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4914U - 一种板式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式传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84914U CN211084914U CN201920815640.6U CN201920815640U CN211084914U CN 211084914 U CN211084914 U CN 211084914U CN 201920815640 U CN201920815640 U CN 201920815640U CN 211084914 U CN211084914 U CN 2110849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transfer
- water pipe
- cold water
- plate
- transfer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式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脚、用于侧面固定的侧盖、用于进冷水的冷水管和用于进冷水的热水管,所述支脚的上方设置有侧盖,所述侧盖之间设置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与热水管并列设置于侧盖的同一侧,所述冷水管与热水管的内侧贯穿有第一传热板,所述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位于冷水管与热水管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传热板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一传热块,所述第二传热板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二传热块;本实用新型,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并列交替连接,且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截面面积相同,减小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间隙,有效的保持热量传递,降低热量的散失,降低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式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传热设备。
背景技术
传热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传递,无论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保护等其他部门中都涉及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热量交换的设备称为传热设备。
现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到的传热设备用处和范围较广,由于现在传热设备的普遍利用,板式传热设备为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板式传热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热量散失速度较快,导致能量浪费较多,增加操作和使用的成本;
2、热量传递时间稍短,出现意外情况容易出现热量断层不连贯,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具有降低热量散失速度、增加热量传输的连贯性,增加工作效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脚、用于侧面固定的侧盖、用于进冷水的冷水管和用于进冷水的热水管,所述支脚的上方设置有侧盖,所述侧盖之间设置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与热水管并列设置于侧盖的同一侧,所述冷水管与热水管的内侧贯穿有第一传热板,所述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位于冷水管与热水管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传热板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一传热块,所述第二传热板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二传热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传热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块之间构成第一传热机构,且第二传热块的截面为圆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传热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二传热块与第二传热板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二传热块与第二传热板之间构成第二传热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传热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交错相接,且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侧向截面面积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传热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二传热板最底部的第二传热块的底面与冷水管、热水管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并列交替连接,且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截面面积相同,减小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间隙,有效的保持热量传递,降低热量的散失,降低使用成本。
2、第一传热块和第二传热块本身体积较大,第一传热块和第二传热块内侧中部可以储存能量,延长传热时间,增加热量传递的连贯性,增加传热效率,增加热量的传输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脚;2、侧盖;3、冷水管;4、热水管;41、第一传热板;42、第二传热板;43、第一传热块;44、第二传热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脚1、用于侧面固定的侧盖2、用于进冷水的冷水管3和用于进冷水的热水管4,所述支脚1的上方设置有侧盖2,所述侧盖2之间设置有冷水管3,所述冷水管3与热水管4并列设置于侧盖2的同一侧,所述冷水管3与热水管4的内侧贯穿有第一传热板41,所述第一传热板41与第二传热板42位于冷水管3与热水管4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传热板41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一传热块43,所述第二传热板42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二传热块44。
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第一传热板41和第二传热板42之间并列交替连接,减小间隙大造成的热量散失,有效的保持热量传递,同时由于第一传热块43和第二传热块44本身体积较大,使装置本身具有储热的功能。
具体的,第一传热板41与第二传热块44之间构成第一传热机构,且第二传热块44的截面为圆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二传热块44的整体体积较大,使第二传热块44本身具有储热的功能,减少热量散失的速度。
具体的,第二传热块44与第二传热板42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二传热块44与第二传热板42之间构成第二传热机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构成双层传热功能。
具体的,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交错相接,且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侧向截面面积相等。
本实施例中:接触间隙较小,增加热量的传输,减少热量的散失。
具体的,第二传热板42最底部的第二传热块44的底面与冷水管3、热水管4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本实施例中:保证第二传热块44与冷水管3、热水管4之间不会接触,不会造成冷水管3、热水管4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该装置的支脚1直接与平面接触,通过支脚1直接将该装置的双侧盖2直接竖直立于平面上,通过冷水管3、热水管4输入直接热水和冷水,冷水直接经过第一传热板41、第二传热板42进行传热,第一传热板41和第二传热板42分别带有第一传热块43、第二传热块44,由于第一传热块43、第二传热块44均为圆柱形结构,增加整体的储热和传热功能,减少热量散失,增加热量传递的效率,由于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交错相接,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间隙减小,热量散失速度减缓,增加热量的传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包括用于支撑的支脚(1)、用于侧面固定的侧盖(2)、用于进冷水的冷水管(3)、用于进冷水的热水管(4)、所述支脚(1)的上方设置有侧盖(2)、所述侧盖(2)之间设置有冷水管(3)、所述冷水管(3)与热水管(4)并列设置于侧盖(2)的同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3)与热水管(4)的内侧贯穿有第一传热板(41),所述第一传热板(41)与第二传热板(42)位于冷水管(3)与热水管(4)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传热板(41)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一传热块(43),所述第二传热板(42)之间等距离固定有第二传热块(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板(41)与第二传热块(44)之间构成第一传热机构,且第二传热块(44)的截面为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块(44)与第二传热板(42)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二传热块(44)与第二传热板(42)之间构成第二传热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交错相接,且第一传热机构与第二传热机构之间侧向截面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板(42)最底部的第二传热块(44)的底面与冷水管(3)、热水管(4)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15640.6U CN211084914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板式传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15640.6U CN211084914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板式传热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84914U true CN211084914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46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1564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84914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一种板式传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84914U (zh) |
-
2019
- 2019-05-31 CN CN201920815640.6U patent/CN2110849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073793A1 (en) | Heat exchanger | |
CN204859868U (zh) | 具有分流设计的液冷式水冷头及其散热结构 | |
CN202888157U (zh) | 一种电力半导体元件用液冷板式散热器 | |
CN211084914U (zh) | 一种板式传热设备 | |
CN110631406B (zh) |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 | |
CN203454887U (zh) | 一种换热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 |
CN203518765U (zh) | 换热器用封条结构 | |
CN202734644U (zh) | 一种大流量低阻降的换热器板片 | |
CN203572294U (zh) | 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凹槽垫片 | |
CN102853693A (zh) | 一种双流道换热器 | |
CN220928293U (zh) | 一种智能化建筑墙体 | |
CN203518726U (zh) | 一种高强度换热器结构 | |
CN207649416U (zh) | 一种并管式换热器 | |
CN202692798U (zh) |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波纹板 | |
CN207331638U (zh) | 一种用于液压升降闸门的轴间止水结构 | |
CN210242532U (zh) | 一种高承压能力的传热板片 | |
CN203518725U (zh) | 耐高压换热器 | |
CN220288326U (zh) | 一种换热组件 | |
CN212409464U (zh) | 全焊式板式热交换器机械加工用承压板 | |
CN210242533U (zh) | 一种高承压能力的传热板片 | |
CN210242531U (zh) | 一种高承压高效换热器板片 | |
CN215295925U (zh) | 一种具有异型定距块结构的新型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 | |
CN203081911U (zh) | 用于液压系统的冷却器 | |
CN210242530U (zh) | 一种高效传热板片 | |
CN202522120U (zh) | 不对称流道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