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4165U - 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4165U
CN211154165U CN201921419744.1U CN201921419744U CN211154165U CN 211154165 U CN211154165 U CN 211154165U CN 201921419744 U CN201921419744 U CN 201921419744U CN 211154165 U CN211154165 U CN 211154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rod assembly
handle
luggage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97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97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4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4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4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上的车轮、安装于箱体上且可相对箱体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旋转的拉杆组件、安装于拉杆组件上且可相对拉杆组件折叠的把手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可枢转地安装于箱体上的安装端部及手拉端部,所述把手杆组件安装于所述手拉端部,该把手杆组件包括把手杆及转向轮;当拉杆组件旋转到第一状态时,拉杆组件及把手杆组件扣合于箱体上,该行李箱形成普通的行李箱;当拉杆组件旋转到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向轮与车轮共同支撑箱体,拉杆组件构成把手杆组件与箱体之间的连接支架,该行李箱形成供用户骑行的代步车辆。

Description

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代步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包括箱体、拉杆和滚轮。用户通过拉杆拉动或推动该行李箱移动时,需要消耗用户大量的体力,且降低了用户的移动速度。
现有一种骑行行李箱,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底部的动力轮、安装在箱体上的转向把手、安装在转向把手上用以控制动力轮转动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源。用户骑坐于箱体上,通过电力驱动行李箱移动并通过转向把手控制骑行行李箱转向,能够节省用户体力,并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骑行行李箱逐渐成为箱包产品的发展趋势。
箱包生产厂家也会加大骑行行李箱的研发力度,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使用体验的骑行行李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骑行又能拉行的行李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上的车轮、安装于箱体上且可相对箱体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旋转的拉杆组件、安装于拉杆组件上且可相对拉杆组件折叠的把手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可枢转地安装于箱体上的安装端部及手拉端部,所述把手杆组件安装于所述手拉端部,该把手杆组件包括把手杆及安装于把手杆底部的转向轮;当拉杆组件旋转到第一状态时,拉杆组件及把手杆组件扣合于箱体上;当拉杆组件旋转到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向轮与车轮共同支撑箱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行李箱的拉杆组件与箱体铰接,使得拉杆组件可相对箱体展开或折叠;把手杆组件安装在拉杆组件的手拉端部,并可相对拉杆组件展开或折叠。其中:拉杆组件相对箱体处于第一状态时,把手杆组件折叠于拉杆组件,拉杆组件折叠于箱体,该行李箱形成普通的行李箱,有利于用户通过拉杆组件拉动该行李箱移动,以及减小该行李箱的体积,方便于收纳;拉杆组件相对箱体处于第二状态时,拉杆组件展开于箱体,把手杆组件展开于拉杆组件,拉杆组件构成把手杆组件与箱体之间的连接支架,转向轮与车轮共同支撑箱体并能够移动该行李箱,该行李箱形成供用户骑乘的代步车辆,用户转动把手杆能够实现该行李箱的转向控制,方便于用户骑行并移动该行李箱。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以安装拉杆组件的固定座,所述拉杆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座铰接的拉杆支架和可伸缩地连接于拉杆支架的手拉杆体,所述安装端部和手拉端部分别位于拉杆支架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拉杆支架之间设有限制所述拉杆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展开角度的角度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拉杆支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加固杆,所述把手杆组件与拉杆支架铰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把手杆包括转向把手、与转向把手固定连接的转向杆、套接于转向杆外周的固定套,所述转向轮安装在转向杆的底端,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拉杆支架铰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支架上设有用以锁定固定套的锁扣装置。
优选的,所述锁扣装置采用为弹性定位销,所述固定套上设有与弹性定位销配合的销孔。
优选的,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
优选的,所述转向轮采用为轮毂电机车轮,所述行李箱包括用以控制轮毂电机车轮转动的控制器以及电源。
优选的,所述箱体凹设有用以容纳拉杆组件和把手杆组件的容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行李箱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行李箱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箱体分离于拉杆组件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行李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铰接块与铰接座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简化文字描述以区别于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次序间的先后关系。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1、安装在箱体1上的车轮21、可展开或折叠于箱体1的拉杆组件3、安装于拉杆组件3上且可相对拉杆组件3折叠的把手杆组件4。拉杆组件3包括可枢转地安装于箱体1上的安装端部31及手拉端部32。拉杆组件3的安装端部31与箱体1铰接。拉杆组件3可相对箱体1在折叠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及展开状态下的第二状态之间旋转,以展开或折叠于箱体1。把手杆组件4安装在拉杆组件3的手拉端部32,并与拉杆组件3铰接,以展开或折叠于拉杆组件3。把手杆组件4包括把手杆41及安装于把手杆41底部的转向轮42。用户转动把手杆41能够带动转向轮42转向。
当拉杆组件3相对箱体1旋转到第一状态时,把手杆组件4折叠于拉杆组件3,拉杆组件3折叠于箱体1,该行李箱形成普通的行李箱(如图1所示),有利于用户通过拉杆组件3拉动该行李箱移动,并减小该行李箱的体积,方便于收纳;当拉杆组件3相对箱体1旋转到第二状态时,拉杆组件3展开于箱体1,把手杆组件4展开于拉杆组件3,把手杆组件4与箱体1相对独立设置,拉杆组件3构成把手杆组件4与箱体1之间的连接支架,转向轮42与车轮21共同支撑箱体1并能够移动该行李箱,该行李箱形成供用户骑乘的代步车辆(如图2所示),用户转动把手杆41能够实现该行李箱的转向控制,方便于用户骑行并移动该行李箱。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行李箱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其他箱包产品时,该箱体1可以替换为背包或学生用书包。
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设有用以安装拉杆组件3的固定座10。该固定座10相对箱体1左右方向设置,并与箱体1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端面凹设有安装固定座10的容纳槽,固定座10位于箱体外部并设置于容纳槽中以提高行李箱的美观度。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设有箱体基板11,箱体基板11位于箱体1的内部。固定座10通过贯穿箱体底壁的紧固件与箱体基板11固定连接,以提高固定座10的安装牢固性。拉杆组件3安装在箱体1的外部,并与固定座10铰接。拉杆组件3处于第一状态时,拉杆组件3上下方向设置并折叠于箱体1;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拉杆组件3前后方向设置并展开于箱体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固定座10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安装在箱体1的上部或中部。
拉杆组件3包括与固定座10铰接的拉杆支架33和可伸缩地连接于拉杆支架33的手拉杆体36。拉杆支架33包括第一管体331、第二管体33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管体331和第二管体332的加固杆333。加固杆333的数量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设置。拉杆组件3的安装端部和手拉端部分别位于拉杆支架的两端。拉杆组件3的安装端部31位于拉杆支架33上靠近于固定座10的一端,拉杆组件3的手拉端部32位于拉杆支架33上远离于固定座10的一端。第一管体331和第二管体332相对设置,并结合加固杆333以增加拉杆支架33的宽度,相应亦可以增加拉杆支架33的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拉杆支架33亦可以替换为一板体或一管体。
固定座10上设有铰接座12。图4中绘制于固定座10上的阴影部分为铰接座12的安装部位。拉杆支架33上靠近于固定座10一端的加固杆333设有与铰接座12铰接的铰接块34。通过相互铰接的铰接块34和铰接座12,使得拉杆组件3的安装端部31与固定座10铰接。拉杆组件3相对箱体1在折叠状态下的第一状态及展开状态下的第二状态之间旋转时,只需要控制铰接块34相对铰接座12旋转即可实现。
参阅图5及图3,铰接座12包括焊接于固定座10的固定基板121、固定于固定基板121上端的第一耳座122以及固定于固定基板121下端的第二耳座123和第三耳座124。固定基板121、第一耳座122、第二耳座123及第三耳座124可一体浇铸成型设置。第一耳座122开设有容销轴13周向转动的通孔125。该通孔125相对箱体1左右方向设置,使得拉杆组件3沿箱箱体1的前后方向旋转。第二耳座123和第三耳座124间隔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耳座123和第三耳座124均开设有安装弹性伸缩销14的销孔126,两销孔126位于同一轴线上。该弹性伸缩销14的伸缩端凸伸出第三耳座124,并可卡接于铰接块34。
铰接块34包括分别位于铰接座12左右两侧的第一立板341和第二立板34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立板341和第二立板342的第三立板343。第一立板341和第二立板342相对设置,并焊接在上述拉杆支架33上靠近于固定座10一端的加固杆333上。第一立板341和第二立板342通过销轴13与铰接座12铰接。该销轴13依次贯穿第一立板341、第一耳座122和第二立板342。铰接块34相对铰接座12围绕销轴13的轴心线旋转,以带动拉杆支架33相对固定座10旋转。第一立板341和第二耳座123位于同一侧,第二立板342和第三耳座124位于同一侧。第二立板342上对应于弹性伸缩销14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接孔344。该弹性伸缩销14的伸缩端设有弹性体141,铰接块34的第二立板342跟随拉杆支架33 受用户施力转动并挤压该弹性体141时,使得弹性体141向内移动;该弹性体141脱离于第二立板342的挤压时向外移动。其中:第二立板342的卡接孔344转动至弹性伸缩销14的位置时,因弹性体141脱离于第二立板342的挤压,弹性伸缩销14的伸缩端向外移动并伸入于卡接孔344,以限制铰接块34相对铰接座12旋转。
拉杆组件3围绕销轴13相对箱体1旋转至第一状态时,铰接块34亦相对铰接座12旋转,第二立板342的卡接孔344远离于弹性伸缩销14;拉杆组件3围绕销轴13相对箱体1旋转至第二状态时,铰接块34亦相对铰接座12反向旋转,第二立板342的卡接孔344对应于弹性伸缩销14的位置,此时,弹性伸缩销14的伸缩端向外移动并伸入于卡接孔344,以限制铰接块34相对铰接座12旋转,同时能够限制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展开角度,提高行李箱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弹性伸缩销14卡接于卡接孔344的锁定结构构成限制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展开角度的角度限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控方便的优点。
第三立板343正对于铰接座12的固定基板121设置。第三立板343的底端开设有锁紧卡槽345。弹性伸缩销1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耳座123和第三耳座124。弹性伸缩销14上开设有径向方向贯通的装配孔140。弹性伸缩销14通过该装配孔140安装有第一快拆锁紧扣35。第一快拆锁紧扣35的固定端351安装在弹性伸缩销14上,第一快拆锁紧扣35的锁紧端352可卡接于第三立板343的锁紧卡槽345。第一快拆锁紧扣35的锁紧端设有锁紧手柄353。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弹性伸缩销14卡接于卡接孔344,此时,用户扳动锁紧手柄353以锁紧第一快拆锁紧扣35,能够进一步限制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展开角度。该第一快拆锁紧扣35亦作为限制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展开角度的角度限位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在铰接座12上的弹性伸缩销14亦可以不设置具有伸缩性能的弹性体141,即安装在拉杆支架33的铰接块34亦不设置卡接孔344,那么此时,用户只需要通过第一快拆锁紧扣35来限制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展开角度。
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车轮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车轮21分别位于箱体1的左侧和右侧。箱体1底部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凹设有容置车轮21的凹槽15,凹槽15能够防止车轮21凸伸出箱体1。两个车轮21分别安装在轮轴支架2的两端。轮轴支架2为一圆杆。该轮轴支架2与安装拉杆组件3的固定座10固定连接,以方便于将两个车轮21安装在固定座10上,并提高车轮21的安装牢固性。固定座10上凹设有安装轮轴支架2的U型卡槽101。U型卡槽101左右贯通,以容纳轮轴支架2。轮轴支架2的中间部分呈压扁形状。压扁形状的中间部卡合于U型卡槽101,并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座10固定连接。U型卡槽101的开口朝向箱体1的箱壁,使得轮轴支架2安装在固定座10与箱体1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轮21亦可以通过轮座安装在箱体1上。另外,车轮21的数量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设置为一个,该独立设置的车轮21安装在固定座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拉杆组件3的手拉杆体36包括套接于第一管体331的第一支杆361、套接于第二管体332的第二支杆362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杆361和第二支杆362的手拉把手363。手拉杆体36通过第一支杆361和第二支杆362相对拉杆支架33拉伸或收缩。拉杆组件3相对箱体1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第二状态时,手拉杆体36相对拉杆支架33呈收缩状态。拉杆组件3相对箱体1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第一状态时(该行李箱形成普通的行李箱,如图1所示),手拉杆体36可相对拉杆支架33呈拉伸状态,安装在箱体1上的车轮21与地面接触,此时拉伸状态的手拉杆体36,方便于用户抓握手拉把手363,以拉动或推动该行李箱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拉杆组件3处于第一状态时,手拉杆体36亦可以根据用户抓握手拉把手363的高度,而保持为收缩状态。
本实施例中,把手杆组件4的把手杆41包括转向把手411、与转向把手411固定连接的转向杆412、套接于转向杆412外周的固定套413。转向轮42通过轮叉414安装在转向杆412的底端。转向杆412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套413。用户转动转向把手411通过转向杆412带动转向轮42转向,进而调整该行李箱作为骑乘车辆时的移动方向。转向把手411上安装有左握把4111和右握把4112,方便于用户抓握。转向杆412包括第一杆体4121、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杆体4121的第二杆体4122、限定第二杆体4122相对第一杆体4121伸缩位置的第二快拆锁紧扣4123。转向把手411与第二杆体4122固定连接。转向轮42安装在第一杆体4121的底端。用户通过松开或锁紧第二快拆锁紧扣4123能够调节转向把手411的操控高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杆体4122亦可以折叠于第一杆体4121。
把手杆组件4位于拉杆组件3的手拉端部32,并位于拉杆支架33的第一管体331和第二管体332之间,以方便于组装把手杆组件4。把手杆组件4通过固定套413与拉杆组件3连接。固定套413与拉杆组件3的手拉端部32铰接。拉杆支架33上设有与固定套413铰接的转轴37,该转轴37通过两个耳座安装在拉杆支架33上。固定套413焊接有套接于该转轴37外周的轴套415。轴套415可围绕转轴37的轴心线转动,固定套413跟随轴套415围绕转轴37转动。用户扳动把手杆组件4相对拉杆组件3转动时,把手杆组件4通过轴套415围绕转轴37转动以展开或折叠于拉杆组件3。拉杆组件3处于第一状态时,把手杆组件4折叠于拉杆组件3;拉杆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把手杆组件4展开于拉杆组件3,并位于箱体1的前方,转向轮42与车轮21共同与地面接触并支撑箱体1,此时该行李箱形成供用户骑乘的代步车辆(如图2所示),拉杆组件3的拉杆支架33构成把手杆组件4与箱体1之间的连接支架,以方便于组装把手杆组件4,并提高行李箱作为代步车辆时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拉杆支架33不仅可以作为连接支架,还可以作为供用户踩踏的脚踏板。用户骑行该行李箱时,用户站立在拉杆支架33上,双手抓握转向把手411,并通过一只脚踩踏在拉杆支架33上,另一只脚蹬动地面以推动该行李箱移动,此时拉杆支架33作为供用户踩踏的脚踏板。与拉杆组件3铰接的固定座10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降低了拉杆支架33的水平高度,相应降低了用户重心的位置,提高了用户骑行该行李箱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拉杆组件3相对箱体1旋转到第二状态时,把手杆组件4相对拉杆组件3展开,为限制把手杆组件4于第二状态时相对拉杆组件3的展开角度,拉杆组件3的拉杆支架33上设有用以锁定固定套413的锁扣装置。把手杆组件4相对拉杆组件3展开时,位于箱体1的前方,方便于用户操控转向把手411。把手杆组件4与箱体1相对独立设置,用户在转动转向把手411时,能够轻松的转动转向把手411,并提高该行李箱作为骑乘车辆时的转向灵活性。该锁扣装置采用为安装在拉杆支架33上的弹性定位销416。固定套413上焊接有与弹性定位销416配合定位的套管417。弹性定位销416通过定位销支撑座334安装在拉杆支架33上。套管417上开设有容弹性定位销416伸入的销孔。用户拉动弹性定位销416的拉环,使得弹性定位销416伸入或脱离于销孔。把手杆组件4相对拉杆组件3展开时,弹性定位销416伸入于销孔;把手杆组件4相对拉杆组件3折叠时,弹性定位销416脱离于销孔。通过在拉杆支架33上设置用以锁定固定套413的锁扣装置,可以方便于限定把手杆组件4的展开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弹性定位销4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定位销416分别位于套管417的两侧,以进一步提高锁定固定套413时的结构牢固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锁扣装置亦可以采用为卡接结构或卯榫结构。
本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位于箱体前侧的第一分体16、位于箱体后侧并用以盖合第一分体16的第二分体17以及连接第一分体16和第二分体17的拉链18。第一分体16和第二分体17相互盖合的边缘均设有铝框,并合围成放置物品的收纳空间。两个铝框通过拉链18打开或闭合。第一分体16的横向尺寸D1大于第二分体17的横向尺寸D2,使得第一分体16的体积大于第二分体17的体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分体可以为一盖板,第一分体上相应设有配合安装该盖板的开口。另外,第一分体16的材质亦可以采用为铝合金,用户坐立于该箱体1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箱体1的结构牢固性。
与拉杆组件3铰接的固定座10安装在箱体1的第一分体16上。拉杆组件3围绕设置在铰接座12上的销轴13相对箱体1旋转到第一状态时,转向杆412的第二杆体4122相对第一杆体4121呈收缩状态,把手杆组件4折叠于拉杆组件3,拉杆组件3折叠于箱体1,该行李箱形成普通的行李箱。箱体1的第一分体16凹设有用以容纳拉杆组件3和把手杆组件4的容置空间19。该容置空间19位于箱体1的前侧,并与第二分体17相对设置。容置空间19包括容纳把手杆组件4的第一容纳槽191和容纳拉杆组件3的第二容纳槽192。第一容纳槽191和第二容纳槽192相互连通。拉杆组件3和把手杆组件4收容至该容置空间19,能够减小该行李箱的体积,方便于收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该行李箱通过电力驱动,该行李箱作为电动骑行车辆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转向轮42采用为轮毂电机车轮21。行李箱包括用以控制轮毂电机车轮21转动的控制器以及电源。控制器安装在箱体1或拉杆支架33上。控制器与轮毂电机车轮21信号连接,并控制轮毂电机车轮21的转动速度。安装在箱体1上的车轮21从动于轮毂电机车轮21。电源分别给控制器、轮毂电机车轮21及行李箱上的其他电子设备提供工作电力。该电源可拆卸地连接于箱体1。电源为充电电池或干电池。可拆卸结构的电源方便于行李箱在安检时随时拆卸以顺利通过安检。
参阅图4,转向把手411设有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操控装置。该操控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导线贯穿转向杆412。操控装置包括安装在转向把手411右侧的调速转把4114和安装在转向把手411左侧的刹车转把4113。调速转把4114紧挨着右握把4112,刹车转把4113紧挨着左握把4111。调速转把4114和刹车转把4113能够相对转向把手411周向转动。调速转把4114和刹车转把4113均设有容大拇指按压或拨动的施力件。调速转把4114和刹车转把4113均通过导线连接于控制器。用户在操控调速转把4114和刹车转把4113时,其双手的手掌部分别抓握左握把4111和右握把4112,并通过对应的大拇指调整施力件相对转向把手411的转动位置,即可以实现该行李箱作为电动骑乘车辆时的调速和电子刹车。调速转把4114的调速器为电位器或霍尔传感器。
该行李箱作为电动骑乘车辆时,用户坐立于箱体1上,双手抓握转向把手411并控制操控装置,双脚踩踏于拉杆支架33上,手动控制操控装置实现该行李箱的电力驱动。该拉杆支架33上可安装供小孩坐立的儿童座椅,以携带儿童共同出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与拉杆组件3铰接的固定座10安装在箱体1的上部或中部时,儿童亦可以直接跨坐在该拉杆支架33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上的车轮、安装于箱体上且可相对箱体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间旋转的拉杆组件、安装于拉杆组件上且可相对拉杆组件折叠的把手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可枢转地安装于箱体上的安装端部及手拉端部,所述把手杆组件安装于所述手拉端部,该把手杆组件包括把手杆及安装于把手杆底部的转向轮;
当拉杆组件旋转到第一状态时,拉杆组件及把手杆组件扣合于箱体上;当拉杆组件旋转到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向轮与车轮共同支撑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以安装拉杆组件的固定座,所述拉杆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座铰接的拉杆支架和可伸缩地连接于拉杆支架的手拉杆体,所述安装端部和手拉端部分别位于拉杆支架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拉杆支架之间设有限制所述拉杆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展开角度的角度限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支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加固杆,所述把手杆组件与拉杆支架铰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包括转向把手、与转向把手固定连接的转向杆、套接于转向杆外周的固定套,所述转向轮安装在转向杆的底端,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拉杆支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支架上设有用以锁定固定套的锁扣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采用为弹性定位销,所述固定套上设有与弹性定位销配合的销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采用为轮毂电机车轮,所述行李箱包括用以控制轮毂电机车轮转动的控制器以及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凹设有用以容纳拉杆组件和把手杆组件的容置空间。
CN201921419744.1U 2019-08-29 2019-08-29 行李箱 Active CN211154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9744.1U CN211154165U (zh) 2019-08-29 2019-08-29 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9744.1U CN211154165U (zh) 2019-08-29 2019-08-29 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4165U true CN211154165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9744.1U Active CN211154165U (zh) 2019-08-29 2019-08-29 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41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836A (zh) * 2019-08-29 2019-11-08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行李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836A (zh) * 2019-08-29 2019-11-08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行李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3476B2 (en) Foldable electric vehicle
CN107531304B (zh) 可变形折叠电动滑板车
CN115107922B (zh) 三模式可折叠滑板车
EP3590809B1 (en) Steering unit for folding bicycle
US20180208226A1 (en) Golf Cart Drive Unit, Golf Bag Cart
EP3512765B1 (en) A full folding tricycle
US10442490B2 (en) Full folding tricycle
CN211154165U (zh) 行李箱
CN209788806U (zh) 电动行李箱
WO2016072931A1 (en) A personal transport vehicle
CN210581366U (zh) 电动行李箱
CN115715621A (zh) 电动行李箱
CN211483261U (zh) 电动行李箱
CN113104145A (zh) 一种电动行李箱
CN214823864U (zh) 背包电动滑板车
CN210592278U (zh) 儿童骑行箱
CN110419836A (zh) 行李箱
CN106564549B (zh) 变形式折叠滑板车
CN218219436U (zh) 一种电动行李箱
CN219821656U (zh) 一种多用途折叠拖车把手及折叠拖车
CN215851653U (zh) 电动行李箱
CN110754755A (zh) 电动行李箱
CN215043308U (zh) 滑板车
CN214776331U (zh) 一种电动行李箱
CN214904352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箱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