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5119U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锅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5119U
CN211155119U CN201921891045.7U CN201921891045U CN211155119U CN 211155119 U CN211155119 U CN 211155119U CN 201921891045 U CN201921891045 U CN 201921891045U CN 211155119 U CN211155119 U CN 211155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square
inner pot
area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10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胜华
刘化勇
梁志佳
罗飞龙
黄韦铭
严若飞
羊小亮
瞿月红
吴良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10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5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5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5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及烹饪器具。内锅包括:锅体,锅体包括锥形部,锥形部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锅,对内锅的形状进行改进,使其具有锥形部,通过改变锥形部的倾斜程度,可以使内锅的容量显著改变,而内锅的锅口尺寸及高度保持不变,从而实现相同锅口和相同高度的内锅具有不同的容积,这样不同容积的内锅可以通用相同的盖板、蒸笼等配件,进而减少零件种类,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内锅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包含该内锅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一般会生产多种容量的烹饪器具,比如3L、4L、5L等。由于内锅的形状通常为圆形且上下基本等粗,因而不同容量的内锅,其锅口直径、高度尺寸也具有差异,导致与内锅配合的盖板、蒸笼等配件也需要分别配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锅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内锅,对内锅的形状进行改进,使其具有锥形部,通过改变锥形部的倾斜程度,可以使内锅的容量显著改变,而内锅的锅口尺寸及高度保持不变,从而实现相同锅口和相同高度的内锅具有不同的容积,这样不同容积的内锅可以通用相同的盖板、蒸笼等配件,进而减少零件种类,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
其中,锥形部可以整体呈圆锥形,则锥形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或者,锥形部也可以整体呈棱锥形,则锥形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近似多边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内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部位于所述锅体的下部,所述锅体还包括扩容部,所述扩容部的下端与所述锥形部的上端相连。
锥形部位于锅体的下部,锥形部的上端连接扩容部,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内锅的容积,防止内锅容量过小,另一方面使得内锅下部的容积较小,这有助于小饭量烹饪,有利于提高食材高度,从而有利于食材充分吸水,进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扩容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锥形部的横截面积。
扩容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锥形部的横截面积,则扩容部的容量相对较大,内锅整体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有利于满足内锅的容量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扩容部的横截面呈类方形;或者,所述扩容部的横截面呈圆形。
扩容部的横截面呈类方形,则内锅的锅口也呈类方形,相对于传统的圆形锅口,类方形锅口在保持锅口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利于缩小整个烹饪器具的前后尺寸和/或左右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有利于实现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进而提高厨房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类方形”表示大致为方形,即: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而是整体呈方形,大致具有两组对边。比如:类方形的转角部位可以设圆角或倒角,类方形的边可以包括直线、弧线、曲线等线条类型。其中,类方形的两组对边的边长可以相等,则锅口大致呈正方形,类方形的两组对边的边长也可以不相等,则锅口大致呈长方形。当锅口大致呈正方形时,两条长边的间距为任意一组对边的间距。当锅口大致呈长方形时,两条长边的间距为长方形对应的两条长边之间的间距。类方形的一对对边的间距,指的是一组对边中相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大间距。
或者,扩容部的横截面也可以呈圆形,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扩容部与所述锥形部通过过渡段圆弧连接。
锥形部与扩容部通过过渡段圆弧连接,则过渡段的纵截面的轮廓线为圆弧,这使得锥形部通过过渡段逐渐向扩容部过渡,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扩容部的形状,且使得内锅整体较为美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部的纵截面的外边缘或外边缘顶点的切线与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
锥形部的纵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30°,能够防止因夹角过大导致内锅过矮或者锅口面积过大。其中,夹角尽可能取上限值,这有助于小饭量烹饪,有利于提高食材高度,从而有利于食材充分吸水,进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部下端敞口,所述锅体还包括锅底,所述锅底与所述锥形部的下端相连并封盖所述锥形部的下敞口端。
锥形部下端敞口,敞口端被锅底封盖,有利于增加内锅下部的表面积。由于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一般位于内锅下方,对内锅下部进行加热,因而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内锅的有效受热面积,进而提高加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的内侧壁凸设有支撑台阶。
在锅体的内侧壁上凸设支撑台阶,便于支撑蒸笼、篦子等配件,相较于传统蒸笼通过翻边悬挂在内锅锅沿上的方案而言,可以防止刮花锅口涂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台阶位于扩容部与锥形部之间。
支撑台阶位于扩容部与锥形部之间,便于利用二者之间的变形形成支撑台阶,而无需单独对锅体的内侧壁进行加工,因而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锅的额定容积为3升或4升。
当然,内锅的额定容积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锅的锅口呈类方形,记所述锅口的面积为A,以所述锅口的两条长边的间距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B,A/B≥78.5%。
以锅口的两条长边的间距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B,则该正方形的内切圆(即参考圆)的面积占该正方形面积的78.5%,因而锅口的面积A与该正方形的面积B的比值大于等于78.5%,即可保证锅口的面积大于等于参考圆的面积,这有利于提高内锅在烹饪器具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而缩小烹饪器具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体;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被配置为适于放置在所述主体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和电压力锅,也可以为电蒸锅、电煮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内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内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内锅,11锅底,111扩容部,112锥形部,113过渡段,114支撑台阶,12锅口,121第一弧线条,122第二弧线条,13锅沿,14锅体,2隔热圈,3外壳罩,4线圈盘,5外壳,51电源板组件,52开盖按钮,53温控器,61上盖,62内盖,63盖板,64操控板,65蒸汽出口,66铰链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一种内锅1,包括:锅体14,锅体14包括锥形部112,锥形部112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锅1,对内锅1的形状进行改进,使其具有锥形部112,通过改变锥形部112的倾斜程度,可以使内锅1的容量显著改变,而内锅1的锅口12尺寸及高度保持不变,从而实现相同锅口12和相同高度的内锅1具有不同的容积,这样不同容积的内锅1可以通用相同的盖板63、蒸笼等配件,进而减少零件种类,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
其中,锥形部112可以整体呈圆锥形,则锥形部11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或者,锥形部112也可以整体呈棱锥形,则锥形部11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近似多边形。
具体地,锥形部112的纵截面的外边缘或外边缘顶点的切线与内锅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小于等于30°。
锥形部112的纵截面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小于等于30°,能够防止因夹角过大导致内锅1过矮或者锅口12面积过大。
其中,夹角尽可能取上限值,这有助于小饭量烹饪,有利于提高食材高度,从而有利于食材充分吸水,进而提高烹饪效果。
当然,夹角α的大小并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锥形部112位于锅体14的下部,锅体14还包括扩容部111,如图1和图2所示,扩容部111的下端与锥形部112的上端相连。
锥形部112位于锅体14的下部,锥形部112的上端连接扩容部111,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内锅1的容积,防止内锅1容量过小,另一方面使得内锅1下部的容积较小,这有助于小饭量烹饪,有利于提高食材高度,从而有利于食材充分吸水,进而提高烹饪效果。
其中,扩容部111的横截面积大于锥形部112的横截面积,如图1所示。
扩容部111的横截面积大于锥形部112的横截面积,则扩容部111的容量相对较大,内锅1整体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有利于满足内锅1的容量需求。
具体地,扩容部111的横截面呈类方形,如图1所示。
扩容部111的横截面呈类方形,则内锅1的锅口12也呈类方形,如图3所示。相对于传统的圆形锅口12,类方形锅口12在保持锅口12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利于缩小整个烹饪器具的前后尺寸和/或左右尺寸,从而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有利于实现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进而提高厨房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换言之,锅口12呈类方形,且锅口1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参考圆的面积,参考圆为以锅口12的两条长边的间距作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内切圆。
具体而言,现有的电饭煲等烹饪器具,一般都是圆形内锅1,且锅口12部位一般面积最大,因而内锅1锅口12的形状和尺寸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烹饪器具的整体形状和尺寸。由于厨房空间及台面一般为方形,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烹饪器具的放置会占据以其前后尺寸及左右尺寸为边界的方形空间,方形空间的四个角落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体积相对较小而无法放置其他烹饪器具,因而会浪费掉一定的空间,导致厨房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且造成厨房物品的摆放不够整齐,容易引起杂乱无章的视觉体验。因此,烹饪器具越来越多地做成类似方形的形状,但是这样导致烹饪器具的体积增大,增加成本,且占用空间依然较大。
而本申请对内锅1的形状进行改进,通过内锅1的技术创新来解决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的小型化问题,同时又不减少内锅1的使用容积。具体地,本方案将内锅1的锅口12设计为大致呈方形,以该方形锅口12的两条长边的间距(即短边边长)作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内切圆作为参照,方形锅口1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该内切圆的面积。由于相同面积的方形或类方形与圆形相比,方形或类方形的左右尺寸和/或前后尺寸要小于圆形,因而这样设计在保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有利于减小锅口12的左右尺寸和/或前后尺寸,进而减小烹饪器具整体的前后尺寸和/或左右尺寸,这相当于提高了内锅1在烹饪器具内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了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有利于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的小型化,同时又保证了内锅1的容积。
换言之,把正方形的内切圆改进为类方形之后,类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减小,因而浪费掉的空间有效减少,使得内锅1的面积使用率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厨房的空间利用率,也有利于使厨房物品的摆放显得较为整齐,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类方形”表示大致为方形,即: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而是整体呈方形,大致具有两组对边。比如:类方形的转角部位可以设圆角或倒角,类方形的边可以包括直线、弧线、曲线等线条类型,弧线和曲线可以向外弯曲凸伸(即向远离锅口1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凸伸),也可以向内弯曲凸伸(即向靠近锅口1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凸伸)。其中,锅口12的中心轴线指的是经过锅口的中心,且垂直于锅口12所在平面的直线。
其中,类方形的两组对边的边长可以相等,则锅口12大致呈正方形,类方形的两组对边的边长也可以不相等,则锅口12大致呈长方形。当锅口12大致呈正方形时,两条长边的间距为任意一组对边的间距。当锅口12大致呈长方形时,两条长边的间距为长方形对应的两条长边之间的间距。类方形的一对对边的间距,指的是一组对边中相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大间距。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扩容部111的横截面呈圆形。
扩容部111的横截面也可以呈圆形,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扩容部111与锥形部112通过过渡段113圆弧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
锥形部112与扩容部111通过过渡段113圆弧连接,则过渡段113的纵截面的轮廓线为圆弧,这使得锥形部112通过过渡段113逐渐向扩容部111过渡,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扩容部111的形状,且使得内锅1整体较为美观。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锥形部112下端敞口,锅体14还包括锅底11,如图2所示,锅底11与锥形部112的下端相连并封盖锥形部112的下敞口端。
锥形部112下端敞口,敞口端被锅底11封盖,有利于增加内锅1下部的表面积。由于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一般位于内锅1下方,对内锅1下部进行加热,因而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内锅1的有效受热面积,进而提高加热效果。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锅体14的内侧壁凸设有支撑台阶114,如图1和图2所示。
在内锅本体的内侧壁上凸设支撑台阶114,便于支撑蒸笼、篦子等配件,相较于传统蒸笼通过翻边悬挂在内锅1锅沿13上的方案而言,可以防止刮花锅口12涂层。
具体地,支撑台阶114位于扩容部111与锥形部112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
支撑台阶114位于扩容部111与锥形部112之间,便于利用二者之间的变形形成支撑台阶114,比如利用过渡段113形成支撑台阶114,这样无需单独对锅体14的内侧壁进行加工,因而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锅体14的过渡段113形成支撑台阶114。
锅体14的过渡段113形成支撑台阶114,无需对锅体14的内侧壁进行加工,因而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过渡段113兼具过渡功能和支撑功能,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
当然,支撑台阶114也可以不是由过渡段113形成,比如在过渡段113的内壁面上设置环形凸缘或者沿其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点状凸缘,形成支撑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1的额定容积为3升或4升。
当然,内锅1的额定容积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内锅1的锅口12呈类方形,记锅口12的面积为A,以锅口12的两条长边的间距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B,A/B≥78.5%。
以锅口12的两条长边的间距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B,则该正方形的内切圆(即参考圆)的面积占该正方形面积的78.5%,因而锅口12的面积A与该正方形的面积B的比值大于等于78.5%,即可保证锅口12的面积大于等于参考圆的面积,这有利于提高内锅1在烹饪器具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而缩小烹饪器具的体积。
进一步地,锅体14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锅沿13,如图1所示。
锅体14的上端向外翻折形成锅沿13,便于内锅1被烹饪器具的外锅支撑,也便于取放内锅1。
其中,锅沿13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形成类方形的两个同心环。由于锅沿13的宽度较窄,且锅沿13的形状与锅口12的形状相同,因而为了便于示意锅口12的形状,可以用锅沿13的外边缘来等效锅口12的轮廓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锅口12的轮廓线包括四个第一弧线条121和四个第二弧线条122,四个第一弧线条121与四个第二弧线条122交错分布并依次首尾相连,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弧线条121的半径小于第二弧线条122的半径,且四个第一弧线条121及四个第二弧线条122向锅口12的外侧弯曲凸伸。
该方案中,锅口12的轮廓线由八个圆弧交替相接组成,形成四条边适当向外凸出的类方形,线条柔和,较为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四个第一弧线条121和四个第二弧线条122朝锅口12的外侧弯曲凸伸,指的是朝远离锅口1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曲凸伸。
实施例七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体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内锅1。其中,内锅1被配置为适于放置在主体中,如图4和图5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内锅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主体包括煲体和煲盖。如图4和图5所示,煲体包括外壳5、外壳罩3、开盖按钮52、温控器53、电源板组件51等结构,煲盖包括上盖61、内盖62、盖板63、操控板64等结构,煲盖设有蒸汽出口65等结构。煲体和煲盖可以铰接相连,铰链上可以设置铰链弹簧66。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主体包括:隔热圈2,如图5所示。隔热圈2与内锅1的扩容部111的形状适配,用于套设在扩容部111的外侧,如图5所示。
隔热圈2的设置,能够对内锅1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既有利于提高内锅1的加热效果,又有利于防止内锅1的质量直接传递至外壳5导致烹饪器具外壳5过热而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隔热圈2为尼龙件、聚丙烯件或者导磁金属件。
由于PA(Polyamide,聚酰胺,俗称尼龙)材料的强度相对较高,因而隔热圈2采用尼龙件,有利于提高隔热圈2的强度。
由于外壳罩3多采用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材料制造,因而隔热圈2为聚丙烯件,可以与外壳罩3一体成型,便于制造,降低成本。
隔热圈2采用金属件,则可以在隔热圈2的外壁面设置加热组件,利用隔热圈2对扩容部111加热,使得内锅1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主体包括:外壳罩3,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罩3围设出与内锅1的锅口12的形状适配的类方形空间。
主体包括外壳罩3,外壳罩3一般位于煲体顶部,套设在内锅1顶部的外侧,因而外壳罩3围设出与内锅1的锅口12的形状适配的类方形空间,便于内锅1插入并对内锅1提供支撑,也有利于增加外壳罩3的壁厚,使得外壳罩3散热少,保温效果好,同时也增加外壳罩3的强度,便于加工制造,防止外壳罩3在成型过程中发生变形。
其中,烹饪器具的隔热圈2设在外壳罩3内。
隔热圈2设在外壳罩3内,有利于缩小隔热圈2与扩容部111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隔热效果,也便于将隔热圈2与外壳罩3固定在一起或者隔热圈2与外壳罩3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主体包括:线圈盘4,线圈盘4与内锅1的锥形部112的形状适配。
线圈盘4一般位于内锅1下方,对内锅1下部进行加热。线圈盘4与内锅1的锥形部112的形状适配,则线圈盘4上绕设的线体结构也与内锅1形状适配,能够形成均匀的加热层,有利于增大加热的有效面积,使内锅1受热更加均匀。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和电压力锅,也可以为电蒸锅、电煮锅等。
下面以电饭煲为例进行对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进行详细说明,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厨房内的家用烹饪器具的逐渐增多,厨房的空间显得越来拥挤,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功能,对外观和占地体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产品的体积越来来小巧精致,现有电饭煲体积比较大,没有考虑充分利用的空间。本申请通过内锅1的技术创新来解决电饭煲的小型化问题,同时又不减少用户的使用容积。
具体地,一种电饭煲,包括上盖61、煲体、内胆(即内锅1)、盖板63。
其中,内胆,其特征在于锅口12大致呈方形,如图3所示。
内胆的锅体14通体为上方下锥结构,如图1所示。
内胆的锅口12轮廓线条由多个不同的线条组成(圆形是一个均匀的线条),如图5所示。
锅体14台阶下部的下半段为锥形结构,锥形锅体外形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取值0-30度,尽量取上限值,有助于烹饪小米量米饭,可以让米充分的吸水(反之,如果使用大容器烹饪小米量,米的高度不足,水也容易烧干,米饭效果会很差)。
在此的基础上,夹角α的不同取值可以实现相同锅口12和相同高度的内胆呈现不同的容积,可以让不同容积的内胆通用更多的盖板63、蒸笼等配件,减少新零件,降低成本。比如:3L和4L内锅同体,盖板63、蒸笼等配件通用。
如此,内胆采用方形结构,在同样内锅内体的情况下,方形锅体让电饭煲的左右和前后的尺寸最小,如图4所示,内胆放置的方位与电饭煲前后左右位置一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锅及烹饪器具,对内锅的形状进行改进,使其具有锥形部,通过改变锥形部的倾斜程度,可以使内锅的容量显著改变,而内锅的锅口尺寸及高度保持不变,从而实现相同锅口和相同高度的内锅具有不同的容积,这样不同容积的内锅可以通用相同的盖板、蒸笼等配件,进而减少零件种类,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横截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部位于所述锅体的下部,所述锅体还包括扩容部,所述扩容部的下端与所述锥形部的上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容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锥形部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容部的横截面呈类方形;或者
所述扩容部的横截面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容部与所述锥形部通过过渡段圆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部的纵截面的外边缘或外边缘顶点的切线与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部下端敞口,所述锅体还包括锅底,所述锅底与所述锥形部的下端相连并封盖所述锥形部的下敞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的内侧壁凸设有支撑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的额定容积为3升或4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的锅口呈类方形,记所述锅口的面积为A,以所述锅口的两条长边的间距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B,A/B≥78.5%。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被配置为适于放置在所述主体中。
CN201921891045.7U 2019-11-05 2019-11-05 内锅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155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1045.7U CN211155119U (zh) 2019-11-05 2019-11-05 内锅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1045.7U CN211155119U (zh) 2019-11-05 2019-11-05 内锅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5119U true CN21115511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8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1045.7U Active CN211155119U (zh) 2019-11-05 2019-11-05 内锅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5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55119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1130648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1155251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KR20110001116U (ko) 직화형 다기능 요리기기
CN211155139U (zh) 烹饪器具
CN211155118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05011733B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US20220218147A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a divider insert for a food-heating appliance
CN21385018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961466U (zh) 一种带有炖盅的电压力锅
CN20476519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995940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10115486B (zh) 上内胆和烹饪器具
CN209996069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1559707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450323U (zh) 用于糕点制品的烹饪设备
CN215838443U (zh) 蒸格组件、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21012925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4433609U (zh) 烹饪器具
CN214230861U (zh) 烹饪器具
CN214964440U (zh) 一种炖煮、空炸一体机
CN220045574U (zh) 烹饪器具组件
CN211795945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907669U (zh) 一种螺旋导风炸锅
CN209995941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