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1822U -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1822U
CN211061822U CN201922074791.3U CN201922074791U CN211061822U CN 211061822 U CN211061822 U CN 211061822U CN 201922074791 U CN201922074791 U CN 201922074791U CN 211061822 U CN211061822 U CN 211061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devic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47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光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hong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ho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hong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ho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47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1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1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1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背光装置包括容置框和发光组件,容置框设置有供发光组件置入的容置槽,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与导光板固定连接的灯带,灯带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的粘接层,背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容置框与发光组件之间且位于容置槽内的光学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发光组件的灯带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的粘接层,使得导光板与灯带之间连接更为稳固,降低了导光板与灯带脱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废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装置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背光装置用于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充足及均匀的面光源,常见的背光装置主要包括框架、导光板、光源和光学膜材等,导光板、光源和光学膜材均设置在框架内,背光装置通常分为侧入式背光装置和直下式背光装置两类,其中,侧入式背光装置一般采用位于框架侧面的灯带作为光源,为了保证导光板能够将灯带射出的光线充足且均匀的投射至光学膜材上,需要将灯带的发光件正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
现有技术中的背光装置的导光板用双面胶将灯带粘贴在导光板的入光面,由于液晶显示器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框架的边框尺寸越来越细,灯带的尺寸也随之减小,导致导光板与灯带之间供设置双面胶的胶粘面积越来越小,存在连接不稳定,易脱落的风险,导致生产过程中废品率的增大,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装置的导光板与灯带之间的胶粘面积较小,采用双面胶胶粘的方式存在连接不稳定,易脱落的风险,导致生产过程中产品废品率增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包括容置框和发光组件,所述容置框设置有供所述发光组件置入的容置槽,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与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的灯带,所述灯带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光板的粘接层,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框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光学膜。
进一步地,所述灯带包括电路板和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件,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导光板抵接的一面上设置有所述粘接层,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灯带还包括至少一个胶粘部,所述胶粘部凸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导光板连接的侧壁,所述胶粘部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粘接层,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凹陷形成有与所述胶粘部对应且供所述胶粘部置入的至少一个胶粘槽。
进一步地,所述灯带还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外接端子,所述容置框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端子穿出所述容置槽延伸至所述容置框外部的穿透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框的侧壁且位于所述容置框内的表面凸设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光学膜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至少一个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贯穿所述背光装置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位置与终端的摄像头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层为透明胶水层。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框为金属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背光装置通过将发光组件置入容置框的容置槽内,在发光组件和容置框之间设置光学膜,发光组件的灯带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的粘接层,使得导光板与灯带之间连接更为稳固,降低了导光板与灯带脱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废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的背光装置,通过将发光组件置入容置框的容置槽内,在发光组件和容置框之间设置光学膜,发光组件的灯带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的粘接层,使得导光板与灯带之间连接更为稳固,降低了导光板与灯带脱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废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发光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容置框 11:容置槽
12:定位凸起 2:发光组件
21:导光板 211:胶粘槽
22:灯带 221:电路板
222:发光件 223:胶粘部
224:外接端子 3:光学膜
31:定位槽 4: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装置,包括容置框1和发光组件2,容置框1设置有供发光组件2置入的容置槽11,发光组件2包括导光板21和与导光板21固定连接的灯带22,灯带22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21的粘接层,背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容置框1与发光组件2之间且位于容置槽11内的光学膜3。
上述的一种背光装置,通过将发光组件2置入容置框1的容置槽11内,在发光组件2和容置框1之间设置光学膜3,发光组件2的灯带22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21的粘接层,使得导光板21与灯带22之间连接更为稳固,降低了导光板21与灯带22脱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废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背光装置包括容置框1、导向组件和光学膜3,容置框1设置有容置槽11,发光组件2置入并固定设置于容置框1的容置槽11内,将光学膜3置入容置槽11内并设置于容置框1和发光组件2之间,使得发光组件2的光线充足且均匀得投射至光学膜3。容置框1为金属框,有利于背光装置的散热,优选地,容置框1为铁框,易于加工成型,同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发光组件2包括导光板21和与导光板21固定连接的灯带22,灯带22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21的粘接层,通过设置于灯带22上的粘接层将灯带22固定连接于导光板21上,形成背光装置的发光组件2;粘接层为透明胶水层,优选地,粘接层选用液体光学胶,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可在常温或中温条件下固化,且具有固化收缩率小耐黄变等特点,同时液体光学胶为无色透明,透光度98%以上。灯带22包括电路板221和间隔设置在电路板221上的多个发光件222;此处对电路板221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优选地,电路板221为柔性电路板221,柔性电路板221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221,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使得电路板221更好地粘接于导光板21上;此处对发光件222的数量和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优选地,发光件222为LED灯。电路板221的与导光板21抵接的一面上设置有粘接层,,使得电路板221与导光板21稳固地连接,并使发光件222与导光板21的入光面抵接,使得发光组件2的光线充足且均匀得投射至光学膜3。
进一步地,灯带22还包括与电路板221电性连接的外接端子224,容置框1的侧壁设置有供连接端子穿出容置槽11延伸至容置框1外部的穿透部,灯带22的外接端子224通过设置在容置框1侧壁上的穿透部穿出容置槽11延伸至容置框1外部,连接外部电源,为背光装置提供电能;此处对穿透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优选地,穿透部为穿透孔,一方面满足供灯带22的连接端子穿出容置槽11延伸至容置框1外部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方面可对容置槽11内部的发光组件2起到一定的限位和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背光装置还包括贯穿背光装置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的透光孔4,透光孔4的位置与终端的摄像头的位置相对应,便于终端收集外界光源。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5,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背光装置的灯带22还包括至少一个胶粘部223,胶粘部223凸设于电路板221的与导光板21连接的侧壁,胶粘部223的表面设置有粘接层,此处对胶粘部223的数量和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优选地,电路板221的侧壁上凸设形成有多个胶粘部223,多个胶粘部223的表面均设置有粘接层,进一步保障灯带22与导光板21稳固连接,降低了导光板21与灯带22脱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废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导光板21的表面凹陷形成有与胶粘部223对应且供胶粘部223置入的至少一个胶粘槽211,通过在导光板21的表面设置供胶粘槽211胶粘部223置入,一方面便于灯带22与导光板21连接时定位固定,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发光组件2的整体表面的平整度。此处对导光板21上的胶粘槽211的数量和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优选地,胶粘槽211的数量与电路板221上的胶粘部223的数量相对应,胶粘槽211的具体结构与胶粘部223的具体结构互补,进一步提高发光组件2的整体表面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容置框1的侧壁且位于容置框1内的表面凸设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12,光学膜3设置有与定位凸起12对应的至少一个定位槽31,通过容置框1内壁设置的定位凸起12与光学膜3设置的定位槽31,使得光学膜3稳固地设置于容置槽11内,且防止光学膜3相对容置框1移动,有利于提高背光装置的使用效果。此处对容置框1内壁设置的定位凸起12的数量和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装置;具有上述背光装置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发光组件2置入容置框1的容置槽11内,在发光组件2和容置框1之间设置光学膜3,发光组件2的灯带22设置有用于连接导光板21的粘接层,使得导光板21与灯带22之间连接更为稳固,降低了导光板21与灯带22脱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废品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凡在本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框和发光组件,所述容置框设置有供所述发光组件置入的容置槽,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与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的灯带,所述灯带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导光板的粘接层,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框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光学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包括电路板和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件,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导光板抵接的一面上设置有所述粘接层,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还包括至少一个胶粘部,所述胶粘部凸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导光板连接的侧壁,所述胶粘部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粘接层,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凹陷形成有与所述胶粘部对应且供所述胶粘部置入的至少一个胶粘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还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外接端子,所述容置框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外接端子穿出所述容置槽延伸至所述容置框外部的穿透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的侧壁且位于所述容置框内的表面凸设形成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光学膜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至少一个定位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装置还包括贯穿所述背光装置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位置与终端的摄像头的位置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透明胶水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为金属框。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
CN201922074791.3U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061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4791.3U CN2110618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4791.3U CN2110618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1822U true CN211061822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4791.3U Active CN2110618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18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396A (zh) * 2022-05-30 2022-07-29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396A (zh) * 2022-05-30 2022-07-29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84423A1 (zh) 背光模组后盖、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KR20130021490A (ko) 표시 장치
US8896783B2 (en) Frameles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1061822U (zh)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US9119290B2 (en) Display device
US886090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2255962U (zh) 支撑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96395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9690676U (zh) 一种具有新型fpc连接结构的背光模组
KR101984135B1 (ko) 표시 장치
CN21864758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0736688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004739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2886790U (zh) Lcm模组
TW201005383A (en) Back light module and frame assembly thereof
CN114203044B (zh) 一种主动式反射屏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1025762A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5340614U (zh) 无边框偏光板
CN211293534U (zh) 一种前框固定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1293529U (zh) 一种超薄窄边框背光源
CN216901254U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20535122U (zh) 一种柔性复合材料
CN209979976U (zh) 一种具有模穴号的背光源胶框、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6793221U (zh) 一种快速安装模块化超薄软性显示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