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1206U - 一种微创缝扎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创缝扎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31206U
CN211131206U CN201921798509.XU CN201921798509U CN211131206U CN 211131206 U CN211131206 U CN 211131206U CN 201921798509 U CN201921798509 U CN 201921798509U CN 211131206 U CN211131206 U CN 211131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riving
operating handle
push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85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培林
陈为凯
吴光亚
黄炫民
黄伟
李臻琰
周鸿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qin Tepu new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ep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ep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ep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85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31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31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31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缝扎器,包括操作把、导管、开合驱动部、钳头以及推杆;钳头包括均在钳口设置内凹部的第一半钳头和第二半钳头;第一半钳头设置第一槽,第一槽中设置铰接的转杆;转杆一端设置子针,另一端与导丝相连接;第二半钳头设置第二槽,第二槽中设置母座槽,母座槽连接缝扎线;子针可从第一槽中滑出卡入母座槽中;子针和母座槽的结合力大于所述第二槽与母座槽的结合力。相比于常规装置和手段,本实用新型手术创伤小、患者的痛苦少,同时操作简单易行、方便快捷,出错的可能性小、手术的风险也比较小。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大隐静脉、输卵管、输精管甚至是肠子等人体管状组织的结扎,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微创缝扎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缝扎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手术中,对于人体管状组织(如大隐静脉、输卵管、输精管等)的结扎步骤通常为:先划开人体组织之后夹出需要结扎的管状组织,采用缝扎线或者结扎环将其结扎,再将缝扎的组织放回人体内,将人体伤口缝扎。
该步骤需要划卡人体组织,手术创伤大,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较大;而且由于每名患者胖瘦不一,划开组织的深浅也要因人而异,增加了手术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手术风险;同时该步骤步序繁琐,操作要求大,手术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的微创缝扎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把、导管、开合驱动部、钳头以及推杆;所述操作把为中空结构,操作把和导管前后连接且两者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推杆后端设置于操作把的中空结构中,前端穿过所述导管并从导管前端伸出;所述开合驱动部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两个驱动组均包括两根铰接在一起的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组通过其驱动杆与第二驱动组驱动杆两两铰接的方式与第二驱动组连接在一起;所述推杆前端可推动第二驱动组两驱动杆的铰接部向前方运动;所述钳头包括均在钳口设置内凹部的第一半钳头和第二半钳头,两者分别朝前设置在第一驱动组的两根驱动杆上;所述第一半钳头和第二半钳头的内凹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半钳头在内凹部的前方设置侧面与钳口连通的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中设置转杆,其铰接在第一槽底部;所述转杆一端设置子针,其尖端朝向第二半钳头的钳口;所述转杆另一端与导丝相连接,所述导丝另一侧与设置在操作把中的导丝推拉结构相连接;所述子针可以在导丝推拉转杆的作用下从第一槽与钳口连通的侧面滑出;所述第二半钳头在内凹部的前方设置侧面与钳口连通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中设置母座槽,所述母座槽连接缝扎线;所述子针的位置和母座槽相对应,子针从第一槽中滑出后可卡入母座槽中;所述子针和母座槽的结合力大于所述第二槽与母座槽的结合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把还设置推杆驱动机构;所述推杆驱动机构包括弹性部件和推把;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推杆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推把相连接。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推把一端与操作把后部一侧铰接。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推把自由端铰接撑块。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撑块自由端设置卡接部;所述操作把后端设置与所述卡接部位置、尺寸相对应的卡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丝推拉结构为侧面带有转把的转筒;所述转筒可绕其轴心转动地嵌在操作把的侧壁上,且不带转把的一侧伸入操作把内;所述导丝一端穿过所述导管进入操作把中,最后固定在转筒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前端部设置通孔,与所述第二驱动组的两根驱动杆铰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根铰接在一起的驱动杆均成“V”字形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缝扎线不与所述母座槽连接的一端从导管穿过,从操作把穿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半钳头上设置缝扎线孔,其一端和第二槽侧壁或者底面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半钳头表面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的微创缝扎器。本实用新型通过钳头夹住管状组织、缝扎线连接钳口、退出缝扎器使缝扎线缠绕在管状组织上、打结送结的方式对管状组织进行缝扎;相比于常规装置和手段,本实用新型手术创伤小、患者的痛苦少,同时操作简单易行、方便快捷,出错的可能性小、手术的风险也比较小。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大隐静脉、输卵管、输精管甚至是肠子等人体管状组织的结扎,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半钳头和第二半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钳头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钳头在子针卡入母座槽后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撑块撑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子针与母座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操作把、11为推杆驱动机构、111为弹性部件、112为推把、113为撑块、113a为卡接部、114为容纳槽、12为转筒、121为转把、122为环形凹槽、13为操作把侧壁、131为环形导槽、2为导管、3为开合驱动部、31为第一驱动组、32为第二驱动组、33为驱动杆、4为钳头、41为第一半钳头、411为第一槽、412为转杆、413为子针、413a为倒刺状尖端、42为第二半钳头、421为第二槽、422为母座槽、422a为弹片、423为缝扎线孔、43为钳口、431为内凹部、44为刀刃部、5为推杆、6为导丝、7为缝扎线、8为需缝扎管状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10所示,一种微创缝扎器,包括操作把1、导管2、开合驱动部3、钳头4以及推杆5。
操作把1为中空结构,操作把1和导管2前后(以缝扎器进入体内的方向为前,下同)连接且两者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推杆5的后端设置于操作把1的中空结构中并与设置在操作把1上的推杆驱动机构11相连接;推杆5的前端穿过导管2并从导管2前端伸出。
其中,推杆驱动机构11包括弹性部件111和推把112;其中推把112为长条状结构,其一端与操作把1后部一侧铰接(即推把112可绕设置在操作把1后部的铰接点转动);推把112的另一端(即自由端)铰接条状撑块113;撑块113一端与推把112铰接,另一端(自由端)设置卡接部113a,而操作把11后端与卡接部113a位置、尺寸相对应的卡槽(未图示);另外推把112自由端设置与撑块113形状、位置相对应的容纳槽114;在需要推动推把112时将撑块113藏于其中,在不需要推动推把112时将撑块113转出,将卡接部113a卡入卡槽中,将推把112撑住防止误推推把112;弹性部件111为弹簧,其一端与推杆5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推把112中部相连接。
开合驱动部3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驱动组31和第二驱动组32,两个驱动组均包括两根铰接在一起的直线状的驱动杆33,两根驱动杆33成“V”字形设置;第一驱动组31通过其驱动杆33与第二驱动组32的驱动杆33两两铰接的方式与第二驱动组32连接在一起,第一驱动组驱动杆33与第二驱动组驱动杆33也成“V”字形设置;推杆5从后方与第二驱动组32相连接,两者连接的方式为:推杆5前端端部设置通孔(因装配,未图示),与第二驱动组32的两根驱动杆33铰接在一起,且保持推杆5与两根驱动杆33的夹角相同。
钳头4包括第一半钳头41和第二半钳头42,两者分别朝前设置在第一驱动组31的两根驱动杆33上;第一半钳头41和第二半钳头42均在钳口43位置设置内凹部431,且两个内凹部431对称设置;当两个钳头闭合时,两个内凹部431闭合可将需缝扎管状组织8夹在中间;另外第一半钳头41和第二半钳头42的钳口前端部设置刀刃部44,用于操作时割开人体的缔结组织,方便缝扎器的移动。
第一半钳头41在内凹部431的前方设置侧面与钳口43连通的第一槽411,第一槽411中设置转杆412,其铰接在第一槽411底部;转杆412一端侧面设置子针413,其尖端朝向第二半钳头42的钳口43;转杆412另一端与导丝6一端相连接,而导丝6不与转杆412相接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操作把1中的导丝推拉结构相连接;当导丝6拉动,导丝6带动转杆412一端移动;由于转杆412是铰接设置,故在导丝6的作用下,转杆412转动并带动子针413从第一槽411与钳口43连通的侧面滑出或滑入第一槽411。
其中,导丝推拉结构为侧面带有转把121的转筒12;转筒12圆周设置环形凹槽122,操作把1的侧壁13设置与环形凹槽122相匹配的环形导槽131,采用常规方式将环形凹槽122卡入环形导槽131中,使转筒12可绕轴心转动地嵌在操作把1的侧壁13上;同时转筒12不带转把121的一侧伸入操作把1内;导丝6一端穿过导管2进入操作把1中,最后固定在转筒12上;转动转筒12可推或者拉动导丝6。
第二半钳头42在内凹部431的前方设置侧面与钳口43连通的第二槽421,第二槽421中设置有母座槽422;母座槽422卡在第二槽421内,其开口朝向第一半钳头41的钳口43,其底部外表面连接缝扎线7;第二半钳头42上还设置缝扎线孔423,其一端和第二槽421与母座槽422底部外表面相临的侧壁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半钳头42表面连通;缝扎线7从母座槽422底部外表面开始,穿过缝扎线孔423,之后从导管2穿过,最后从操作把1穿出;缝扎线孔423对缝扎线7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
子针413的位置和母座槽422相对应,子针413从第一槽411中滑出后可卡入母座槽422中。子针413前部设置倒刺状尖端413a,母座槽422内壁上设置弹片422a;倒刺状尖端413a可以深入母座槽422并卡在弹片422a上;第二槽421与母座槽422的结合力小于子针413和母座槽422的结合力(即倒刺状尖端413a与弹片422a的结合力)。
操作时:
操作人员仅需要制造一个小孔,就可将缝扎器伸入患者体内;此时撑块113顶起,推杆112在撑块113和弹性部件111的作用下,保持初始未推入状态,第一半钳头41和第二半钳头42呈闭合状态。
当钳头4临近需缝扎管状组织8的位置时,收起撑块113,推动推把112;推把112将推力传给弹性部件113,进而推动推杆5向前运动;由于推杆5从与第二驱动组32铰接在一起,故推杆5向前运动会使两根驱动杆33均绕铰接处朝相反方向转动,使两根驱动杆33的夹角变大;而第二驱动组的驱动杆33又和第一驱动组的驱动杆33两两铰接,故第一驱动组31的两根驱动杆33的夹角也变大,从而带动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半钳头41和第二半钳头42的夹角也变大,即钳头4打开。
钳头4继续向前,当需缝扎管状组织8处于内凹部的位置时,松开推把112;在弹性部件113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推杆5向后运动,带动第二驱动组32的两根驱动杆33的夹角变小,使第一半钳头41和第二半钳头42的夹角变小,钳头4闭合。
拨动转把121,使转筒12转动,带动导丝6向后运动;导丝6的运动带动转杆412的一端部向后运动,从而使转杆412转动,驱动子针413从第一槽411中滑出,打入母座槽422中。
之后再次操作推把112使钳头4打开,由于第二槽421与母座槽422的结合力小于子针413和母座槽422的结合力,故母座槽422被子针413带出第二槽421,同时缝扎线7也随母座槽422被带出,使缝扎线7一部分位于需缝扎管状组织8前方。
缝扎器向后退,当越过需缝扎管状组织8后再次闭合钳头4,此时缝扎线7环绕在了需缝扎管状组织8上;之后将缝扎线7从外界,经过操作把1、导管2、缝扎线孔423不断送入,并使缝扎器不断向后退出。
最后缝扎器被取出人体,取缝扎线7两端线头打结,送结即完成需缝扎管状组织8的缝扎。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把、导管、开合驱动部、钳头以及推杆;所述操作把为中空结构,操作把和导管前后连接且两者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推杆后端设置于操作把的中空结构中,前端穿过所述导管并从导管前端伸出;所述开合驱动部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两个驱动组均包括两根铰接在一起的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组通过其驱动杆与第二驱动组驱动杆两两铰接的方式与第二驱动组连接在一起;所述推杆前端可推动第二驱动组两驱动杆的铰接部向前方运动;所述钳头包括均在钳口设置内凹部的第一半钳头和第二半钳头,两者分别朝前设置在第一驱动组的两根驱动杆上;所述第一半钳头和第二半钳头的内凹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半钳头在内凹部的前方设置侧面与钳口连通的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中设置转杆,其铰接在第一槽底部;所述转杆一端设置子针,其尖端朝向第二半钳头的钳口;所述转杆另一端与导丝相连接,所述导丝另一侧与设置在操作把中的导丝推拉结构相连接;所述子针可以在导丝推拉转杆的作用下从第一槽与钳口连通的侧面滑出;所述第二半钳头在内凹部的前方设置侧面与钳口连通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中设置母座槽,所述母座槽连接缝扎线;所述子针的位置和母座槽相对应,子针从第一槽中滑出后可卡入母座槽中;所述子针和母座槽的结合力大于所述第二槽与母座槽的结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还设置推杆驱动机构;所述推杆驱动机构包括弹性部件和推把;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推杆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推把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一端与操作把后部一侧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自由端铰接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块自由端设置卡接部;所述操作把后端设置与所述卡接部位置、尺寸相对应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推拉结构为侧面带有转把的转筒;所述转筒可绕其轴心转动地嵌在操作把的侧壁上,且不带转把的一侧伸入操作把内;所述导丝一端穿过所述导管进入操作把中,最后固定在转筒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前端部设置通孔,与所述第二驱动组的两根驱动杆铰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铰接在一起的驱动杆均成“V”字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扎线不与所述母座槽连接的一端从导管穿过,从操作把穿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缝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钳头上设置缝扎线孔,其一端和第二槽侧壁或者底面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半钳头表面连通。
CN201921798509.XU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微创缝扎器 Active CN211131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8509.XU CN211131206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微创缝扎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8509.XU CN211131206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微创缝扎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31206U true CN211131206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6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8509.XU Active CN211131206U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微创缝扎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312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0431A (zh) * 2019-10-24 2020-01-14 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缝扎器
CN112401957A (zh) * 2020-11-10 2021-02-26 李成 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单针便捷定位缝合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0431A (zh) * 2019-10-24 2020-01-14 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缝扎器
CN110680431B (zh) * 2019-10-24 2024-05-10 天琴特普新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缝扎器
CN112401957A (zh) * 2020-11-10 2021-02-26 李成 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单针便捷定位缝合装置
CN112401957B (zh) * 2020-11-10 2021-09-24 田纪伟 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单针定位缝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4285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CN203564287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US6086601A (en)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atomical tissue and tying suture material
CN215306369U (zh) 消化内镜下缝合用的锚定针式缝合夹装置
WO2020224262A1 (zh) 一种滑槽式多臂夹
CN211131206U (zh) 一种微创缝扎器
CN203564286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US20100298847A1 (en) Hydrodynamic suture passer
JP2002501413A (ja) 多数の回転可能に設置されオフセツトされたニードルホルダーを有する縫合用器具とその使用方法
CN203564294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CN112494087B (zh) 一种小关节缝合穿线器
JP5441396B2 (ja) 内視鏡用器具および内視鏡用縫合装置
JP2010136733A5 (zh)
US20100114121A1 (en) Anastomosis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10680431A (zh) 一种微创缝扎器
CN203564292U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荷包钳和荷包钉
CN102512217B (zh) 可控自弯缝针
TW201713278A (zh) 腹腔鏡手術之體外打結裝置及方法
CN209899494U (zh) 用于经皮大隐静脉缝扎手术的缝扎器
CN209422013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切口缝合器
CN102512218B (zh) 可控自弯缝针
CN209285606U (zh) 缝合器
CN110664453A (zh) 一种管状组织缝扎器
CN220833085U (zh) 一种疝腹壁缝合器
CN2187045Y (zh) 医用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c5051, building 1, 209 Zhu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qin Tepu new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C1022, building 1, No. 209, Zhu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Tep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