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6806U -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 Google Patents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6806U
CN211116806U CN201922210647.8U CN201922210647U CN211116806U CN 211116806 U CN211116806 U CN 211116806U CN 201922210647 U CN201922210647 U CN 201922210647U CN 211116806 U CN211116806 U CN 211116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air outlet
exhaust fan
air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106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恩栋
韩凤才
武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ngbang Kitchen And Bathroo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ngbang Kitchen And Bathroo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ngbang Kitchen And Bathroo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ngbang Kitchen And Bathroo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106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6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6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6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外周壁,外周壁限定排风流动路径并围成形成在壳体一端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开设在壳体的外周壁上;出风口,出风口自第二开口向外延伸;导风管,导风管与出风口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二开口周围;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出风口上;安装出风口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使用状态下,室内空气自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并自第二开口、出风口和导风管排出室外。还提供一种排气扇。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单便捷,安装效果稳定。

Description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一种采用此种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的排气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洗手间等相对封闭的房间中的空气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悬浮微粒。这使得空气具有不同的气味,因而刺激附近人的嗅觉。这些气味通常令人不舒服,还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驱散这些气味,用户通常在其中安装排气扇。
常规排气扇包括容纳功能部件的主体、驱动空气流动的风机,以及配套的风路结构。现有的厨卫装修通常采用铝扣板或者PVC集成吊顶,即沿屋顶标高位置设置龙骨,并将PVC或者铝扣板安装在龙骨上。通常用户会先安装集成吊顶,再根据实际需要安装排气扇。排气扇的安装人员必须将集成吊顶拆掉,然后托举排气扇整机进行安装,并通过螺钉将排气扇固定在龙骨上。由于排气扇整机的重量非常大,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安装人员操作时十分费力,容易受伤。而且,如果需要更换排气扇,依旧需要拆卸掉天花板,维护不便。尤其是排气扇的导风管尺寸较长。在安装导风管时,安装人员探进吊顶内部进行安装,操作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排气扇出风口安装时操作十分费力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一种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外周壁,外周壁限定排风流动路径并围成形成在壳体一端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开设在壳体的外周壁上;出风口,出风口自第二开口向外延伸;导风管,导风管与出风口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二开口周围;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出风口上;安装出风口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使用状态下,室内空气自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并自第二开口、出风口和导风管排出室外。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开口连通并沿外周壁延伸;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扣,第一卡扣设置在出风口一侧并沿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后弯折形成U形槽,第一卡扣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时,第一卡扣从第一卡槽中伸出,限位凸起穿过第一卡槽并抵靠在壳体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开设在外周壁上;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扣,第二卡扣设置在出风口的另一侧并沿垂直于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时,第二卡扣伸入至第二卡槽中。
进一步的,第二开口呈矩形;出风口具有:第一端口,第一端口呈矩形并与第二开口匹配,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分别设置在第一端口两侧;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呈圆形并与导风管连接;和变径主体,变径主体连接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形成自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之间的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排气扇,具有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外周壁,外周壁限定排风流动路径并围成形成在壳体一端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开设在壳体的外周壁上;出风口,出风口自第二开口向外延伸;导风管,导风管与出风口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二开口周围;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出风口上;安装出风口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使用状态下,室内空气自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并自第二开口、出风口和导风管排出室外。
进一步的,还包括:风机,风机自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并与壳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优选的,风机为轴流风机。
进一步的,还包括:
进风格栅,进风格栅罩设在第一开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出风口安装结构,在安装出风口时,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第一开口下方,先将导风管和出风口完整连接,再将呈一个整体的导风管和出风口自第二开口向外伸出,直至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后,出风口嵌合在第二开口处以完成排气扇出风口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简单快捷,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15为图7所示的排气扇的安装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全新设计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来说,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1包括壳体10。用于引流的动力元件,如风机20等设置在壳体10中。壳体10具有外周壁11。如图1所示,外周壁11由多个侧壁组成,整体围成一个矩形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无疑义地理解,为达到不同的引流目的,壳体10的外周壁11也可以设计为具有特定曲线的蜗壳。外周壁11一方面限定壳体10中的排风流动路径,另一方面围成形成在壳体10一端的第一开口12。使用状态下,第一开口12与室内吊顶或天花板40保持大致平齐并与室内吊顶或天花板40上开设的安装口对应。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安装出风口14以及导风管19,在壳体10的外周壁11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3。以图1至图4为例,第二开口13开设在壳体10的一侧外周壁11上,第二开口13优选设计为矩形,如图所示的类似正方形结构,其宽度大于所选用的导风管19的直径,导风管19可以从中穿过,便于操作人员安装导风管19。出风口14自第二开口13向外延伸,以将壳体10中的排气气流引导出壳体10内部。导风管19与出风口14远离第二开口13的一端连接,导风管19的长度和材质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条件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4既用于将壳体10中的排气气流向外引出,也用于连接导风管19。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对出风口14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如图6所示,出风口14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口141和第二端口142。其中,第一端口141也同样设计为矩形并与第二开口13匹配,第二端口142呈圆形并与导风管19连接。在第一端口141和第二端口142之间设置有变径主体143,变径主体143连接第一端口141和第二端口142以形成自第一端口141和第二端口142之间的平滑过渡。一方面,渐缩的截面面积可以起到空气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的出风口14也提高了出风口14和导风管19的整体结构强度,使用状态下更为稳定,噪音更小。
第二开口13的周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出风口1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安装排气扇和排气扇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室内空气自第一开口12进入壳体10并自第二开口13、出风口14和导风管19排出室外。这样,在安装出风口14时,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第一开口12下方,先将导风管19和出风口14完整连接,再将呈一个整体的导风管19和出风口14自第二开口13向外伸出,直至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后,出风口14嵌合在第二开口13处以完成排气扇出风口14的安装。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1中特别对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进行了设计。具体来说,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槽15,第一卡槽15与第二开口13连通并沿外周壁11延伸,优选的,第一卡槽15形成在第二开口13的侧沿上。第一卡槽15优选也设计为矩形。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扣16,第一卡扣16设置在出风口14一侧并沿出风口14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后向回弯折形成U形槽161。第一卡扣16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162。限位凸起162与出风口14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第一卡槽15的宽度。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时,限位凸起162穿过第一卡槽15并抵靠在壳体10的外周壁11上。
具体来说,参照图3和图4所示,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时,出风口14整体从所述第二开口13中伸出并向外延伸;同时,和出风口14同向延伸的第一卡扣16从第一卡槽15中伸出。由于第一卡扣16中弯折形成U形槽161,所以其从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外力作用和第一卡槽15的挤压下,第一卡扣16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直至限位凸起162穿过第一卡槽15。由于外力的消失,第一卡扣16弹性复位,由于限位凸起162与出风口14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第一卡槽15的宽度,限位凸起162抵靠在壳体10的外周壁11上,从而将出风口14限定在设定位置。
除了第一卡槽15和第一卡扣16之外,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槽17,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扣18。具体来说,第二卡槽17开设在外周壁11上。以矩形的外周壁11为例,第二卡槽17优选开设在与开设第二开口13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的角部。第二卡扣18设置在出风口14的另一侧并沿垂直于出风口14的延伸方向延伸。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时,设置在第一端口141一侧的第二卡扣18伸入至第二卡槽17中,限定出风口14和壳体10的整体位置,同时,将设置在第一端口141另一侧的第一卡扣16从第一卡槽15中伸出,直至设置在第一卡扣16上的限位凸起162穿过第一卡槽15并抵靠在壳体10的外周壁11上,从而实现出风口14和壳体10之间的稳定连接。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气扇。排气扇包括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1。出风口14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外周壁11。外周壁11用于限定排风流动路径并围成形成在壳体10一端的第一开口12。外周壁11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13,出风口14自第二开口13向外延伸,导风管19与出风口14远离第二开口13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口13的周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出风口14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在安装出风口14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从而将出风口14安装在壳体10上。排气扇的风机20自第一开口12放入壳体10中并与壳体1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第一开口12上罩设进风格栅30,即可以完成排气扇的整体安装。使用状态下,室内空气自第一开口12进入壳体10并自第二开口13、出风口14和导风管19排出室外。优选的,风机20为轴流风扇。
参见图8至图15,具体介绍排气扇的整体组装流程。如图8和图9所示,首先在吊顶或天花板40上开设安装口。安装口的尺寸与第一开口12的尺寸匹配,略大于第一开口12的尺寸。在天花板40下方,操作人员即可以将壳体10托举放置在吊顶或天花板40上方,并与龙骨50固定连接。如图10和图11所示,将导风管19穿过第二开口13。由于导风管19的长度远大于壳体10的高度,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在天花板40下方完成出风口14和导风管19的固定连接。如图12所示,出风口14的第二端与导风管19固定连接。进一步,操作人员将呈整体的出风口14和导风管19托举入壳体10中,并将导风管19和出风口14自第二开口13逐渐向外推送,直至出风口14的变径主体143穿过第二开口13。然后进一步将第一连接组件中的第一卡槽15和第二连接组件中的第一卡扣16扣合,将第二连接组件中的第二卡扣18穿过第一连接组件中的第一卡槽15。如图13所示,以图中所示的安装操作视角为基准,第一卡槽15和第一卡扣16设置在右手侧,第二卡槽17和第二卡扣18设置在左手侧。由于第一卡扣16的延伸方向与出风口14的延伸方向一致,而第二卡槽17形成在两个相邻侧壁的角部,且第二卡扣18沿垂直于出风口14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操作人员可以顺利地将第二卡扣18伸入至第二卡槽17中,并沿着安装方向将第一卡扣16伸入至第一卡槽15中并实现限位,达到如图14所示的安装状态,即将出风口14、壳体10安装在吊顶或天花板40的上方。进一步将风机20自第一开口12放入壳体10中并与壳体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在第一开口12处罩设进风格栅30,从而完成整个排气扇的安装。整个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托举整机,而且操作均可以在天花板40下方进行,操作便捷容易。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外周壁,所述外周壁限定排风流动路径并围成形成在所述壳体一端的第一开口;
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
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自所述第二开口向外延伸;
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与所述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周围;和
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
安装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使用状态下,室内空气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壳体并自所述第二开口、出风口和导风管排出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并沿所述外周壁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一侧并沿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后弯折形成U形槽,所述第一卡扣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
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扣从所述第一卡槽中伸出,所述限位凸起穿过所述第一卡槽并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开设在所述外周壁上;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另一侧并沿垂直于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合连接时,所述第二卡扣伸入至所述第二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呈矩形;
所述出风口具有:
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呈矩形并与所述第二开口匹配,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两侧;
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呈圆形并与所述导风管连接;和
变径主体,所述变径主体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形成自所述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之间的平滑过渡。
5.一种排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罩设在所述第一开口上。
CN201922210647.8U 2019-12-11 2019-12-11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Active CN211116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0647.8U CN211116806U (zh) 2019-12-11 2019-12-11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0647.8U CN211116806U (zh) 2019-12-11 2019-12-11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6806U true CN21111680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10647.8U Active CN211116806U (zh) 2019-12-11 2019-12-11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6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56797A (ko) 공기청정기
KR101967772B1 (ko) 환풍장치
CN211116806U (zh) 排气扇出风口安装结构和排气扇
CN113237168B (zh) 一种新风机
CN110736149A (zh) 一种具有换新风功能的一体式空调
JP2007218555A (ja) 換気扇
CN108981118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换热器清洗装置
CN215412327U (zh) 换气装置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210949277U (zh) 一种排气扇
CN106196315B (zh) 窗式空调及空调拆装方法
CN209808278U (zh) 用于奶瓶清洗机的干燥系统及奶瓶清洗机
CN110748975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110805966A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3574582U (zh) 一种泵套
CN220452238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通风机
CN219282076U (zh) 涡轮风机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110736147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组件
CN216557516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4406446U (zh) 一种空调柜机的防护网固定结构
CN214038684U (zh) 一种新风模块结构及空调器
CN221033226U (zh) 排气扇通用出风结构
CN220958583U (zh) 一种台面风帘结构
CN214499554U (zh) 换气扇面板结构及其换气扇
CN110748976A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