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2266U - 翻转式座框骨架 - Google Patents
翻转式座框骨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32266U CN211032266U CN201922171418.XU CN201922171418U CN211032266U CN 211032266 U CN211032266 U CN 211032266U CN 201922171418 U CN201922171418 U CN 201922171418U CN 211032266 U CN211032266 U CN 2110322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frame
- synchronous
- connecting rod
- connecting rods
- turn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式座框骨架,包括两个竖向正对设置的安装支座,两个所述安装支座之间设有座框骨架本体,该座框骨架本体的后部设有后横管,所述后横管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上,所述后横管上固定有转动摇臂,该转动摇臂连接有转动驱动件,所述座框骨架本体与所述安装支座之间设有行程限位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能将中、后排座椅进行局部翻折,从而能将后排的两侧座位分隔开;实现后排座椅的座框在“三人位”和“两人位”之间进行可回复的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座框骨架。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骨架是支撑汽车座椅的内部关键配件,许多功能性的实现都是通过对座椅骨架的设计改造来完成的。汽车座椅骨架分为前排座椅骨架、中排座椅骨架、后排座椅骨架;当然,对于乘员数更多的汽车,座椅的数目和排数也会更多。一般来说,座椅骨架的功能及调节方式有:调角器带动的靠背骨架向前后旋转,座框骨架的前后移动,座框骨架的高度、仰角调节。基于越来越成熟消费市场,汽车座椅的功能性需求越来越高,有主机厂提出,将后排座椅进行可变设计,使其经过调节既能满足三人乘坐,又能变化为二人商务模式。现有设计采用直接在靠背上设置翻转扶手的方式,翻转扶手的下部与靠背铰接,翻转扶手收纳到靠背内时,可形成三人乘坐模式;翻转扶手出靠背时,扶手将两侧座位分割开,形成两人商务模式。其存在以下缺点:
①、后排座椅的座框部分不能分离,两侧座位依然连在一起,形式上不能形成完全独立的两部分;
②、由于扶手内嵌在靠背中,后排扶手的长度和高度难以兼顾。具体的,a、如保证扶手打开后有足够的长度,需使扶手的下连接点(铰接点)更靠近座框,这就使扶手打开后的高度很低,严重影响乘坐体验;目前的解决的方法是大大增加扶手厚度进行垫高,但这又会使扶手显得过于笨重;b、如保证扶手打开后有足够的高度,需使扶手的下连接点(铰接点)升高远离座框,这就使扶手打开后的长度很短,同样影响乘坐体验;或者如a点所述的那样。
因而,需要对主机厂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设计出功能性更全面,体验更好的座椅骨架,特别是针对后排的座椅骨架。
面对以上缺点,研究人员至少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实现后排座椅的座框在“三人位”和“两人位”之间进行可回复的调节;
2、在“三人位”向“两人位”变化时,“减掉的”的一个位置的座框应如何放置、收纳或隐藏;
3、如何既能保证后排扶手在打开后具有足够的长度,有具有足够的高度,同时又不能增大扶手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实现对后排座椅的座框进行调节,以使后排座椅的两侧座位独立分隔开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翻转的座框骨架,将其设于后排座椅两侧座位之间,在座框骨架打开后能与两侧座位对接,在座框骨架翻起来之后,两侧座位即可断开。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翻转式座框骨架,包括两个竖向正对设置的安装支座,两个所述安装支座之间设有座框骨架本体,该座框骨架本体的后部设有后横管,其关键在于:所述后横管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上,所述后横管上固定有转动摇臂,该转动摇臂连接有转动驱动件,所述座框骨架本体与所述安装支座之间设有行程限位件。采用该方案,将翻转式座框骨架置于后排的两侧座位之间,转动驱动件带动转动摇臂转动,使座框骨架本体水平与两侧座位对齐,从而形成连续的三人位,转动驱动件带动转动摇臂转动,使座框骨架本体翻转,即可将后排两侧座位分隔开,形成独立的两人位。
作为优选,所述行程限位件包括固定在座框骨架本体上的挡柱,在所述安装支座上围绕所述后横管设有两个挡点,所述挡柱位于两个所述挡点之间,所述挡柱随所述座框骨架本体翻转时,与其中一个所述挡点抵靠。
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支座上贯穿有翻转穿孔,所述后横管的端部活动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翻转穿孔内,在所述后横管的端部外壁和所述翻转穿孔的孔壁之间设有衬套。
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支座上围绕其对应的所述翻转穿孔设有一段弧形导向槽孔,所述挡柱水平活动穿设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孔内,所述弧形导向槽孔的两端形成两个所述挡点。
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两个同步连杆,在所述后横管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转动摇臂,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转动摇臂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连杆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转动摇臂铰接,两个所述同步连杆之间连接有同步驱动系。
所述同步驱动系包括两个翻转连杆,两个所述翻转连杆与两个所述安装支座一一对应,所述翻转连杆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支座铰接,两个所述翻转连杆之间连接有同步稳定杆,两个所述翻转连杆与两个所述同步连杆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连杆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翻转连杆铰接。
所述翻转连杆或所述同步稳定杆上设有驱动直线电机,该驱动直线电机的壳体与外固定件铰接,该驱动直线电机的推进部或与所述翻转连杆铰接,该驱动直线电机的推进部或与所述同步稳定杆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将中、后排座椅进行局部翻折,从而能将后排的两侧座位分隔开;实现后排座椅的座框在“三人位”和“两人位”之间进行可回复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j部放大图;
图3为座框骨架本体20摊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座框骨架本体20翻转至竖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挡柱23与弧形导向槽孔s1相配合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靠背本体10移至最前端位置时,各铰接点的连线示意图;
图7为靠背本体10移至最后端位置时,各铰接点的连线示意图;
图8为靠背本体10在前后端两个位置时,各铰接点的连线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4、5所示,一种翻转式座框骨架,包括两个竖向正对设置的安装支座s,两个所述安装支座s之间设有座框骨架本体20,该座框骨架本体20的后部设有后横管21,所述后横管2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所述后横管21上固定有转动摇臂22,该转动摇臂22连接有转动驱动件,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与所述安装支座s之间设有行程限位件。
具体的,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贯穿有翻转穿孔,所述后横管21的端部活动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翻转穿孔内,在所述后横管21的端部外壁和所述翻转穿孔的孔壁之间设有衬套。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呈矩形框状,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水平设置,所述后横管21的两端伸出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的范围,所述后横管21的两端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支座s,所述转动摇臂22位于所述安装支座s的外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行程限位件包括固定在座框骨架本体20上的挡柱23,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围绕所述后横管21设有两个挡点,所述挡柱23位于两个所述挡点之间,所述挡柱23随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翻转时,与其中一个所述挡点抵靠。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围绕其对应的所述翻转穿孔设有一段弧形导向槽孔s1,所述挡柱23水平活动穿设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孔s1内,所述弧形导向槽孔s1的两端形成两个所述挡点。
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两个同步连杆82,在所述后横管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转动摇臂22,所述同步连杆82与所述转动摇臂22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连杆82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转动摇臂22铰接,两个所述同步连杆82之间连接有同步驱动系。所述同步驱动系包括两个翻转连杆81,两个所述翻转连杆81与两个所述安装支座s一一对应,所述翻转连杆81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支座s铰接,两个所述翻转连杆81之间连接有同步稳定杆84,两个所述翻转连杆81与两个所述同步连杆82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连杆82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翻转连杆81铰接。所述翻转连杆81或所述同步稳定杆84上设有驱动直线电机85,该驱动直线电机85的壳体与外固定件90铰接,该驱动直线电机85的推进部或与所述翻转连杆81铰接,该驱动直线电机85的推进部或与所述同步稳定杆84铰接。
实施例2: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汽车座椅,还包括靠背本体10,一般情况下,本案应用于中排或后排汽车座椅,这时包括中排或后排汽座椅的靠背骨架总成,所述靠背本体10嵌入在靠背骨架总成内而又与其相互独立,靠背骨架总成倾斜设置并相对固定,靠背骨架总成的上部后倾而下部前倾,所述靠背本体10位于靠背骨架总成的中间位置,从而实现对靠背骨架总成的中间位置(即所述靠背本体10)的单独调节,靠背本体10前移至与靠背骨架总成平齐时停止,到达最前端;靠背本体10后移使其前方和靠背骨架总成所在平面之间形成让位容置空间,以容纳翻转后的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所述靠背本体10呈矩形方框状,所述靠背本体10倾斜设置,所述靠背本体10的上部后倾,所述靠背本体10的下部前倾,所述靠背本体10上对应两个所述翻转连杆81分别设有铰接支耳11,所述翻转连杆81倾斜设置,所述翻转连杆81的上部后倾,所述翻转连杆81的下部前倾,所述翻转连杆81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支座s铰接,所述翻转连杆81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铰接支耳11铰接;
所述靠背本体10还连接有翻转稳定件83;所述翻转稳定件83为稳定连杆,该稳定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靠背本体10铰接,所述稳定连杆的另一端与外固定件90铰接,所述外固定件90为车身或者是其他外支撑;所述翻转连杆81、所述靠背本体10和所述稳定连杆形成三连杆结构;所述稳定连杆也为两个,两个所述稳定连杆正对设置且分别靠近所述靠背本体10的左右两侧,所述稳定连杆倾斜设置,所述稳定连杆的上部后倾,所述稳定连杆的下部前倾,所述稳定连杆的下端与所述靠背本体10铰接,所述稳定连杆的上端与靠背骨架总成铰接。
结合图6、7、8可以看出,所述翻转连杆81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为L1,所述靠背本体10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为L2,所述稳定连杆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为L3;连线L1与水平面的夹角(锐角,下同)为α1,连线L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2,连线L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在所述靠背本体10移至最前或最后位置时,以及在所述靠背本体10的向前、向后的移动过程中:均有α2>α3,且α1<α2。由于靠背本体10是倾斜设置,在靠背本体10下方可以留出让位空间。以上角度设置可以使靠背本体10在向后移动的同时斜向下移动(相当于垂直靠背本体10的平面方向);以避免靠背本体10向上移动,并在相同的位移量下,可以使靠背本体10空出更多(厚度)的让位空间。
所述驱动直线电机85的推进部回缩,使翻转连杆81翻转,从而带动靠背本体10和座框骨架本体20联动。具体的,靠背本体10向后(斜向下)移动,留出容置空间,而座框骨架本体20翻转至靠背本体10前方,占据容置空间,即实现座框的收纳和隐藏。
图中仅示出了座椅(靠背、座框)的骨架部分,而座椅总成还包括泡沫和面套,再经过合理的尺寸设计,靠背可以给座框(座垫)提供足够的让位空间。且座框进入让位空间后,可使其外观平整自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翻转式座框骨架,包括两个竖向正对设置的安装支座(s),两个所述安装支座(s)之间设有座框骨架本体(20),该座框骨架本体(20)的后部设有后横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管(2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所述后横管(21)上固定有转动摇臂(22),该转动摇臂(22)连接有转动驱动件,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与所述安装支座(s)之间设有行程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座框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限位件包括固定在座框骨架本体(20)上的挡柱(23),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围绕所述后横管(21)设有两个挡点,所述挡柱(23)位于两个所述挡点之间,所述挡柱(23)随所述座框骨架本体(20)翻转时,与其中一个所述挡点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式座框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贯穿有翻转穿孔,所述后横管(21)的端部活动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翻转穿孔内,在所述后横管(21)的端部外壁和所述翻转穿孔的孔壁之间设有衬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式座框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支座(s)上围绕其对应的所述翻转穿孔设有一段弧形导向槽孔(s1),所述挡柱(23)水平活动穿设在所述弧形导向槽孔(s1)内,所述弧形导向槽孔(s1)的两端形成两个所述挡点。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翻转式座框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两个同步连杆(82),在所述后横管(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转动摇臂(22),所述同步连杆(82)与所述转动摇臂(22)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连杆(82)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转动摇臂(22)铰接,两个所述同步连杆(82)之间连接有同步驱动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式座框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系包括两个翻转连杆(81),两个所述翻转连杆(81)与两个所述安装支座(s)一一对应,所述翻转连杆(81)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支座(s)铰接,两个所述翻转连杆(81)之间连接有同步稳定杆(84),两个所述翻转连杆(81)与两个所述同步连杆(82)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连杆(82)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翻转连杆(81)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式座框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连杆(81)或所述同步稳定杆(84)上设有驱动直线电机(85),该驱动直线电机(85)的壳体与外固定件(90)铰接,该驱动直线电机(85)的推进部或与所述翻转连杆(81)铰接,该驱动直线电机(85)的推进部或与所述同步稳定杆(84)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71418.XU CN211032266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翻转式座框骨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71418.XU CN211032266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翻转式座框骨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32266U true CN211032266U (zh) | 2020-07-17 |
Family
ID=7156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7141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32266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翻转式座框骨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32266U (zh) |
-
2019
- 2019-12-06 CN CN201922171418.XU patent/CN2110322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68233U (zh) | 汽车座椅座靠联动结构 | |
CN211032266U (zh) | 翻转式座框骨架 | |
CN214386840U (zh) | 座椅翻转锁定机构 | |
CN101507555B (zh) | 靠头装置及带该靠头装置的活动座椅 | |
CN201109389Y (zh) | 四连杆机构型座椅骨架 | |
CN112932143A (zh) | 一种翻转阻尼调节装置 | |
CN110861549B (zh)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 | |
CN211468229U (zh) | 座椅靠背 | |
CN211032279U (zh) | 汽车座椅扶手安装结构 | |
CN211032267U (zh) | 带有扶手的汽车座椅 | |
CN210881748U (zh) | 一种车用连杆式收纳座椅 | |
CN110745042B (zh) | 一种汽车座椅座靠联动结构 | |
CN216508042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的电动腿托 | |
CN2878127Y (zh) | 轿车用组合式坐卧两用椅 | |
CN214341237U (zh) | 翻转阻尼调节装置 | |
CN113263963B (zh) | 一种电机驱动连杆式坐垫翻折机构 | |
CN113715700A (zh) | 靠背联动的座框后侧抬升机构 | |
CN209719321U (zh) | 一种与座椅靠背联动的坐垫上下调节机构 | |
CN112721754A (zh) | 一种靠背位置可变换的座椅及房车 | |
CN110745047B (zh) | 一种汽车座椅扶手安装结构 | |
CN201360763Y (zh) | 一种靠头装置及带该靠头装置的活动座椅 | |
CN219601116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屏幕结构 | |
CN110745039A (zh) | 一种座椅靠背 | |
CN218141155U (zh) | 座靠联动式汽车座椅 | |
CN220607891U (zh) | 一种零靠墙零重力沙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