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2217B - 可控自弯缝针 - Google Patents

可控自弯缝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2217B
CN102512217B CN2011104582510A CN201110458251A CN102512217B CN 102512217 B CN102512217 B CN 102512217B CN 2011104582510 A CN2011104582510 A CN 2011104582510A CN 201110458251 A CN201110458251 A CN 201110458251A CN 102512217 B CN102512217 B CN 102512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needle body
tube
rigid tubular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82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2217A (zh
Inventor
徐凯
赵江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urgerii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4582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2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2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2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2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2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控自弯缝针,用于内窥镜手术,包括束线器、针体、宿针管和送针机构;针体为管状,内部穿设有束线器;针体整体穿设于宿针管中;宿针管一端为刚性管状端,另一端与送针机构固定联接;针体末梢部不受约束时为预先成型的圆弧形;针体另一端与送针机构相连,在送针机构的推送下,末梢部可以收纳在刚性管状端之内或露出于刚性管状端之外;末梢部收纳在刚性管状端之内受到约束,成为与空心内腔相一致的形状;束线器与送针机构相连,在送针机构推送下,束线器相对于针体移动,可安装或卸下缝线。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简便,把组织穿透的复杂空间运动简化为送针机构对针体和束线器的直线推送运动,简化组织缝合难度。

Description

可控自弯缝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内窥镜实行手术的缝针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应用广泛的创口缝合操作中,医生使用八分之三或半圆弧的刚性不锈钢制缝针1对创口进行缝合操作。缝针1如图1所示,缝针半圆形外形具有轴线2。该传统不锈钢缝针1的一端成型出锋利的尖刃,便于穿透器官组织;另一端的截面成型为非圆多边形(如三角形),便于持针钳的有效夹持。缝线则连接至截面为非圆多边形的一端。
使用传统缝针的缝合操作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组织穿透和缝线打结。如图2所示,在组织穿透动作中,医生需要使用两把持针钳相互配合:先使用一把持针钳夹持缝针1,绕缝针半圆形外形的轴线2转动针体,开始穿透器官组织的动作;当缝针1从组织另一侧穿出时,用另外一把持针钳夹持缝针1的露出端,继续绕此缝针半圆形外形的轴线2转动,直到缝针1完全穿透组织。此时,由于缝针1的一端连有缝线3,缝线3亦完全的穿透了组织。在这样的状态下,医生可继续配合使用两把缝针钳,实现后续的打结动作。
由前述的描述可见,组织穿透的实现,需要通过两把手术器械的协调配合完成一个扭转操作,在持针钳的外形多为一细长刚性直杆的情况下,此组织穿透的动作不易准确实现,从而使得整个缝合动作也都成为各种手术操作中的难点。若组织穿透需要通过腔镜以微创的方式进行,则给此任务更增加了额外的难度;在很多微创手术中,使用传统缝针的组织穿透动作还无法实施。
美国发明专利US5219358,名称为“Shape memory effect surgical needles(形状记忆效应外科缝针)”,申请日1991年8月21日,公开了一种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外科手术用缝针,其具有低温状态和高温状态。在其低温状态,该缝针的形状为细直的条状,可以滑入一根直管;在其高温状态,该缝针的形状成为预设的弧形,用于内窥镜下外科手术的缝合。然而,该专利的缝针需要在使用前低温保存,并快速通过内窥镜的器械管道放入人体内腔,进入人体后,通过加热使缝针达到高温状态的弧形,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另外,该缝针仍然需要使用持针钳夹持,在内窥镜手术的狭窄操作空间内使用不便。
美国发明专利US5573542,名称为“Endoscopic suture placement tool(内窥镜缝线放置工具)”,申请日1994年8月17日,公开了一种内窥镜下放置缝线的工具,其将形状记忆材料制成的缝针与驱动杆接合在一起。当该工具位于内窥镜的器械管道内时,其整体形状与器械管道一致;当驱动杆从内窥镜的器械管道伸出时,其端部弯曲成为钩状,作为缝针使用,该缝针的头部还设有针眼,用于设置缝线,安装或卸下缝线都需要借助于其他器械的帮助才能实现。然而该专利的针眼于束线器主体上钻出,夹持和松开缝线为“被动”(有其他器械辅助)。该专利针眼于束线器主体上钻出,不具备在小外径(直径1mm以下)针体上实现的条件。另外,该专利器械将管道界面设计为菱形,末端针体不能绕宿针管轴线旋转。
美国发明专利US6592559,名称为“Hollow,curved,superlastic medical needle(空心、弯曲的超弹性医用针)”,申请日1999年12月9日,公开了一种用超弹性材料制造的空心针管,用于注射,该针管在不受约束时的形状是弯曲的,但在通过一根同轴的外套管引入人体时,可以在该外套管的通道内受到约束而变直。当该空心针管从外套管伸出后,又回复不受约束时的弯曲形状。该发明没有针尖,不带缝线,因此不具备穿刺和缝合功能。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使用方便的缝针,用于内窥镜手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缝针,用于内窥镜手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控自弯缝针,用于通过内窥镜实行的手术,包括束线器、针体、宿针管和送针机构;其中,所述针体为管状,内部穿设有所述束线器;所述针体又整体穿设于所述宿针管中;所述宿针管具有空心内腔,至少一端为刚性管状端,另一端与所述送针机构固定联接;所述针体的一端为末梢部,所述末梢部在不受约束时为预先成型的圆弧形的第一形状;所述针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送针机构相连,在所述送针机构的推送下,所述针体相对于所述宿针管移动和旋转,使得所述针体的所述末梢部可以收纳在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之内或以所需偏转角露出于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之外;其中,当所述末梢部收纳在所述刚性管状端之内时,所述末梢部受到约束,成为与所述宿针管在所述刚性管状端处的所述空心内腔相一致的第二形状;所述束线器与所述送针机构相连,在所述送针机构的推送下,所述束线器在管状的所述针体内相对于所述针体移动,使得所述束线器可以握紧或松开缝线。
较佳地,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至少所述针体的所述末梢部由具有强回复力的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具有强回复力的弹性材料为镍钛合金。
较佳地,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中,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为直管状,所述第二形状基本上平直。或者,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中,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为弯曲管状,所述第二形状为弯曲状。另外,宿针管除了刚性管状端以外的整体形状也可以为直线形或曲线形。
较佳地,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中,所述束线器包括两根弹性细丝,所述细丝的一端在连接部处相互连接;无外力作用下时,两根所述细丝在所述连接部处形成自然分开的环状结构;所述细丝的另一端连至所述送针机构;所述束线器内的所述细丝被所述送针机构拉紧后可并拢进入所述针体的内部。
本发明的可控自弯缝针中,所述连接部的外形尺寸可以小于所述针体的内径;所述针体的所述末梢部的端部设置有刃边,用于穿刺需缝合部位的组织;所述连接部的外形尺寸也可以大于所述针体的内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刃边,用于穿刺需缝合部位的组织。
本发明可应用于硬管式内窥镜或软管式内窥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设计的可控自弯缝针把组织穿透的复杂空间运动简化为送针机构对针体和束线器的直线推送运动,能极大简化组织缝合的整体难度,并且,套圈状的束线器大大便利于缝线的夹住或松开。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刚性缝针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刚性缝针实施组织穿透的运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7是图3所示实施例实施组织穿透运动时的步骤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针头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缝针进行组织穿透的本质意义是将缝线穿透创口(或其他需缝合处)两侧,使得后续的缝线打结可以继续。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可精确控制自主弯曲轨迹的缝针及其送针机构,极大简化组织穿透动作的复杂性,从而降低缝合动作的整体难度。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由束线器10、针体20、宿针管30和送针机构40组成。
管状针体20由具有强回复力的弹性材料制成,端部装有束线器10,针体20又整体穿于宿针管30中;送针机构40的推送控制,可方便的实现组织穿透的动作。管状针体20经过热处理工艺,将其末梢端(靠近束线器10的一端)原始形状设定为圆弧形。另外,针体20的末梢端磨有刃边,以利组织穿刺。
弹性材料在变形后的回复力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因素是此弹性材料的杨氏模量,变形量一定的情况下,杨氏模量越大,变形回复力就越大;另一个因素是此弹性材料的弹性变形范围,也就是能回复的变形量的大小,在杨氏模量一定的情况下,弹性变形范围越大,变形回复力也越大。
一定配比的镍钛合金,杨氏模量在70GPa左右,约为不锈钢的三分之一;而弹性形变范围(弹性应变)可达6%,约为不锈钢的60倍;在弹性形变范围内,镍钛合金针体可产生数十倍于相同尺寸的不锈钢针体的回复力。
宿针管30为刚性,其内径略大于针体20外径。宿针管30的形状可为直线型或者弧线型。
参见图4或图7,束线器10由两根弹性细丝11、12组成,细丝11、12的一端在连接部15处相互连接。无外力作用下时,细丝11、12呈自然分开状态。两根细丝11、12的另一端可以直接连至送针机构40,也可以先相互连接后再连至送针机构40。束线器10内的两细丝11、12被拉紧后,可完成收缩,进入管状针体20内部。用送针机构40控制束线器10相对于管状针体20的相对位置,可控制束线器10的末端细丝11、12组成的环状结构的尺寸,从而可以夹住或松开缝线,以配合整个组织穿透动作的需要。
送针机构40可分别独立控制管状针体20的推送长度和束线器10相对于管状针体20的相对位置。
当送针机构40控制针体20的推送长度时,可使针体20沿宿针管30的轴线方向移动或绕宿针管30的轴线转动。针体20沿宿针管3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使得针体20的末梢部可以收纳在宿针管30内,或露出于宿针管30的出口外。针体20绕宿针管30的轴线转动可以使针体20的末梢部以所需的偏转角露出于宿针管30的出口,更加方便地对准要缝合的组织。
下面结合图4至图7,具体叙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法。
1.送针机构40先将束线器10推离管状针体20,束线器10的末端在内力作用下自由分开,如图4所示。此时,可将缝线由另一手术器械(例如持针钳)摆放至束线器10的开口内部。
2.送针机构40将束线器10向管状针体20内收紧,至完全缩至针体20的管状内部;借助缝线与束线器10和针体20管壁间的摩擦力,缝线被握紧。此时将宿针管30的出针口对准脏器、组织上需要缝合的位置,如图5所示。
3.送针机构40将管状针体20联合束线器10一起向外推出。针体20在向外释放的过程中,自主回复原始的圆弧形状,并在组织中以圆弧轨迹穿过,从需要缝合位置的另一侧穿出组织。此过程中,由于缝线由束线器10夹紧,缝线也被带至需缝合的另一侧,如图6所示。
4.送针机构40将束线器10推离针体20,束线器10的末端自然膨开,松开缝线,如图7所示。另一持针钳抓紧缝线,将缝线继续拉过组织。
5.送针机构40收紧束线器10,恢复到图6所示状态(此时缝线已脱离)。送针机构40再将针体20和束线器10一同回缩至宿针管30的出口,如图5所示状态。至此完成一次组织穿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束线器10的两根细丝11、12的连接部15的外形尺寸小于针体20的内径,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连接部15的外形尺寸可以大于针体20的内径。此时,针体20可以不必设置刃边,而是在连接部15上磨制刃边,用于组织穿刺,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的图3~图7中,宿针管30为直管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宿针管30’也可以是弯管状,针体20的末梢部被收纳在弯管状的宿针管30’时,受到宿针管30’空心内腔的约束,针体20的末梢部就会相应地成为与宿针管30’的空心内腔一致的弯曲状。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控自弯缝针,用于通过内窥镜实行的手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线器、针体、宿针管和送针机构;其中,
所述针体为管状,内部穿设有所述束线器;所述针体又整体穿设于所述宿针管中;
所述宿针管具有空心内腔,至少一端为刚性管状端,另一端与所述送针机构固定联接;
所述针体的一端为末梢部,所述末梢部在不受约束时为预先成型的圆弧形的第一形状;所述针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送针机构相连,在所述送针机构的推送下,所述针体可选择性地沿所述宿针管的轴线方向移动或绕所述宿针管的轴线转动,其中,所述针体沿所述宿针管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使得所述针体的所述末梢部可以收纳在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之内,或露出于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之外;并且,所述针体绕所述宿针管的轴线转动使得所述针体的所述末梢部以所需的偏转角露出于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之外;
其中,当所述末梢部收纳在所述刚性管状端之内时,所述末梢部受到约束,成为与所述宿针管在所述刚性管状端处的所述空心内腔相一致的第二形状;
所述束线器与所述送针机构相连,在所述送针机构的推送下,所述束线器在管状的所述针体内相对于所述针体移动,使得所述束线器可以握紧或松开缝线;所述束线器包括两根弹性细丝,所述细丝的一端在连接部处相互连接;无外力作用下时,两根所述细丝在所述连接部处形成自然分开的环状结构;所述细丝的另一端连至所述送针机构;所述束线器内的所述细丝被所述送针机构拉紧后可并拢进入所述针体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针体的所述末梢部由具有强回复力的弹性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强回复力的弹性材料为镍钛合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宿针管的所述刚性管状端为直管状或弯曲管状,所述第二形状为与所述刚性管状端对应的基本上平直或弯曲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宿针管的整体形状为直线形或曲线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形尺寸小于所述针体的内径;所述针体的所述末梢部的端部设置有刃边,用于穿刺需缝合部位的组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针体的内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刃边,用于穿刺需缝合部位的组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弯缝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为硬管式内窥镜或软管式内窥镜。
CN2011104582510A 2011-12-31 2011-12-31 可控自弯缝针 Active CN102512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82510A CN102512217B (zh) 2011-12-31 2011-12-31 可控自弯缝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82510A CN102512217B (zh) 2011-12-31 2011-12-31 可控自弯缝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2217A CN102512217A (zh) 2012-06-27
CN102512217B true CN102512217B (zh) 2013-12-11

Family

ID=4628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82510A Active CN102512217B (zh) 2011-12-31 2011-12-31 可控自弯缝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2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6252B (zh) * 2013-07-07 2018-09-18 湖南依微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内镜缝合针装置
CN108078603B (zh) * 2017-12-22 2024-02-13 朱燕昆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动复位带线缝合针
CN118236105A (zh) * 2022-12-23 2024-06-25 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血管缝合装置以及血管缝合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9358A (en) * 1991-08-29 1993-06-15 Ethicon, Inc. Shape memory effect surgical needles
US7842046B1 (en) * 2004-05-26 2010-11-30 Granit Medical Innovations, Llc Endoscopic sew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0757B2 (en) * 2009-07-28 2013-08-06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puncture cinch and closur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9358A (en) * 1991-08-29 1993-06-15 Ethicon, Inc. Shape memory effect surgical needles
US7842046B1 (en) * 2004-05-26 2010-11-30 Granit Medical Innovations, Llc Endoscopic sew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2217A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2287B2 (en) Medical implement for manipulating suture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rthroscopic surgery
US9155534B2 (en) Side-loaded medical implement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rthroscopic surgery
JP4660714B2 (ja) 内視鏡式組織補捉システム
CN215306369U (zh) 消化内镜下缝合用的锚定针式缝合夹装置
WO2010053118A1 (ja) 縫合器及び縫合システム
US20040127915A1 (en) Suture hoop system
US9301748B2 (en) Suture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JP2007185495A (ja) 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US6331182B1 (en) Medical tw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urgical closure
US8734470B2 (en) Surgical apparatus
JPWO2018037952A1 (ja) 医療用双方向縫合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2512217B (zh) 可控自弯缝针
CN102512216A (zh) 可控自弯缝针
CN102512218B (zh) 可控自弯缝针
TW201713278A (zh) 腹腔鏡手術之體外打結裝置及方法
CN107865675A (zh) 一种弹射式内镜缝合器
CN102512215B (zh) 可控自弯缝针
CN219814206U (zh) 一种消化内镜下缝合装置
CN113662601A (zh) 一种经腹体外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5

Address after: 201108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Yindu road 3151 Lane 194, Room 601

Patentee after: Xu Kai

Address before: 200240 Dongchuan Road, Shanghai, No. 800, N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7

Address after: 100192 Tiandi Adjacent to Feng2 Building 106, No. 1 North Yongtaiz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URGERI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1, No. 194, 3151 Lane, Yind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8

Patentee before: Xu Ka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2 Tiandi Adjacent to Feng2 Building 106, No. 1 North Yongtaiz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hurui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2 Tiandi Adjacent to Feng2 Building 106, No. 1 North Yongtaiz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URGERI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