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5003U -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5003U
CN211035003U CN201921517140.0U CN201921517140U CN211035003U CN 211035003 U CN211035003 U CN 211035003U CN 201921517140 U CN201921517140 U CN 201921517140U CN 211035003 U CN211035003 U CN 211035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anchor
connecting rod
stopp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71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光磊
张利
许弟兵
秦凯
胡春平
周儒夫
方智
杨德勇
游慕贤
田次平
李忠金
刘少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ydrology Bureau Jingjiang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15171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5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5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5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包括绞关座和电磁铁,所述绞关座上方固定有锚机样板和齿轮电机,所述锚机样板中间固定有锚机滚筒、电磁离合器和传动轴;所述锚钢绳缠绕在所述锚机滚筒上;所述电磁铁设置所述绞关座下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牵引绳连接所述电磁铁,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刹车带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绞关座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该装置由传锚链条连接为锚钢绳连接,使抛锚、起锚能匀速控制,变机械离合为电磁离合,使得操控更简单,运行更可靠;加装滚珠式上提自锁装置和手动刹车器,增强制动效果和安全系数,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文船锚自锁装置,具体是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属于水文监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锚机绞车是水文测船水上作业抛锚、绞锚的必备装置。常用水文测船锚机绞车一般由链条传动,抛、起锚速度较慢,而且起锚时遇到机械传动失灵,就会造成操作人员无法控制的船锚自由下滑,容易造成事故,长期以来难以规避;抛、绞锚历时太长,绞锚上提时无自锁装置,是人们一直没有解决的两个技术难题。
传统的水文绞车需要手动刹车,制动不灵活,不能够快速下锚,传统的船舶锚机分开控制,锚机设备抛起锚速度慢,需要测验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测验精度和测船安全,制动也不灵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低,难以保障水文测验成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通过将绞锚链条改为锚钢绳、机械离合改为电磁离合以及加装上提自锁装置后,简单的操作控制,就能使抛锚均匀快速,起锚速度均匀、步步自锁,从而使得抛锚、起锚更加快捷、安全,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包括绞关座和电磁铁,所述绞关座上方固定有第一锚机样板、第二锚机样板和齿轮电机,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第二锚机样板二者中间固定有锚机滚筒、电磁离合器和传动轴;所述锚机滚筒上缠绕有锚钢绳;所述电磁铁设置所述绞关座下部;
所述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刹车带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牵引绳连接所述电磁铁,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刹车带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绞关座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
所述电磁离合器一端和所述传动轴套接一体,所述电磁离合器另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锚机样板上;
所述传动轴两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锚机滚筒靠近所述第二锚机样板的一端设置有滚筒齿轮;
靠近所述电磁离合器一端的传动齿轮和所述齿轮电机通过第一传送链轮连接,靠近第二锚机样板一端的传动齿轮和所述滚筒齿轮通过第二传送链轮连接;
所述锚机滚筒通过滚筒轴承和滚筒轴承螺母固定在两个所述锚机样板上;
所述锚机滚筒两端设置有滚筒外墙板,所述锚钢绳缠绕在所述滚筒外墙板中间,所述滚筒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锚机样板和靠近所述第二锚机样板一端的滚筒外墙板中间,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一端的滚筒外墙板中间设置有停止器外圈和镶有螺钉的刹车带,所述停止器外圈固定在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一端的滚筒外墙板上,所述刹车带套合在所述停止器外圈上;所述绞关座上方还固定有刹车带固定座,所述刹车带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带固定座上,所述刹车带另一端通过锁紧夹与所述刹车带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绞关座上方还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导柱,所述刹车带连接杆穿过所述连接杆导柱和所述锁紧夹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连接杆导柱中间还连接有制动弹簧,所述制动弹簧套设在所述刹车带上,所述制动弹簧的长度小于其自由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停止器外圈和所述滚筒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停止器,所述停止器固定在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的滚筒外墙板上,所述停止器上设置有停止器滚珠和滚珠弹簧,所述停止器滚珠和滚珠弹簧固定相连;所述停止器和所述停止器外圈中间还嵌套有圆柱形卡柱。
进一步地,所述停止器滚珠和卡柱数量相同,所述卡柱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停止器滚珠和卡柱二者均匀分布在所述停止器的四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第二锚机样板通过螺纹撑杆和撑杆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均匀穿设在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第二锚机样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带连接杆为螺纹型连接杆,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设有调节螺帽。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手动刹车器、手刹钢绳和滑轮,所述手刹钢绳一端和所述刹车带连接杆相连,所述手刹钢绳另一端和所述手动刹车器相连,所述手刹钢绳中间活动连接有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刹车器包括刹车摇把、刹车端盖、螺纹转轴、螺纹套筒、插销、外筒、刹车底座和插销导槽;所述刹车底座固定在所述绞关座上方,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底座,所述外筒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端盖,所述刹车摇把通过轴承和所述刹车端盖相连,所述刹车摇把和所述螺纹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转轴套接所述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活动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活动设置在所述插销导槽内;所述手刹钢绳连接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数量至少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变传锚链条连接为锚钢绳连接,使得抛锚、起锚能匀速控制。
(2)转变机械离合为电磁离合,使得操控更简单,运行更可靠。
(3)通过停止器、卡柱、停止器外圈和刹车带之间的组合,大大增强了抛、起锚的快捷性与安全性。抛锚时,锚机滚筒沿抛锚方向正转,停止器和卡柱之间处于压紧锁定状态,与锚机滚筒同时正传不影响抛锚操作;起锚时,锚机滚筒反转,停止器和卡柱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二者处于自由旋转状态成为反转滚筒的转轴,不影响起锚操作;当起锚过程中,出现机械传动故障,导致船锚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滑,锚机滚筒变反转为正转,停止器和卡柱之间处于压紧锁定状态,产生反向制动力,防止船锚下滑。
(4)通过手动刹车器、调节螺帽和刹车带的之间的关联能够在电磁铁发生故障时提供备用方案,增加了制动的安全系数。
该装置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性能更佳,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停止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动刹车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绞关座;2a-第一锚机样板;2b-第二锚机样板;3-锚机滚筒;3a- 滚筒齿轮;3b-滚筒外墙板;3c-滚筒轴承螺母;3d-锚钢绳;3e-滚筒轴承;4a- 螺纹撑杆;4b-撑杆螺母;5-电磁离合器;5a-电磁离合器轴承;6-齿轮电机; 7-第一传送链轮;8a-传动齿轮;8b-传动轴;9-第二传送链轮;10-停止器;10a- 停止器滚珠;10b-滚珠弹簧;11-卡柱;12-停止器外圈;13-刹车带;14-刹车带固定座;15-锁紧夹;16-连接杆导柱;17a-刹车带连接杆;17b-调节螺帽; 18-制动弹簧;19a-第一连接杆;19b-第二连接杆;20-牵引绳;21-电磁铁;22- 滑轮;23-手刹钢绳;24-手动刹车器;24a-刹车摇把;24b-刹车端盖;24c-螺纹转轴;24d-螺纹套筒;24e-插销;24f-外筒;24i-刹车底座;24k-插销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和图5可知,该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包括绞关座1和电磁铁21,绞关座1上方固定有第一锚机样板2a、第二锚机样板2b和齿轮电机6,第一锚机样板2a和第二锚机样板2b二者中间固定有锚机滚筒3、电磁离合器5和传动轴8b;锚钢绳缠3d绕在所述锚机滚筒3上;电磁铁21设置绞关座1下部,第一连接杆19a的一端通过牵引绳20连接所述电磁铁21,第一连接杆19a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刹车带连接杆17a,第二连接杆19b一端连接在所述绞关座1下方,第二连接杆19b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19a。
电磁离合器5一端和传动轴8b套接一体,电磁离合器5另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5轴承固定在第一锚机样板2a上。
传动轴8b两端设置有传动齿轮8a,所述锚机滚筒3靠近所述第二锚机样板 2b的一端设置有滚筒齿轮3a。
靠近所述电磁离合器5一端的传动齿轮8a和所述齿轮电机6通过第一传送链轮7连接,靠近第二锚机样板2b的传动齿轮8a和所述滚筒齿轮3a通过第二传送链轮9连接。
所述锚机滚筒3通过滚筒轴承3e和滚筒轴承螺母3c固定在两个锚机样板 2a和2b上。
锚机滚筒3两端设置有滚筒外墙板3b,锚钢绳3d缠绕在滚筒外墙板3b中间,滚筒齿轮3a设置在第二锚机样板2b和靠近第二锚机样板2b一端的滚筒外墙板3b中间,第一锚机样板2a和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2a一端的滚筒外墙板 3b中间设置有停止器外圈12和刹车带13;刹车带13表面均匀镶嵌有多个螺钉,刹车带上的镶嵌的多个螺钉可以增大刹车带13和停止器外圈12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了制动效果。
停止器外圈12固定在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2a一端的滚筒外墙板3b上,刹车带13套合在所述停止器外圈12上;所述绞关座1上方还固定有刹车带固定座14,所述刹车带13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带固定座14上,所述刹车带13另一端通过锁紧夹15与所述刹车带连接杆17a固定连接。
绞关座1上方还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导柱16,刹车带连接杆17a穿过连接杆导柱16和锁紧夹15相连;第一连接杆19a和所述连接杆导柱16中间还连接有制动弹簧18,制动弹簧18套设在所述刹车带13上,制动弹簧18的长度小于其自由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刹车带连接杆17a采用螺纹型连接杆,其连接第一连接杆 19a的一端穿设有调节螺帽17b;通过所述调节螺帽17b配合所述螺纹型刹车带连接杆17a,能够调节所述制动弹簧18的压缩长度来调整刹车带连接杆17a的位移,以此来达到调节刹车带13的制动效果的目的。
结合图3和图4可知,停止器外圈12和所述滚筒轴承3e之间还设置有停止器10,停止器10固定在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2a的滚筒外墙板3b上,停止器10上设置有停止器滚珠10a和滚珠弹簧10b,所述停止器滚珠10a和滚珠弹簧10b固定相连;停止器10和所述停止器外圈12中间还嵌套有圆柱形卡柱11。停止器滚珠10a和卡柱11数量相同,卡柱11数量至少为2个,多个卡柱能够增大卡柱11与停止器滚珠10a之间的反向缓冲力,增强停止器的制动效果,本实施例中停止器滚珠10a和卡柱11的数量设为4个,所述停止器滚珠10a和卡柱11二者均匀分布在所述停止器10的四周。
第一锚机样板2a和第二锚机样板2b通过螺纹撑杆4a和撑杆螺母4b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撑杆4a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均匀穿设在所述第一锚机样板2a 和第二锚机样板2b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撑杆4a和所述撑杆螺母4b的数量为4个,通过所述螺纹撑杆4a和所述撑杆螺母4b的配合,能够增强所述第一锚机样板2a和第二锚机样板2b之之间的固定效果。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为:
绞锚时,齿轮电机6通过第一传送链轮7带动靠近电磁离合器5的传动齿轮 8a转动,电磁离合器5卡合在传动轴8b上,二者同向转动,靠近第二锚机样板2b的传动齿轮8a作为从动齿轮同时转动。从动齿轮8a通过第二传送链轮9带动滚筒齿轮3a,在滚筒齿轮3a作用下锚机滚筒3开始旋转;锚机滚筒3带动锚钢绳3d上绞;抛锚速度大小通过刹车带13来控制,通过转动调节螺帽17b来调整制动弹簧18的长度,进而控制所述刹车带13与停止器外圈12之间的松紧度。
绞锚时,电磁铁21电源断开,刹车带13起制动作用,在制动弹簧18左右下,刹车带13扣紧停止器外圈12;停止器10在转动中甩动卡柱11,卡柱11 绕停止器外圈12和停止器中间转动,此时停止器滚珠10a和卡柱11之间没有作用力,卡柱11不会对停止器10产生反向作用力。在齿轮电机6出现故障情况下,锚在重力作用下下抛,此时卡柱11与停止器滚珠10a接触并产生对停止器10的反向制动力,从而使得锚机滚筒转速均匀并能够产生反向制动力防止锚下坠。
与此同时,电磁离合器5与传动轴8b脱离,电磁铁21接通电源,拉动牵引绳20,牵引绳20带动第一连接杆19a压制制动弹簧,刹车带连接杆17a向上移动,此时刹车带13在停止器外圈12上松开,锚机滚筒3在重力作用下转动,停止器外圈12随锚机滚筒3一起转动,锚随锚钢绳3d自由下抛。
实施例2:
结合图5和图6可知,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还包括有手动刹车器24、手刹钢绳23和滑轮22,手刹钢绳23一端和刹车带连接杆17a相连,手刹钢绳23另一端和手动刹车器24相连,手刹钢绳23中间活动连接有滑轮22。
手动刹车器包括刹车摇把24a、刹车端盖24b、螺纹转轴24c、螺纹套筒24d、插销24e、外筒24f、刹车底座24i和插销导槽24k;刹车底座24i固定在所述绞关座1的上方,外筒24f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底座24i,外筒24f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端盖24b,刹车摇把24a通过轴承和所述刹车端盖24b相连,刹车摇把 24a和螺纹转轴24c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转轴24c套接所述螺纹套筒24d,所述螺纹套筒24d活动连接有插销24e,所述插销24e活动设置在所述插销导槽24k 内;所述手刹钢绳23连接所述螺纹套筒24d的一端。所述滑轮22数量至少为2个,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22数量采用2个。
实施例2在遇到电磁铁出现故障时的工作原理为:
抛锚时,如果电磁铁出现故障,可迅速转动刹车摇把24a,刹车摇把24a带动螺纹转轴24c旋转,螺纹套筒24d在所述螺纹转轴24c作用力下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手刹钢绳23向上移动,手刹钢绳23通过滑轮22带动刹车带连接杆17a拉动刹车带13进行制动,大大提高了紧急制动的安全系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绞关座和电磁铁,所述绞关座上方固定有第一锚机样板、第二锚机样板和齿轮电机,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第二锚机样板二者中间固定有锚机滚筒、电磁离合器和传动轴;所述锚机滚筒上缠绕有锚钢绳;所述电磁铁设置所述绞关座下部;
所述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刹车带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牵引绳连接所述电磁铁,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刹车带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绞关座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
所述电磁离合器一端和所述传动轴套接一体,所述电磁离合器另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锚机样板上;
所述传动轴两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锚机滚筒靠近所述第二锚机样板的一端设置有滚筒齿轮;
靠近所述电磁离合器一端的传动齿轮和所述齿轮电机通过第一传送链轮连接,靠近第二锚机样板一端的传动齿轮和所述滚筒齿轮通过第二传送链轮连接;
所述锚机滚筒通过滚筒轴承和滚筒轴承螺母固定在两个所述锚机样板上;
所述锚机滚筒两端设置有滚筒外墙板,所述锚钢绳缠绕在所述滚筒外墙板中间,所述滚筒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锚机样板和靠近所述第二锚机样板一端的滚筒外墙板中间,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一端的滚筒外墙板中间设置有停止器外圈和镶有螺钉的刹车带,所述停止器外圈固定在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一端的滚筒外墙板上,所述刹车带套合在所述停止器外圈上;所述绞关座上方还固定有刹车带固定座,所述刹车带一端固定在所述刹车带固定座上,所述刹车带另一端通过锁紧夹与所述刹车带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绞关座上方还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导柱,所述刹车带连接杆穿过所述连接杆导柱和所述锁紧夹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连接杆导柱中间还连接有制动弹簧,所述制动弹簧套设在所述刹车带上,所述制动弹簧的长度小于其自由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器外圈和所述滚筒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停止器,所述停止器固定在靠近所述第一锚机样板的滚筒外墙板上,所述停止器上设置有停止器滚珠和滚珠弹簧,所述停止器滚珠和滚珠弹簧固定相连;所述停止器和所述停止器外圈中间还嵌套有圆柱形卡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器滚珠和卡柱数量相同,所述卡柱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停止器滚珠和卡柱二者均匀分布在所述停止器的四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第二锚机样板通过螺纹撑杆和撑杆螺母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均匀穿设在所述第一锚机样板和第二锚机样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带连接杆为螺纹型连接杆,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设有调节螺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手动刹车器、手刹钢绳和滑轮,所述手刹钢绳一端和所述刹车带连接杆相连,所述手刹钢绳另一端和所述手动刹车器相连,所述手刹钢绳中间活动连接有滑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刹车器包括刹车摇把、刹车端盖、螺纹转轴、螺纹套筒、插销、外筒、刹车底座和插销导槽;所述刹车底座固定在所述绞关座上方,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底座,所述外筒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端盖,所述刹车摇把通过轴承和所述刹车端盖相连,所述刹车摇把和所述螺纹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转轴套接所述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活动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活动设置在所述插销导槽内;所述手刹钢绳连接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数量至少为2个。
CN201921517140.0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Active CN211035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140.0U CN211035003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140.0U CN211035003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5003U true CN211035003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7140.0U Active CN211035003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50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0302A (zh) * 2021-01-12 2021-04-16 范桂宁 一种起锚机
CN114476956A (zh) * 2022-04-18 2022-05-13 启东市德立神起重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0302A (zh) * 2021-01-12 2021-04-16 范桂宁 一种起锚机
CN114476956A (zh) * 2022-04-18 2022-05-13 启东市德立神起重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
CN114476956B (zh) * 2022-04-18 2022-06-21 启东市德立神起重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3980U (zh) 一种无乱绳现象的卷扬机
CN211035003U (zh) 一种船锚抛绞上提自锁装置
CN103193172A (zh) 一种无乱绳现象的卷扬机
CN206606862U (zh) 一种绞盘钢丝线拆装装置
EP1270487A1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Evakuation von Aufzugspassagieren
CN208856732U (zh) 一种提升机换绳装置
CN201296620Y (zh) 绞车自动排绳机构
CN113765021A (zh) 一种电力施工杆塔收紧电线的装置
CN101172564A (zh) 绞车钢丝绳盘绳装置
CN201105961Y (zh) 绞车盘绳器
US11097925B2 (en) Device for cage jamming buffer of large-tonnage hoisting system of ultra-deep shaft
CN215592472U (zh) 一种带排绳装置的手摇锚机
CN114314403B (zh) 一种带载排绳装置
CN109733975A (zh) 一种由滚轮式螺杆驱动的升降电梯
CN214359962U (zh) 一种卷扬机钢丝绳防乱绳装置
CN209554602U (zh) 一种用于电梯升降的脚踏式盘车装置
CN101139072A (zh) 一种安全型电动卷扬机
CN2319387Y (zh) 轻便型有齿轮曳引机
CN218320473U (zh) 一种提升机
CN218261734U (zh) 一种绞车排绳装置
CN215516460U (zh) 一种调度绞车排绳护绳装置
CN212503750U (zh) 一种盘车装置
CN210914339U (zh) 输电线路杆塔检修用便携式传递装置
CN220264863U (zh) 一种电梯绳轮减速缓冲装置
CN217229871U (zh) 家用电梯油丝绳自动拉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