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6175U - 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6175U
CN211156175U CN201921877540.2U CN201921877540U CN211156175U CN 211156175 U CN211156175 U CN 211156175U CN 201921877540 U CN201921877540 U CN 201921877540U CN 211156175 U CN211156175 U CN 211156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soft tissue
hole
tissu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75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建如
房志刚
王文波
花金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6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6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包括内固定板、螺钉和螺钉止退机构,所述内固定板的一侧面为拱形切迹面,另一侧面为解剖型曲面,所述内固定板的中部并沿其中轴线方向为软组织接触部,且软组织接触部的两侧分别为螺钉固定部,所述软组织接触部的厚度小于螺钉固定部的厚度,所述软组织接触部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软组织接触部两侧的螺钉固定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个螺钉孔,多个螺钉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内,且螺钉固定部上并位于每个螺钉的一侧均设有螺钉止退机构。本实用新型不仅低切迹,而且又能保证内固定板刚性强度和螺钉防退机构强度,有效降低产品风险及减小患者吞咽障碍,并降低不舒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属于骨科术用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当代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颈椎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外伤、先天发育不良或缺陷等都可能成为颈椎病的发病因素。这些病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国内外在手术治疗颈椎滑脱、颈椎椎间盘退变性病变、肿瘤、创伤等均需采用一种颈椎前路板进行内固定恢复,而颈椎前路板需要符合低切迹、防退锁定、宽度窄、压迫血管少等符合内固定治疗原则。
颈椎固定装置的手术,是从患者颈部的前方切开患部露出颈椎并将颈椎用融合器等置于颈椎患部之后,将固定板置于患部的上端和下端并利用螺丝固定内固定板。
在已有技术中,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的内固定板是一块厚度均匀的等厚板,当内固定板植入体内与椎体通过螺钉固定后,内固定板贴服颈椎难度大,会压迫刺激椎体前方软组织,由于在手术完成后患者日常生活中吞咽、咀嚼的运动是必然且频繁的,那么植入患者体内的这种等厚结构的内固定板因为切迹高,使得患者的吞咽难度大,以及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异物感和不舒适感。当然,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有的是将这种厚度均匀的等厚板整体做成薄板,但是这种结构又存在着两方面风险:第一,薄板的厚度过薄,必然要将匹配的螺钉尺寸做小,这样薄板与螺钉之间的刚性强度差,第二,薄板上因厚度较薄无法设置螺钉止退结构,这样薄板上的螺钉就存在易脱落、松动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低切迹,而且又能保证内固定板的刚性强度和螺钉防退机构强度,降低了产品风险,以及减小患者吞咽障碍,并降低不舒适感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包括内固定板、螺钉和螺钉止退机构,所述内固定板上设有多个螺钉和多个螺钉止退机构,每个螺钉的一侧分别设有对应的螺钉止退机构,其创新点在于:
所述内固定板的一侧面为拱形切迹面,另一侧面为解剖型曲面,
所述内固定板的中部并沿其中轴线方向为软组织接触部,且软组织接触部的两侧分别为螺钉固定部,所述软组织接触部的厚度小于螺钉固定部的厚度,
所述软组织接触部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软组织接触部两侧的螺钉固定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个螺钉孔,多个螺钉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内,且螺钉固定部上并位于每个螺钉的一侧均设有螺钉止退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组织接触部的厚度控制在0.5mm~1.2mm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钉止退机构包括止退钉,所述螺钉固定部上的每个螺钉孔的一侧均设有与该螺钉孔相连通的止退钉安装孔,所述止退钉设在止退钉安装孔内并能与螺钉头部的侧壁相抵或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止退钉包括互为一体且具有同轴线呈上下布置的凸轮和铆接柱,所述止退钉安装孔具有同轴线的台阶孔和铆接孔,且台阶孔与螺钉孔相连通,所述凸轮设在台阶孔内,凸轮的外周壁能与螺钉的头部侧壁相抵或分离,所述铆接柱铆接在铆接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轮的外周壁上设有止退限位面,凸轮的止退限位面能与螺钉的头部侧壁相抵或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止退钉的凸轮端面上设有转动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固定板的螺钉孔包括具有同轴线的球孔和螺孔,所述螺钉的头部为球头部,所述螺钉的球头部设在球孔内,且球头部的下方设有的螺纹拧入螺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观察窗口为方形观察窗口,或者是十字形观察窗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组织接触部两侧的螺钉固定部靠近边缘处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3个均匀布置的螺钉孔,3个螺钉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内,所述软组织接触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固定板的一侧面为拱形切迹面,另一侧面为解剖型曲面,所述内固定板的中部并沿其中轴线方向为软组织接触部,且软组织接触部的两侧分别为螺钉固定部,所述软组织接触部的厚度小于螺钉固定部的厚度,所述软组织接触部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软组织接触部两侧的螺钉固定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个螺钉孔,多个螺钉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内,且螺钉固定部上并位于每个螺钉的一侧均设有螺钉止退机构,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厚薄不等的内固定板取代了已有技术中等厚的内固定板结构,使其中央部位的软组织接触部厚度比螺钉固定部的厚度薄,保证在不丢失内固定板整体刚性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局部厚度;第二,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不用预弯,符合人体解刨形态,又降低整块内固定板的切迹,同时保证外形厚度所形成外框架结构来保证整块固定板的强度,使其尽可能的减小锥前厚度,与椎体形态相适配,而安装螺钉的螺钉固定部的位置又能保证内固定板整体的刚性强度,又因为螺钉固定部上的每个螺钉的一侧均设有螺钉止退机构,又能够保证螺钉不会发生脱落、松动,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第三,所述内固定板上的观察窗口使得观察视角更广,便于医生观察融合器的植入状态;本实用新型不仅低切迹,而且减少了对椎体前方凸起的骨质打磨,同时,减小了患者吞咽障碍难度,以及减小了患者的异物感和不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C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止退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4、5、6、7、8所示,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包括内固定板1、螺钉2和螺钉止退机构3,所述内固定板1上设有多个螺钉2和多个螺钉止退机构3,每个螺钉2的一侧分别设有对应的螺钉止退机构3,
所述内固定板1的一侧面为拱形切迹面4,另一侧面为解剖型曲面5,
所述内固定板1的中部并沿其中轴线方向为软组织接触部11,且软组织接触部11的两侧分别为螺钉固定部12,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的厚度小于螺钉固定部12的厚度,
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上设有观察窗口111,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两侧的螺钉固定部12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个螺钉孔121,多个螺钉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121内,且螺钉固定部12上并位于每个螺钉2的一侧均设有螺钉止退机构3。
如图5所示,为了尽可能降低软组织接触部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的厚度d控制在0.5mm~1.2mm范围内。
如图2、3所示,为了防止螺钉退出,螺钉紧固后对其进行锁定,所述螺钉止退机构3包括止退钉31,所述螺钉固定部12上的每个螺钉孔121的一侧均设有与该螺钉孔121相连通的止退钉安装孔122,所述止退钉31设在止退钉安装孔122内并能与螺钉2头部的侧壁相抵或分离。
如图7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能够快速对螺钉进行锁定防止发生转动,所述止退钉31包括互为一体且具有同轴线呈上下布置的凸轮311和铆接柱312,所述止退钉安装孔122具有同轴线的台阶孔1221和铆接孔1222,且台阶孔1221与螺钉孔121相连通,所述凸轮311设在台阶孔1221内,可限制凸轮311的高度,凸轮311的外周壁能与螺钉2的头部侧壁相抵或分离,所述铆接柱312铆接在铆接孔1222内。所述凸轮311的外周壁上设有止退限位面313,凸轮311的止退限位面313能与螺钉2的头部侧壁相抵或分离。
在手术过程中,预先将所述螺钉2打入椎体后,拧紧螺钉2,使得内固定板1通过螺钉2紧定在椎体的一侧,且内固定板1的解剖型曲面5贴合在椎体上,然后通过工具转动止退钉31,使得凸轮311的止退限位面313转动一定角度后与螺钉2的球头部21相抵,实现对螺钉的紧定、止退作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螺钉止退机构3并不局限与此,也可以是铆钉结构,与铆钉相适配的止退钉安装孔的上方为沉孔,下方为螺纹孔。所述铆钉的周壁上具有避让豁口,在非工作状态时豁口位置对向螺钉孔,防止螺钉植入时干涉,铆钉的上端部具有台阶面,与沉孔配合可限制铆钉在板内高度,下部具有螺纹与螺纹孔配合锁紧,台阶面外侧面具有防退面,如果手术过程中螺钉打入颈椎与颈前路板固定后,可通过工具旋转铆钉至锁紧,防退面此时位于螺钉上方。通过沉孔的深度和螺纹的起始切入点来控制铆钉最终旋紧后防退面在螺钉孔上方,防止螺钉退出。
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转动止退钉,所述止退钉31的凸轮311端面上设有转动槽314。所述转动槽314可以是多棱槽,或者是十字槽。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调整螺钉的角度,所述内固定板1的螺钉孔121包括具有同轴线的球孔1211和螺孔1212,所述螺钉2的头部为球头部21,所述螺钉2的球头部21设在球孔1211内,且球头部21的下方设有的螺纹拧入螺孔1212内。图3中虚框表示的是所述内固定板1的软组织接触部11,该部位的厚度比两侧部位的厚度薄。所述内固定板1位钢板或者是钛合金板。
为了观察视角更广,以及便于医生观察融合器的植入状态,所述观察窗口111为方形观察窗口,或者是十字形观察窗口。当然,并不局限与此,也可以为其它形态的观察窗口,例如,本实用新型附图3中给出所述观察窗口的结构形态为异形状。
如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性,以及结构的紧凑性,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两侧的螺钉固定部12靠近边缘处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3个均匀布置的螺钉孔121,3个螺钉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121内,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观察窗口11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本实用新型整体厚薄不等的内固定板取代了已有技术中等厚的内固定板结构,使其中央的软组织接触部的厚度比螺钉固定部的厚度薄,保证在不丢失内固定板整体刚性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局部厚度;第二,本实用新型既尽可能的减小锥前厚度,与椎体形态相适配,而安装螺钉的螺钉固定部的位置又能保证内固定板整体的刚性强度,又因为螺钉固定部上的每个螺钉的一侧均设有螺钉止退机构,就能够保证螺钉不会发生脱落、松动,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第三,本实用新型不仅低切迹,而且减少了对椎体前方凸起的骨质打磨,同时,减小了患者吞咽障碍难度,以及减小了患者的异物感和不舒适感。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包括内固定板(1)、螺钉(2)和螺钉止退机构(3),所述内固定板(1)上设有多个螺钉(2)和多个螺钉止退机构(3),每个螺钉(2)的一侧分别设有对应的螺钉止退机构(3),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固定板(1)的一侧面为拱形切迹面(4),另一侧面为解剖型曲面(5),
所述内固定板(1)的中部并沿其中轴线方向为软组织接触部(11),且软组织接触部(11)的两侧分别为螺钉固定部(12),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的厚度小于螺钉固定部(12)的厚度,
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上设有观察窗口(111),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两侧的螺钉固定部(12)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个螺钉孔(121),多个螺钉(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121)内,且螺钉固定部(12)上并位于每个螺钉(2)的一侧均设有螺钉止退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的厚度控制在0.5mm~1.2mm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止退机构(3)包括止退钉(31),所述螺钉固定部(12)上的每个螺钉孔(121)的一侧均设有与该螺钉孔(121)相连通的止退钉安装孔(122),所述止退钉(31)设在止退钉安装孔(122)内并能与螺钉(2)头部的侧壁相抵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钉(31)包括互为一体且具有同轴线呈上下布置的凸轮(311)和铆接柱(312),所述止退钉安装孔(122)具有同轴线的台阶孔(1221)和铆接孔(1222),且台阶孔(1221)与螺钉孔(121)相连通,所述凸轮(311)设在台阶孔(1221)内,凸轮(311)的外周壁能与螺钉(2)的头部侧壁相抵或分离,所述铆接柱(312)铆接在铆接孔(12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11)的外周壁上设有止退限位面(313),凸轮(311)的止退限位面(313)能与螺钉(2)的头部侧壁相抵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钉(31)的凸轮(311)端面上设有转动槽(3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板(1)的螺钉孔(121)包括具有同轴线的球孔(1211)和螺孔(1212),所述螺钉(2)的头部为球头部(21),所述螺钉(2)的球头部(21)设在球孔(1211)内,且球头部(21)的下方设有的螺纹拧入螺孔(12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口(111)为方形观察窗口,或者是十字形观察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两侧的螺钉固定部(12)靠近边缘处并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3个均匀布置的螺钉孔(121),3个螺钉(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螺钉孔(121)内,所述软组织接触部(1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观察窗口(111)。
CN201921877540.2U 2019-07-15 2019-11-01 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Active CN2111561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61986 2019-07-15
CN201921106198 2019-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6175U true CN211156175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7540.2U Active CN211156175U (zh) 2019-07-15 2019-11-01 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6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4272B2 (en) Semi-constrained screw and spinal plate assembly
RU251025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при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м лечении воронкообразной деформации грудной клетки и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US20100217327A1 (en) Plate and system for lateral treatment of a fracture of the calcaneus
CN201211223Y (zh) 一种解剖型髋臼后壁后柱钢板
WO2023065689A1 (zh) 一种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及其应用
CN211156175U (zh) 一种低切迹颈前路内固定系统
US20180206896A1 (en) Pedicle screw with quadruple screw thread
CN215425026U (zh) 一种改良可调防退钉新型8字金属板
CN204072293U (zh) 一种颈椎椎骨内固定装置
CN216021331U (zh) 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CN212308005U (zh) 颈椎前路固定装置
KR20190125844A (ko) 요추 플레이트
CN209122399U (zh) 一种小儿股骨近端接骨板系统
US10687953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anterior cervical transarticular fixation
CN216628669U (zh) 一种自稳定型脊柱融合固定装置
CN111529146A (zh) 一种零切迹可调式人工椎体
CN212308003U (zh) 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
US20200289165A1 (en) A screw-rod instrument specially used for posterior atlantoaxial vertebrae fixation
CN213372403U (zh) 一种双螺纹式后交叉韧带固定器
CN212089703U (zh) 一种前路枕颈固定手术钢板
CN204106172U (zh) 一种颈椎锁定融合器
CN205031355U (zh) 距舟楔关节融合板
CN215306578U (zh) 脊柱钉
CN213030812U (zh) 一种利于血供的颈椎前路接骨板
CN217488971U (zh) 人工椎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1

Address after: No.10 Jinshajiang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after: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No.10 Jinshajiang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before: DE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o Jian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