臂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三摆臂同步转动,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三摆臂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电眼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摆臂的位置,当所述检测电眼检测到所述第三摆臂时,停止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转动,当所述检测电眼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三摆臂时,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眼通过电眼连接板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三摆臂位于所述机架与所述检测电眼之间,且所述第三摆臂可抵接在所述电眼连接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带卷与所述第一缓存机构之间设置有承托辊,所述承托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易撕带抵接在所述承托辊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输送机构包括送料辊、薄膜卷和第二缓存机构,所述薄膜由所述薄膜卷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和所述送料辊上,所述第一缓存机构位于所述送料辊与所述第二缓存机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存机构包括第四摆臂、第一转动辊组和第二转动辊组,所述第二转动辊组设置在所述第四摆臂上,所述第一转动辊组设置在所述第四摆臂与所述送料辊之间,所述第四摆臂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摆臂分别连接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驱动所述第四摆臂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驱动部件可拉动所述第四摆臂顺时针转动,所述薄膜由所述薄膜卷依次绕在所述第二转动辊组和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上。
10.一种薄膜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
CN201922209139.8U 2019-12-10 2019-12-10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Active CN211167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9139.8U CN211167531U (zh) 2019-12-10 2019-12-10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9139.8U CN211167531U (zh) 2019-12-10 2019-12-10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7531U true CN21116753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7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9139.8U Active CN211167531U (zh) 2019-12-10 2019-12-10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7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4274Y (zh) 卷盘包装纸复卷机
CN107054810A (zh) 多功能贴胶机送胶纸组件
CN110816926A (zh)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CN211167531U (zh) 易撕带同步供料装置以及薄膜包装装置
CN211642693U (zh) 一种带有调节装置的胶带缠绕机膜卷机构
CN116513856B (zh) 一种全自动易撕贴供料装置
CN101407255B (zh) 卷状包装袋放料装置
CN212737272U (zh) 一种多封边塑料袋生产装置
CN110857157A (zh) 一种标签上料装置
CN104370134A (zh) 自调式卷薄膜机构
CN210822906U (zh) 打包机的平宽绑带自动输送装置
CN209797010U (zh) 胶条缓存装置
CN102336282B (zh) 包大型圆柱体外表面的方法及其包绕机
CN214875965U (zh) 一种用于卧枕式包装机的自动接膜装置
CN110667100A (zh) 包膜设备及其换卷机构
CN218662614U (zh) 一种膜袋包装机用放膜装置
CN215402065U (zh) 一种用于薄膜标签的新型opp检品机
CN214824416U (zh) 一种透明纸架刹车装置
CN219134787U (zh) 葡萄酒标签倒卷装置
CN216916504U (zh) 一种塑膜裹包机用导膜装置
CN220950456U (zh) 一种pvc硬片生产用送料机构
CN219009438U (zh) 一种送纸机构
CN219469200U (zh) 包装机上自由转动卷轴用外挂式松卷装置
CN217075105U (zh) 一种饭团外包装贴标机
CN217920539U (zh) 一种送膜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asy to tear belt synchronous feeding device and film packaging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Gu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Pledgor: (Guangzhou) packing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468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5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Gu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Pledgor: (Guangzhou) packing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468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asy to tear belt synchronous feeding device and film packaging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Gu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Pledgor: (Guangzhou) packing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