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9066U -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9066U
CN211099066U CN201921124902.0U CN201921124902U CN211099066U CN 211099066 U CN211099066 U CN 211099066U CN 201921124902 U CN201921124902 U CN 201921124902U CN 211099066 U CN211099066 U CN 211099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reaction chamber
medium
reaction ke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49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aide Qirui Bi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aide Qirui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aide Qirui Bi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Saide Qirui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49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9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9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9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外壳,反应室以及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填充有液体介质的介质腔,所述介质腔设置在外壳与反应室之间,所述介质腔内设置有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与内部通液体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呈环形缠绕在反应室外壁,且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能够实现反应釜需要不同温度要求时能够更好的配合反应釜加热;设置介质腔能够防止换热管温度突变,同时平衡换热管内外压力,防止爆管。

Description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目前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反应釜,大多数反应釜都带有加热装置,加热方式大多有蒸汽加热、高温水加热以及导热油循环加热等等;蒸汽加热虽然加热速度快,但是温度不好调控,高温水有水温限制,需要超过100摄氏度时无法使用,导热油循环加热温度高但是装置较一般加热方式复杂且弊端很多,循环加热易堵塞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外壳,反应室以及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填充有液体介质的介质腔,所述介质腔设置在外壳与反应室之间,所述介质腔内设置有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与内部通液体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呈环形缠绕在反应室外壁,且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有第一进口端与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有第二进口端与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进口端与第二出口端设置在反应室的上侧,所述第二进口端与第一出口端设置在反应室的下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半圆状,且平面一侧紧贴反应室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换热管与介质腔接触一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换热管与介质腔接触一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介质腔内设置有电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侧壁设置有测量介质腔内介质温度的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能够实现反应釜需要不同温度要求时能够更好的配合反应釜加热;设置介质腔能够防止换热管温度突变,防止反应釜内反应因温度突变而引起变化,造成损失;同时在介质腔填充液体介质能够起到均衡换热管内外压力,防止换热管内压力过大导致换热管爆管现象发生;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从反应室上侧的第一进口端进入,从反应室下侧的第一出口端出,从上而下运行,能够使蒸汽与反应室换热更充分;内部通液体的第二换热管从反应室下侧的第二进口端进入,从反应室上侧的第二出口端出,从下而上运行,能够使液体与反应室换热更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外壳10,反应室20以及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填充有液体介质的介质腔31,所述介质腔31设置在外壳10与反应室20之间,所述介质腔31内设置有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32与内部通液体的第二换热管33,所述第一换热管32与第二换热管33呈环形缠绕在反应室20外壁,且第一换热管32与第二换热管33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32设置有第一进口端321与第一出口端322,所述第二换热管33设置有第二进口端331与第二出口端332,所述第一进口端321与第二出口端332设置在反应室20的上侧,所述第二进口端331与第一出口端322设置在反应室20的下侧。
设置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32与内部通液体的第二换热管33能够在反应釜需要快速加热且需要温度大于100摄氏度时使用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32进行加热,在需要加热温度稳定时使用第二换热管33,低于100摄氏度时可以通温水,高于100摄氏度时可以通导热油等等;在介质腔31填充液体介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换热管温度突变,防止反应釜内反应因温度突变而引起变化,造成损失;同时在介质腔31填充液体介质能够起到均衡换热管内外压力,防止换热管内压力过大导致换热管爆管现象发生,特别是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在需要蒸汽温度高时,内部压力越大,介质腔31内的液体能够很好的保护第一换热管不被蒸汽压力压爆;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32从反应室20上侧的第一进口端321进入,从反应室20下侧的第一出口端322出,从上而下运行,能够使蒸汽与反应室20换热更充分;内部通液体的第二换热管33从反应室20下侧的第二进口端331进入,从反应室20上侧的第二出口端332出,从下而上运行,能够使液体与反应室20换热更充分。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换热管32、第二换热管33的横截面为半圆状,且平面一侧紧贴反应室20外壁;第一换热管32、第二换热管33的平面紧贴反应室20外壁能够使换热面积达到最大,换热效果最好,设置半圆面能够使第一换热管32、第二换热管33与介质腔31内的介质接触面积达到最大,换热效果最好。
所述第一换热管32与介质腔31接触一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凸起;所述第二换热管33与介质腔31接触一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凸起;增大第一换热管32、第二换热管33与介质腔31内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介质腔31内设置有电加热器;快速加热介质腔31内介质,使其更快达到反应釜要求温度,避免加热管对介质腔31内介质加热,减缓了加热速度。
所述外壳10侧壁设置有测量介质腔31内介质温度的温度计;设置温度计能够更准确的控制介质腔31内介质温度,防止加热至温度过高,影响加热管对反应釜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外壳(10),反应室(20)以及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填充有液体介质的介质腔(31),所述介质腔(31)设置在外壳(10)与反应室(20)之间,所述介质腔(31)内设置有内部通蒸汽的第一换热管(32)与内部通液体的第二换热管(33),所述第一换热管(32)与第二换热管(33)呈环形缠绕在反应室(20)外壁,且第一换热管(32)与第二换热管(33)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32)设置有第一进口端(321)与第一出口端(322),所述第二换热管(33)设置有第二进口端(331)与第二出口端(332),所述第一进口端(321)与第二出口端(332)设置在反应室(20)的上侧,所述第二进口端(331)与第一出口端(322)设置在反应室(20)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32)、第二换热管(33)的横截面为半圆状,且平面一侧紧贴反应室(20)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32)与介质腔(31)接触一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33)与介质腔(31)接触一侧设置有螺纹状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腔(31)内设置有电加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侧壁设置有测量介质腔(31)内介质温度的温度计。
CN201921124902.0U 2019-07-17 2019-07-17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Active CN211099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4902.0U CN2110990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4902.0U CN2110990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9066U true CN211099066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4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4902.0U Active CN211099066U (zh) 2019-07-17 2019-07-17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9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881A (zh) * 2021-04-29 2021-07-13 山东越洋玻璃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式换热系统的反应釜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881A (zh) * 2021-04-29 2021-07-13 山东越洋玻璃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式换热系统的反应釜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84857U (zh) 一种导热油控温系统
CN104359242B (zh) 一种胀管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CN211099066U (zh) 带有换热机构的反应釜
NZ761762A (en) Hot water tank
KR100779726B1 (ko) 탄소섬유 히터 전기 보일러
CN101344319A (zh) 立式蓄热式热管电暖器
CN205249506U (zh) 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
CN204285865U (zh) 一种胀管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CN107105531B (zh) 电热水器及其电加热器
CN204362329U (zh) 立式厚膜加热器
CN210875275U (zh) 夹套式反应釜
WO2013010363A1 (zh) 螺旋电磁加热热水器水箱及螺旋电磁加热热水器
CN208784360U (zh) 一种电饭煲内胆及电饭煲
CN212869378U (zh) 半导体管道加热设备
CN202066109U (zh) 一种高效速热取暖器
TWM593521U (zh) 液體加熱裝置
CN214841702U (zh) 一种用于供暖的电加热装置
CN211372568U (zh) 一种光波换热器
CN213955768U (zh) 一种去离子水电加热器
RU15691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 масла в окислительной колонне при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олифы
CN209960741U (zh) 一种新型高温流体电加热器
CN204063525U (zh) 一种开水加热器
CN208419204U (zh) 一种防爆型电加热器
CN214085915U (zh) 自加热保温贮罐
CN100393176C (zh) 自动恒温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