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6892U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66892U CN211166892U CN201921639901.XU CN201921639901U CN211166892U CN 211166892 U CN211166892 U CN 211166892U CN 201921639901 U CN201921639901 U CN 201921639901U CN 211166892 U CN211166892 U CN 2111668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correspondingly
- beams
- tie
- connect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动力转向架。该非动力转向架包括连接梁、两个承载梁以及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承载梁分别与两个连接组件对应连接,两个连接组件分别与连接梁的两端对应连接,各连接组件分别包括连接件和缓冲件,连接件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承载梁、连接梁和缓冲件,承载梁与连接梁间隙设置,承载梁与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梁与连接件滑动配合,缓冲件与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与传统的框架结构的转向架相比,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结构更加简单,从而有效降低了非动力转向架的整体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背景技术
转向架作为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载、导向、牵引、走形和制动等重要作用,是决定机车车辆运行安全及动力学性能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传统的非动力转向架采用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的非动力转向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增加了转向架的整体质量,进而导致轮轨磨耗大,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动力转向架,解决传统的非动力转向架存在的结构复杂,质量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动力转向架,包括连接梁、两个承载梁以及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承载梁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对应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对应连接;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包括连接件和缓冲件,所述连接件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承载梁、连接梁和缓冲件,所述承载梁与所述连接梁间隙设置,所述承载梁与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连接件滑动配合,所述缓冲件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梁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安装梁,所述第一安装梁与所述第二安装梁相垂直,各所述第二安装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梁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梁分别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抗蛇形减震器,各所述第一安装梁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件,两个所述抗蛇形减震器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对应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应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梁上的两组垂向减震器,每组所述垂向减震器分别包括两个垂向减震器单体;各所述第二安装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件,两个所述垂向减震器单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件对应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三安装梁,各所述第三安装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梁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横向减震器,各所述第三安装梁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件,两个所述横向减震器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安装件对应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牵引梁,所述牵引梁的外周面设有两个装配组件,各所述装配组件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装配件、竖直设置的第二装配件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三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牵引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装配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装配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装配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装配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梁上分别设有第四安装件,两个所述第四安装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装配件的另一端对应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梁包括承载部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所述承载部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承载部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承载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承载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轮对装置,所述轮对装置包括两个轮对,各所述轮对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箱;各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于各所述轴箱上方,且各所述连接部分别通过橡胶弹簧与各所述轴箱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梁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组件,各所述连接耳组件分别通过转臂与各所述轴箱对应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承载梁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梁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将两个承载梁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组件对应垂直连接于连接梁的两端,同时通过连接组件中的连接件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承载梁、连接梁和缓冲件,将承载梁与连接梁间隙设置,将连接梁与连接件滑动配合,从而使连接梁与承载梁之间具有足够的缓冲间隙,当连接梁受到冲击向下运动时,能够通过缓冲件的弹性变形来进行缓冲,从而增强了转向架的抗振性能以及结构强度,与传统的框架结构的转向架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结构更加简单,进而降低了非动力转向架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动力转向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动力转向架的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动力转向架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动力转向架中承载梁与连接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动力转向架中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动力转向架中承载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连接梁;11:第一安装梁;12:第二安装梁;13:第一通孔;14:第三安装梁;111:第一安装件;112:连接耳组件;121:第二安装件;122:第四安装件;141:第三安装件;
2:承载梁;21:承载部;22:连接部;23:第二通孔;
3:连接组件;31:连接件;32:缓冲件;33:上定位块;34:下定位块;35:缓冲间隙;
4:抗蛇形减震器;5:垂向减震器单体;6:横向减震器;
7:牵引梁;71:轴套;
8:装配组件;81:第一装配件;82:第二装配件;83:第三装配件;
9:空气弹簧;
10:轮对装置;101:轮对;102:轴箱;103:橡胶弹簧;104:转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动力转向架,包括连接梁1、两个承载梁2以及两个连接组件3,两个承载梁2分别与两个连接组件3对应连接,两个连接组件3分别与连接梁1的两端对应连接。各承载梁2分别与连接梁1相垂直。也即,两个承载梁2分别通过连接组件3与连接梁1的两端对应连接。
各连接组件3分别包括连接件31和缓冲件32,其中连接件31的上端设有上定位块33,连接件31的下端设有下定位块34。缓冲件32可以采用柔性缓冲垫。
连接件31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承载梁2、连接梁1和缓冲件32,其中承载梁2与上定位块33固定连接,承载梁2与连接梁1之间具有缓冲间隙35,缓冲件32与下定位块34固定连接,而且连接梁1与连接件31滑动配合,从而使连接梁1能够在连接件31上进行上下运动,进而确保连接梁1具有足够的缓冲运动空间。
在正常状态下,连接梁1支撑在缓冲件32上,此时连接梁1的全部重量由缓冲件32承担。当连接梁1受到冲击时,连接梁1向下运动撞击缓冲件32,此时缓冲件32的刚性增大,同时缓冲件32发生弹性变形,使得连接梁1的振动受到缓冲,从而有效消除连接梁1的振动,进而增强了非动力转向架的抗振性能以及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与传统的框架结构的转向架相比,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结构更加简单,从而有效降低了非动力转向架的整体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梁11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安装梁12,其中第一安装梁11与第二安装梁12相垂直。各第二安装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梁11对应连接。各第二安装梁12分别设有供连接件31穿过的第一通孔13,也即,各第二安装梁12能够分别通过连接件31与各承载梁2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抗蛇形减震器4,各第一安装梁11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件111,两个抗蛇形减震器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件111对应转动连接,两个抗蛇形减震器4的另一端分别与车体转动连接。通过在第一安装梁11与车体之间安装抗蛇形减震器4,能够有效防止连接梁1的振动,提高非动力转向架的抗振性能以及结构强度。
其中,第一安装件111采用L形连接板,在L形连接板上设有与抗蛇形减震器4的一端相配合的安装口,抗蛇形减震器4通过第一连接轴与L形连接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应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梁12上的两组垂向减震器,每组垂向减震器分别包括两个垂向减震器单体5。各第二安装梁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件121,两个垂向减震器单体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件121对应转动连接,两个垂向减震器单体5的另一端分别与车体转动连接。通过在第一安装梁11与车体之间安装垂向减震器单体5,能够有效防止连接梁1的振动,提高非动力转向架的抗振性能以及结构强度。
其中,第二安装件121包括竖向连接板,竖向连接板通过连接筋与第二安装梁12固定连接,在竖向连接板上固设有U形安装部,垂向减震器单体5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与U形安装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1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三安装梁14,各第三安装梁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梁12对应连接。通过设置第三安装梁14,能够增强连接梁1的结构强度。
其中,还包括两个横向减震器6,各第三安装梁14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件141,两个横向减震器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安装件141对应转动连接,两个横向减震器6的另一端分别与车体转动连接。通过在第三安装梁14与车体之间安装横向减震器6,能够有效防止连接梁1的振动,提高非动力转向架的抗振性能以及结构强度。
其中,第三安装梁14采用U形连接板,横向减震器6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与U形连接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牵引梁7,牵引梁7的外周面设有两个装配组件8,各装配组件8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装配件81、竖直设置的第二装配件82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三装配件83。通过设置装配组件8,能够实现牵引梁7与连接梁1的装配。
其中,牵引梁7固设有与第一装配件81相配合的轴套71,第一装配件81为圆柱状,第一装配件81转动套装于轴套71中,从而实现第一装配件81与牵引梁7的转动连接。第二装配件82的上端与第一装配件81转动连接,第二装配件82的下端与第三装配件83的一端转动连接。
其中,各第二安装梁12上分别设有第四安装件122,两个第四安装件122分别与两个第三装配件83的另一端对应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梁2包括承载部21以及对称设置于承载部21两端的两个连接部22,其中承载部21设有供连接件31穿过的第二通孔23,也即,各承载部21能够分别通过连接件31与连接梁1进行连接。
其中,承载部21上安装有空气弹簧9,空气弹簧9的上接触面与车体相连。
其中,承载部21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承载部21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连接部22的宽度。承载部21的厚度大于连接部22的厚度。承载梁2需要承担车体的全部重量,由于承载部21通过空气弹簧9与车体进行连接,使得承载部21受到车体施加的垂向力,因此将承载梁2设置为中间厚、两边薄,并且使承载梁2中间的宽度大于两边,从而提高承载部21的支撑强度,使得承载梁2能够更好的承担车体施加的载荷。
由于非动力转向架的结构特性,车体的载荷并没有直接施加到连接梁1上,因此连接梁1的受力情况并不是很恶劣。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连接梁1主要用于传递轮轨之间产生的各种力和扭矩。但由于连接梁1能够通过抗蛇形减震器4、垂向减震器单体5以及横向减震器6与车体进行连接,因此能够有效防止车体的振动,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轮对装置10,轮对装置10包括两个轮对101,各轮对10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箱102。
各连接部22对应设置于各轴箱102上方,且各连接部22分别通过橡胶弹簧103与各所述轴箱102对应连接,通过橡胶弹簧103能够有效消除承载梁2的振动。
各第一安装梁11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组件112,各连接耳组件112分别通过转臂104与各轴箱102对应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梁2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从而在增强承载梁2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非动力转向架的质量。
连接梁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从而在保证连接梁1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非动力转向架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与传统的框架结构的转向架相比,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结构更加简单,从而有效降低了非动力转向架的整体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梁、两个承载梁以及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承载梁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对应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对应连接;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包括连接件和缓冲件,所述连接件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承载梁、连接梁和缓冲件,所述承载梁与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梁与所述连接梁间隙设置,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连接件滑动配合,所述缓冲件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梁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安装梁,所述第一安装梁与所述第二安装梁相垂直,各所述第二安装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梁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梁分别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抗蛇形减震器,各所述第一安装梁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件,两个所述抗蛇形减震器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对应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梁上的两组垂向减震器,每组所述垂向减震器分别包括两个垂向减震器单体;各所述第二安装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件,两个所述垂向减震器单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件对应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三安装梁,各所述第三安装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梁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横向减震器,各所述第三安装梁上分别设有第三安装件,两个所述横向减震器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安装件对应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梁,所述牵引梁的外周面设有两个装配组件,各所述装配组件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装配件、竖直设置的第二装配件以及水平设置的第三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牵引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装配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装配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装配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装配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梁上分别设有第四安装件,两个所述第四安装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装配件的另一端对应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包括承载部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所述承载部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承载部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承载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承载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对装置,所述轮对装置包括两个轮对,各所述轮对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箱;各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于各所述轴箱上方,且各所述连接部分别通过橡胶弹簧与各所述轴箱对应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梁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组件,各所述连接耳组件分别通过转臂与各所述轴箱对应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梁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39901.XU CN211166892U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39901.XU CN211166892U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66892U true CN211166892U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2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39901.XU Active CN211166892U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6689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8696A (zh) * | 2019-09-27 | 2019-12-20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
2019
- 2019-09-27 CN CN201921639901.XU patent/CN21116689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8696A (zh) * | 2019-09-27 | 2019-12-20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CN110588696B (zh) * | 2019-09-27 | 2024-05-07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19820B (zh) | 一种轨道车辆的转向架系统及轨道车辆 | |
CN209683707U (zh) | 一种快捷货车轴箱内置式轻量化转向架 | |
CN101565051A (zh) | 中心横梁连接式铰接构架 | |
CN112519821B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舱及转向架系统 | |
CN112356871A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内轴箱转向架 | |
CN111452819A (zh) | 一种空铁转向架及悬挂式空铁列车 | |
KR20200138373A (ko) | 축박스 서스펜션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보기대차 | |
CN112644541A (zh) | 一系悬挂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3715862A (zh) | 一种单轮对转向架构架、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2644542B (zh) | 一种转向架 | |
CN211166892U (zh)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
CN111959550A (zh) | 一种构架及其转向架 | |
CN110667635A (zh) | 一种轴箱内置式转向架构架 | |
CN112356866B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 | |
CN111994109B (zh) |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214356027U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 | |
CN111994113B (zh) |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0588696A (zh) |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 | |
CN110254463B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轮对总成 | |
CN214356037U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内轴箱转向架 | |
CN212353995U (zh) | 径向转向架 | |
CN113830127B (zh) | 导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
CN211943321U (zh) | 一种铁路车辆的二系悬挂装置 | |
CN210760784U (zh) | 一种轴箱内置式转向架构架 | |
CN112644549B (zh) |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