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4621U -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4621U
CN211144621U CN202020038356.5U CN202020038356U CN211144621U CN 211144621 U CN211144621 U CN 211144621U CN 202020038356 U CN202020038356 U CN 202020038356U CN 211144621 U CN211144621 U CN 211144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device
tail gas
air outlet
end cover
dif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383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赵琪
田入园
牛雨飞
朱海艳
李江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i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383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4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4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4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降温装置的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扩散锥及端盖;降温装置的连接筒固定连接在后处理器的尾管上,扩散锥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外表面开设若干贯通的第二出气孔,端盖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遮挡部正对尾管的出气口,若干第二出气孔位于遮挡部的外侧。尾气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排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重要污染源之一,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需要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设置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通常采用DOC(氧化性催化剂)+DPF(颗粒过滤器)+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而DPF处理时需要对尾气气流周期性地进行再生,再生期间尾气气流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00℃以上,因此经过后处器装置处理后排出的尾气气流通常具有很高的温度,尾气气流到达地面时最高能达到390℃,高温的尾气气流在触碰到地面上的易燃易爆物时,很容易引燃易燃易爆物,从而引起火灾或者导致车辆自燃;高温的尾气气流也容易烫伤周围行人,给周围环境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汽车尾气排放的气温高,容易引燃易燃易爆物,给周围环境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尾气降温装置,在后处理装置的尾管上设置降温结构,使尾气气流充分换热降温,避免引燃易燃易爆物,降低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气降温装置,降温装置的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扩散锥及端盖;降温装置的连接筒固定连接在后处理器的尾管上,扩散锥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外表面开设若干贯通的第二出气孔,端盖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遮挡部正对尾管的出气口,若干第二出气孔位于遮挡部的外侧。
尾气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即尾气气流到到达地面前,与大气的换热面积及换热时间增加,使得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最高温度可以降至200℃左右,降温效果明显;尾气气流充分吸热降温,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扩散锥内部的扩散腔的体积较大,且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总的开孔数量多、总面积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尾气气流的背压影响很小。本实用新型的端盖上的遮挡部对尾气气流起遮挡、分散的作用,尾气气流被遮挡部反弹回到分流腔,并通过分流腔分散从若干第二出气孔排出,降低了气流的流速、增大了排放面积;而且遮挡部正对着排气中心位置,将尾气气流的高温高速区打散,使得尾气气流在扩散腔内有一个回流、分散、降速、混合过程,对尾气气流有一个预先降温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端盖为球冠形,其球冠面朝外凸起,遮挡部位于球冠表面的中央。
若干第二出气孔呈环状布置。
扩散锥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小径端位于连接筒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为锥筒形,扩散锥的小径端位于连接筒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一侧,在扩散锥的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尾气气流经扩散腔分散后进入端盖内,利于尾气气流均匀分散布置在端盖内。
扩散锥为锥筒形、锥台形或扁锥形。
所述第一出气孔开设在扩散锥下部的外表面。
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为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形状。
一种后处理器,采用上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后处理器的一端连接到发动机上,另一端固定有尾管,尾管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降温装置位于弯折部的外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弯折部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的尾管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降温装置位于弯折部的外端部,扩散锥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第二出气孔均朝向底面向下倾斜,从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排出的尾气气流线斜向下朝向地面流动,在保证尾气气流与大气有充分换热的面积和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尾气气流向上反冲给车体带来安全隐患。
降温装置通过螺纹、法兰紧固或卡箍连接固定在尾管上;或者降温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尾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尾气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即尾气气流到到达地面前,与大气的换热面积及换热时间增加,使得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最高温度可以降至200℃左右,降温效果明显;尾气气流充分吸热降温,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扩散锥内部的扩散腔的体积较大,且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总的开孔数量多、总面积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尾气气流的背压影响很小。本实用新型的端盖上的遮挡部对尾气气流起遮挡、分散的作用,尾气气流被遮挡部反弹回到分流腔,并通过分流腔分散从若干第二出气孔排出,降低了气流的流速、增大了排放面积;而且遮挡部正对着排气中心位置,将尾气气流的高温高速区打散,使得尾气气流在扩散腔内有一个回流、分散、降速、混合过程,对尾气气流有一个预先降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为锥筒形,扩散锥的小径端位于连接筒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一侧,在扩散锥的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尾气气流经扩散腔分散后进入端盖内,利于尾气气流均匀分散布置在端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尾管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降温装置位于弯折部的外端部,扩散锥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第二出气孔均朝向底面向下倾斜,从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排出的尾气气流线斜向下朝向地面流动,在保证尾气气流与大气有充分换热的面积和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尾气气流向上反冲给车体带来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后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中虚线为尾气气流流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中:1、后处理器;2、尾管;3、降温装置;4、气流线;5、连接筒;6、扩散锥;7、端盖;8、第一出气孔;9、第二出气孔;10、遮挡部;11、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后处理器1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到发动机上(图中未示出),另一端固定有尾管2,尾管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3,发动机排出的尾气通过管路进入后处理器1中进行后处理后,经尾管2、降温装置3排出到大气环境中。
如图3所示,降温装置3整体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花洒式结构,从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5、扩散锥6及端盖7,连接筒5为圆筒形,通过焊接固定在尾管2上;扩散锥6为锥筒形,扩散锥6的小径端位于连接筒5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7一侧,在扩散锥6的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尾气气流经扩散腔分散后进入端盖7内,利于尾气气流均匀分散布置在端盖7内;扩散锥6下部的外表面上阵列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8,第一出气孔8分流一部分尾气气流;端盖7为球冠形,其球冠面朝外凸起,在内部形成有分流腔,利于尾气气流沿球冠面流动至第二出气孔9排出;如图4所示,端盖7的球冠表面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10,遮挡部10正对尾管2的出气口,端盖7的外表面、位于遮挡部10的外侧开设有若干贯通第二出气孔9,若干第二出气孔9在端盖7的球冠面上呈环状布置;遮挡部10对尾气气流起遮挡、分散的作用,尾气气流被遮挡部10反弹回到分流腔,并通过分流腔分散从若干第二出气孔9排出,降低了气流的流速、增大了排放面积;而且遮挡部10正对着排气中心位置,将尾气气流的高温高速区打散,使得尾气气流在扩散腔内有一个回流、分散、降速、混合过程,对尾气气流有一个预先降温的作用。尾气气流通过扩散锥6上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上的第二出气孔9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即尾气气流到到达地面前,与大气的换热面积及换热时间增加,使得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最高温度可以降至200℃左右,降温效果明显;尾气气流充分吸热降温,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扩散锥6内部的扩散腔体积较大,且扩散锥6上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上的第二出气孔9总的开孔面积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尾气气流的背压影响很小。第一出气孔8、第二出气孔9为规则形状,比如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形状,易于排布,便于加工。
如图2所示,尾管2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11,弯折部1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降温装置3位于弯折部11的外端部,扩散锥6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的第二出气孔9均朝向底面向下倾斜,从第一出气孔8、第二出气孔9排出的尾气气流线4斜向下朝向地面流动,在保证尾气气流与大气有充分换热的面积和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尾气气流向上反冲给车体带来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发动机燃烧后产生的尾气气流通过管路输入后处理器1,后处理器1对尾气气流进行后处理后,通过尾管2进入降温装置3,降温装置3将尾气气流分散排出大气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将尾气气流分散排出,使尾气气流充分换热降温,避免引燃易燃易爆物,降低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比如,也可以在降温装置3的连接筒5及尾管2上分别设置螺纹或法兰,降温装置3通过螺纹或法兰紧固在尾管2上;降温装置3还可以通过卡箍连接固定在尾管2上;降温装置3通过螺纹、法兰或卡箍等可拆装方式紧固在尾管2上,可以实现快速拆装,便于采集发动机尾气,进行PEMS(车载尾气检测设备)检测,进行实时排放测试。扩散锥6也可以为锥台形或扁锥形,只要能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实现气流扩散的目的即可。

Claims (10)

1.一种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降温装置(3)的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5)、扩散锥(6)及端盖(7);降温装置(3)的连接筒(5)固定连接在后处理器(1)的尾管(2)上,扩散锥(6)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的外表面开设若干贯通的第二出气孔(9),端盖(7)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10),遮挡部(10)正对尾管(2)的出气口,若干第二出气孔(9)位于遮挡部(10)的外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端盖(7)为球冠形,其球冠面朝外凸起,遮挡部(10)位于球冠表面的中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二出气孔(9)呈环状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扩散锥(6)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小径端位于连接筒(5)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7)一侧。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扩散锥(6)为锥筒形、锥台形或扁锥形。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8)开设在扩散锥(6)下部的外表面。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气孔(8)、第二出气孔(9)为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形状。
8.一种后处理器,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处理器(1)的一端连接到发动机上,另一端固定有尾管(2),尾管(2)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11),降温装置(3)位于弯折部(11)的外端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弯折部(1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降温装置(3)通过螺纹、法兰紧固或卡箍连接固定在尾管(2)上;或者降温装置(3)通过焊接固定在尾管(2)上。
CN202020038356.5U 2020-01-09 2020-01-09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Active CN211144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8356.5U CN211144621U (zh) 2020-01-09 2020-01-09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8356.5U CN211144621U (zh) 2020-01-09 2020-01-09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4621U true CN211144621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4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38356.5U Active CN211144621U (zh) 2020-01-09 2020-01-09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46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0619A (zh) * 2020-11-06 2021-03-09 马鞍山科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气体余热预凉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0619A (zh) * 2020-11-06 2021-03-09 马鞍山科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气体余热预凉设备
CN112460619B (zh) * 2020-11-06 2024-02-20 马鞍山科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气体余热预凉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16109B2 (en) Lobed exhaust diffus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06437982B (zh) 轴进轴出筒式后处理总成
CN204457948U (zh) 排气后处理总成装置
CN108952911A (zh) 一种带保温隔热套的柴油机主、被动再生装置
CN110439658B (zh) 一种国六scr前端尿素混合结构
CN107461250B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
CN211144621U (zh)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CN110925062A (zh) 尿素混合器及后处理装置
CN205172695U (zh)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US11131262B2 (en) Device for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xhaust particle flow for reducing automotive emissions
CN208380679U (zh) 一种在用车柴油机尾气污染物主动再生双降系统
CN107702116A (zh) 一种大气式中、高压自引射无烟型的地面火炬燃烧器
CN205714382U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
KR101758220B1 (ko) 임팩터를 구비하는 환원제 믹싱장치
CN103867264B (zh) 柴油机尾气净化的高温清理装置、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16255229B (zh) 一种商用车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
CN106593605A (zh) 具有混合器的排气管
CN112253295A (zh) 一种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04062154B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协同颗粒物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CN203050854U (zh)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器
CN208347864U (zh) 一种应用于柴油机主动再生控制系统的混合器
CN205297706U (zh) 引擎排气装置
CN112459880A (zh) 一种后处理用尿素混合扰流破碎结构
CN210217877U (zh) 高效冷却喷射器
CN206309447U (zh) 废气混合式排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