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3089U -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3089U
CN211053089U CN201922026963.XU CN201922026963U CN211053089U CN 211053089 U CN211053089 U CN 211053089U CN 201922026963 U CN201922026963 U CN 201922026963U CN 211053089 U CN211053089 U CN 211053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ase
lead screw
drill bit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269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hua 3534 Clothing Co Ltd
Jihua 3534 Clothing Co Ltd Langfang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Jihua 3534 Clothing Co Ltd
Jihua 3534 Clothing Co Ltd Langfang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hua 3534 Clothing Co Ltd, Jihua 3534 Clothing Co Ltd Langfang Branch filed Critical Jihua 3534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269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3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3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3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淬火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包括底座、夹持机构、钻头、旋转机构、动力机构、转盘和驱动机构。夹持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夹持方管。钻头位于方管的上方,且与底座滑动连接。旋转机构与钻头相连,且用于驱动钻头旋转。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上,且与钻头相连,用于驱动钻头沿竖直方向移动。转盘位于夹持机构的下游,且与底座转动连接。转盘上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转盘相连,且用于固定方管的一端。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且与转盘相连,用于驱动转盘旋转。该工装能够同时满足对铜电极的打孔和卷绕的需求,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淬火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背景技术
淬火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指将工件加热到钢材的临界温度后进行保温、然后再快速冷却,从而获得所需的金属组织,以提高工件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电磁感应淬火是其中一种淬火方式,是指电极通电后、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工件内产生涡流、从而将工件加热,该方式的热源在工件表层,因此,加热速度快、工件变形小。由于工件在保持一段高温状态后,需要快速冷却,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将电极设为管状结构、并设置喷孔,需要将工件冷却时,向电极的腔体内通入冷却液,冷却液沿喷孔喷到工件表面,从而使工件快速降温。
目前,电极通常采用铜电极,加工电极的原材料一般是方管。电极的加工过程为:在方管的一个侧面上打孔,然后将方管卷成螺旋状,使用时,将工件穿设于电极的中部。在淬火车间内,操作人员仍然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先通过人工冲孔的方式,在方管上加工出用于喷射冷却液的喷孔,再根据工件的直径将方管卷成螺旋状,加工过程费时费力,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加工铜电极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包括:
底座;
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于夹持方管;
钻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方管的上方,且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用于在方管上钻孔;
旋转机构,与所述钻头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钻头旋转;
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钻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钻头沿竖直方向移动;
转盘,位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转盘相连,且用于固定方管的一端;和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转盘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相连;
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板相配合并夹持方管;和
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夹板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板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夹板相连,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板移动;
第一丝杠,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一螺母上,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所述第一螺母移动;和
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旋转。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第二螺母,与所述钻头相连,且用于带动所述钻头移动;
第二丝杠,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母上,且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所述第二螺母移动;和
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二丝杠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丝杠旋转。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蜗轮,与所述第二丝杠相连,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丝杠旋转;
蜗杆,与所述蜗轮螺纹配合,且用于驱动所述蜗轮转动;和
动力部件,与所述蜗杆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蜗杆旋转。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第一限位杆,第一端与所述转盘相连,且用于在所述转盘的带动下绕所述转盘的轴线转动;和
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平行设置,且第一端与所述转盘相连,用于在所述转盘的带动下绕所述转盘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第二端相配合并卡住方管的一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三螺母,与所述底座相连;
第三丝杠,第一端与所述转盘相连,且穿设于所述第三螺母上,并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所述转盘旋转,并带动所述转盘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移动;和
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丝杠的第二端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丝杠旋转。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托板,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和
驱动部件,与所述托板相连,且与所述第三丝杠的第二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丝杠旋转。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导向槽,且所述托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
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还包括:
钻杆,第一端与所述钻头可拆卸连接,且第二端与所述旋转机构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钻头旋转;和
支板,套设于所述钻杆上,且与所述钻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板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且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钻杆沿竖直方向移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夹持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夹持方管。钻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方管的上方,且与底座滑动连接,用于在方管上钻孔。旋转机构与钻头相连,且用于驱动钻头旋转。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上,且与钻头相连,用于驱动钻头沿竖直方向移动。转盘位于夹持机构的下游,且与底座转动连接。转盘上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转盘相连,且用于固定方管的一端。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且与转盘相连,用于驱动转盘旋转。
使用时,先通过夹持机构将方管固定,然后启动旋转机构;旋转机构驱动钻头旋转;再然后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钻头沿竖直方向下降,直至钻头与方管接触;继续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钻头下降,直至钻头在方管上钻孔结束;然后关闭旋转机构,钻头停止转动,再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钻头上升。
下一步通过夹持机构将方管松开,并将方管的一端移动至转盘处;然后通过限位机构将方管的一端固定;接下来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转盘旋转,限位机构也随转盘进行转动,因此,限位机构能够带动方管的一端转动,此时,方管的另一端卡在夹持机构内,即:方管的一端转动、另一端保持静止,因此能够将方管卷绕成圈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工装能够同时满足对铜电极的打孔和卷绕的需求,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适于在车间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使用状态下方管与工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调节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和第二夹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钻杆、支板、旋转机构以及动力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和第二丝杠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和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限位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座;101、导向槽;102、滑槽;103、限位槽;21、第一夹板;22、第二夹板;221、滑块;23、调节机构;231、第一螺母;232、第一丝杠;233、调节部件;30、钻头;31、旋转机构;321、第二螺母;322、第二丝杠;323、动力组件;3231、蜗轮;3232、蜗杆;3233、动力部件;33、钻杆;34、支板;341、限位块;40、转盘;411、第一限位杆;412、第二限位杆;421、第三螺母;422、第三丝杠;423、驱动组件;4231、托板;42311、导向块;4232、驱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结合图1和图2所示,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包括底座10、夹持机构、钻头30、旋转机构31、动力机构、转盘40和驱动机构。夹持机构设置在底座10上,且用于夹持方管。钻头3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方管的上方,且与底座10滑动连接,用于在方管上钻孔。旋转机构31与钻头30相连,且用于驱动钻头30旋转。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钻头30相连,用于驱动钻头30沿竖直方向移动。转盘40位于夹持机构的下游,且与底座10转动连接。转盘40上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转盘40相连,且用于固定方管的一端。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转盘40相连,用于驱动转盘40旋转。
结合图3所示,铜电极加工成型后,电极的主体部分为圈状,且电极圈的侧壁上有喷孔。将工件穿设于电极圈内,然后电极通电,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工件的表层形成涡流,从而将工件加热。工件保持高温一段时间后,向电极内通入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喷孔喷射到工件上,从而实现工件的快速冷却,因此,能够完成对工件的淬火过程。由于铜电极对原材料的性能有较高要求,受加工工艺的限制,加工铜电极的原材料呈方管状。综上可知,将铜制的方管加工成铜电极需要进行打孔和卷绕两个工序。
本实施例中的工装,能够同时满足打孔和卷绕的需求。使用时,先通过夹持机构将方管固定,然后启动旋转机构31;旋转机构31驱动钻头30旋转;再然后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钻头30沿竖直方向下降,直至钻头30与方管接触;继续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钻头30下降,直至钻头30在方管上钻孔结束;然后关闭旋转机构31,钻头30停止转动,再通过动力机构驱动钻头30上升。
下一步通过夹持机构将方管松开,并将方管的一端移动至转盘40处;然后通过限位机构将方管的一端固定;接下来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转盘40旋转,限位机构也随转盘40进行转动,因此,限位机构能够带动方管的一端转动,此时,方管的另一端卡在夹持机构内,即:方管的一端转动、另一端保持静止,因此能够将方管卷绕成圈状。
具体的,夹持机构可以采用两个卡盘分别固定方管两端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两个顶杆分别卡住方管的两端,即:两个顶杆在两端、并将方管挤压在两个顶杆之间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与方管长度方向一致的夹板将方管夹住的方式。
具体的,钻头30在竖直方向上与底座10滑动连接。具体的,钻头30与底座10可以采用滑槽与滑块相结合的滑动连接方式,即:钻头30上设置滑块、且底座10上设置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或者底座10上设置滑块、而钻头30上设置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钻头30与底座10还可以采用滑杆与套筒相配合的滑动连接方式,即:钻头30上设置套筒、且底座10上设置与套筒相配合的滑杆,或者底座10上设置套筒、而钻头30上设置与套筒相配合的滑杆。
具体的,旋转机构31可以采用小型的调速电机,也可以采用小型的普通电机与减速机相结合的方式。由于铜制方管质地较软,打孔时阻力较小,因此,无论是调速电机还是普通电机,重量都较小,因此,动力机构能够带动钻头30和旋转机构31上下移动。
具体的,动力机构和钻头30之间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也可以采用链轮链条的传动方式,还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的传动方式,还可以采用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
具体的,限位机构可以采用卡盘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卡扣的形式,还可以利用两根限位柱将方管的一端卡住的形式。具体的,驱动机构可以采用调速电机,也可以采用普通电机与减速器相结合的方式。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4所示,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和调节机构23。第一夹板21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底座10相连。第二夹板22与第一夹板21并排设置,且与底座10滑动连接,用于与第一夹板21相配合并夹持方管。调节机构23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第二夹板22相连,用于驱动第二夹板22沿垂直于第二夹板22的方向移动。
如果固定方管的两端,则方管的中部悬空,在打孔的过程中竖直方向的冲击力容易导致方管变形,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夹板固定的方式。第一夹板21的长度方向、第二夹板22的长度方向均与方管的长度方向一致,因此,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将方管固定后,方管的长度方向上均有支撑,在打孔时不容易变形。
调节机构23带动第二夹板22往复移动,便于方管的装夹和移动。具体的,调节机构23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丝杠螺母的方式。
具体的,第二夹板22与底座1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滑槽与滑块相结合的滑动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滑杆与套筒相配合的滑动连接方式。结合图5所示,底座10上设有滑槽102,且第二夹板22上设有用于与滑槽102相配合的滑块221。滑槽102与滑块221相配合的方式,便于底座10和第二夹板22的加工和装配,生产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所示,调节机构23包括第一螺母231、第一丝杠232和调节部件233。第一螺母231与第二夹板22相连,且用于带动第二夹板22移动。第一丝杠23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夹板2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与底座10转动连接。第一丝杠232穿设于第一螺母231上,且与第一螺母231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第一螺母231移动。调节部件233与第一丝杠232相连,且用于驱动第一丝杠232旋转。
相比于齿轮齿条和链轮链条的传动方式,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更加平稳,而且便于装配。另外,相比于气缸或液压缸的传动方式,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不受能源条件的限制,而且第二夹板22的移动距离较小,采用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能够满足生产车间的需求。
具体的,第一螺母231与第二夹板22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如焊接;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如卡接、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一丝杠232可以通过轴承与底座10连接。具体的,底座10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螺母231和第一丝杠232的腔体。具体的,调节部件233可以采用把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调速电机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普通电机与减速器相结合的方式。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图6和图7所示,动力机构包括第二螺母321、第二丝杠322和动力组件323。第二螺母321与钻头30相连,且用于带动钻头30移动。第二丝杠322竖直设置,且与底座10转动连接。第二丝杠322穿设于第二螺母321上,且与第二螺母321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第二螺母321移动。动力组件323与第二丝杠322相连,且用于驱动第二丝杠322旋转。
相比于齿轮齿条和链轮链条的传动方式,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更加平稳,而且便于装配。另外,相比于气缸或液压缸的传动方式,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不受能源条件的限制,而且方管的壁厚较小,一般为1厘米至3厘米,因此,钻头30的移动距离较小,采用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能够满足生产车间的需求。
具体的,第二螺母321与钻头30可以采用连接杆或连接板进行连接。具体的,第二丝杠322与底座10可以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具体的,底座10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螺母321和第二丝杠322的腔体。具体的,动力组件323可以采用锥齿轮的传动副,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的传动副,还可以采用蜗轮蜗杆的传动副。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6所示,动力组件323包括蜗轮3231、蜗杆3232和动力部件3233。蜗轮3231与第二丝杠322相连,且用于带动第二丝杠322旋转。蜗杆3232与蜗轮3231螺纹配合,且用于驱动蜗轮3231转动。动力部件3233与蜗杆3232相连,且用于驱动蜗杆3232旋转。
由于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具有自锁的功能,因此在打孔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钻头30始终下压并与方管顶抵接触,故而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323采用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而且传动经过变向后,动力部件3233与调节部件233在同一侧,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观察和操作。
具体的,底座10上设有用于安装蜗轮3231和蜗杆3232的腔体,而且底座10内设有用于支撑蜗杆3232的轴承座。具体的,动力部件3233可以采用把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调速电机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普通电机与减速器相结合的方式。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图2和图9所示,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411和第二限位杆412。第一限位杆411的第一端与转盘40相连,且用于在转盘40的带动下绕转盘40的轴线转动。第二限位杆412与第一限位杆411平行设置,且第一端与转盘40相连,用于在转盘40的带动下绕转盘40的轴线转动。第二限位杆412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杆411的第二端相配合并卡住方管的一端。
相比于卡盘或卡扣等夹具,第一限位杆411和第二限位杆412相配合的方式加工成本低,且便于装配,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限位杆411和第二限位杆412。具体的,第一限位杆411与转盘40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如焊接或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如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第二限位杆412与转盘40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如焊接或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如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2和图9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螺母421、第三丝杠422和驱动组件423。第三螺母421与底座10相连。第三丝杠422的第一端与转盘40相连,且穿设于第三螺母421上,并与第三螺母421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转盘40旋转,并带动转盘40沿转盘40的轴线方向移动。驱动组件423与第三丝杠422的第二端相连,且用于驱动第三丝杠422旋转。
如果转盘40只做转动,方管只能卷绕一圈,而实际生中,根据工件的淬火部位不同,一般方管的主体要卷绕多圈,因此,为满足生产需求,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三螺母421和第三丝杠422。由于第三螺母421与底座10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当第三丝杠422转动时,同时也会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因此,第三丝杠422在带动转盘40在转动的同时,也能够带动转盘40沿轴向移动。故而,转盘40能够通过第一限位杆411和第二限位杆412将方管卷绕成螺旋状。
具体的,第三螺母421通过支撑座或支撑板固定在底座10上。具体的,驱动组件423可以采用小型的调速电机,也可以采用普通电机和减速器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把手的方式。由于铜制方管的质地较软,卷绕时阻力较小,因此上述方式都能满足生产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9所示,驱动组件423包括托板4231和驱动部件4232。托板4231与底座10滑动连接。驱动部件4232与托板4231相连,且与第三丝杠422的第二端相连,用于驱动第三丝杠422旋转。
当第三丝杠422转动时,第三丝杠422同时会做直线移动,因此,驱动组件423也随之移动,为了使整体结构运行的更加平稳、顺畅,本实施例中设置托板4231。托板4231用于支撑驱动部件4232。具体的,托板4231与底座10之间可以采用滑块和滑槽的滑动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滑杆和套筒的连接方式。具体的,驱动部件4232可以为调速电机,也可以采用普通电机与减速器相结合的方式。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9所示,底座10上设有导向槽101,且托板4231上设有用于与导向槽101相配合的导向块42311。驱动部件4232为电机。导向槽101与导向块42311相配合的方式,能够使托板4231和底座10的加工成本降低,而且二者便于装配。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还包括钻杆33和支板34。钻杆33的第一端与钻头30可拆卸连接,且第二端与旋转机构31相连,用于带动钻头30旋转。支板34套设于钻杆33上,且与钻杆33转动连接。支板34与底座10滑动连接,且与动力机构相连,用于带动钻杆33沿竖直方向移动。
钻杆33与钻头30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钻头30。具体的,结合图6所示,支板34与第二螺母321相连。结合图8所示,底座10上设有限位槽103,且支板34上设有用于与限位槽103相配合的限位块341。
具体的,本申请中底座10的形状根据夹持机构、钻头30、旋转机构31、动力机构、转盘40、以及驱动机构的装配结构而定,可以利用支撑座、连接板、支杆、轴承座等连接结构与各部件相配合。
本方案中的工装能够同时满足对铜电极的打孔和卷绕的需求,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适于在车间内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于夹持方管;
钻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方管的上方,且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用于在方管上钻孔;
旋转机构,与所述钻头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钻头旋转;
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钻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钻头沿竖直方向移动;
转盘,位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转盘相连,且用于固定方管的一端;和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转盘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相连;
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板相配合并夹持方管;和
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夹板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夹板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夹板相连,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板移动;
第一丝杠,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一螺母上,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所述第一螺母移动;和
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第二螺母,与所述钻头相连,且用于带动所述钻头移动;
第二丝杠,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二螺母上,且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所述第二螺母移动;和
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二丝杠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丝杠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蜗轮,与所述第二丝杠相连,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丝杠旋转;
蜗杆,与所述蜗轮螺纹配合,且用于驱动所述蜗轮转动;和
动力部件,与所述蜗杆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蜗杆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第一限位杆,第一端与所述转盘相连,且用于在所述转盘的带动下绕所述转盘的轴线转动;和
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平行设置,且第一端与所述转盘相连,用于在所述转盘的带动下绕所述转盘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的第二端相配合并卡住方管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三螺母,与所述底座相连;
第三丝杠,第一端与所述转盘相连,且穿设于所述第三螺母上,并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所述转盘旋转,并带动所述转盘沿所述转盘的轴线方向移动;和
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丝杠的第二端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丝杠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托板,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和
驱动部件,与所述托板相连,且与所述第三丝杠的第二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丝杠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导向槽,且所述托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
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钻杆,第一端与所述钻头可拆卸连接,且第二端与所述旋转机构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钻头旋转;和
支板,套设于所述钻杆上,且与所述钻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板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且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钻杆沿竖直方向移动。
CN201922026963.XU 2019-11-21 2019-11-21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Active CN211053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6963.XU CN211053089U (zh) 2019-11-21 2019-11-21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6963.XU CN211053089U (zh) 2019-11-21 2019-11-21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3089U true CN211053089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26963.XU Active CN211053089U (zh) 2019-11-21 2019-11-21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30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9236A (zh) * 2022-09-21 2022-10-25 常州润弘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框架钻孔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9236A (zh) * 2022-09-21 2022-10-25 常州润弘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框架钻孔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3463B (zh) 一种能实现任意角度切割的机械加工设备
CN102925632B (zh) 立式高频淬火机
CN109047184B (zh) 一种适用于回转体内外壁的激光清洗设备及方法
CN102864294A (zh) 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211053089U (zh) 用于加工铜电极的工装
CN113523311A (zh)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车削装置及其车削工艺
CN110935802A (zh) 用于金属管材无模热成形或热处理的装置
CN104624898B (zh) 一种通用单主轴立式高速冷滚打机床
CN110064901B (zh) 一种轴承加工工艺
CN111203566A (zh) 一种机械零件螺旋打孔装置
CN208087675U (zh) 一种齿轮淬火设备
CN208359111U (zh) 一种卧式陶瓷管钻孔或钻槽装置
CN210878100U (zh) 一种可调节型激光熔覆修复装置
RU14655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деталей машин двумя инструментами
CN210104006U (zh) 一种辊子表面淬火设备
CN203021613U (zh) 淬火机床
CN112795737B (zh) 气门锥面淬火系统
CN112714526B (zh) 一种电磁感应线圈
CN212044084U (zh) 一种高速激光熔覆加工机床
CN215588145U (zh) 一种自带冷却功能的激光焊接机
CN110014216A (zh) 一种钻头用自动化高频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1771551U (zh) 一种激光熔覆设备辅助加热模块
CN211991038U (zh) 一种加工五金器材的钻床
CN201358279Y (zh) 回转类零件表面非晶化处理装置
CN110919088B (zh) 一种加工装置、圆弧锯床及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