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7516U -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7516U
CN211117516U CN201922190170.1U CN201922190170U CN211117516U CN 211117516 U CN211117516 U CN 211117516U CN 201922190170 U CN201922190170 U CN 201922190170U CN 211117516 U CN211117516 U CN 211117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ransmission system
storage chamber
throa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01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迪尔·库马尔
宋杰
杜柳絮
李晓鹏
李策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01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7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7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7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所述变速器系统,包括:壳体,和设置壳体内的储油室和文丘里管,壳体的下部空间为油底壳,文丘里管的吸油口与油底壳贯通,文丘里管的出油口与储油室贯通,油泵将高速油液吸入油管内,并通过油管出口端流向喉道,在喉道内该高速流体附近会产生负压,从而可以将油底壳内的油吸到储油室内,将油底壳里的油液抽走,保持油底壳无油,另外,文丘里管结构简单、重量轻,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的难度,减小了变速器系统的故障率,从而提高了变速器系统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成为车辆研制过程中的主要考虑因素。为了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提升变速器系统的效率,降低搅油损失,干式油底壳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有技术中,干式油底壳技术采用的是,在变速器系统里设置电子泵或者机械泵等独立油泵,以将油底壳里的油液抽走,保持油底壳无油,从而减小了轴串和差速器等传动组件的搅油损失。
然而,独立油泵的零部件较多、重量大,且成本较高,较多的零部件不仅占用较多的内部空间,增加了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变速器系统的故障率,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以解决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难度大,故障率高,寿命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速器系统,所述变速器系统包括:壳体、油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储油室和文丘里管;其中,
所述壳体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壳体的下部空间为油底壳;
所述文丘里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设置有吸油口,所述扩散段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吸油口与所述油底壳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储油室连通;
所述储油室内设置有油泵,所述油管的吸油端与所述油泵的喷油口连接,所述油管的出油端伸入所述喉道内,并朝向所述出油口设置,所述油管用于,在所述喉道处产生负压。
进一步的,所述油管内的压强大于预设值。
进一步的,所述喉道内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油管穿设在所述支撑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塑料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油管上设置有限压阀,所述限压阀用于,控制所述油管内油液的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油底壳内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用于,加热所述油底壳内的油液。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系统内还设置有变速器液压模块,所述变速器液压模块用于,为所述传动组件提供润滑和冷却所需的油液;
所述油泵还用于,将所述储油室内的油液泵入所述变速器液压模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吸油口处设置有棱角结构,所述棱角结构用于,刺破流向所述吸油口的油液内的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油底壳内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油底壳内油液的油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包括:壳体,和设置壳体内的储油室和文丘里管,壳体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传动组件,壳体的下部空间为油底壳,文丘里管的吸油口与油底壳贯通,文丘里管的出油口与储油室贯通,吸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喉道,喉道的直径小于吸油口和出油口的直径,高速流动的流体从吸油口流经喉道时,流速会增大,流体附近会产生负压,从而可以产生吸附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速流体由储油室内设置的油泵,吸入设置在油泵喷油口的油管内,并通过油管出口端流向喉道,在喉道内该高速流体附近会产生负压,从而可以将油底壳内的油吸到储油室内,将油底壳里的油液抽走,保持油底壳无油,从而减小了传动组件的搅油损失。另外,文丘里管结构简单、重量轻,油管共用储油室内的油泵,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的成本,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的难度,减小了变速器系统的故障率,从而提高了变速器系统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难度大,故障率高,寿命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器系统。
所述车辆与上述变速器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棱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20-油管,201-限压阀,30-储油室,301-油泵,40-文丘里管,401-收缩段,402-喉道,403-扩散段,404-吸油口,405-出油口,406-棱角结构,50-传动组件,501-轴串,502-差速器,60-油底壳,601-加热丝,70-支撑件,80-变速器液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变速器系统包括:壳体10、油管20、设置在壳体10内的储油室30和文丘里管40,其中,壳体10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传动组件50,壳体10的下部空间为油底壳50,文丘里管40包括顺次连接的收缩段401、喉道402和扩散段403,收缩段401设置有吸油口404,扩散段403设置有出油口405,喉道402的直径小于吸油口404和出油口405的直径,高速流动的流体从吸油口404流经喉道402时,流速会增大,流体附近会产生负压,从而可以产生吸附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油口404与油底壳60连通,出油口405与储油室30连通,储油室30内设置有油泵301,油管20的吸油端与油泵301的喷油口连接,油管20的出油端伸入喉道402内,并朝向出油口405设置,油管20用于,在喉道402处产生负压。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油泵301向油管20内吸入储油室30内的油液,高速的油液通过油管20的出油端流入喉道402内,并在喉道402处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油底壳60内的油液通过吸油口404流入文丘里管40中,最终通过文丘里管40流向储油室30内。如此反复,可以将油底壳60内的油液抽走,保持油底壳60无油,传动组件50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与油液接触,从而减小了传动组件50的搅油损失。另外,文丘里管40结构简单、重量轻,油管20使用的是储油室30内原有的油泵301,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的成本,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的难度,减小了变速器系统的故障率,从而提高了变速器系统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油管20内流动的油液具有足够的流速,油管20内的压强大于预设值,其中,预设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在油管20上设置限压阀201来控制,限压阀201可以起到控制油管20内油液压力的作用,例如,通过限压阀201的开度大小来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丘里管40尺寸来确定预设值的大小,文丘里管40的尺寸较大时,预设值较大,文丘里管40的尺寸较小时,预设值较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预设值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预设值为6Pa-15Pa,以保证油液具有足够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固定油管20在喉道402内的位置,如图1所示,喉道402内设置有支撑件70,支撑件70固定在喉道402内,油管20穿设在支撑件70内,通过支撑件70的支撑,油管20内流动的高速油液不会造成油管20晃动,提高了油管20在喉道402内位置的稳定性,确保油管20达到产生负压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70的结构形式和材质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能满足支撑油管20的作用即可。在实际应用中,支撑件70可以为塑料支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塑料材质不会被流经喉道402内的油液腐蚀,也不会对油液造成污染,实用性更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底壳60内设置有加热丝601,加热丝601用于加热油底壳60内的油液,防止油液在温度较低时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不利于文丘里管40将油底壳60内的油液抽走。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选择具有稳定的粘度特性的油液,以避免油液因为温度等原因粘度增大,从而可以代替电热丝601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器系统内还设置有变速器液压模块80,变速器液压模块80用于,为传动组件50提供润滑和冷却所需的油液,并且可以控制油液的压力,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传动组件50供油。在实际应用中,变速器液压模块80设置在储油室30内,储油室30内的油泵301还用于,将储油室30内的油液泵入变速器液压模块80中,变速器液压模块80中的油液在流向传动组件50,流经传动组件50的油液再落入油底壳60内,最后又从油底壳60流向储油室30,从而可以循环利用油液,节约能源。
在实际应用中,传动组件50包括轴串501和差速器502,其中,轴串501和差速器502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车轮,为了保证轴串501和差速器502的正常运转,变速器液压模块80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向轴串501和差速器502输出油液,以对轴串501和差速器502进行润滑和冷却。
在实际应用中,流向油底壳60的油液一般含有大量的气泡,气泡的存在会降低文丘里管40吸油的效率,为了减少流向文丘里管40的油液内的气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油口404处设置有棱角结构406,棱角结构406用于,刺破流向吸油口404的油液内的气泡,可以提高文丘里管40吸油的效率。
可选的,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棱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棱角结构406为针状结构,多个针状结构分布在吸油口404处的收缩段401的内壁上,可以将流向吸油口404的油液内的气泡刺破。
在实际应用中,收缩段401与喉道402之间平滑过渡,以提高油液流动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底壳60内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测量油底壳60内油液的油位,变速器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油位控制油管20内油液的通断,在油位过高时,控制油泵301向油管20内通入油液,在油位过低时,控制油泵301停止向油管20通入油液。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包括:壳体,和设置壳体内的储油室和文丘里管,壳体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传动组件,壳体的下部空间为油底壳,文丘里管的吸油口与油底壳贯通,文丘里管的出油口与储油室贯通,吸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喉道,喉道的直径小于吸油口和出油口的直径,高速流动的流体从吸油口流经喉道时,流速会增大,流体附近会产生负压,从而可以产生吸附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速流体由储油室内设置的油泵,吸入设置在油泵喷油口的油管内,并通过油管出口端流向喉道,在喉道内该高速流体附近会产生负压,从而可以将油底壳内的油吸到储油室内,将油底壳里的油液抽走,保持油底壳无油,从而减小了传动组件的搅油损失。另外,文丘里管结构简单、重量轻,油管共用储油室内的油泵,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的成本,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的难度,减小了变速器系统的故障率,从而提高了变速器系统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器系统。其中,变速器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变速器系统,通过将文丘里管应用到变速器系统中,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空间布局的难度,降低了变速器系统的成本,从而达到降低车辆成本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系统包括:壳体、油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储油室和文丘里管;其中,
所述壳体的上部空间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壳体的下部空间为油底壳;
所述文丘里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设置有吸油口,所述扩散段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吸油口与所述油底壳连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储油室连通;
所述储油室内设置有油泵,所述油管的吸油端与所述油泵的喷油口连接,所述油管的出油端伸入所述喉道内,并朝向所述出油口设置,所述油管用于,在所述喉道处产生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内的压强大于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道内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油管穿设在所述支撑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塑料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上设置有限压阀,所述限压阀用于,控制所述油管内油液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内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用于,加热所述油底壳内的油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系统内还设置有变速器液压模块,所述变速器液压模块用于,为所述传动组件提供润滑和冷却所需的油液;
所述油泵还用于,将所述储油室内的油液泵入所述变速器液压模块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口处设置有棱角结构,所述棱角结构用于,刺破流向所述吸油口的油液内的气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内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油底壳内油液的油位。
10.一种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系统。
CN201922190170.1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1117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0170.1U CN21111751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0170.1U CN21111751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7516U true CN21111751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7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0170.1U Active CN21111751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75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337A (zh) * 2020-12-31 2021-04-02 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耦合的四挡变速器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337A (zh) * 2020-12-31 2021-04-02 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耦合的四挡变速器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5404B (zh) 电机与变速器集成冷却系统
CN211117516U (zh) 一种变速器系统及车辆
CN203384052U (zh) 不带油泵的油箱侧置式双级旋片真空泵
CN205001290U (zh) 自动电控型油路自主选择散热系统装置
CN106655632A (zh) 一种油冷回路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系统及汽车
CN108412778A (zh) 一种电机前置式潜水贯流泵
CN110145547A (zh) 一种风机轴承座自润滑装置及润滑方法
CN113719604A (zh) 一种带储油盒的齿轮箱主动润滑结构及润滑方法
CN105351472B (zh) 液力耦合器
CN2641383Y (zh) 一种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CN206903863U (zh) 一种螺杆泵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11039596U (zh) 一种变速器抽油装置
CN213574874U (zh) 星旋式气液混输泵组合撬装装置
CN207879928U (zh) 液力缓速器前端盖
CN207178362U (zh) 液压冷却系统、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
CN208330756U (zh) 一种电机前置式潜水贯流泵
CN207598598U (zh) 一种油箱装置及包括该油箱装置的液压系统
CN202863419U (zh) 制动器强制冷却装置
CN207420662U (zh) 吸油装置、发动机及车辆
CN111811173A (zh) 空调机组
CN207004789U (zh) 一种水冷散热式单相活塞往复泵
CN215806227U (zh) 一种曲轴箱主动循环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05423591U (zh)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润滑油路结构
CN108019444A (zh) 液力缓速器前端盖及其液力缓速器前端盖的工作方法
CN103629113B (zh) 油箱侧置式双级旋片真空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