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4621U -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44621U CN211144621U CN202020038356.5U CN202020038356U CN211144621U CN 211144621 U CN211144621 U CN 211144621U CN 202020038356 U CN202020038356 U CN 202020038356U CN 211144621 U CN211144621 U CN 2111446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device
- tail gas
- air outlet
- end cover
- diff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降温装置的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扩散锥及端盖;降温装置的连接筒固定连接在后处理器的尾管上,扩散锥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外表面开设若干贯通的第二出气孔,端盖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遮挡部正对尾管的出气口,若干第二出气孔位于遮挡部的外侧。尾气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排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重要污染源之一,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需要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设置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通常采用DOC(氧化性催化剂)+DPF(颗粒过滤器)+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而DPF处理时需要对尾气气流周期性地进行再生,再生期间尾气气流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00℃以上,因此经过后处器装置处理后排出的尾气气流通常具有很高的温度,尾气气流到达地面时最高能达到390℃,高温的尾气气流在触碰到地面上的易燃易爆物时,很容易引燃易燃易爆物,从而引起火灾或者导致车辆自燃;高温的尾气气流也容易烫伤周围行人,给周围环境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汽车尾气排放的气温高,容易引燃易燃易爆物,给周围环境带来较高的安全隐患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尾气降温装置,在后处理装置的尾管上设置降温结构,使尾气气流充分换热降温,避免引燃易燃易爆物,降低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气降温装置,降温装置的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扩散锥及端盖;降温装置的连接筒固定连接在后处理器的尾管上,扩散锥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外表面开设若干贯通的第二出气孔,端盖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遮挡部正对尾管的出气口,若干第二出气孔位于遮挡部的外侧。
尾气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即尾气气流到到达地面前,与大气的换热面积及换热时间增加,使得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最高温度可以降至200℃左右,降温效果明显;尾气气流充分吸热降温,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扩散锥内部的扩散腔的体积较大,且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总的开孔数量多、总面积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尾气气流的背压影响很小。本实用新型的端盖上的遮挡部对尾气气流起遮挡、分散的作用,尾气气流被遮挡部反弹回到分流腔,并通过分流腔分散从若干第二出气孔排出,降低了气流的流速、增大了排放面积;而且遮挡部正对着排气中心位置,将尾气气流的高温高速区打散,使得尾气气流在扩散腔内有一个回流、分散、降速、混合过程,对尾气气流有一个预先降温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端盖为球冠形,其球冠面朝外凸起,遮挡部位于球冠表面的中央。
若干第二出气孔呈环状布置。
扩散锥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小径端位于连接筒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为锥筒形,扩散锥的小径端位于连接筒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一侧,在扩散锥的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尾气气流经扩散腔分散后进入端盖内,利于尾气气流均匀分散布置在端盖内。
扩散锥为锥筒形、锥台形或扁锥形。
所述第一出气孔开设在扩散锥下部的外表面。
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为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形状。
一种后处理器,采用上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后处理器的一端连接到发动机上,另一端固定有尾管,尾管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降温装置位于弯折部的外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弯折部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的尾管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降温装置位于弯折部的外端部,扩散锥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第二出气孔均朝向底面向下倾斜,从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排出的尾气气流线斜向下朝向地面流动,在保证尾气气流与大气有充分换热的面积和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尾气气流向上反冲给车体带来安全隐患。
降温装置通过螺纹、法兰紧固或卡箍连接固定在尾管上;或者降温装置通过焊接固定在尾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尾气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即尾气气流到到达地面前,与大气的换热面积及换热时间增加,使得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最高温度可以降至200℃左右,降温效果明显;尾气气流充分吸热降温,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扩散锥内部的扩散腔的体积较大,且扩散锥上的第一出气孔、端盖上的第二出气孔总的开孔数量多、总面积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尾气气流的背压影响很小。本实用新型的端盖上的遮挡部对尾气气流起遮挡、分散的作用,尾气气流被遮挡部反弹回到分流腔,并通过分流腔分散从若干第二出气孔排出,降低了气流的流速、增大了排放面积;而且遮挡部正对着排气中心位置,将尾气气流的高温高速区打散,使得尾气气流在扩散腔内有一个回流、分散、降速、混合过程,对尾气气流有一个预先降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锥为锥筒形,扩散锥的小径端位于连接筒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一侧,在扩散锥的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尾气气流经扩散腔分散后进入端盖内,利于尾气气流均匀分散布置在端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尾管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降温装置位于弯折部的外端部,扩散锥的第一出气孔、端盖的第二出气孔均朝向底面向下倾斜,从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排出的尾气气流线斜向下朝向地面流动,在保证尾气气流与大气有充分换热的面积和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尾气气流向上反冲给车体带来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后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中虚线为尾气气流流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中:1、后处理器;2、尾管;3、降温装置;4、气流线;5、连接筒;6、扩散锥;7、端盖;8、第一出气孔;9、第二出气孔;10、遮挡部;11、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后处理器1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到发动机上(图中未示出),另一端固定有尾管2,尾管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3,发动机排出的尾气通过管路进入后处理器1中进行后处理后,经尾管2、降温装置3排出到大气环境中。
如图3所示,降温装置3整体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花洒式结构,从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5、扩散锥6及端盖7,连接筒5为圆筒形,通过焊接固定在尾管2上;扩散锥6为锥筒形,扩散锥6的小径端位于连接筒5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7一侧,在扩散锥6的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尾气气流经扩散腔分散后进入端盖7内,利于尾气气流均匀分散布置在端盖7内;扩散锥6下部的外表面上阵列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8,第一出气孔8分流一部分尾气气流;端盖7为球冠形,其球冠面朝外凸起,在内部形成有分流腔,利于尾气气流沿球冠面流动至第二出气孔9排出;如图4所示,端盖7的球冠表面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10,遮挡部10正对尾管2的出气口,端盖7的外表面、位于遮挡部10的外侧开设有若干贯通第二出气孔9,若干第二出气孔9在端盖7的球冠面上呈环状布置;遮挡部10对尾气气流起遮挡、分散的作用,尾气气流被遮挡部10反弹回到分流腔,并通过分流腔分散从若干第二出气孔9排出,降低了气流的流速、增大了排放面积;而且遮挡部10正对着排气中心位置,将尾气气流的高温高速区打散,使得尾气气流在扩散腔内有一个回流、分散、降速、混合过程,对尾气气流有一个预先降温的作用。尾气气流通过扩散锥6上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上的第二出气孔9分散排出,增大了排放面积,降低了气流流速,尾气气流排出后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相应增加,即尾气气流到到达地面前,与大气的换热面积及换热时间增加,使得尾气气流与大气充分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的温度,到达地面的尾气气流最高温度可以降至200℃左右,降温效果明显;尾气气流充分吸热降温,避免了尾气气流引燃易燃易爆物,也降低了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扩散锥6内部的扩散腔体积较大,且扩散锥6上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上的第二出气孔9总的开孔面积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尾气气流的背压影响很小。第一出气孔8、第二出气孔9为规则形状,比如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形状,易于排布,便于加工。
如图2所示,尾管2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11,弯折部1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降温装置3位于弯折部11的外端部,扩散锥6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的第二出气孔9均朝向底面向下倾斜,从第一出气孔8、第二出气孔9排出的尾气气流线4斜向下朝向地面流动,在保证尾气气流与大气有充分换热的面积和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尾气气流向上反冲给车体带来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发动机燃烧后产生的尾气气流通过管路输入后处理器1,后处理器1对尾气气流进行后处理后,通过尾管2进入降温装置3,降温装置3将尾气气流分散排出大气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将尾气气流分散排出,使尾气气流充分换热降温,避免引燃易燃易爆物,降低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比如,也可以在降温装置3的连接筒5及尾管2上分别设置螺纹或法兰,降温装置3通过螺纹或法兰紧固在尾管2上;降温装置3还可以通过卡箍连接固定在尾管2上;降温装置3通过螺纹、法兰或卡箍等可拆装方式紧固在尾管2上,可以实现快速拆装,便于采集发动机尾气,进行PEMS(车载尾气检测设备)检测,进行实时排放测试。扩散锥6也可以为锥台形或扁锥形,只要能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实现气流扩散的目的即可。
Claims (10)
1.一种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降温装置(3)的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为连接筒(5)、扩散锥(6)及端盖(7);降温装置(3)的连接筒(5)固定连接在后处理器(1)的尾管(2)上,扩散锥(6)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第一出气孔(8),端盖(7)的外表面开设若干贯通的第二出气孔(9),端盖(7)中央不开孔形成遮挡部(10),遮挡部(10)正对尾管(2)的出气口,若干第二出气孔(9)位于遮挡部(10)的外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端盖(7)为球冠形,其球冠面朝外凸起,遮挡部(10)位于球冠表面的中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二出气孔(9)呈环状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扩散锥(6)内部形成入口小、出口大的扩散腔,小径端位于连接筒(5)一侧、大径端位于端盖(7)一侧。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扩散锥(6)为锥筒形、锥台形或扁锥形。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8)开设在扩散锥(6)下部的外表面。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气孔(8)、第二出气孔(9)为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或其他规则形状。
8.一种后处理器,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处理器(1)的一端连接到发动机上,另一端固定有尾管(2),尾管(2)的一端弯折朝下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弯折部(11),降温装置(3)位于弯折部(11)的外端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弯折部(1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降温装置(3)通过螺纹、法兰紧固或卡箍连接固定在尾管(2)上;或者降温装置(3)通过焊接固定在尾管(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38356.5U CN211144621U (zh) | 2020-01-09 | 2020-01-09 |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38356.5U CN211144621U (zh) | 2020-01-09 | 2020-01-09 |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44621U true CN211144621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4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38356.5U Active CN211144621U (zh) | 2020-01-09 | 2020-01-09 |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446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60619A (zh) * | 2020-11-06 | 2021-03-09 | 马鞍山科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气体余热预凉设备 |
-
2020
- 2020-01-09 CN CN202020038356.5U patent/CN2111446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60619A (zh) * | 2020-11-06 | 2021-03-09 | 马鞍山科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气体余热预凉设备 |
CN112460619B (zh) * | 2020-11-06 | 2024-02-20 | 马鞍山科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气体余热预凉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16109B2 (en) | Lobed exhaust diffus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6437982B (zh) | 轴进轴出筒式后处理总成 | |
CN204457948U (zh) | 排气后处理总成装置 | |
CN108952911A (zh) | 一种带保温隔热套的柴油机主、被动再生装置 | |
CN110439658B (zh) | 一种国六scr前端尿素混合结构 | |
CN107461250B (zh) |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 | |
CN211144621U (zh) | 尾气降温装置及后处理器 | |
CN110925062A (zh) | 尿素混合器及后处理装置 | |
CN205172695U (zh) |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 |
US11131262B2 (en) | Device for simulat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xhaust particle flow for reducing automotive emissions | |
CN208380679U (zh) | 一种在用车柴油机尾气污染物主动再生双降系统 | |
CN107702116A (zh) | 一种大气式中、高压自引射无烟型的地面火炬燃烧器 | |
CN205714382U (zh) |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 | |
KR101758220B1 (ko) | 임팩터를 구비하는 환원제 믹싱장치 | |
CN103867264B (zh) | 柴油机尾气净化的高温清理装置、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 |
CN116255229B (zh) | 一种商用车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 | |
CN106593605A (zh) | 具有混合器的排气管 | |
CN112253295A (zh) | 一种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 |
CN104062154B (zh) |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协同颗粒物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 |
CN203050854U (zh) |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器 | |
CN208347864U (zh) | 一种应用于柴油机主动再生控制系统的混合器 | |
CN205297706U (zh) | 引擎排气装置 | |
CN112459880A (zh) | 一种后处理用尿素混合扰流破碎结构 | |
CN210217877U (zh) | 高效冷却喷射器 | |
CN206309447U (zh) | 废气混合式排气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