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2760U - 高层楼宇逃生器 - Google Patents

高层楼宇逃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2760U
CN211132760U CN201921386222.6U CN201921386222U CN211132760U CN 211132760 U CN211132760 U CN 211132760U CN 201921386222 U CN201921386222 U CN 201921386222U CN 211132760 U CN211132760 U CN 211132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isc
central shaft
power wheel
rise build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62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若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862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2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2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2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楼宇逃生器,属于逃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中心轴、动力轮盘、阻力轮盘、第一弹性件、皮带以及绳索,中心轴设于外壳内,且两端与外壳转动连接;动力轮盘固定套设于中心轴上;动力轮盘的侧面上滑槽,滑槽内设有第一磁铁;阻力轮盘位于动力轮盘的一侧,阻力轮盘靠近动力轮盘的侧面上设有固定槽;皮带位于动力轮盘的下方,且与环形槽的槽底面接触,皮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性件的两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重降速的效果,有效地减缓了使用者降落的速度,并且整个下降过程无需使用者进行操作,提高了该高层楼宇逃生器的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高层楼宇逃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逃生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层楼宇逃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层逃生设备,如缓降器和逃生背包。缓降器下降速度较慢,在逃生时,由于速度较慢,易发生意外情况;而逃生背包虽然下降速度较快,对于较高层的楼宇来说,需要很长的安全绳才能降落于地面上,所占用的空间太大,导致对实际环境要求较高,实用价值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楼宇逃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逃生设备易发生危险,且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层楼宇逃生器,包括:
外壳,用于固定在墙壁上;
中心轴,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两端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
动力轮盘,固定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动力轮盘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三个均布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动配合的第一磁铁;
阻力轮盘,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一侧,且借助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阻力轮盘靠近所述动力轮盘的一侧面上设有均布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设有第二磁铁,各所述固定槽与各所述滑槽一一对应;
第一弹性件,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皮带,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下方,所述皮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轮盘远离所述阻力轮盘的一侧设置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圆面上设有与用于限位所述皮带的环形槽;
绳索,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轴上,另一端沿所述中心轴缠绕并穿出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槽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动力轮盘外圆面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用于限位所述第一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轮盘和所述阻力轮盘均为两个,且两两对称设于所述中心轴的两侧,两个所述阻力轮盘位于两个所述动力轮盘之间,所述绳索位于两个阻力轮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上还对称设有两个间隔盘,所述间隔盘位于所述绳索和所述阻力轮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高层楼宇逃生器还包括:
导向槽,数量为两个,均固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槽转动连接且滑动配合;
弧形摩擦片,固设于所述外壳上,且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下方,所述弧形摩擦片的内弧面与所述动力轮盘的外圆面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位于所述弧形摩擦片下方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外壳上,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弧形摩擦片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的底面设有弹性连接的顶托,所述顶托支撑所述中心轴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阻力轮盘远离所述动力轮盘的侧面上均布有多个第四弹性件,各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阻力轮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上还固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层楼宇逃生器,使用时,将逃生约束带与绳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然后使用者跃出楼房,在使用者的重力作用下,绳索驱动中心轴转动,使动力轮盘与阻力轮盘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这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产生磁阻力,并且第一磁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滑槽向外滑动,增大了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阻力臂,从而使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阻力增大,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小中心轴的转速,进而达到减小使用者下降速度的目的;同时,在使用者重力作用下,带动中心轴转动且下移,在第一弹性件拉动下,环形槽与皮带之间接触摩擦的作用下,有效的减缓了中心轴的加速转动,从而达到减小使用者下落速度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重降速的效果,有效地减缓了使用者降落的速度,并且整个下降过程无需使用者进行操作,提高了该高层楼宇逃生器的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隐患。双重阻力共同承受使用者的重力的同时,抵消中心轴的转动加速度,采用这种方式,既保障使用者以较快的速度下降逃生,也达到了防止中心轴不断增加转速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皮带与第一弹性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轮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轮盘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力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形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轴与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力轮盘与第四弹性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外壳;2、承重架;3、双向轴承;4、中心轴;5、间隔套;6、单向轴承;7、动力轮盘;71、滑槽;72、第一磁铁;73、第二弹性件;74、限位挡板;75、环形凸缘;76、环形槽;8、开口;9、阻力轮盘;91、固定槽;92、第二磁铁;93、第四弹性件;10、绳索;101、吊环;11、间隔盘;12、传动齿轮;13、手动摇把;14、隔离板;15、动力装置;16、第一弹性件;17、皮带;18、弧形摩擦片;19、第三弹性件;20、横板;201、套筒;21、中心轴压帽;22、导向槽;221、竖板;23、压簧;24、顶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请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进行说明。一种高层楼宇逃生器,包括外壳1、中心轴4、动力轮盘7、阻力轮盘9、第一弹性件16、皮带17以及绳索10,外壳1用于固定在墙壁上;中心轴4设于外壳1内,且两端与外壳1转动连接;动力轮盘7固定套设于中心轴4上;动力轮盘7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三个均布的滑槽71,滑槽71内设有滑动配合的第一磁铁72;阻力轮盘9位于动力轮盘7的一侧,且借助轴承转动连接于中心轴4上;阻力轮盘9靠近动力轮盘7的一侧面上设有均布的固定槽91,固定槽91内固设有第二磁铁92,各固定槽91与各滑槽71一一对应;第一弹性件16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动力轮盘7的两侧;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固定于外壳1的内壁上;皮带17位于动力轮盘7的下方,皮带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性件16的两另一端固定连接,动力轮盘7远离阻力轮盘9的一侧设置环形凸缘75,环形凸缘75的外圆面上设有与用于限位皮带17的环形槽76;绳索10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轴4上,另一端沿中心轴4缠绕并穿出外壳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时,将逃生约束带与绳索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然后使用者跃出楼房,在使用者的重力作用下,绳索10驱动中心轴4转动,使动力轮盘7与阻力轮盘9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这时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92之间产生磁阻力,并且第一磁铁7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滑槽71向外滑动,增大了第一磁铁72与第二磁铁92之间的阻力臂,从而使第一磁铁72与第二磁铁92之间的磁阻力增大,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小中心轴4的转速,进而达到减小使用者下降速度的目的;同时,在使用者重力作用下,带动中心轴4转动且下移,在第一弹性件16拉动下,环形槽76的槽底面与皮带17之间接触摩擦的作用下,有效的减缓了中心轴4的加速转动,从而达到减小使用者下落速度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重降速的效果,有效地减缓了使用者降落的速度,并且整个下降过程无需使用者进行操作,提高了该高层楼宇逃生器的安全系数,降低了安全隐患。双重阻力共同承受使用者的重力的同时,抵消中心轴4的转动加速度,采用这种方式,既保障使用者以较快的速度下降逃生,也达到了防止中心轴4不断增加转速的目的。
使用前需要先将外壳1固定于楼房壁上,并且由使用者身着逃生约束带,然后再将逃生约束带与绳索10固定连接。中心轴4的两端可设置双向轴承3,来稳定地使中心轴4与外壳1壁转动连接,避免在使用者使用过程中发生中心轴4卡住的情况。动力轮盘7与中心轴4之间通过单向轴承6连接,使动力轮盘7随中心轴4转动而转动;阻力轮盘9通过双向轴承3与中心轴4转动连接,使中心轴4转动而阻力轮盘9不动。可设置第二磁铁92固定在固定槽91中,且第二磁铁92的体积较大,沿固定槽9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一磁铁72向外做离心运动时,第一磁铁72与第二磁铁92之间的磁阻力增加。第一磁铁72和第二磁铁92均可采用强磁磁铁,第二磁铁92可设置为截面为椭圆形的磁铁,占据固定槽91中的较大空间,且固定于固定槽91内。
第一弹性件16可选用强度较高的弹簧,在未使用该高层楼宇逃生器时,由第一弹性件16起到支撑中心轴4的目的;在使用该高层楼宇逃生器时,第一弹性件16既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起到缓冲的作用,起到减缓中心轴4下移的目的。
可在绳索10的另一端上设置吊环101,使绳索10与逃生约束带快速、牢靠的连接。同时在外壳1的下端面上设置开口8,绳索10的另一端穿过开口8伸出于外壳1之外。外壳1包括承重架2和固定于承重架2上的壳体,承重架2可采用具有容纳腔的块体,壳体为盖设于承重架2上,且与承重架2形成整个外壳1。滑槽71和固定槽91均可采用弧形槽。绳索10选用钢丝绳,皮带17选用刹车带。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楼房逃生,使用时该高层楼宇逃生器可以有效的降低使用者的降落速度,可先在地面上设置安全气垫,与该高层楼宇逃生器组合使用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1、图4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槽71内设有第二弹性件73,第二弹性件73的一端固定于滑槽71上,另一端与第一磁铁72固定连接,在动力轮盘7随中心轴4高速转动过程中,滑槽71内的第一磁铁7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滑槽71向外滑动,为限定第一磁铁72不会脱离出滑槽71,在滑槽71中设置第二弹性件73拉动第一磁铁72,第一磁铁72向外滑动一端距离后,在第二弹性件73的拉力下,起到对第一磁铁72限位的作用。可在滑槽71内设置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弹性件73,第一磁铁72位于两个第二弹性件73之间,由两个第二弹性件73共同对第一磁铁72产生作用,效果更好。可将滑槽71的截面设置为梯形,底面大,上端开度小,防止第一磁铁72从滑槽71中轴向脱离。第二弹性件73可采用弹簧或者弹性材料支撑的弹性柱等。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槽71靠近动力轮盘7外圆面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74,用于限位第一磁铁72,使用第二弹性件73拉动滑槽71内的第一磁铁72,对第一磁铁72限位,防止第一磁铁72脱离出滑槽71;但是由于动力轮盘7随中心轴4的高速旋转,第一磁铁72受到较大的离心力,第二弹性件73的弹力易发生延迟,可能会出现第一磁铁72脱离滑槽71的现象,因此设置限位挡板74对固定槽91进行封堵,使第一磁铁72仅在滑槽71内滑动。可在动力轮盘7的侧面上设置卡槽,卡槽穿过滑槽71的侧壁和底面,限位挡板74可直接穿过卡槽,卡于动力轮盘7上。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动力轮盘7和阻力轮盘9均为两个,且两两对称设于中心轴4的两侧,两个阻力轮盘9位于两个动力轮盘7之间,绳索10位于两个阻力轮盘9之间,在中心轴4上对称设置两个动力轮盘7,并在两个动力轮盘7的外侧分别对称设置阻力轮盘9,使整个中心轴4的重心不变,并且绳索10缠绕于两个动力轮盘7之间,在使用该高层楼宇逃生器时,使用者的重力仍作用于中心轴4的中心处或这种中心附近,保证中心轴4的受力较为平稳。而一组动力轮盘7与阻力轮盘9和绳索10均设于中心轴4上,使中心轴4的实际重心偏离本身的重心,中心轴4的两端绕外壳1转动时,受力不均,影响中心轴4的使用寿命。同时两组动力轮盘7和阻力轮盘9之间形成的磁阻力更强,可以更好地降低中心轴4的转速,进而达到减小使用者下落速度的目的。相邻的动力轮盘7和阻力轮盘9之间设有间隔套5,使动力轮盘7和阻力轮盘9之间始终存在合适的距离,保证磁阻力的产生。并且动力轮盘7与中心轴4的两端的双向轴承3之间也设有间隔套5。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心轴4上还对称设有两个间隔盘11,间隔盘11位于绳索10和阻力轮盘9之间,在中心轴4上设置两个间隔盘11,将两个阻力轮盘9与绳索10分隔开,防止绳索10缠绕于阻力轮盘9上,而影响绳索10的正常使用,同时绳索10如果缠绕于阻力轮盘9上和动力轮盘7上,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卡停中心轴4的转动。并且绳索10缠绕于阻力轮盘9的固定槽91处,会阻挡第二磁铁92与第一磁铁72之间的磁力产生,严重影响该高层楼宇逃生器的正常使用。间隔盘11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中心轴4上。
请参阅图1、图2、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高层楼宇逃生器还包括导向槽22和弧形摩擦片18,导向槽22的数量为两个,均固设于外壳1内;中心轴4的两端分别与导向槽22滑动配合;弧形摩擦片18固设于外壳1上,且位于动力轮盘7的下方,弧形摩擦片18的内弧面与动力轮盘7的外圆面相适配,在外壳1内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槽22,中心轴4的两端位于导向槽22中,并与导向槽22滑动配合,且转动连接,导向槽22由两块间隔设置的竖板221构成,两个竖板221之间的间隙即为导向槽22,也可以直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直接开设两个导向槽22。使用时,使用者跃出楼房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中心轴4高速转动并且下移,两个导向槽22导向中心轴4做稳定的直线下移运动,并且动力轮盘7的外圆面与弧形摩擦片18接触,由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低中心轴4的转速,进一步地减小使用者的下落速度。导向槽22为竖直设置,在重力作用下中心轴4的沿该导向槽22竖直下移。通过动力轮盘7的外圆面与弧形摩擦片18之间形成的第三重阻力来减小中心轴4的转动,结合第一磁铁72与第二磁铁92之间磁阻力形成的第一重阻力和皮带17与环形槽76的外圆面摩擦形成的第二重阻力,三重阻力共同减小中心轴4的转动,有效地降低使用者的降落速度,三重阻力共同承受使用者的重力的同时,抵消中心轴4的转动加速度,采用这种方式,既保障使用者以较快的速度下降逃生,也达到了防止中心轴4不断增加转速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7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壳1内还设有位于弧形摩擦片18下方的第三弹性件19,第三弹性件19的一端固设于外壳1上,另一端固设于弧形摩擦片18的外侧面上,在外壳1的底端面上设置用来弹性支撑弧形摩擦片18的第三弹性件19,在动力轮盘7的外圆面与弧形摩擦片18接触并产生摩擦力降低中心轴4转速时,弧形摩擦片18下压第三弹性件19,使动力轮盘7与弧形摩擦片18之间首次接触有一段的缓冲距离,两者接触更为平稳,中心轴4的转速、使用者的降落速度不会骤降,使用者不会感受到较强的受力,尤其对于老人和小孩感受更深,保护使用者不受到伤害。可在外壳1内的底端面上设置横板20,在横板20上至少设置两个套筒201,套筒201内安装第三弹性件19来支撑起弧形摩擦片18。第三弹性件19的两端可分别固定于弧形摩擦片18的外弧面和套筒201的底部,第三弹性件19可以稳定的置于套筒201内弹性支撑弧形摩擦片18。第三弹性件19可采用弹簧或者弹性材料支撑的弹性柱等。
请参阅图2和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向槽22的底面设有弹性连接的顶托24,顶托24支撑中心轴4的端部,设置顶托24,一是可以起到支撑中心轴4和中心轴4上动力轮盘7、阻力轮盘9的目的,在未使用该高层楼宇逃生器时,顶托24和第一弹性件16共同支撑中心轴4;顶托24与导向槽22的底面可借助压簧23弹性连接,在重力作用下带动中心轴4下移时,在弹簧的反向弹力作用下,中心轴4缓慢下降,顶托24的上端面为与中心轴4配合的下凹弧面,中心轴4两端安装的双向轴承3稳定地置于顶托24上,此处也起到减小中心轴4转速的效果。可在两个竖板221的上端固定设置中心轴压帽21,使中心轴4始终位于中心轴压帽21和导向槽22中。
请参阅图1和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阻力轮盘9远离动力轮盘7的侧面上均布有多个第四弹性件93,各第四弹性件93的一端与阻力轮盘9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外壳1上,阻力轮盘9弹性连接于外壳1内,使阻力轮盘9既可以相对于动力轮盘7固定,又不影响中心轴4下移。借助均布的多个第四弹性件93,完成弹性支撑阻力轮盘9的目的,使整个高层楼宇逃生器可以稳定、正常的工作。各第四弹性件93均设于阻力轮盘9远离动力轮盘7的一侧,不影响动力轮盘7与阻力轮盘9之间的磁力作用。第四弹性件93可采用弹簧或者弹性材料支撑的弹性柱等,各第四弹性件93的一端固定于阻力轮盘9上,另一端固定于外壳1的内壁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逃生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心轴4上还固设有传动齿轮12,外壳1上设有用于驱动传动齿轮12转动的动力装置15,在一个使用者完成逃生后,需要将绳索10收回,便于下一个使用者使用,因此需要快速将绳索10收回,节约时间,保护生命。在中心轴4上通过键连接传动齿轮12,未使用高层楼宇逃生器时,中心轴4回到原位,动力装置15与传动齿轮12传动连接,然后启动动力装置15,带动传动齿轮12反向传动,进而使中心轴4上的绳索10重新缠绕回中心轴4上,操作过程快速简单,耗时少。动力装置15可采用锂电池驱动的直流电机,直流电机可选用:J-SZ(ZYT)-PX系列直流电机。将直流电机和锂电池均固定于外壳1内,并固定于外壳1内,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12啮合连接,用来驱动传动齿轮12传动。同时可在外壳1的一侧设置与中心轴4相对应的长条通孔,并在中心轴4的一端面设置内六角孔,可设置与内六角孔配合安装的手动摇把13,需要收回绳索10时,可使用手动摇把13插入到中心轴4的内六角孔中,使用人力将绳索10收回。动力装置15与动力轮盘7和阻力轮盘9之间设有隔离板1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用于固定在墙壁上;
中心轴,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两端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
动力轮盘,固定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动力轮盘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三个均布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动配合的第一磁铁;
阻力轮盘,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一侧,且借助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阻力轮盘靠近所述动力轮盘的一侧面上设有均布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设有第二磁铁,各所述固定槽与各所述滑槽一一对应;
第一弹性件,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皮带,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下方,所述皮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轮盘远离所述阻力轮盘的一侧设置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圆面上设有与用于限位所述皮带的环形槽;
绳索,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轴上,另一端沿所述中心轴缠绕并穿出所述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槽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动力轮盘外圆面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用于限位所述第一磁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轮盘和所述阻力轮盘均为两个,且两两对称设于所述中心轴的两侧,两个所述阻力轮盘位于两个所述动力轮盘之间,所述绳索位于两个阻力轮盘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上还对称设有两个间隔盘,所述间隔盘位于所述绳索和所述阻力轮盘之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楼宇逃生器还包括:
导向槽,数量为两个,均固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槽转动连接且滑动配合;
弧形摩擦片,固设于所述外壳上,且位于所述动力轮盘的下方,所述弧形摩擦片的内弧面与所述动力轮盘的外圆面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位于所述弧形摩擦片下方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外壳上,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弧形摩擦片的外侧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底面设有弹性连接的顶托,所述顶托支撑所述中心轴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轮盘远离所述动力轮盘的侧面上均布有多个第四弹性件,各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阻力轮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上还固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动力装置。
CN201921386222.6U 2019-08-26 2019-08-26 高层楼宇逃生器 Active CN211132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222.6U CN211132760U (zh) 2019-08-26 2019-08-26 高层楼宇逃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222.6U CN211132760U (zh) 2019-08-26 2019-08-26 高层楼宇逃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2760U true CN211132760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6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6222.6U Active CN211132760U (zh) 2019-08-26 2019-08-26 高层楼宇逃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27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0399A (zh) * 2019-08-26 2019-11-08 王若凡 高层楼宇逃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0399A (zh) * 2019-08-26 2019-11-08 王若凡 高层楼宇逃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38416U (zh) 一种改进的电梯刹车用缓冲装置
CN211132760U (zh) 高层楼宇逃生器
CN108721795B (zh) 一种工况自适应式高层应急逃生装置
GB2548879A (en) An abseiling device
CN201666025U (zh) 防坠落机构
CN208308209U (zh) 一种小型别墅曳引机
CN109573774B (zh) 一种客用安全缓冲电梯
CN102553093B (zh) 缓降器
KR20080038984A (ko) 완강기
CN101934117B (zh) 一种高空载人匀速下降救生器
CN110420399A (zh) 高层楼宇逃生器
CN113856085B (zh) 一种具有逆向锁止机构的电力铁塔高空作业用速差防坠器
CN211434820U (zh) 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
CN211733507U (zh) 一种绳轮机构及采用该绳轮机构的限速器
CN112573319B (zh) 一种绳轮机构及采用该绳轮机构的限速器
CN213864926U (zh) 一种消声方便安装的电梯平衡补偿链导向装置
CN214129956U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211974842U (zh) 一种电磁刹车总成
CN110743109A (zh) 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
CN208838906U (zh) 一种稳固的高楼逃生装置
CN210710245U (zh) 一种电梯轿厢内的安全扶手
CN201337769Y (zh) 带式安全逃生缓降器
CN208641574U (zh) 一种高层逃生缓降器
CN208865069U (zh) 一种升降式逃生设备及其驱动主机
CN202892684U (zh) 一种自冷却式逃生缓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Xinjun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Xinjun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