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6578U - 脊柱钉 - Google Patents

脊柱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6578U
CN215306578U CN202120379036.0U CN202120379036U CN215306578U CN 215306578 U CN215306578 U CN 215306578U CN 202120379036 U CN202120379036 U CN 202120379036U CN 215306578 U CN215306578 U CN 215306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istance
nail
spinal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90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斌
李健
姚得志
刘爽
郭宇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90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6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6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6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钉。脊柱钉包括钉体结构以及与钉体结构连接的钉座结构,钉座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之间的间隔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位于第二距离的上方,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距离位于第二距离的上方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从而使得脊柱钉的上部距离增宽设置,进而便于连接棒的穿设,简化了穿棒动作,提高了穿棒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脊柱钉的U形槽较小不易穿棒的问题。

Description

脊柱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柱钉。
背景技术
由受伤或衰老引起的包括创伤、疾病和退变性病症的各种因素会造成诸如脊柱侧凸和其它曲度异常、驼背、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症、脊椎前移、狭窄、肿瘤和骨折之类的脊柱病状和疾病日益增多。脊柱内固定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疾病的现代医疗手法。
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更新、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的不断出现以及术中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应用,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发展很快。目前普通手术为了安装的方便,开刀操作面大,手术创伤大,愈合慢,容易引起创伤面的并发症,而微创是指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的手术疗效的一种手术或检查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是创伤微小化。微创手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减轻术中组织损伤和出血,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轻手术疼痛,是切口美观,缩短住院和康复时间,降低药物使用和住院花费的经济成本。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脊柱微创技术将作为传统外科技术的一部分,成为脊柱内固定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现有技术中,微创脊柱钉的U形槽都较小,术中不易穿棒,延长了手术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脊柱钉的U形槽较小不易穿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钉,包括钉体结构以及与钉体结构连接的钉座结构,钉座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之间的间隔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位于第二距离的上方,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为w1,第二距离为w2,1mm≤w1-w2≤5mm。
进一步地,钉座结构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连接在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的远离钉体结构的一端,连接板的外壁面与第一臂体和/或第二臂体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一切断槽。
进一步地,第一臂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台阶面,第二臂体的上端设有第二台阶面,连接板连接在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处,在钉体结构的周向上,连接板与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臂体包括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第二臂体包括第三臂段和第四臂段,第一臂段和第三臂段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一距离,第二臂段和第四臂段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二距离,第一臂段的外壁面和第二臂段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二切断槽,第三臂段的外壁面和第四臂段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三切断槽。
进一步地,钉座结构还包括螺纹部,螺纹部设置在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的中下部。
进一步地,连接板的厚度小于第一臂体和/或第二臂体的厚度;和/或,连接板、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切断槽为V形槽。
进一步地,第一臂体和/或第二臂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脊柱钉还包括螺塞,螺塞设置在钉座结构内并与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螺纹配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距离位于第二距离的上方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从而使得脊柱钉的上部距离增宽设置,进而便于连接棒的穿设,简化了穿棒动作,提高了穿棒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钉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钉体结构;20、钉座结构;21、第一臂体;211、第一臂段;212、第二臂段;213、第二切断槽;22、第二臂体;221、第三臂段;222、第四臂段;223、第三切断槽;23、连接板;24、第一切断槽;25、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柱钉,包括钉体结构10以及与钉体结构10连接的钉座结构20,钉座结构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之间的间隔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位于第二距离的上方,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距离位于第二距离的上方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从而使得脊柱钉的上部距离增宽设置,进而便于连接棒的穿设,简化了穿棒动作,提高了穿棒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关技术中,由于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之间的间隔上下一致,从而使得手术过程中的穿棒工作费时费力,延长了手术时间,患者的使用体验不好。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之间的间隔形成U形槽,U形槽的上部宽度和下部的宽度不相等,且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从而便于连接棒由U形槽的上部穿入下部,节约了穿棒时间,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为w1,第二距离为w2,1mm≤w1-w2≤5mm。
具体地,第一距离w1的增大是通过减小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厚度来实现的。为了防止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上部的厚度太薄导致变形,不可以将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上部的厚度削减太多,也要能够保证第一距离能够为连接棒的穿设提供一定的空间余量,因此,具有上述尺寸范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既能够保证不影响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自身强度,又能够保证第一距离的尺寸满足连接棒容易穿设的要求。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钉座结构20还包括连接板23,连接板23连接在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远离钉体结构10的一端,连接板23的外壁面与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一切断槽24。
通过上述设置,连接板23将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钉座结构20的结构强度更高,有效防止钉座结构20在运输及手术过程中发生形变。同时,由于连接板23的外壁面与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一切断槽24,从而使得在手术结束时,可以通过第一切断槽24向外折断连接板23,以减少植入结构在人体内的体积,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臂体21的上端设有第一台阶面,第二臂体22的上端设有第二台阶面,连接板23连接在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处,在钉体结构10的周向上,连接板23与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之间间隔设置。
上述设置便于连接板23与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分离。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臂体21包括第一臂段211和第二臂段212,第二臂体22包括第三臂段221和第四臂段222,第一臂段211和第三臂段221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一距离,第二臂段212和第四臂段222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二距离,第一臂段211的外壁面和第二臂段212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二切断槽213,第三臂段221的外壁面和第四臂段222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三切断槽223。
由于设置了第二切断槽213和第三切断槽223,从而在连接板23由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上折断后,第一臂体21可以通过第二切断槽213向外折断,第二臂体22可以通过第三切断槽223向外折断,以进一步减少植入结构在人体内的体积,适用于脊柱矫形和复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钉座结构20还包括螺纹部25,螺纹部25设置在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中下部。脊柱钉还包括螺塞,螺塞设置在钉座结构20内并与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螺纹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便于螺塞的安装和拆卸,保证了连接棒在U形槽内的稳定性。
优选地,连接板23的厚度小于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的厚度。
上述设置使连接板23的结构强度较低,便于折断。
进一步地,连接板23、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为一体成型结构。
上述设置便于加工,且整个钉座结构20的结构强度较高。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断槽24为V形槽。上述设置便于第一切断槽24的加工以及连接板23的折断。
优选地,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合金材料已临床使用多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满足手术需要。
手术时,使用微创手术工具,将脊柱钉按照先前置入的导针安装到相应位置,钉体结构10植入骨骼中。将连接棒依次穿过脊柱钉的U型槽,确认位置后拧入相配合的螺塞,之后可按照术中实际情况利用相应手术工具对脊柱进行撑开、加压或复位,使半开口微创脊柱钉与内固定连接棒接触良好。
螺塞最终锁紧后,即可通过相应的折断工具插入连接板23上,向外折断连接板23,使钉座结构20上第一臂体21与第二臂体22分离,继而使用专用折断工具分别将第一臂体21与第二臂体22折断后取出,减少植入物在体内的体积,操作方便,适用于脊柱矫形和复位,安全有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第一距离位于第二距离的上方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从而使得脊柱钉的上部距离增宽设置,进而便于连接棒的穿设,简化了穿棒动作,提高了穿棒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脊柱钉,包括钉体结构(10)以及与所述钉体结构(10)连接的钉座结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座结构(20)包括:
间隔设置的第一臂体(21)和第二臂体(22),所述第一臂体(21)和所述第二臂体(22)之间的间隔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位于所述第二距离的上方,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w1,所述第二距离为w2,1mm≤w1-w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座结构(20)还包括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连接在所述第一臂体(21)和所述第二臂体(22)的远离所述钉体结构(10)的一端,所述连接板(23)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臂体(21)和/或所述第二臂体(22)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一切断槽(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体(21)的上端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臂体(22)的上端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连接板(23)连接在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处,在所述钉体结构(10)的周向上,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第一臂体(21)和所述第二臂体(22)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体(21)包括第一臂段(211)和第二臂段(212),所述第二臂体(22)包括第三臂段(221)和第四臂段(222),所述第一臂段(211)和所述第三臂段(221)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臂段(212)和所述第四臂段(222)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臂段(211)的外壁面和所述第二臂段(212)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二切断槽(213),所述第三臂段(221)的外壁面和所述第四臂段(222)的外壁面之间设有第三切断槽(2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座结构(20)还包括螺纹部(25),所述螺纹部(25)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体(21)和所述第二臂体(22)的中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臂体(21)和/或所述第二臂体(22)的厚度;和/或,所述连接板(23)、所述第一臂体(21)和所述第二臂体(22)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断槽(24)为V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体(21)和/或所述第二臂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钉还包括螺塞,所述螺塞设置在钉座结构(20)内并与所述第一臂体(21)和所述第二臂体(22)螺纹配合。
CN202120379036.0U 2021-02-19 2021-02-19 脊柱钉 Active CN215306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9036.0U CN215306578U (zh) 2021-02-19 2021-02-19 脊柱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9036.0U CN215306578U (zh) 2021-02-19 2021-02-19 脊柱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6578U true CN21530657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9036.0U Active CN215306578U (zh) 2021-02-19 2021-02-19 脊柱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6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3074B2 (en) Dynamic axial nail for intramedullary treatment of long bone fractures
US9554829B2 (en) Bone screw assembly
EP2355732B1 (en) Reduction tool for spinal rod
US11786279B2 (en) Modular spinal fixation device
US20060015102A1 (en) Fastener implant for osteosynthesis of fragments of a first metatarsal bone that is broken or osteotomized in its proximal portion and a corresponding osteosynthesis method
US20110245875A1 (en) Sublaminar wired screwed device for spinal fusion
CN107530110B (zh) 用于脊柱减压的薄层植入物和方法
US20230165607A1 (en) Spinal impla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9408716B1 (en) Percutaneous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implant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CN101511288A (zh) 用于脊柱固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06830A (zh) 具有减小凸片的骨固定元件
US20170348029A1 (en) RCDF Instrument, Apparatus and Procedures
US20220110663A1 (en) Bone anchor
US10159579B1 (en) Tubular instruments for percutaneous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5493979U (zh) 一种通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
KR20150103583A (ko) 척추경에 스크류를 고정하기 위한 수술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사용되는 스크류의 삽입 도구
CN215306578U (zh) 脊柱钉
CN109009386A (zh) 颈椎后路板
CN208958297U (zh) 颈椎后路板
Richte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Using the Neon Occipito-Cervical System: Part 2: Cervical and Cervicothoracic Instrumentation
CN211409310U (zh) 四孔螺钉肋骨接骨板
CN115349937B (zh) 一种可在体内破拆取出的新型椎弓根螺钉
CN214632298U (zh) 一种新型脊柱弓根螺钉
CN216124537U (zh) 多米诺连接装置
US20200289165A1 (en) A screw-rod instrument specially used for posterior atlantoaxial vertebrae fix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