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3351U - 蒸盘及锅具 - Google Patents

蒸盘及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3351U
CN211093351U CN201921854009.3U CN201921854009U CN211093351U CN 211093351 U CN211093351 U CN 211093351U CN 201921854009 U CN201921854009 U CN 201921854009U CN 211093351 U CN211093351 U CN 211093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ing tray
bracket
main body
pot
tra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40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40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3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3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3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盘及锅具,所述蒸盘用于放置在锅具(100)内,包括蒸盘主体(200)和支架(300);所述支架(300)包括连接部(32),所述支架(300)通过所述连接部(32)活动连接在所述蒸盘主体(200)上,且所述蒸盘主体(200)可通过所述支架(300)支撑在所述锅具(100)的底部;所述支架(3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与所述连接部(32)的距离不同,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用于连接在所述锅具(100)上以使所述蒸盘主体(200)位于所述锅具(100)内的不同高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盘及锅具,可解决现有锅具不能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蒸盘及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盘及锅具。
背景技术
锅具指的是烹煮食物或者烧水的各种器具,按照材质分为不锈钢锅、铁锅、铝锅、砂锅、搪瓷锅、不粘锅等,按照功能分为压力锅、煎锅、炒锅、汤锅、蒸锅、奶锅、电饭锅等。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锅具为煮锅,采用电磁炉、燃气灶或者电加热等为煮锅提供热源,可烹煮食物或烧水。为了满足烹饪器具的多功能的需求,在煮锅的基础上,添加蒸盘可使煮锅作为蒸锅使用,添加过滤网则可使煮锅作为可过滤火锅使用。
但是,上述煮锅作为蒸锅使用时,需要额外寻找蒸盘,蒸盘通常架设在锅具顶部,需要尺寸和结构相匹配才能使用;上述煮锅作为可过滤火锅使用时,需要额外寻找过滤网,过滤网通常为筒状结构,挂设在锅具内边缘或者坐落在锅具底部,容积较小,不方便使用。因此,上述锅具不能很好地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盘及锅具,可解决现有锅具不能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盘,用于放置在锅具内,包括蒸盘主体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所述支架通过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在所述蒸盘主体上,且所述蒸盘主体可通过所述支架支撑在所述锅具的底部;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距离不同,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用于连接在所述锅具上以使所述蒸盘主体位于所述锅具内的不同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盘,设置与蒸盘主体连接的支架,支架可通过限位部将蒸盘主体挂设在锅具内的不同高度上,使得蒸盘主体在较低位置处煮食材,在较高位置处将食材捞出,从而实现在煮火锅时升降蒸盘主体、方便过滤的效果,且支架可将蒸盘主体支撑在锅具的底部,实现蒸锅功能,从而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所述锅具连接。
采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与锅具连接时,可使蒸盘处于较低位置和较高位置,实现烹煮食材和捞出食材这两种状态。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限位空间的宽度为2mm-5mm。
限位空间的尺寸设计可保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锅具锅口连接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抵接在所述锅具的底面,且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端部抵接在所述蒸盘主体的下表面,以使所述支架将所述蒸盘主体支撑在所述锅具底部。
设计支撑部可将蒸盘支撑在锅具底部,实现蒸盘的蒸食材功能,满足锅具的多功能需求。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支撑部。
利用第二连接段和第二限位部连接处的结构作为支撑部,结构简单。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第四连接段,所述第四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四连接段形成所述支撑部。
采用第四连接段作为支撑部,可进一步保证支撑可靠。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蒸盘主体上;或者,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蒸盘主体上。
支架与蒸盘固定连接,连接可靠;支架与蒸盘可拆卸连接,方便装拆和收纳。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转环,所述蒸盘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环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或者,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转轴,所述蒸盘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转环,所述第二转轴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二转环内并相对于所述第二转环转动。
支架和蒸盘通过转轴和转环的配合可实现转动连接,容易实现。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蒸盘主体的边缘翻折形成滚边,所述蒸盘主体上靠近所述滚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环,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处的所述滚边形成所述第一转轴。
滚边可增强蒸盘的边缘的结构强度,安装孔和滚边配合设计以形成转轴,方便蒸盘与支架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蒸盘主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的交界边形成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环。
具有侧壁的蒸盘主体,实用性更高。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支架可相对于所述蒸盘主体活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支架贴设在所述蒸盘主体的上表面。
这样设计有利于缩小蒸盘体积,便于收纳。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支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部。
把手的设计可方便使用人员握持,提高实用性。
如上所述的蒸盘,所述支架采用不锈钢圆钢折弯制成;或者,所述支架采用片材冲压制成。
支架通过不锈钢圆钢折弯制成,或者采用片材冲压制成,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如上所述的蒸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设置具有支架的蒸盘,支架可通过限位部将蒸盘主体挂设在锅具内的不同高度上,使得蒸盘在较低位置处煮食材,在较高位置处将食材捞出,从而实现在煮火锅时升降蒸盘、方便过滤的效果,且支架可将蒸盘支撑在锅具的底部,实现蒸锅功能,从而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
如上所述的锅具,所述限位部用于连接在所述锅具的锅口边缘;或者,所述限位部用于连接在所述锅具内部的凸台上。
支架通过限位部连接在锅口边缘或者锅具内部凸台,连接可靠,容易实现。
如上所述的锅具,所述限位部的限位空间的宽度大于所述锅具的锅口的厚度。
这样设计以便于限位部挂设在锅具锅口。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放置在锅具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具有图10所示的支架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放置在锅具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锅具;
200-蒸盘;
21-第一转轴;
22-滚边;
231-第一安装孔;
232-第二安装孔;
233-第三安装孔;
24-底壁;
25-侧壁;
300-支架;
311-第一连接段;
312-第二连接段;
313-第三连接段;
314-第四连接段;
32-连接部;
321-第一转环;
331-第一限位部;
332-第二限位部;
34-支撑部;
3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放置在锅具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蒸盘。
该蒸盘用于放置在锅具100内,包括蒸盘主体200和支架300;支架300包括连接部32,支架300通过连接部32活动连接在蒸盘主体200上,且蒸盘主体200可通过支架300支撑在锅具100的底部;支架3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至少两个限位部与连接部32的距离不同,至少两个限位部用于连接在锅具100上以使蒸盘主体200位于锅具100内的不同高度。
支架300用于实现蒸盘主体200在锅具100内的升降,具体地,支架300通过设置在支架300端部的连接部32与蒸盘主体200连接,支架300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为扣勾等结构,以挂设在锅具100上。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分别将蒸盘主体200挂设在锅具100内的较低位置和较高位置,分别实现烹煮食材和捞出食材的功能。
支架30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一般地,支架300设置为两个,对称连接在蒸盘主体200的两侧,以使操作人员可双手分别操作两个支架300。
现有技术中,在煮锅的基础上,添加过滤网可使煮锅作为可过滤火锅使用。但是,煮锅作为可过滤火锅使用时,需要额外寻找过滤网,过滤网通常为筒状结构,挂设在锅具内边缘或者坐落在锅具底部,容积较小,不方便使用。因此,现有技术的锅具不能很好地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蒸盘,通过设置支架,可将蒸盘主体200挂设在锅具100内的不同高度上,在烹煮食材时将蒸盘主体200置于较低位置,在食材煮熟后将蒸盘主体200提升至较高位置,从而使得蒸盘主体200在煮火锅时起到升降蒸盘、方便过滤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图7所示,限位部连接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限位部可以设置为扣勾、卡槽等结构,以通过挂设或卡设等连接方式连接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该设计利用了锅具100原本的锅口结构,容易实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部连接在锅具100内部的凸台上。锅具100的内部可以设置凸台等结构,以使限位部通过挂设或者卡设等连接方式连接在凸台上。
继续参考图2-图9所示,支架300包括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三连接段313,第一连接段3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32,第一连接段311和第二连接段312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31,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三连接段313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32,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锅具100连接。
参考图4和图5所示,当支架300的第二限位部332挂设在锅口边缘时,蒸盘主体200处于锅具100内的第一位置。此时,蒸盘主体200在锅具100内的位置较低,蒸盘主体200上放置的食材可以被锅具100内的液体淹没,从而可实现吃火锅时的烹煮食材阶段。
参考图6和图7所示,当支架300的第一限位部331挂设在锅口边缘时,蒸盘主体200处于锅具100内的第二位置。此时,蒸盘主体200在锅具100内的位置较高,蒸盘主体200被提升至露出锅具100内的液体表面,从而可实现吃火锅时的捞出食材阶段。
其中,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的限位空间的宽度为2mm-5mm。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的限位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它们连接在锅具100上的位置,当它们挂设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时,限位空间的宽度应足够容纳锅口,同时为了挂设的可靠性,限位空间的宽度不能过大。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通过连接段弯折形成扣勾结构,扣勾形成用于挂设在锅口边缘的限位空间。
参考图8和图9所示,支架300上设置有支撑部34,支撑部34用于抵接在锅具100的底面,且第三连接段313的端部抵接在蒸盘主体200的下表面,以使支架300将蒸盘主体200支撑在锅具100底部。
为了使得蒸盘主体200在锅具100内实现蒸锅作用,本实施例中,还在支架300上设置支撑部34,支架300设置在蒸盘主体200的下方时,支撑部34抵接在锅具100的底面,以使得支架300起到支撑的作用,将蒸盘主体200支撑在锅具100内的第三位置处,使得食材可放置在蒸盘主体200上被蒸熟。
其中,支撑部34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支撑部34的存在可使得支架300将蒸盘主体200支撑起一定高度即可。示例性地,参考图2及图8、图9所示,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二限位部332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部34。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具有图10所示的支架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图12所示,为了提高支撑部34的支撑稳定性,支架300还包括第四连接段314,第四连接段314连接在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二限位部332之间,第四连接段314形成支撑部34。蒸盘主体200。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300固定在蒸盘主体200上;或者,支架300可拆卸连接在蒸盘主体200上。连接部32与蒸盘主体200固定连接时,连接可靠,蒸盘主体200和支架300作为一个整体应用于锅具100内,实现煮火锅时的蒸盘升降功能及蒸锅功能。连接部32也可与蒸盘主体200通过螺纹紧固件、卡扣等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架300和蒸盘主体200方便装拆,方便收纳。
可选地,连接部32和蒸盘主体200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包括滑动连接、转动连接等方式,例如,可设置滑轨使得连接部32与蒸盘主体200滑动连接,从而方便调整连接部32和蒸盘主体20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辅助限位部实现对蒸盘主体200的高度的调节;或者,方便调整连接部32和蒸盘主体20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从而方便调整支架300与蒸盘主体200的连接位置。
当设置连接部32和蒸盘主体200转动连接时,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参考图2-图12所示,连接部32包括第一转环321,蒸盘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环321用于套设在第一转轴21上并相对于第一转轴21转动。无论蒸盘主体200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还是第三位置,通过使第一转环321相对第一转轴21转动,即可实现支架300与蒸盘主体20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从而方便调整支架300的状态。可以理解地,转动连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连接部32包括第二转轴,蒸盘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二转环,第二转轴用于安装在第二转环内并相对于第二转环转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蒸盘主体200的边缘翻折形成滚边22,蒸盘主体200上靠近滚边22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31,第一安装孔231用于容纳第一转环321,第一安装孔231位置处的滚边22形成第一转轴21蒸盘主体200蒸盘主体200。
蒸盘主体200一般为铝、不锈钢等材料,为了防止蒸盘主体200的边缘割伤人手,且加强蒸盘主体200的边缘的结构强度,可在蒸盘主体200的边缘设置滚边22。开设安装孔23可方便第一转环321套设在第一转轴21上,实现支架300和蒸盘主体200之间的转动连接。
参考图2-图9所示,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蒸盘主体200包括底壁24和侧壁25,底壁24和侧壁25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2和第三安装孔233,位于第二安装孔232和第三安装孔232之间的底壁24和侧壁25的交界边形成第一转轴21,第二安装孔232和第三安装孔233用于容纳第一转环321。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300可相对于蒸盘主体200活动以使至少部分支架300贴设在蒸盘主体200的上表面。这样设计使得蒸盘不需要使用时,可将支架300活动至部分贴设在蒸盘主体200的上表面,以减小蒸盘整体的体积,便于蒸盘的收纳。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300还包括把手35,把手35设置在支架300的远离连接部32的端部。把手35用于方便使用人员握持,以改变支架300和蒸盘主体200的位置。当支架300通过第一限位部331或者第二限位部332挂设在锅口边缘时,把手35暴露在锅具外侧,方便使用人员握持。
本实施例中,支架300采用不锈钢圆钢折弯制成。采用不锈钢圆钢折弯制成的支架300,连接部32为折弯形成的具有开口的第一转环321,限位部为折弯形成的开口向下的扣勾。此时,支架30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盘,设置与蒸盘主体连接的支架,支架可通过限位部将蒸盘主体挂设在锅具内的不同高度上,使得蒸盘主体在较低位置处煮食材,在较高位置处将食材捞出,从而实现在煮火锅时升降蒸盘主体、方便过滤的效果,且支架可将蒸盘主体支撑在锅具的底部,实现蒸锅功能,从而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
实施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放置在锅具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蒸盘处于锅具内的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对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蒸盘。
该蒸盘包括蒸盘主体200和支架300;支架300包括连接部32,支架300通过连接部32活动连接在蒸盘主体200上,且蒸盘主体200可通过支架300支撑在锅具100的底部;支架3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至少两个限位部与连接部32的距离不同,至少两个限位部用于连接在锅具100上以使蒸盘主体200位于锅具100内的不同高度。参考图13-图20所示,限位部连接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限位部可以设置为扣勾、卡槽等结构,以通过挂设或卡设等连接方式连接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该设计利用了锅具100原本的锅口结构,容易实现。
支架300包括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三连接段313,第一连接段3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32,第一连接段311和第二连接段312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31,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三连接段313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32,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锅具100连接。
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当支架300的第二限位部332挂设在锅口边缘时,蒸盘主体200处于锅具100内的第一位置。此时,蒸盘主体200在锅具100内的位置较低,蒸盘主体200上放置的食材可以被锅具100内的液体淹没,从而可实现吃火锅时的烹煮食材阶段。
参考图17和图18所示,当支架300的第一限位部331挂设在锅口边缘时,蒸盘主体200处于锅具100内的第二位置。此时,蒸盘主体200在锅具100内的位置较高,蒸盘主体200被提升至露出锅具100内的液体表面,从而可实现吃火锅时的捞出食材阶段。
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的限位空间的宽度为2mm-5mm。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通过在连接段上设置卡扣形成,卡扣和连接段之间形成限位空间,用于挂设在锅口边缘。
参考图19-图20所示,支架300上设置有支撑部34,支撑部34用于抵接在锅具100的底面,且第三连接段313的端部抵接在蒸盘主体200的下表面,以使支架300将蒸盘主体200支撑在锅具100底部。
为了使得蒸盘主体200在锅具100内实现蒸锅作用,本实施例中,还在支架300上设置支撑部34,支架300设置在蒸盘主体200的下方时,支撑部34抵接在锅具100的底面,以使得支架300起到支架的作用,将蒸盘主体200支撑在锅具100内的第三位置处,使得食材可放置在蒸盘主体200上被蒸熟。
其中,支撑部34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支撑部34的存在可使得支架300将蒸盘主体200支撑起一定高度即可。示例性地,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二限位部332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部34。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包括第一转环321,蒸盘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环321用于套设在第一转轴21上并相对于第一转轴21转动。无论蒸盘主体200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还是第三位置,通过使第一转环321相对第一转轴21转动,即可实现支架300与蒸盘主体200的相对位置的改变,从而方便调整支架300的状态。可以理解地,转动连接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连接部32包括第二转轴,蒸盘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二转环,第二转轴用于安装在第二转环内并相对于第二转环转动。
本实施例中,支架300采用片材冲压制成。此时,连接部32为封闭的第一转环321,限位部为凸设在支架主体上的开口向下的卡钩,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均为片状的板材结构。支架30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盘,设置与蒸盘主体连接的支架,支架可通过限位部将蒸盘主体挂设在锅具内的不同高度上,使得蒸盘主体在较低位置处煮食材,在较高位置处将食材捞出,从而实现在煮火锅时升降蒸盘主体、方便过滤的效果,且支架可将蒸盘主体支撑在锅具的底部,实现蒸锅的功能,从而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如上实施例提供的蒸盘。
蒸盘包括蒸盘主体200和支架300,支架300包括连接部32,支架300通过连接部32活动连接在蒸盘主体200上,且蒸盘主体200可通过支架300支撑在锅具100的底部;支架3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至少两个限位部与连接部32的距离不同,至少两个限位部用于连接在锅具100上以使蒸盘主体200位于锅具100内的不同高度。
其中,锅具10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锅具100的锅底可以为平底或者非平底,锅具100的加热源可以为电热、燃气灶或者电磁炉等,锅具100的材料可以为铁、铝、陶瓷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图7所示,限位部连接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限位部可以设置为扣勾、卡槽等结构,以通过挂设或卡设等连接方式连接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该设计利用了锅具100原本的锅口结构,容易实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部连接在锅具100内部的凸台上。锅具100的内部可以设置凸台等结构,以使限位部通过挂设或者卡设等连接方式连接在凸台上。
支架300包括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三连接段313,第一连接段3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32,第一连接段311和第二连接段312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31,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三连接段313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32,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连接在锅具100的锅口边缘。
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的限位空间的宽度大于锅具100的锅口的厚度,可选地,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的限位空间的宽度为2mm-5mm。
支架300上设置有支撑部34,支撑部34用于抵接在锅具100的底面,且第三连接段313的端部抵接在蒸盘主体200的下表面,以使支架300将蒸盘主体200支撑在锅具100底部。具体地,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二限位部332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部34。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包括第一转环321,蒸盘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环321用于套设在第一转轴21上并相对于第一转轴21转动。
本实施例中,蒸盘主体200包括底壁24和侧壁25,底壁24和侧壁25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2和第三安装孔233,位于第二安装孔232和第三安装孔233之间的底壁24和侧壁25的交界边形成第一转轴21,第二安装孔232和第三安装孔233用于容纳第一转环321。
此外,为了方便收纳,支架300可相对于蒸盘主体200活动以使至少部分支架300贴设在蒸盘主体200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支架300还包括把手35,把手35设置在支架300的远离连接部32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设置具有支架的蒸盘,支架可通过限位部将蒸盘主体挂设在锅具内的不同高度上,使得蒸盘在较低位置处煮食材,在较高位置处将食材捞出,从而实现在煮火锅时升降蒸盘、方便过滤的效果,且支架可将蒸盘支撑在锅具的底部,实现蒸锅功能,从而满足烹饪器具多功能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蒸盘,用于放置在锅具(10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蒸盘主体(200)和支架(300);
所述支架(300)包括连接部(32),所述支架(300)通过所述连接部(32)活动连接在所述蒸盘主体(200)上,且所述蒸盘主体(200)可通过所述支架(300)支撑在所述锅具(100)的底部;
所述支架(3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与所述连接部(32)的距离不同,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用于连接在所述锅具(100)上以使所述蒸盘主体(200)位于所述锅具(100)内的不同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包括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2)和第三连接段(313),所述第一连接段(311)的端部设置有所述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段(3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312)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31),所述第二连接段(312)和所述第三连接段(313)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32),所述第一限位部(3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3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所述锅具(1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32)的限位空间的宽度为2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上设置有支撑部(34),所述支撑部(34)用于抵接在所述锅具(100)的底面,且所述第三连接段(313)的端部抵接在所述蒸盘主体(200)的下表面,以使所述支架(300)将所述蒸盘主体(200)支撑在所述锅具(100)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32)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支撑部(3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还包括第四连接段(314),所述第四连接段(314)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段(3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32)之间,所述第四连接段(314)形成所述支撑部(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固定在所述蒸盘主体(200)上;或者,
所述支架(30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蒸盘主体(2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2) 包括第一转环(321),所述蒸盘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1),所述第一转环(321)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21)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21)转动;或者,
所述连接部(32)包括第二转轴,所述蒸盘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二转环,所述第二转轴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二转环内并相对于所述第二转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主体(200)的边缘翻折形成滚边(22),所述蒸盘主体(200)上靠近所述滚边(22)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31),所述第一安装孔(231)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环(321),所述第一安装孔(231)位置处的所述滚边(22)形成所述第一转轴(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主体(200)包括底壁(24)和侧壁(25),所述底壁(24)和所述侧壁(25)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2)和第三安装孔(233),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32)和所述第三安装孔(233)之间的所述底壁(24)和所述侧壁(25)的交界边形成所述第一转轴(21),所述第二安装孔(232)和所述第三安装孔(233)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环(32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可相对于所述蒸盘主体(200)活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支架(300)贴设在所述蒸盘主体(200)的上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还包括把手(35),所述把手(35)设置在所述支架(300)的远离所述连接部(32)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采用不锈钢圆钢折弯制成;或者,
所述支架(300)采用片材冲压制成。
14.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蒸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用于连接在所述锅具(100)的锅口边缘;或者,
所述限位部用于连接在所述锅具(100)内部的凸台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限位空间的宽度大于所述锅具(100)的锅口的厚度。
CN201921854009.3U 2019-10-30 2019-10-30 蒸盘及锅具 Active CN211093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4009.3U CN211093351U (zh) 2019-10-30 2019-10-30 蒸盘及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4009.3U CN211093351U (zh) 2019-10-30 2019-10-30 蒸盘及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3351U true CN21109335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0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4009.3U Active CN211093351U (zh) 2019-10-30 2019-10-30 蒸盘及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3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76977B1 (en) Multifunctional cookware
JP3200334U (ja) 多用途鍋
CN211673815U (zh) 蒸盘及锅具
CN211093351U (zh) 蒸盘及锅具
CN209995930U (zh) 一种嵌入式炒菜锅
CN211722762U (zh) 蒸盘及锅具
CN211093328U (zh) 锅具
CN211093352U (zh) 蒸盘及锅具
CN210158502U (zh) 一种多士炉
CN211155263U (zh) 蒸盘及锅具
TW201703700A (zh) 烹飪器具
CN218457889U (zh) 一种家庭轻量化炒锅
CN201519045U (zh) 多功能蒸屉
CN214230874U (zh) 烹煮器具
CN212465747U (zh) 滤糖蒸笼和烹饪器具
CN213786920U (zh) 厨具
CN217118146U (zh) 煮蛋器
CN215191051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盘结构
CN211833921U (zh) 一种高品质鹿胶耐高温夹层锅
CN219720354U (zh) 一种方形可站立锅具
CN212815915U (zh) 多功能蒸笼和烹饪器具
CN21645455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锅具
CN208582192U (zh) 烹饪容器和烹饪器具
CN212415451U (zh) 一种锅具
CN208658972U (zh) 环形配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