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9598U -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9598U
CN211059598U CN201921953198.XU CN201921953198U CN211059598U CN 211059598 U CN211059598 U CN 211059598U CN 201921953198 U CN201921953198 U CN 201921953198U CN 211059598 U CN211059598 U CN 211059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leeve
material pipe
sleeves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31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朱锐杰
李若愚
赵志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9219531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9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9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9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复合材料管和设置于所述复合材料管两端外部的外金属套筒,所述屈曲约束装置还包括金属约束套管,位于两个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的所述复合材料管设置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部,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两端分别沿周向阵列有至少三个径向设置的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处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且穿出端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抵靠。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约束复合材料管整体失稳变形,并使复合材料管整体失稳由低阶向高阶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管轴向受力承载力及延性,有助于发挥复合材料管的强度,提高其轴向受载性能。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与基体材料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于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逐步在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复合材料管实现大跨空间结构成为可能。但是复合材料管的整体失稳常常是结构破坏的诱因,加之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脆性破坏特性,使得复合材料管受载延性不足,失效没有足够预警。
因此,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中,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管轴向受载性能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可以有效约束复合材料管整体失稳变形,并使复合材料管整体失稳由低阶向高阶发展,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管轴向受力承载力及延性,有助于发挥复合材料管的强度,提高其轴向受载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包括复合材料管和设置于所述复合材料管两端外部的外金属套筒,所述屈曲约束装置还包括金属约束套管,位于两个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的所述复合材料管设置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部,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两端分别沿周向阵列有至少三个径向设置的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处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且穿出端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抵靠。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栓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平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栓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圆头。
作为一种改进,位于两个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的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部,且所述外套环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径。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套环胶接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复合材料管和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预紧力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复合材料管的两端内部还设置有内金属套筒。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复合材料管和所述内金属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二预紧力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金属套筒为外铝合金套筒;所述金属约束套管为铝合金约束套管。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由于在位于两个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的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部设计了金属约束套管,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两端分别沿周向阵列有至少三个径向设置的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处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且穿出端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抵靠,因而通过金属约束套管每端的至少三个螺栓,将金属约束套管安装于复合材料管的外部,同时可以有效保证金属约束套管和复合材料管的对中,这样复合材料管在轴向受力时,可以通过金属约束套管约束其变形,使得复合材料管从现有的低阶失稳向高阶失稳转变,有效约束复合材料管整体失稳变形,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管轴向受力承载力及延性,有助于充分利用复合材料强度,提高了其轴向受载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可有效约束复合材料管整体失稳变形,并使复合材料管整体失稳由低阶向高阶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管轴向受力承载力及延性,有助于发挥复合材料管的强度,提高其轴向受载性能。
由于所述螺栓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平头,通过平头螺栓实现了金属约束套管相对复合材料管的固定。
由于所述螺栓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圆头,圆头螺栓与外金属套筒的接触面积较小,可以避免金属约束套管分担轴力,提高了约束受力性能。
由于位于两个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的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部,这样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管与金属约束套管的接触状态,可控制屈曲约束装置的约束性能。
由于所述外套环胶接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部,采用胶接的方式方便了外套环的固定。
由于所述复合材料管和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预紧力齿,即在所述外金属套筒内壁进行了螺旋齿加工使之具有内齿,在复合材料管的外周设置了与所述内齿相配合的外齿,在连接时,通过施加预紧力提高复合材料齿的层间剪切强度,从而使复合材料在连接处能传递较大的荷载,实现了复合材料管与外金属套筒的可靠连接。
由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两端内部还设置有内金属套筒,通过内金属套筒对复合材料管的端部进一步加强。
由于所述复合材料管和所述内金属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二预紧力齿,即在所述复合材料管内壁进行了螺旋齿加工使之具有内齿,在内金属套筒的外周设置了与所述内齿相配合的外齿,实现了复合材料管与内金属套筒的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材料屈曲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去掉金属约束套管和螺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材料管、外金属套筒和内金属套筒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复合材料管,2-外金属套筒,3-金属约束套管,4-螺栓,4a-螺栓,5-外套环,6-内金属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图4至图7共同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包括复合材料管1和设置于复合材料管1两端外部的外金属套筒2,为了减轻重量,外金属套筒2为外铝合金套筒,当然,外金属套筒2也可以选用钢套筒等等,在此不再赘述;屈曲约束装置还包括金属约束套管3,为了减轻重量,金属约束套管3为铝合金约束套管,当然,金属约束套管3也可以选用钢约束套管等等,在此不再赘述;位于两个外金属套筒2之间的复合材料管1设置于金属约束套管3的内部,金属约束套管3的两端分别沿周向阵列有四个径向设置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每个螺纹孔处均设置有螺栓4,螺栓4穿过螺纹孔且穿出端与外金属套筒2相抵靠。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约束套管3每端螺纹孔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还可以设置为三个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通过金属约束套管3每端的四个螺栓4,将金属约束套管3安装于复合材料管1的外部,同时可以有效保证金属约束套管3和复合材料管1的对中,这样复合材料管1在轴向受力时,可以通过金属约束套管3约束其变形,使得复合材料管1从现有的低阶失稳向高阶失稳转变,有效约束复合材料管1整体失稳变形,有助于充分利用复合材料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管1轴向受力承载力及延性,提高了其轴向受载性能。
如图2所示,螺栓4与外金属套筒2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平头,通过平头螺栓实现了金属约束套管3相对复合材料管1的固定。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螺栓4a与外金属套筒2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圆头,圆头螺栓与外金属套筒2的接触面积较小,可以避免金属约束套管3分担轴力,提高了约束受力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螺栓端部的形状。
为了改变复合材料管1与金属约束套管3的接触状态,如图4所示,位于两个外金属套筒2之间的复合材料管1的外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外套环5,需要说明的是,外套环5的数量不限于两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结合图1和图4,外套环5位于金属约束套管3的内部,且外套环5的最大外径小于金属约束套管3的内径,这样可以控制屈曲约束装置的约束性能。优选的,外套环5胶接于复合材料管1的外部,采用胶接的方式方便了外套环5的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外套环5与复合材料管1的连接。
为了实现复合材料管1与外金属套筒2的可靠连接,优选的,复合材料管1和外金属套筒2之间设置有第一预紧力齿(图中未示出),即在外金属套筒2内壁进行了螺旋齿加工使之具有内齿,在复合材料管1的外周设置了与内齿相配合的外齿,在连接时,通过施加预紧力提高复合材料齿的层间剪切强度,从而使复合材料在连接处能传递较大的荷载。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复合材料管1与外金属套筒2之间也可以采用胶接等方式实现连接。但是,采用预紧力齿连接的方式明显优于胶接等方式。
为了使复合材料管1的端部进一步加强,结合图2、图5、图6和图7,复合材料管1的两端内部还设置有内金属套筒6。为了实现复合材料管1与内金属套筒6的可靠连接,优选的,复合材料管1和内金属套筒6之间设置有第二预紧力齿(图中未示出),即在复合材料管1内壁进行了螺旋齿加工使之具有内齿,在内金属套筒6的外周设置了与内齿相配合的外齿。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复合材料管1与内金属套筒6之间也可以采用胶接等方式实现连接。但是,采用预紧力齿连接的方式明显优于胶接等方式。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结合预紧力齿连接加强,采用金属约束套管3约束复合材料管1整体失稳变形,使得复合材料管1从低阶失稳向高阶失稳转变,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管1轴向受力承载力及延性,有助于充分利用复合材料强度,提高了其轴向受载性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包括复合材料管和设置于所述复合材料管两端外部的外金属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约束装置还包括金属约束套管,位于两个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的所述复合材料管设置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部,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两端分别沿周向阵列有至少三个径向设置的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处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且穿出端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平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与所述外金属套筒相接触的端部采用圆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个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的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外套环,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部,且所述外套环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金属约束套管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环胶接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管和所述外金属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预紧力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管的两端内部还设置有内金属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管和所述内金属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二预紧力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金属套筒为外铝合金套筒;所述金属约束套管为铝合金约束套管。
CN201921953198.XU 2019-11-13 2019-11-13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Active CN211059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3198.XU CN211059598U (zh) 2019-11-13 2019-11-13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3198.XU CN211059598U (zh) 2019-11-13 2019-11-13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9598U true CN211059598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3198.XU Active CN211059598U (zh) 2019-11-13 2019-11-13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95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1121A (zh) * 2020-11-02 2021-01-01 杨新超 一种耐压双层输送管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1121A (zh) * 2020-11-02 2021-01-01 杨新超 一种耐压双层输送管道
CN112161121B (zh) * 2020-11-02 2022-07-01 东营新达德安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耐压双层输送管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11347A (en) High dynamic strength reinforcing bar spl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CN206083898U (zh) 一种薄壁圆筒件外壁加工用的夹具
CN211059598U (zh) 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EP3382221B1 (en) Composite end connections
CN105672477A (zh) 一种高强螺栓空心毂节点
CN211059597U (zh) 一种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CN205362731U (zh) 圆套筒用薄壁套夹具
CN201232694Y (zh) 组合空心螺丝
CN105856156A (zh) 多功能拉马
CN210397373U (zh) 铆接螺栓
CN110701430A (zh) 一种复合材料管屈曲约束装置
CN101328925A (zh) 具有双螺母结构的空心螺栓
CN213177194U (zh) 一种油田高压注水泵法兰连接装置
CN110238682B (zh) 重载十字撑机构
CN220013652U (zh) 一种钢护筒
CN201232693Y (zh) 具有反螺纹结构的空心螺栓
CN103759087B (zh) 管接头
CN211693145U (zh) 一种轻量化防松脱活塞用螺杆螺套组件
US11534984B2 (en) Hybrid metallic/composite joint with integral bearing
JPH021583Y2 (zh)
CN220354757U (zh) 一种耐腐蚀波纹管
CN211622284U (zh) 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施工用钢筋连接装置
CN217079399U (zh) 一种高性能金属连接器
CN220540514U (zh) 一种油管密封接头
CN215998726U (zh) 一种高强度车床顶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