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7164U -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7164U
CN211127164U CN201921332068.4U CN201921332068U CN211127164U CN 211127164 U CN211127164 U CN 211127164U CN 201921332068 U CN201921332068 U CN 201921332068U CN 211127164 U CN211127164 U CN 211127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ology
circuit
switch
power supply
constan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20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方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unstro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unstro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unstro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unstrong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20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7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7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7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和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所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只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具有两种不同拓扑结构的电源电路,当电池电压处于不同的电压状态时,可以利用不同拓扑结构的电源电路给电池充电,从而可以很好地避免当电池电压过低,容易出现工作不稳定而烧毁开关电源初级端的开关器件的问题,进而可有效提高充电效率和开关电源的工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关电源拓扑中,LLC拓扑具有初级软开关技术再加上次级的同步整流技术,LLC电源变换器能够得到业界最高的电源效率。在当今电源设计追求绿色化的浪潮中,能效等级越来越高,对电源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LLC拓扑电路在中等功率输出的开关电源中运用非常广泛。但LLC拓扑的电源变换器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当输出电压过低时,LLC电源变换器的工作频率升高,容易导致工作不稳定而烧毁初级电路的开关器件。例如,若LLC电源变换器的谐振电压值为12V,当LLC电源变换器工作在12V谐振区域内,电源的效率最高,且工作也稳定;当输出电压低于6V,甚至低到0.5V时,LLC 电源变换器的初级很容易进入硬开关状态,加上电压降低导致输出功率降低,LLC电源变换器的工作频率会升高,很容易造成工作不稳定而烧毁初级端的开关器件。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LCC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若电池电压过低,则容易出现工作不稳定而烧毁开关电源初级端的开关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LCC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和第二拓扑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和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所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只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扑次级端电路;
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包括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第一拓扑恒压电路以及辅助电源,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包括有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和恒流电路,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及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共用的恒流电路;
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正连接端、充电负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还与第一拓扑恒压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连接,所述辅助电源与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第一拓扑恒压电路、第二拓扑输出电路以及恒流电路均连接,
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具有用于控制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充电电流通断的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该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具有用于控制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充电电流通断的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该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恒流电路具有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以及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与所述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第一拓扑恒流恒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与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中的第二恒流控制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开关继电器和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且该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和第二开关控制电路,该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开关继电器和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且该第二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恒流电路包括有比较器、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光耦以及第二光耦,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作为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栅极作为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一光耦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所述第二光耦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
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负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且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还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且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还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通过一二极管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源电路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源电路进行降压稳压的降压型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为LLC拓扑电源电路,所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为DC-DC拓扑电源电路。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具有两种不同拓扑结构的电源电路,当电池电压处于不同的电压状态时,可以利用不同拓扑结构的电源电路给电池充电,从而可以很好地避免当电池电压过低,容易出现工作不稳定而烧毁开关电源初级端的开关器件的问题,进而可有效提高充电效率和开关电源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2所示,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和第二拓扑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和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所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只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
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包括第一拓扑输出电路10、第一拓扑恒压电路11以及辅助电源,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包括有第二拓扑输出电路20和恒流电路21,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及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共用的恒流电路;
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正连接端BAT+、充电负连接端BAT-连接,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还与第一拓扑恒压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连接,所述辅助电源与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第一拓扑恒压电路、第二拓扑输出电路以及恒流电路均连接,
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具有用于控制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充电电流通断的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该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LK1连接;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具有用于控制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充电电流通断的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该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DK1连接;
所述恒流电路具有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以及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与所述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第一拓扑恒流恒压反馈端L-FB连接,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与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中的第二恒流控制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优选为LLC拓扑电源电路,所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为DC-DC拓扑电源电路;所述辅助电源的电压为12V。
需要说的是,由于第一拓扑电源电路中的初级端电路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第一拓扑电源电路中的初级端电路,可以跟进实际需要选取现有技术中的功能电路,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对第一拓扑电源电路中的初级端电路不再进行具体的说明,并且在附图1和附图2 中也并没有画出第一拓扑电源电路中的初级端电路。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开关继电器RL1和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且该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和第二开关控制电路,该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开关继电器RL2和第二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且该第二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电路优选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源电路进行降压稳压的降压型电源电路。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恒流电路包括有比较器U3、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光耦以及第二光耦,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作为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栅极作为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一光耦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所述第二光耦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负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且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还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且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还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通过一二极管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RL1的常开开关闭合,此时,所述第二开关管Q2截止,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断开,所述第三开关管Q3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管Q4截止;当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时,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闭合,此时,所述第一开关管截止,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断开,且所述第三开关管截止,所述第四开关管导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可以控制第一开关继电器RL1的常开开关的闭合或打开;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管 Q2的导通或截止,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的闭合或打开。
以下根据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10中的第一电源电路,其由变压器次级端的线圈T1,整流二极管D1、D2,储能电解电容C1以及电流检测电阻Rsense组成;变压器次级端线圈T1的功率整流储存在电解电容 C1中,在C1上形成VC1的电压。第一拓扑输出电路10中的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则由第一开关继电器RL1,第一开关管Q1组成。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10的具体电路结构如附图2所示,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可以控制第一开关继电器RL1的常开开关的闭合或打开。
所述第一拓扑恒压电路11,其由由分压电阻R6、R7,运放U1,第三光耦(包括P3A和P3B)组成;其中,电阻R6的一端与12V的辅助电源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VC1连接,第三光耦中的三极管P3B的集电极与第一拓扑恒流恒压反馈端L-FB连接,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VC1输出点电压在电阻R7上形成电压VR7,如果电压VR7高于运放U1的导通电压,则运放U1导通,第三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P3A流过电流而发光,而第三光耦中三级管P3B接收到光而导通,从而把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的第一拓扑恒流恒压反馈端L-FB的电压拉低,使得第一拓扑电源电路 (LLC拓扑电源电路)输出的功率降低,进而实现LLC拓扑电源电路的稳压。
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20中的第二电源电路由第五开关管Q5、驱动IC U2,续流二极管D5,储能电感L1,以及储能电容C2组成,第二电源电路是降压型的电源电路,它把第一电源电路的电压VC1降低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DC-DC拓扑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VC2。第二拓扑输出电路20中的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开关则由第二开关继电器 RL2,第二开关管Q2组成。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或截止,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的闭合或打开。电压VC2经过分压电阻R8,R9进行分压,在电阻R9上形成电压VR9 的反馈用于DC-DC拓扑电源电路的稳压。
所述恒流电路21由比较器U3、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3、第一光耦(包括P1A和P1B)、第二光耦(包括P2A和P2B)电阻R1、 R2、R3,R4,二极管D3、D4组成。该恒流电路为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及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共用的恒流电路,其中,第三开关管Q3 和第一光耦主要用于控制实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的恒流,第四开关管 Q4和第二光耦主要用于控制实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的恒流。所述恒流电路的具体电路如附图2所示,在此不再对其具体电路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工作原理作简要说明:
设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LLC拓扑电源电路)的谐振电压值为 12V,如果LLC拓扑电源电路工作在12V谐振区域内,电源的工作效率高,且工作稳定,但是如果LLC拓扑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低于6V,甚至低到0.5V时(即需要充电的电池电压低于6V,甚至低到0.5V时),LLC拓扑电源电路的初级端电路很容易进入硬开关状态,加上电压降低导致输出功率降低,很容易造成工作不稳定而烧毁初级端电路的开关器件。
在电池电压高于6V时,LLC拓扑电源电路工作在较理想的状态,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对地为高电平,因此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一开关继电器RL1的常开开关闭合;同时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对地为低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截止,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断开。LLC拓扑电源电路直接给电池进行充电。此时,控制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导通的开关信号输出端LK1的电压为高电平,因此第三开关管Q3导通,因此将第二光耦中的P2A上端的电压拉低至0V,P2A 不起作用;同时控制第四开关管Q4的栅极导通的开关信号输出端DK1 的电压为低电平,第四开关管Q4不导通,第一光耦中的P1A可以将恒流的信号通过第一光耦中的P1B反馈到LLC拓扑电源电路的初级端电路。此时,12V的辅助电源通过电阻R1、R2,并在电阻R2上形成的电压VR2加在比较器U3的“-”端(反相输入端)输入,给电池充电的电流I,在电流检测电阻Rsense上形成电压VRsense,电压 VRsense加在比较器U3的“+”端(同相输入端)输入。当电压 VRsense>VR2时,比较器U3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此时第一光耦的 P1A、P1B导通,把LLC拓扑电源电路的输出功率位低下来,从而实现LLC拓扑电源电路的恒流功能。
当电池电压低于6V甚至低于0.5V时,如果直接让LLC拓扑电源电路给电池供电,则LLC拓扑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VC1会被拉得很低, LLC拓扑电源电路很容易进入硬开关的工作状态,从而会烧坏初级端电路的开关器件。当电池电压低于6V甚至低于0.5V时,第一开关管 Q1的栅极为低电平,因此第一开关管Q1截止,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 RL1的常开开关断开,LLC拓扑电源电路停止为电池充电;此时第二拓扑电源电路(DC-DC拓扑电源电路)中的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对地为高电平,因此第二开关管Q2导通,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闭合。同时,LLC拓扑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VC1经过DC-DC拓扑电源电路中的第二电源电路(降压型电源电路)降压后形成电压VC2,电压VC2再通过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给电池充电。因此,这样保证了当电池处于低电压的时候,LLC拓扑电源电路也工作在高的电压,从而让LLC拓扑电源电路工作在谐振区域的状态,可有效避免LLC拓扑电源电路中初级端电路的开关器件被烧坏。
对于电压VC1的恒压原理已经在上述关于第一拓扑恒压电路11 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电压VC2在给电池充电时,充电电流也流经电流检测电阻Rsense,此时所述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DK1为高电平,因此,第四开关管Q4导通,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P1A的上端拉低到0V,因此第一光耦的三极管PC1A和P1B 不再起作用。同时,由于所述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LK1为低电平,因此第三开关管Q3截止,比较器U3的恒流信号通过第二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P2A传导给第二光耦中的三极管P2B,此时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IFB(第二电源电路中的驱动IC U2的连接端IFB)电压被拉低,从而实现DC-DC拓扑电源电路的恒流。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和第二拓扑电源电路,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和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所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只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
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包括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第一拓扑恒压电路以及辅助电源,第二拓扑次级端电路包括有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和恒流电路,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及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共用的恒流电路;
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正连接端、充电负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还与第一拓扑恒压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均连接,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连接,所述辅助电源与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第一拓扑恒压电路、第二拓扑输出电路以及恒流电路均连接,
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具有用于控制第一拓扑电源电路充电电流通断的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该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拓扑次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具有用于控制第二拓扑电源电路充电电流通断的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该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恒流电路具有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以及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与所述第一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第一拓扑恒流恒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拓扑初级端电路中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与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中的第二恒流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一开关控制电路,该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开关继电器和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且该第一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源电路和第二开关控制电路,该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开关继电器和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拓扑输出电路的正输出端,且该第二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与所述充电正连接端,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电路包括有比较器、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光耦以及第二光耦,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作为第一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栅极作为第二拓扑恒流开关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一光耦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拓扑恒流反馈端,所述第二光耦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拓扑恒流反馈端;
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负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且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还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电源的正连接端连接,且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还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通过一二极管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RL1的常开开关闭合,且所述第二开关管Q2截止,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断开,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管截止;
当所述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所述第二开关继电器RL2的常开开关闭合,且所述第一开关管Q1截止,所述第一开关继电器RL1的常开开关断开,所述第三开关管截止,且所述第四开关管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电路为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源电路进行降压稳压的降压型电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拓扑电源电路为LLC拓扑电源电路,所述第二拓扑电源电路为DC-DC拓扑电源电路。
CN201921332068.4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Active CN211127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2068.4U CN211127164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2068.4U CN211127164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7164U true CN211127164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0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2068.4U Active CN211127164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71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039A (zh) * 2020-09-23 2021-01-05 郑州嘉晨电器有限公司 宽范围输入电源结构
CN116260228A (zh) * 2023-05-16 2023-06-13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电源的电池在位检测电路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7039A (zh) * 2020-09-23 2021-01-05 郑州嘉晨电器有限公司 宽范围输入电源结构
CN116260228A (zh) * 2023-05-16 2023-06-13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电源的电池在位检测电路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16260228B (zh) * 2023-05-16 2023-10-27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电源的电池在位检测电路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1550B2 (ja) スナバ回路
CN211127164U (zh) 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电源结构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CN101981796B (zh) 生成辅助电源电压的阻尼电容器
CN104185333A (zh) 恒流恒压电路及照明装置
CN104427721B (zh) Led驱动电路
CN108365765A (zh) 一种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3647448B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JP6464794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3457489B (zh) 开关模式电源系统及其供电电路
CN208589920U (zh) 一种隔离型宽范围稳压电源电路
CN204578367U (zh) 一种boost电路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
CN106686826B (zh) Led照明电源电路
CN203193500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充电回路
CN210111861U (zh) 一种双变压器自激振荡式半桥驱动倍压变换电路
CN208158436U (zh) 一种同步整流反激式直流-直流电源转换装置
CN203445602U (zh) 反激过压保护电路
CN203504839U (zh) 一种采用初级检测和调控的led灯驱动电源
CN107733241B (zh) 双原边隔离电源
CN210404738U (zh)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09896915U (zh) 自激式反激变换器
JP6206001B2 (ja) Led駆動回路
CN202127363U (zh) 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副边有源吸收线路
CN107070237B (zh) 一种具有双向同步整流和死区自调节的变换器电路
CN202679243U (zh) 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Buck变换器
CN201294664Y (zh) 一种高效led灯具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