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5997U -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5997U
CN211035997U CN201921918756.9U CN201921918756U CN211035997U CN 211035997 U CN211035997 U CN 211035997U CN 201921918756 U CN201921918756 U CN 201921918756U CN 211035997 U CN211035997 U CN 211035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body
type furnace
base
adjusting screw
b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87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Pengfeng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Pengfeng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Pengfeng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Pengfeng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87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5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5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5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全氢强对流罩式炉技术领域,尤其为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罩,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罩,内罩的内部设置有扩散区域,扩散区域的外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多个对流板,装置本体的内底部连接有密封炉台,密封炉台的内部连接有循环风机,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固定柱、滚轮、第一调节螺杆、固定块、第二调节螺杆、限位块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该装置的移动,避免了利用大型机械搬运费事费力的情况,设置的调节机构和防滑减震板的配合,既能防止移动时发生滑动,也能减小循环风机工作时的震动问题,让装置本体工作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氢强对流罩式炉技术领域,具体为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罩式退火炉主要用于在自然气氛中进行薄板材退火以及钢件的正火处理。罩式炉多用于冶金行业的钢丝、钢管、铜带、铜线以及硅钢片等的退火处理。其中铜带主要适用于黄铜带、青铜带、异型铜带、紫铜带等材料的热处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对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光亮退火的板材、带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这些板材、带材在生产工序中常以成卷的形式传递,其热处理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罩式退火炉,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采用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体积过于庞大,在进行移动时非常的不便,需要利用较大的机械设备进行搬运工作,费时费力;
2、循环风机在使用时,会产生震动,严重影响装置本体工作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解决了体积过于庞大,在进行移动时非常的不便,需要利用较大的机械设备进行搬运工作,费事费力和循环风机在使用时,会产生震动,严重影响装置本体工作进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罩,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罩,所述内罩的内部设置有扩散区域,所述扩散区域的外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多个对流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部连接有密封炉台,所述密封炉台的内部连接有循环风机,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靠近地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下方设置有可调垫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杆的中部固定套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滑块的上方且位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第一滑块的前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可调垫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横向固定有第二滑杆,所述底座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底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固定柱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焊接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上穿设有固定座,固定座通过螺栓将装置本体与底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前端外表面上端设置有温度表,温度表的数量为六组,所述控制面板的前端外表面下端设置有压力表和调控开关,且压力表与调控开关均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组,且每组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交叉呈“X”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垫板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可调垫板关于底座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可调垫板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减震板,所述防滑减震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位于固定块的下方,所述限位块靠近滚轮一侧面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限位块的圆弧面与滚轮的外圈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调节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调节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滚轮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四个边角,所述滚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柱、滚轮、第一调节螺杆、固定块、第二调节螺杆、限位块的配合使用,需要移动时可以转动第一调节螺杆使得限位块远离滚轮,然后转动第二调节螺杆使得限位块底部不与滚轮接触,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该装置的移动,避免了利用大型机械搬运费事费力的情况,同时也能方便滚轮的固定,保证了该装置在方便移动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固定,使得该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2、该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通过设置的底座、第一凹槽、第二滑块、电动推杆、隔板、连接杆、第一滑块、可调垫板、第二凹槽、第二滑杆、防滑减震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开启电动推杆,使得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杆上相向滑动,带动X型的连接杆的形状发生变化,同时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杆上相向滑动,推动可调垫板与地面接触,防滑减震板既能防止移动时发生滑动,也能减小循环风机工作时的震动问题,让装置本体工作更加稳定,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及时将其收进第二凹槽内,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可调垫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加热罩;3、内罩;4、扩散区域;5、对流板;6、密封炉台;7、循环风机;8、底座;9、第一凹槽;10、第一滑杆;11、第一滑块;12、电动推杆;13、隔板;14、连接杆;15、第二滑块;16、可调垫板;17、第二凹槽;18、第二滑杆;19、防滑减震板;20、固定柱;21、滚轮;22、第一调节螺杆;23、固定块;24、第二调节螺杆;25、限位块;26、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方案中: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罩2,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罩3,内罩3的内部设置有扩散区域4,扩散区域4的外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多个对流板5,装置本体1的内底部连接有密封炉台6,密封炉台6的内部连接有循环风机7,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8,底座8靠近地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9,第一凹槽9的正下方设置有可调垫板16,第一凹槽9的内侧壁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10,第一滑杆10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且第一滑杆10的中部固定套设有隔板13,第一滑块11的上方且位于第一凹槽9的内侧壁设置有电动推杆12,其型号为YNT-03,第一滑块11的前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远离第一滑块1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可调垫板16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凹槽17,第二凹槽17的内侧壁横向固定有第二滑杆18,可以开启电动推杆12,使得第一滑块11在第一滑杆10上相向滑动,带动X型的连接杆14的形状发生变化,同时使得第二滑块15在第二滑杆18上相向滑动,推动可调垫板16与地面接触,有利于保证装置本体1运行的稳定性,底座8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0,固定柱20远离底座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21,固定柱20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22,第一调节螺杆22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24,第二调节螺杆24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需要移动时可以转动第一调节螺杆22使得限位块25远离滚轮21,然后转动第二调节螺杆24使得限位块25底部不与滚轮21接触,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该装置的移动,避免了利用大型机械搬运费事费力的情况,同时也能方便滚轮21的固定,保证了该装置在方便移动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固定,使得该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的两侧焊接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上穿设有固定座,固定座通过螺栓将装置本体1与底座8固定,可以保证装置本体1与底座8连接的稳定性;装置本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6,控制面板26的前端外表面上端设置有温度表,温度表的数量为六组,可以通过温度表了解炉内的温度,便于调节,控制面板26的前端外表面下端设置有压力表和调控开关,且压力表与调控开关均与控制面板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便于对装置本体1进行控制;连接杆14的数量为两组,且每组连接杆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14交叉呈“X”型,便于伸缩带动可调垫板16与地面接触;可调垫板16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可调垫板16关于底座8的中心轴对称分布,可调垫板16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减震板19,防滑减震板19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既能防止移动时发生滑动,也能减小循环风机7工作时的震动问题,让装置本体1工作更加稳定;限位块25位于固定块23的下方,限位块25靠近滚轮21一侧面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限位块25的圆弧面与滚轮21的外圈相适配,便于限位块25对滚轮21进行固定限位;固定柱20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调节螺杆22相适配的内螺纹,固定块23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调节螺杆24相适配的内螺纹;滚轮21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滚轮21通过固定柱20固定连接在底座8的四个边角,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该装置的移动,避免了利用大型机械搬运费事费力的情况,滚轮2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需要移动时,首先可以转动第一调节螺杆22使得限位块25远离滚轮21,然后转动第二调节螺杆24使得限位块25底部不与滚轮21接触,然后开启电动推杆12,使得第一滑块11在第一滑杆10上相向滑动,带动X型的连接杆14的形状发生变化,同时使得第二滑块15在第二滑杆18上相向滑动,推动可调垫板16与地面接触,最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滚轮21对装置本体1进行移动,避免了利用大型机械搬运费事费力的情况,同时也能方便滚轮21的固定,保证了该装置在方便移动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固定,使得该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防滑减震板19既能防止移动时发生滑动,也能减小循环风机7工作时的震动问题,让装置本体1工作更加稳定,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及时将其收进第二凹槽17内,方便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加热罩(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罩(3),所述内罩(3)的内部设置有扩散区域(4),所述扩散区域(4)的外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多个对流板(5),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底部连接有密封炉台(6),所述密封炉台(6)的内部连接有循环风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靠近地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9)的正下方设置有可调垫板(16),所述第一凹槽(9)的内侧壁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10),所述第一滑杆(10)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且第一滑杆(10)的中部固定套设有隔板(13),所述第一滑块(11)的上方且位于第一凹槽(9)的内侧壁设置有电动推杆(12),所述第一滑块(11)的前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远离第一滑块(1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所述可调垫板(16)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侧壁横向固定有第二滑杆(18),所述底座(8)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0),所述固定柱(20)远离底座(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滚轮(21),所述固定柱(20)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22),所述第一调节螺杆(22)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杆(24),所述第二调节螺杆(24)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两侧焊接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上穿设有固定座,固定座通过螺栓将装置本体(1)与底座(8)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6),所述控制面板(26)的前端外表面上端设置有温度表,温度表的数量为六组,所述控制面板(26)的前端外表面下端设置有压力表和调控开关,且压力表与调控开关均与控制面板(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4)的数量为两组,且每组连接杆(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14)交叉呈“X”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垫板(16)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可调垫板(16)关于底座(8)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可调垫板(16)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减震板(19),所述防滑减震板(19)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5)位于固定块(23)的下方,所述限位块(25)靠近滚轮(21)一侧面的形状为圆弧形,且限位块(25)的圆弧面与滚轮(21)的外圈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0)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调节螺杆(22)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块(23)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调节螺杆(24)相适配的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1)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滚轮(21)通过固定柱(20)固定连接在底座(8)的四个边角,所述滚轮(2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CN201921918756.9U 2019-11-08 2019-11-08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Active CN211035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8756.9U CN211035997U (zh) 2019-11-08 2019-11-08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8756.9U CN211035997U (zh) 2019-11-08 2019-11-08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5997U true CN211035997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8756.9U Active CN211035997U (zh) 2019-11-08 2019-11-08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59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1622A (zh) * 2022-11-18 2023-05-16 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良底层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1622A (zh) * 2022-11-18 2023-05-16 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良底层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35997U (zh)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CN206702304U (zh) 一种高效管材切割机
CN206717612U (zh) 一种手机壳生产加工抛光装置
CN207659507U (zh) 一种炉内铝液处理用轨道式自动运行装置
CN112779388A (zh) 全氢强对流罩式炉的加热装置
CN110756622A (zh) 一种便于铝棒拉伸调直的拉伸设备
CN206556433U (zh) 一种工业炉炉顶吊挂装置
CN205382191U (zh) 一种热处理炉炉辊快速更换装置
CN208322895U (zh) 一种加工晶体圆棒的无心磨装置
CN206384702U (zh) 可调吊钩距离的龙门吊具
CN212351503U (zh) 一种耐火材料砖磨削加工装置
CN206779153U (zh) 一种新型高刚度智能型万能轧机
CN210657027U (zh) 一种工件热处理淬火用的夹具装置
CN209792283U (zh) 一种拉伸机钳口更换装置
CN109355477B (zh) 一种退火装置及退火方法
CN106244784A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支重轮轴头轴颈部的淬火设备
CN108971277B (zh) 一种自动矫直机
CN207480540U (zh) 一种换热器对中心工装
CN217351467U (zh) 一种中碳钢板热处理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07330759U (zh) 一种方便调节减震性能好的八车轮玻璃釜
CN214735906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淬火设备
CN106514091B (zh) 一种带有升降调节装置的弯头焊接机构
CN221051943U (zh) 金属热处理用夹具
CN204470911U (zh) 铝合金钻杆与钢接头结合装配装置
CN212955245U (zh) 一种淬火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