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6236U -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6236U
CN211116236U CN201921676045.5U CN201921676045U CN211116236U CN 211116236 U CN211116236 U CN 211116236U CN 201921676045 U CN201921676045 U CN 201921676045U CN 211116236 U CN211116236 U CN 211116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engine
pipeline
pencil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60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颖
冯文文
董爱达
张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60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6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6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6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该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用于容纳发动机的线束,冷却管路与线束之间设置有间隙,冷却组件,冷却组件与冷却管路连接,且冷却组件设置成用于向间隙中通入冷却介质以对线束冷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通过冷却组件向冷却管路中通入冷却介质,使间隙内充满冷却介质,一方面,间隙内的冷却介质使线束和发动机的高温区域隔绝,另一方面,冷却介质与线束进行热交换,降低线束的温度,降低了线束出现老化烧蚀的故障的频率。

Description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发动机高温区域,如排气管与增压器附近温度可达500℃以上,布置发动机线束时只能避让类似高温区域,不同的发动机布置形式和使用工况不同,导致某些区域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差或环境温度较高导致散热不足导致线束烧蚀。
现有技术中,在线束的外侧设置一层隔热层,隔热层内的气体相对静止,不参与流动换热,发动机线束受到发动机高温区域的热辐射影响会使温度持续升高,隔热层只能减缓线束内部温度的上升速度,并不能将其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相对封闭或空气流动性差的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或者由于振动造成的线束固定失效造成线束距离高温区域过近,仍然会导致线束老化烧蚀,且发动机线束持续工作时自身也会产生热量,进一步加速了线束老化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发动机线束的温度持续升高导致老化烧蚀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路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管路用于容纳发动机的线束,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线束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冷却管路连接,且所述冷却组件设置成用于向所述间隙中通入冷却介质以对所述线束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冷却组件启动,向冷却管路中通入流动性的冷却介质,使间隙内充满冷却介质,即冷却介质包裹冷却管路的内壁并包裹线束,一方面,冷却介质包裹冷却管路的内壁使线束和发动机的高温区域隔绝,避免发动机的高温区域使线束升温引起线束老化烧蚀,另一方面,冷却介质包裹线束,随着流动性的冷却介质进入,与线束进行热交换带走自身产生的热量,对线束进行冷却,降低了线束的温度,降低了线束出现老化烧蚀的故障的频率,且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在布置线束时无需避让发动机的高温区域,即使在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差或高温区域也可布置线束,降低了线束在布置时发动机结构对其的制约程度,冷却介质除了对线束起到冷却的作用,还对冷却管路本身同样起到冷却的作用,避免因冷却管路靠近高温区域造成老化烧蚀。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冷却源,所述冷却源通过输送管路与所述冷却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源设置成通过所述输送管路向所述冷却管路中通入所述冷却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路中设置有阻挡件,所述线束穿过所述阻挡件设置,所述阻挡件设置成限制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输送管路的连接处;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上,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沿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路上设置有散热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路为波纹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源为空气滤清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和增压器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与上述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去掉冷却组件和冷却管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线束;11、间隙;
2、冷却管路;
3、冷却组件;31、冷却源;32、输送管路;
4、阻挡件;
5、控制阀;
6、温度传感器;
7、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路2和冷却组件3,冷却管路2用于容纳发动机的线束1,且冷却管路2与线束1之间设置有间隙11,冷却组件3与冷却管路2连接,且冷却组件3设置成向间隙11中通入冷却介质以对线束1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整体设置于发动机的排气管和增压器处,排气管和增压器处为发动机中的高温区,因此需要位于此处的线束进行冷却降温,当冷却管路2中容纳有发动机的线束1时,冷却管路2与线束1之间设置有间隙11,该间隙11是指冷却管路2的内壁与线束1的外壁之间设置的间隙11,冷却组件3向该间隙11中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包裹线束1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组件3启动,向冷却管路2中通入流动性的冷却介质,使间隙11内充满冷却介质,即冷却介质包裹冷却管路2的内壁并包裹线束1,一方面,冷却介质包裹冷却管路2的内壁使线束1和发动机的高温区域隔绝,避免发动机的高温区域使线束1升温引起线束1老化烧蚀,另一方面,冷却介质包裹线束1,随着流动性的冷却介质进入,与线束1进行热交换带走自身产生的热量,对线束1进行冷却,降低了线束1的温度,降低了线束1出现老化烧蚀的故障的频率,且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在布置线束1时无需避让发动机的高温区域,即使在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差或高温区域也可布置线束1,降低了线束1在布置时发动机结构对其的制约程度,冷却介质除了对线束1起到冷却的作用,还对冷却管路2本身同样起到冷却的作用,避免因冷却管路2靠近高温区域造成老化烧蚀。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的高温区域不仅限于排气管和增压器处,还包括其他区域,在此不做限定,但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组件3包括冷却源31,冷却源31通过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连接,输送管路32和冷却管路2均为中空结构,冷却源31释放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先进入到输送管路32中,再由输送管路32中进入到冷却管路2中,其中,冷却源31采用空气滤清器,冷却介质为过滤后的空气,空气滤清器为与发动机常用的配合结构,将经过空气滤清器的空气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输送管路32输送至冷却管路2中,另一路经过管路进入到发动机的气缸中参与燃烧,经空气滤清器流出的空气为持续性流出,即冷却介质是流动性的,增加了与线束1之间换热效率。
其中,空气滤清器与输送管路32和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之间的连接可通过法兰、螺纹连接或快速接头,在此不做限定,空气滤清器与输送管路32和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之间还可设置有密封圈,防止冷却介质泄露,降低冷却效果,冷却管路2采用波纹管,波纹管除了容纳线束1,还对线束1进行导向作用,相比较于单独设置线束1更具有可塑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冷却管路2中设置有阻挡件4,阻挡件4将冷却介质的流动范围限制在需要冷却的范围内,避免冷却介质做无用功,阻挡件4上设置有通孔,阻挡件4为环形结构,线束1穿过中间的通孔设置,阻挡件4的外围与冷却管路2接触,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的连接位置位于需要冷却的范围内,冷却介质经由输送管路32进入到冷却管路2中,仅在需要冷却的范围内流动对线束1进行冷却。
其中,需要冷却的范围对应于发动机的高温区域,非高温区域则为非冷却范围,阻挡件4与冷却管路2之间的连接可为卡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卡接,阻挡件4卡接在波纹管的纹路中,阻挡件4的通孔与线束1之间为间隙11配合,阻挡件4可选用橡胶材质,橡胶为柔性材质,不会损坏线束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通过控制阀5连接,在冷却管路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与控制阀5电连接,在初始状态即不需要冷却的状态下,控制阀5处于常闭状态,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温度大于设定值时,使控制阀5动作打开,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接通,冷却源31工作,冷却源31释放的冷却介质一路通过输送管路32进入冷却管路2,另一路进入到增压器中,将冷却介质经由输送管路32通入到冷却管路2中,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温度小于设定值时,使控制阀5再次动作关闭,输送管路32和冷却管路2断开,冷却介质停止输送,不再对线束1进行冷却,通过温度传感器6实现了自动冷却。
其中,输送管路32和冷却管路2与控制阀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防止冷却介质的泄露。
其中,阻挡件4和温度传感器6均设置于冷却管路2上,但两者均远离发动机的高温区域,防止阻挡件4和温度传感器6因靠近高温区域造成过热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温度传感器6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控制阀5的下游,温度传感器6测得的温度为温度传感器6最接近的线束1的温度,即距离高温区域最远的线束1的温度,当此处的温度已经小于设定值时,说明从控制阀5至温度传感器6之间的线束1已经被完全冷却,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同时避免冷却源31做无用功,对控制阀5进行及时的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路2上设置有散热孔7,为了提高冷却介质的流动性以提高换热效率,在冷却管路2上设置有散热孔7,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冷却介质由输送管路32进入到冷却管路2中,在冷却管路2中流动方向为: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的连接处-处于高温区域内的线束1-温度传感器6,散热孔7的设置位置设置在温度传感器6远离高温区域的一侧上,使冷却介质对处于高温区域内的线束1进行完全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其中,散热孔7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个,还可设置有两个或多个,除了在冷却管路2上设置有散热孔7来增加冷却介质的流动,冷却管路2的两端也可用于散热,即冷却管路2的两端不与任何地方连接,处于自由端的状态。
下面再进一步详细描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
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各部位的温度升高,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冷却管路2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使控制阀5动作开启,冷却源31工作通过输送管路32向冷却管路2中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沿着输送管路32与冷却管路2的连接处-处于高温区域内的线束1-温度传感器6的方向流动对线束1进行冷却,最终到达散热孔7,冷却介质经过散热孔7排出,当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冷却管路2中的温度小于设定值时,使控制阀5动作关闭,停止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与上述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用于容纳发动机的线束,且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线束之间设置有间隙;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冷却管路连接,且所述冷却组件设置成用于向所述间隙中通入冷却介质以对所述线束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冷却源,所述冷却源通过输送管路与所述冷却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源设置成通过所述输送管路向所述冷却管路中通入所述冷却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中设置有阻挡件,所述线束穿过所述阻挡件设置,所述阻挡件设置成限制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输送管路的连接处;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上,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沿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控制阀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上设置有散热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为波纹管。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源为空气滤清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和增压器处。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
CN201921676045.5U 2019-09-30 2019-09-30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Active CN211116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6045.5U CN21111623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6045.5U CN21111623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6236U true CN21111623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1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6045.5U Active CN21111623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6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8994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connection piece
CN110752394B (zh) 燃料电池泄露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US20120020023A1 (en) Heat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s assembly
US20140299202A1 (en) Device for cooling a metering valve
EP2607671B1 (en) Adapter structure for mounting boost pressure sensor on electronic turbo-charger engine
US10124663B2 (en) Exhaust heat recovering device
CN110800094B (zh) 易于设置的半导体及液晶显示器制造工序的废气加热用三重管加热装置
CN110014921A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1116236U (zh) 发动机线束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US6471134B2 (en) Thermostatic device having two regulating conditions and two thermostatic elements
EP0084179B1 (en) Fuel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3711996B1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tor and controller
CN102135029A (zh) 起重机及其发动机热管理冷却装置
CN209648292U (zh) 一种用于冷却机床主轴的冷却装置
TWI656046B (zh) 車輛的充電裝置以及車輛
CN110014956B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02454470A (zh) 内燃机冷却系统、内燃机和有内燃机的汽车
KR20020081326A (ko) 자동차용 냉각 시스템
CN103835838A (zh) 一种适用于车用燃气系统的阀片式防冻燃气喷轨
CN220354446U (zh) 传动油温度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3062794B (zh) 发动机循环水路系统及气泡排除方法
KR101908946B1 (ko) 차량의 내연 기관용 전기식 구동기
CN216816021U (zh) Dpf保护装置和发动机试验台架
US11965516B1 (en) Compressor system with remote-mounted recirculation valve
CN208968300U (zh) 一种还原炉装置及其尾气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