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7005U -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7005U
CN211037005U CN201921948869.3U CN201921948869U CN211037005U CN 211037005 U CN211037005 U CN 211037005U CN 201921948869 U CN201921948869 U CN 201921948869U CN 211037005 U CN211037005 U CN 211037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quare timber
transverse square
formwork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88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腾
蒋兴起
扈延清
郭旭东
洪传龙
韩陈旗
杨瑾
陈浩
白川江
曲彦秋
苏芹照
王晓卫
李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88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7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7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7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属于深基坑工程领域,其模板,其包括:第一侧模板、第二侧模板、第三侧模板、第四侧模板和底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模板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三侧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模板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一侧模板与第三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底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与第四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底模板;支撑总成,其设置在所述模板上,所述支撑总成包括:第一支撑总成、第二支撑总成和对拉螺栓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效率高,方便运输而且承载力较强的中间支撑模板。

Description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属于深基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建筑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多数地址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较大人口的工作和衣食住行,因此大量的高层和超过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传统基坑支护桩的桩顶冠梁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种冠梁模板安装效率低,不方便运输而且承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冠梁模板安装效率低,不方便运输而且承载力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安装效率高,方便运输而且承载力较强的中间支撑模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包括:
模板,其包括:第一侧模板、第二侧模板、第三侧模板、第四侧模板和底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模板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三侧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模板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一侧模板与第三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底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与第四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模板与所述第三侧模板相对面底部相接触,所述底模板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模板与所述第四侧模板相对面底部相接触;
支撑总成,其设置在所述模板上,所述支撑总成包括:第一支撑总成、第二支撑总成和对拉螺栓总成,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模板和所述第二侧模板远离第三侧模板和第四侧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总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模板和所述第四侧模板远离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和第二支撑总成通过所述对拉螺栓总成固定在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总成结构和第二支撑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包括:第一横向方木、第二横向方木、第三横向方木、第一侧连杆、第二侧连杆、第一中间连杆、第二中间连杆、第三中间连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横向方木、第二横向方木和第三横向方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模板远离第三侧模板一侧靠近第二侧模板部分及所述第二侧模板远离第四侧模板一侧靠近第一侧模板部分,所述第二横向方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方木和第三横向方木之间,所述第一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一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一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靠近第二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二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三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一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二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三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杆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铰接点处铰接,所述第三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的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连杆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铰接点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中部之间,所述第一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的另一端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撑总成包括:第四横向方木、第五横向方木、第六横向方木、第三侧连杆、第四侧连杆、第四中间连杆、第五中间连杆、第六中间连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所述第四横向方木、第五横向方木和第六横向方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模板远离第一侧模板一侧靠近第四侧模板部分及所述第四侧模板远离第二侧模板一侧靠近第三侧模板部分,所述第五横向方木设置在所述第四横向方木和第六横向方木之间,所述第三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四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三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第五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四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六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四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远离第四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五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中间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五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六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靠近所述第四侧连杆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铰接点处铰接,所述第六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的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第四侧连杆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铰接点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中部之间,所述第三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的另一端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对拉螺栓总成包括:第一对拉螺杆、第二对拉螺杆、第一对拉螺母和第二对拉螺母,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横向方木、第一侧模板、第三侧模板和第四横向方木,所述第一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一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两端,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横向方木、第二侧模板、第四侧模板和第六横向方木,所述第二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二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两端。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总成还包括:第五侧连杆和第六侧连杆,所述第五侧连杆和第六侧连杆与所述第一侧连杆和第二侧连杆对称布置,所述第五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一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五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二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六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六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三横向方木的另一端处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撑总成还包括:第七侧连杆和第八侧连杆,所述第七侧连杆和第八侧连杆与所述第三侧连杆和第四侧连杆对称布置,所述第七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四中间连杆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七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五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八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七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八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六横向方木的另一端处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对拉螺栓总成还包括:第三对拉螺杆、第四对拉螺杆、第三对拉螺母和第四对拉螺母,所述第三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横向方木、第一侧模板、第三侧模板和第六横向方木,所述第三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三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对拉螺杆两端,所述第四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横向方木、第二侧模板、第四侧模板和第四横向方木,所述第四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四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四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对拉螺杆两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而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把传统的结构进行综合为一体,通过相对拉伸的结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不用时方便运输携带,而且承载力较强。有效的抑制了模板屈曲变形的发生,且采用全螺栓连接施工方便,外界环境对施工的影响小,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整体机构更加简单科学,符合现在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轴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总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包括:
模板2,其包括:第一侧模板25、第二侧模板23、第三侧模板21、第四侧模板22和底模板24,第一侧模板25的一端与第二侧模板23的一端相接触,第三侧模板21的一端与第四侧模板22的一端相接触,第一侧模板25与第三侧模板21之间安装有底模板24,第二侧模板23与第四侧模板22之间安装有底模板24,底模板24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模板25与所述第三侧模板21相对面底部相接触,底模板24两侧分别与第二侧模板与第四侧模板相对面底部相接触,当具体施工时,先安装底模板24,然后依次安装第一侧模板25、第二侧模板23、第三侧模板21和第四侧模板22。
为了增加模板2的承载力,采用了支撑总成,其安装在模板2上,所述支撑总成包括:第一支撑总成、第二支撑总成和要把第一支撑总成、第二支撑总成固定在模板2上的对拉螺栓总成5,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模板25和所述第二侧模板23远离第三侧模板21和第四侧模板22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总成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模板21和所述第四侧模板22远离第一侧模板25和第二侧模板23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和第二支撑总成通过对拉螺栓总成5固定在所述模板2上,所述第一支撑总成结构和第二支撑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如图3所示,其包括:第一横向方木31、第二横向方木32、第三横向方木33、第一侧连杆41、第二侧连杆47、第一中间连杆42、第二中间连杆45、第三中间连杆46、第一立杆13和第二立杆14,第一横向方木31、第二横向方木32和第三横向方木33分别安装在第一侧模板25远离第三侧模板21一侧靠近第二侧模板23部分及第二侧模板23远离第四侧模板22一侧靠近第一侧模板25部分,第二横向方木32安装在第一横向方木31和第三横向方木33之间,第一侧连杆41的一端与第一横向方木31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一横向方木31的一端处铰接,第一侧连杆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32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二横向方木32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二侧连杆47的一端与第一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侧连杆47的另一端与第三横向方木33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三横向方木33的一端处铰接,第一中间连杆42的一端与第一横向方木31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一横向方木31的一端处铰接,第二中间连杆45的一端与第一中间连杆4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中间连杆45的另一端与第二横向方木32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二横向方木32的一端处铰接,第三中间连杆46的一端与第二中间连杆45的一端铰接,第三中间连杆46的另一端与第三横向方木33靠近第二侧连杆47与第三横向方木33铰接点处铰接,第一立杆13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32的一端铰接,第二立杆1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32的另一端铰接。
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总成包括:第四横向方木61、第五横向方木62、第六横向方木63、第三侧连杆71、第四侧连杆77、第四中间连杆72、第五中间连杆75、第六中间连杆76、第三立杆12和第四立杆11,第四横向方木61、第五横向方木62和第六横向方木6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模板21远离第一侧模板25一侧靠近第四侧模板22部分及所述第四侧模板22远离第二侧模板23一侧靠近第三侧模板21部分,第五横向方木62安装在第四横向方木61和第六横向方木63之间,第三侧连杆71的一端与第四横向方木61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四横向方木61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三侧连杆71的另一端与第五横向方木62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五横向方木62的一端处铰接,第四侧连杆77的一端与第三侧连杆71的另一端铰接,第四侧连杆77的另一端与第六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六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四中间连杆72的一端与第四横向方木61靠近中部及远离第四横向方木61的一端处铰接,第五中间连杆75的一端与第四中间连杆72的另一端铰接,第五中间连杆75的另一端与第五横向方木62上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五横向方木62的一端处铰接,第六中间连杆76的一端与第五中间连杆75的一端铰接,第六中间连杆76的另一端与第六横向方木63上靠近第四侧连杆77与第六横向方木63铰接点处铰接,所述第六中间连杆7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63的铰接点安装在第四侧连杆77与第六横向方木63铰接点与第六横向方木63中部之间,第三立杆12的中部与第五横向方木62的一端铰接,第四立杆11的中部与第五横向方木62的另一端铰接。
为了要把第一支撑总成、第二支撑总成固定在模板2上,对拉螺栓总成5包括:第一对拉螺杆、第二对拉螺杆、第一对拉螺母和第二对拉螺母,第一对拉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向方木31、第一侧模板25、第三侧模板21和第四横向方木61,第一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一对拉螺母,两个第一对拉螺母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对拉螺杆两端,第二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横向方木33、第二侧模板23、第四侧模板22和第六横向方木63,第二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二对拉螺母,两个第二对拉螺母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两端。
为了受力均匀,所述第一支撑总成还包括:第五侧连杆43和第六侧连杆44,第五侧连杆43和第六侧连杆44与第一侧连杆41和第二侧连杆47对称布置,第五侧连杆43的一端与第一横向方木31上靠近所述第一中间连杆42与第一横向方木31铰接处铰接,第五侧连杆43的另一端与第二横向方木32上靠近第二中间连杆45与第二横向方木32铰接处铰接,第六侧连杆44的一端与第五侧连杆43的另一端铰接,第六侧连杆44的另一端与第三横向方木33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三横向方木33的另一端处铰接。
同样为了受力均匀,所述第二支撑总成还包括:第七侧连杆73和第八侧连杆74,第七侧连杆73和第八侧连杆74与第三侧连杆71和第四侧连杆77对称布置,第七侧连杆73的一端与第四横向方木61上靠近第四中间连杆72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61铰接处铰接,第七侧连杆73的另一端与第五横向方木62上靠近第五中间连杆75与第五横向方木62铰接处铰接,第八侧连杆74的一端与第七侧连杆73的另一端铰接,第八侧连杆74的另一端与第六横向方木63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六横向方木63的另一端处铰接。
为了固定对称,对拉螺栓总成5还包括:第三对拉螺杆、第四对拉螺杆、第三对拉螺母和第四对拉螺母,第三对拉螺杆依次穿过第三横向方木63、第一侧模板25、第三侧模板21和第六横向方木63,第三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三对拉螺母,两个第三对拉螺母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三对拉螺杆两端,第四对拉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向方木31、第二侧模板23、第四侧模板22和第四横向方木61,第四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四对拉螺母,两个第四对拉螺母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第四对拉螺杆两端。
具体工作方式:
先安装底模板24,然后依次安装第一侧模板25、第二侧模板23、第三侧模板21和第四侧模板22。第一立杆13和第二立杆14插进土地里,第二横向方木32贴在第一侧模板25和第二侧模板23上,然后分别移动第一横向方木31和第三横向方木33从而带动第一侧连杆41、第二侧连杆47、第一中间连杆42、第二中间连杆45、第三中间连杆46、第五侧连杆43和第六侧连杆44,直到第一中间连杆42和第三中间连杆46在同一直线后停止。同样,第三立杆12和第四立杆11插进土地里,第五横向方木62贴在第三侧模板21和第四侧模板22上,然后分别移动第四横向方木61和第六横向方木63从而带动第三侧连杆71、第四侧连杆77、第四中间连杆72、第五中间连杆75、第六中间连杆76、第七侧连杆73和第八侧连杆74,直到第四中间连杆72和第六中间连杆76在同一直线后停止。第一对拉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向方木31、第一侧模板25、第三侧模板21和第四横向方木61,第一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一对拉螺母,两个第一对拉螺母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对拉螺杆两端,第二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横向方木33、第二侧模板23、第四侧模板22和第六横向方木63,第二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二对拉螺母,两个第二对拉螺母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两端。第三对拉螺杆依次穿过第三横向方木63、第一侧模板25、第三侧模板21和第六横向方木63,第三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三对拉螺母,两个第三对拉螺母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三对拉螺杆两端,第四对拉螺杆依次穿过第一横向方木31、第二侧模板23、第四侧模板22和第四横向方木61,第四对拉螺母包括两个第四对拉螺母,两个第四对拉螺母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第四对拉螺杆两端。从而安装好了冠梁3的模板,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施工浇筑冠梁3。

Claims (6)

1.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其包括:第一侧模板、第二侧模板、第三侧模板、第四侧模板和底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模板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三侧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模板的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一侧模板与第三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底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与第四侧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模板与所述第三侧模板相对面底部相接触,所述底模板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模板与所述第四侧模板相对面底部相接触;
支撑总成,其设置在所述模板上,所述支撑总成包括:第一支撑总成、第二支撑总成和对拉螺栓总成,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模板和所述第二侧模板远离第三侧模板和第四侧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总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模板和所述第四侧模板远离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和第二支撑总成通过所述对拉螺栓总成固定在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总成结构和第二支撑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总成包括:第一横向方木、第二横向方木、第三横向方木、第一侧连杆、第二侧连杆、第一中间连杆、第二中间连杆、第三中间连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横向方木、第二横向方木和第三横向方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模板远离第三侧模板一侧靠近第二侧模板部分及所述第二侧模板远离第四侧模板一侧靠近第一侧模板部分,所述第二横向方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方木和第三横向方木之间,所述第一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一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一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靠近第二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二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三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一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一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二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三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杆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铰接点处铰接,所述第三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的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连杆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铰接点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中部之间,所述第一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的另一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总成包括:第四横向方木、第五横向方木、第六横向方木、第三侧连杆、第四侧连杆、第四中间连杆、第五中间连杆、第六中间连杆、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所述第四横向方木、第五横向方木和第六横向方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模板远离第一侧模板一侧靠近第四侧模板部分及所述第四侧模板远离第二侧模板一侧靠近第三侧模板部分,所述第五横向方木设置在所述第四横向方木和第六横向方木之间,所述第三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四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三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第五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四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六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四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远离第四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五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中间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上靠近中部及远离第五横向方木的一端处铰接,所述第六中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靠近所述第四侧连杆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铰接点处铰接,所述第六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的铰接点设置在所述第四侧连杆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铰接点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中部之间,所述第三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立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的另一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总成包括:第一对拉螺杆、第二对拉螺杆、第一对拉螺母和第二对拉螺母,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横向方木、第一侧模板、第三侧模板和第四横向方木,所述第一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一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拉螺杆两端,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横向方木、第二侧模板、第四侧模板和第六横向方木,所述第二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二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拉螺杆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总成还包括:第五侧连杆和第六侧连杆,所述第五侧连杆和第六侧连杆与所述第一侧连杆和第二侧连杆对称布置,所述第五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一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一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五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二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二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六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六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向方木靠近中部及靠近第三横向方木的另一端处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总成还包括:第七侧连杆和第八侧连杆,所述第七侧连杆和第八侧连杆与所述第三侧连杆和第四侧连杆对称布置,所述第七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四中间连杆与所述第四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七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上靠近所述第五中间连杆与所述第五横向方木铰接处铰接,所述第八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七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八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横向方木靠近中部及靠近第六横向方木的另一端处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间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总成还包括:第三对拉螺杆、第四对拉螺杆、第三对拉螺母和第四对拉螺母,所述第三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横向方木、第一侧模板、第三侧模板和第六横向方木,所述第三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三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对拉螺杆两端,所述第四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横向方木、第二侧模板、第四侧模板和第四横向方木,所述第四对拉螺母包括两个所述第四对拉螺母,两个所述第四对拉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对拉螺杆两端。
CN201921948869.3U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Active CN211037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8869.3U CN211037005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8869.3U CN211037005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7005U true CN211037005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1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8869.3U Active CN211037005U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7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4582U (zh) 桥梁独柱墩组拼箱形托架系统
CN106499173A (zh) 基于bim技术用于建筑物楼板施工的铝合金模板机构
CN211037005U (zh) 一种中间支撑模板
CN207121993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支撑加固的铰接节点
CN214739106U (zh) 一种幕墙钢框架节点
CN211310536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生产用腹板起吊支架
CN210917735U (zh) 一种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拉索结构的支撑胎架结构
CN208167747U (zh) 一种拱形钢结构支撑
CN203795859U (zh) 清水混凝土剪力墙大模板支模结构
CN203626212U (zh) 一种快速拆装式墩柱施工操作平台
CN111456322A (zh) 一种碳纤维竹木混合的空间张弦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224579U (zh) 钢框模板与自承式桁架板组合混凝土快拆体系
CN212201288U (zh) 一种用于横梁支撑体系的模板加固组件
CN214302862U (zh) 一种组合方管桁架支撑件
CN214784715U (zh) 一种用于h型钢梁与h型钢柱的刚接连接装置
CN213898077U (zh) 高层建筑施工作业电梯井、采光井操作平台
CN219491486U (zh) 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
CN214683988U (zh) 一种钢筋弯曲机
CN217500537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的托梁组合结构及框架
CN214885642U (zh) 一种用钢结构网架安装的十字托梁
CN103397647B (zh) 高边坡框格梁模板快速安装方法
CN218952732U (zh) 一种重型支架平台组合体系
CN216372636U (zh) 一种马鞍板曲面振动成型装置
CN211283561U (zh) 一种可降低作业面的伸入式液压顶升装置
CN219138344U (zh) 一种剪力墙堵头板处支模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