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9594U -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9594U
CN211119594U CN201922050800.5U CN201922050800U CN211119594U CN 211119594 U CN211119594 U CN 211119594U CN 201922050800 U CN201922050800 U CN 201922050800U CN 211119594 U CN211119594 U CN 211119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pply
pressure condenser
condenser
backpressure
pressur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08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康康
魏江
张乐天
文珏
杨文飞
施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508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9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9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95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余热回收利用及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包括锅炉、中压缸、B低压缸、A低压缸、电机、中压凝汽器、高压凝汽器、尖峰加热器及第一热井,所述中压凝汽器一端与热网进口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凝汽器相连,尖峰加热器一端与高压凝汽器相连,另一端与热网出口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背压运行,可有效的减少供热期间热量的损失,还能根据供热时热负荷来调节供热方式,供热灵活性高,能源利用率也相对提高,可进一步提高经济型利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余热回收利用及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热电联产是集中供暖的主要形式,热电联产因单位供暖煤耗远低于区域锅炉和各类分散供暖形式,是目前公认的能源转换效率最高的热源形式;目前,电厂的供热方式有三种方式,其一是直接采用中排抽汽通过热网尖峰加热器加热热网循环水的方式;其二是采用热泵回收余热供热方式;其三是采用高背压供热方式,此方式是拆除汽轮机低压缸末级叶片,提高排汽压力和温度,利用排汽通过凝汽器直接加热热网循环水,此方式适用热网回水温度比较低且供水温度不高,同时其调节灵活性不高和需要足够大的供热热负荷。但是,对于600MW等级双低压缸机组,高背压供热双低压缸采用一个相同背压,这种运行方式在供暖初、末期容易造成余热大量损失,同时由于机组在高背压运行状态减少了机组的发电量,机组的经济性变差。再者,高背压供热采用一个背压运行,对热负荷的灵活匹配适应性差,不能根据热网热负荷的变化来调节供热方式,导致的能源利用率低,机组的经济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减少热量损失,热量利用率高的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包括锅炉、中压缸、B低压缸、A低压缸、电机、中压凝汽器、高压凝汽器、尖峰加热器及第一热井,所述中压凝汽器一端与热网进口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凝汽器相连,尖峰加热器一端与高压凝汽器相连,另一端与热网出口相连,其中,高压凝汽器与A低压缸相连,中压凝汽器与B低压缸相连,所述尖峰加热器依次相连并经过中压缸、B低压缸、A低压缸与第一热井相连,所述锅炉依次相连并经过中压缸、B低压缸、A低压缸与电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高压凝汽器还通过第一阀门与热网出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尖峰加热器与高压凝汽器之间设有第二阀门,尖峰加热器与第一热井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优选地,所述B低压缸还通过第四阀门与第一热井相连,A低压缸还通过第五阀门与第一热井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热井,所述中压凝汽器与高压凝汽器均与第二热井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井上还设有空冷岛。
优选地,所述尖峰加热器上还连接有蒸汽疏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背压运行,可有效的减少供热期间热量的损失,还能根据供热时热负荷来调节供热方式,供热灵活性高,能源利用率也相对提高,可进一步提高经济型利用性,采用的梯级加热系统,减少了热网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差,从而减少了㶲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连接图。
附图标记:1-锅炉;2-中压缸;3-A低压缸;4-B低压缸;5-电机;6-中压凝汽器;7-高压凝汽器;8-尖峰加热器;9-热网进口;10-热网出口;11-第一热井;12-空冷岛;13-第二热井;14-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6-蒸汽疏水管道;17-第四阀门;18-第五阀门;19-第三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锅炉1、中压缸2、B低压缸4、A低压缸3、电机5、中压凝汽器6、高压凝汽器7、尖峰加热器8及第一热井11,所述中压凝汽器6一端与热网进口9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凝汽器7相连,尖峰加热器8一端与高压凝汽器7相连,另一端与热网出口10相连,其中,高压凝汽器7与A低压缸3相连,中压凝汽器6与B低压缸4相连,所述尖峰加热器8依次相连并经过中压缸2、B低压缸4、A低压缸3与第一热井11相连,所述锅炉1依次相连并经过中压缸2、B低压缸4、A低压缸3与电机5相连。本实施例中的中压凝汽器6和高压凝汽器7采用不同背压,中压凝汽器6的压力范围在20kpa~25kpa之间,高压凝汽器7的压力范围在35kap~45kpa之间,
所述高压凝汽器7还通过第一阀门14与热网出口10相连。可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温度具体需求,选择是否需要经过尖峰加热器8进行加热,通过开闭第一阀门14来选择是否通过尖峰加热器8提高温度,供热灵活性高。
所述尖峰加热器8与高压凝汽器7之间设有第二阀门15,尖峰加热器8与第一热井11之间设有第三阀门19。
所述B低压缸4还通过第四阀门17与第一热井11相连,A低压缸3还通过第五阀门18与第一热井11相连。第一热井11能收集B低压缸4与A低压缸3的凝结水,设置的第四阀门17和第五阀门18能控制流向第一热井11的流量。
还包括第二热井13,所述中压凝汽器6与高压凝汽器7均与第二热井13相连,单独设置的第二热井13能汇集中压凝汽器6与高压凝汽器7的凝结水。
所述第一热井11上还设有空冷岛12。设置的空冷岛12能快速的进行降温散热。
所述尖峰加热器8上还连接有蒸汽疏水管道16。
使用时,当采暖初末期,热用户热负荷需求不太高,对循环水供水温度要求不高同时热网循环水的回水温度低时,中压凝汽器6可以采用低背压(如20kpa),高压凝汽器7可以根据压力范围采用一般背压(如40kpa),来满足热用户供热温度的需求,此时尖峰加热器8不投入使用,运行过程是热网循环水从热网进口9进入,首先经过高压凝汽器7加热,在经高压凝汽器7二次加热并从热网出口10出进行供热,期间,需打开第一阀门14、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17、第五阀门18,闭合第二阀门15;
当采暖严寒期,热用户热负荷需求较高,对循环水供水温度要求高同时热网循环水的回水温度高时,中压凝汽器6可以采用高背压(如25kpa),高压凝汽器7也采用高背压(如45kpa),以保证B低压缸4和A低压缸3的乏汽被完全利用,没有乏汽余热损失,在利用抽汽使通过尖峰加热器8加热热网循环水达到要求温度,运行过程是热网循环水从热网进口9进入,首先经过高压凝汽器7加热,在经高压凝汽器7二次加热后在经过尖峰加热器8三次加热,最后从热网出口10出进行供热,期间,需打开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17、第五阀门18,闭合第一阀门14。

Claims (7)

1.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中压缸(2)、B低压缸(4)、A低压缸(3)、电机(5)、中压凝汽器(6)、高压凝汽器(7)、尖峰加热器(8)及第一热井(11),所述中压凝汽器(6)一端与热网进口(9)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凝汽器(7)相连,尖峰加热器(8)一端与高压凝汽器(7)相连,另一端与热网出口(10)相连,其中,高压凝汽器(7)与A低压缸(3)相连,中压凝汽器(6)与B低压缸(4)相连,所述尖峰加热器(8)依次相连并经过中压缸(2)、B低压缸(4)、A低压缸(3)与第一热井(11)相连,所述锅炉(1)依次相连并经过中压缸(2)、B低压缸(4)、A低压缸(3)与电机(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凝汽器(7)还通过第一阀门(14)与热网出口(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加热器(8)与高压凝汽器(7)之间设有第二阀门(15),尖峰加热器(8)与第一热井(11)之间设有第三阀门(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低压缸(4)还通过第四阀门(17)与第一热井(11)相连,A低压缸(3)还通过第五阀门(18)与第一热井(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井(13),所述中压凝汽器(6)与高压凝汽器(7)均与第二热井(1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井(11)上还设有空冷岛(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加热器(8)上还连接有蒸汽疏水管道(16)。
CN201922050800.5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9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0800.5U CN211119594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0800.5U CN211119594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9594U true CN211119594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080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19594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95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402A (zh) * 2021-04-16 2021-07-06 太原理工大学 热电机组高背压供热优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402A (zh) * 2021-04-16 2021-07-06 太原理工大学 热电机组高背压供热优化方法
CN113074402B (zh) * 2021-04-16 2022-07-19 太原理工大学 热电机组高背压供热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0362B (zh)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高背压供热系统与调节方法
CN107859538B (zh) 一种用于凝抽背供热的热电联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542506B (zh) 汽轮机抽凝背梯级利用系统及其应用
CN104976671A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给水泵的宽负荷供热节能系统
CN111365748A (zh)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方法及供热系统
CN211119594U (zh) 一种空冷机组双背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
CN108443939B (zh) 一种适用于水冷汽轮机组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106930827A (zh)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CN206694081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回热系统
CN105370332A (zh) 一种1000mw机组带可调节级的十级回热系统
CN209145663U (zh) 一种基于小*损掺混技术的供热抽汽优化系统
CN216554044U (zh) 一种600mw机组汽热输出一体化装置
CN105042666A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引风机的宽负荷供热节能系统
CN111706898B (zh) 一种高背压供热改造后机组提升供热能力的方法
CN212406830U (zh) 一种背压机组改造为抽凝机组的热力系统
CN204757075U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引风机的宽负荷供热节能系统
CN204786684U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给水泵的宽负荷供热节能系统
CN110056402B (zh) 蒸汽余能利用耦合抽汽供热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9751651B (zh) 300mw及以上等级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209840253U (zh) 一种电厂余热冷热耦合利用的热泵系统
CN209744495U (zh) 300mw以上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203421769U (zh) 300mw发电机组高背压循环水系统
CN112432219A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四排汽汽轮机组的双冷源高效供热系统
CN215637110U (zh) 一种利用工业供汽余热加热回热系统的节能系统
CN211600848U (zh) 一种低真空运行机组的供热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