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5655U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5655U
CN211125655U CN202020181857.9U CN202020181857U CN211125655U CN 211125655 U CN211125655 U CN 211125655U CN 202020181857 U CN202020181857 U CN 202020181857U CN 211125655 U CN211125655 U CN 211125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ayer
display panel
light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18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晓航
朱曦
薛影飞
吴文文
陈少炜
魏晓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18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5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5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5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相对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支撑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支撑层包括单向透光部,单向透光部能够透过从显示面向非显示面传输的光线;缓冲层,设置在支撑层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缓冲层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贯穿缓冲层的相对两个表面的第一通孔,单向透光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通孔的轮廓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外界的环境光线穿过第一通孔进入显示面板内部,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应用的主流。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性能,通常将指纹模组等感光组件集成在显示装置上。为了安装感光组件通常会在显示装置上设置通孔结构,如果显示装置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在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中,外界的环境光线会通过通孔结构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导致显示装置产生显示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外界的环境光线穿过第一通孔进入显示面板内部,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相对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支撑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支撑层包括单向透光部,单向透光部能够透过从显示面向非显示面传输的光线;缓冲层,设置在支撑层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缓冲层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贯穿缓冲层的相对两个表面的第一通孔,单向透光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通孔的轮廓在显示面板上的投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单向透光部包括增透层、单向膜层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模组还包括:可剥离的离型层,设置在缓冲层背离支撑层的一侧,离型层包括遮光部,遮光部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通孔的轮廓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遮光部包括黑色遮光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遮光部的厚度为20μm~10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单向透过部位于显示区,且遮光部位于显示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模组还包括:遮光层,设置在缓冲层与支撑层之间,遮光层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贯穿遮光层的相对两个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轮廓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通孔的轮廓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盖板层,设置在偏光层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装置还包括:感光组件,位于缓冲层背离支撑层的一侧,感光组件同时与单向透光部以及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支撑层以及缓冲层,支撑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侧,能够对显示面板尤其是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缓冲层设置在支撑层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能够对显示面板进行缓冲和保护的作用。缓冲层包括第一通孔,便于对感光组件进行安装和定位,由于缓冲层上包括第一通孔,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中,外界的环境光线易通过第一通孔照射至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内部,显示面板内部具有光学胶等膜层结构,吸收光线后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通过在支撑层上设置单向透光部,单向透光部能够通过从显示面向非显示面传输的光线,有效的阻挡外界的环境光线从第一通孔照射至显示面板内部,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质量。
当显示模组应用在显示装置上时,可以将感光组件安装在第一通孔处,能够接收从单向透过部透过的光线,从而实现感光组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另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
1-显示装置;
100-显示模组;
10-显示面板;AA-显示区;11-显示面;12-非显示面;
20-支撑层;21-单向透光部;211-增透层;212-单向膜层;
30-缓冲层;31-第一通孔;
40-离型层;41-遮光部;
50-遮光层;51-第二通孔;
61-偏光层;62-盖板层;
200-感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需要在设置显示模组的一侧集成诸如指纹模组、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模组中设置通孔结构,用于对感光组件进行定位和安装。
在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中,通孔结构会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外界的环境光,例如白炽灯光、蓝光、紫外线灯光等光线易通过通孔结构照射至显示面板内部,由于显示面板内部具有光学胶层或其他光学膜层,外界的环境光线可能会影响显示面板内部的膜层结构,导致显示装置在后期进行电讯测试时,通孔结构对应的显示区与周围显示区显示不均一,导致显示装置显示异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以及显示装置1。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以及显示装置1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另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支撑层20以及缓冲层30。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的显示面11和非显示面12。支撑层20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12侧,支撑层20包括单向透光部21,单向透光部21能够透过从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的光线。缓冲层30设置在支撑层2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缓冲层30包括沿显示模组100厚度方向贯穿缓冲层30的相对两个表面的第一通孔31,单向透光部21在显示面板1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通孔3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投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支撑层20能够对显示面板10尤其是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缓冲层30设置在支撑层2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能够对安装在显示面板10进行缓冲和保护的作用。通过在支撑层20上设置单向透光部21,单向透光部21能够透过从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的光线,有效的阻挡外界的环境光线从第一通孔31侧照射至显示面板10内部,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质量。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透光部21包括增透层211、单向膜层212的至少之一。可选的,单向透光部21包括增透层211以及单向膜层212,增透层211与单向膜层212形成叠层结构位于缓冲层30与显示面板10之间,其中,增透层211能够增加光线的透过量,而且能够防止从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的光线发生反射,单向膜层212用于透过从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的光线。通过上述设置,当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12侧集成有感光组件200时,单向透光部21透过的光线能够被感光组件200采集。
在具体实施时,支撑层20的整个膜层结构均可以是单向透光的,即支撑层20包括增透层211以及单向膜层212的至少之一,便于简化制作工艺。增透层211可以包括防反光(Anti-Reflectiom,AR)膜,AR膜具有防反射以及增透的效果,例如,当显示装置1上包括指纹模组以及触控层时,通过防止触控层射出的光线反射并增加透过支撑层20的光线量,以使透过支撑层20的光线被指纹模组识别,提高显示装置1的触控性能。其中,在图2中,示意性的绘制出增透层211以及单向膜层212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增透层211以及单向膜层212的位置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可剥离的离型层40,离型层40设置在缓冲层30背离支撑层20的一侧,离型层40包括遮光部41,遮光部41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通孔3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通过在可剥离的离型层40上设置遮光部41,能够更好的防止外界的环境光线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12侧透过第一通孔31照射至显示面板10内部,从而可以使得显示模组100在制作过程中,显示模组100的摆放位置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例如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面12也可以暴露于外界环境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部41包括黑色遮光结构。通过将遮光部41设置为黑色,能够对外界的环境光线进行吸收且阻止光线透过离型层40,进而提高对显示面板10的防护作用。
为了有效的防止外界环境光线透过离型层40并通过第一通孔31照射至显示面板10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部41的厚度为20μm~100μm。通过合理设置遮光部41的厚度,并且当遮光部41包括黑色遮光结构时,能够有效吸收外界光线并阻挡光线透过。
可选的,离型层40整体可以为黑色遮光结构,以更好的对显示模组100进行保护,同时离型层40与缓冲层30连接,当离型层40剥离时,能够使得缓冲层30与其他膜层结构连接,从而使得离型层40能够对缓冲层30进行防护。
在具体实施时,缓冲层30可以包括泡棉,泡棉也可以为黑色的,以进一步起到遮光作用。
为了提高显示面板10的屏占比,实现显示面板10的全面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AA,单向透光部21位于显示区AA,且遮光部41位于显示区AA。通过将单向透光部21以及遮光部41设置在显示区AA,有效减小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使单向透光部21对应区域的光线透过,显示面板10上设置有透光区,以便于光线穿过并被集成在屏下的指纹模组等感光组件200采集。例如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显示面板10上子像素之间的间距以使光线透过。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只要能够使得光线能够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并被显示面板10下的感光组件200采集到即可。
请进一步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遮光层50,遮光层50设置在缓冲层30与支撑层20之间,遮光层50包括沿显示模组100厚度方向贯穿遮光层50的相对两个表面的第二通孔51,第二通孔5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通孔3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交叠。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外界的环境光线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12侧穿过第一通孔31照射至显示面板10内部。
在具体实施时,遮光层50可以为黑色遮光层,例如遮光层50可以为黑色油墨层,第二通孔5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通孔3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以减小从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的光线的损失,提高感光组件200的光线采集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偏光层61以及盖板层62,偏光层61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侧,盖板层62设置在偏光层61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通过设置偏光层61,减少显示面板10的反光作用,提高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盖板层62,可以对显示面板10进行保护,提高显示模组100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盖板层62上还可以设置有触控层,实现显示模组100的触控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为OLED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在手机、屏板电脑或者智能穿戴设备领域,从而有效提高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性能,防止在第一通孔31处产生白色印记等显示不良。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支撑层20以及缓冲层30,支撑层20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12侧,能够对显示面板10尤其是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缓冲层30设置在支撑层20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能够对显示面板10进行缓冲和保护的作用。缓冲层30包括第一通孔31,便于对感光组件200进行安装和定位,由于缓冲层30上包括第一通孔31结构,显示装置1的制作过程中,外界的环境光线易通过第一通孔31照射至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板10内部,显示面板10内部具有光学胶等膜层结构,吸收光线后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通过在支撑层20上设置单向透光部21,单向透光部21能够通过从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的光线,有效的阻挡外界的环境光线从第一通孔31照射至显示面板10内部,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质量。当显示模组100应用在显示装置1上时,可以将感光组件200安装在第一通孔31处,能够接收从单向透光部21透过的光线,从而实现感光组件200的性能。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4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100。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能够防止外界的环境光线穿过第一通孔31进入显示面板10内部,提高显示装置1的显示质量,同时单向透光部21能够透过从显示面11向非显示面12传输的光线,便于感光组件200等组件的屏下集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还包括感光组件200,感光组件200位于缓冲层30背离支撑层20的一侧,感光组件200同时与单向透光部21以及第一通孔31的位置对应。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提高感光组件200的光线采集量。
可选的,感光组件20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单向透光部21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同时感光组件200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也与第一通孔31的轮廓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以进一步提高感光组件200的光线采集量。
感光组件200可以是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0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CMOS)图像采集装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0也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图像采集装置等其它形式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感光组件200可以不限于是图像采集装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0也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环境光传感器以及点阵投影器等光传感器。
依照本实用新型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相对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非显示面侧,所述支撑层包括单向透光部,所述单向透光部能够透过从所述显示面向所述非显示面传输的光线;
缓冲层,设置在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缓冲层包括沿所述显示模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缓冲层的相对两个表面的第一通孔,
所述单向透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轮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透光部包括增透层、单向膜层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剥离的离型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背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所述离型层包括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的轮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黑色遮光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厚度为20μm~1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单向透过部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显示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与所述支撑层之间,所述遮光层包括沿所述显示模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遮光层的相对两个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轮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轮廓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偏光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面侧;
盖板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光组件,位于所述缓冲层背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所述感光组件同时与所述单向透光部以及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
CN202020181857.9U 2020-02-18 2020-02-18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125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1857.9U CN211125655U (zh) 2020-02-18 2020-02-18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1857.9U CN211125655U (zh) 2020-02-18 2020-02-18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5655U true CN211125655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1857.9U Active CN211125655U (zh) 2020-02-18 2020-02-18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56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9809A (zh) * 2020-10-28 2021-01-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2713178A (zh) * 2020-12-29 2021-04-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91037A (zh) * 2021-10-25 2022-01-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9809A (zh) * 2020-10-28 2021-01-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2713178A (zh) * 2020-12-29 2021-04-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91037A (zh) * 2021-10-25 2022-01-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991037B (zh) * 2021-10-25 2023-11-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047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125655U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910089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2688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103194A1 (zh) 显示模组及其使用方法
WO2020108174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655786B (zh) 光學裝置
US20110248155A1 (en) Distributed filtering and sens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CN212061202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09065594B (zh) 显示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100803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6168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554956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WO2020232949A1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12229655U (zh) 指纹感测模块
WO2019096097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22713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94472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display panel
CN11299300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6564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909720B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41968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58096A (zh) 指纹识别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6071995A (zh) 显示设备
CN108446646B (zh) 光学识别面板、光学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