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4326U -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4326U
CN211024326U CN201920663115.7U CN201920663115U CN211024326U CN 211024326 U CN211024326 U CN 211024326U CN 201920663115 U CN201920663115 U CN 201920663115U CN 211024326 U CN211024326 U CN 211024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piston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31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张治辉
蔡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uwe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uwe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uwe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uwe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31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4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4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43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呈密封设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阀和排气阀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进气阀分别设置在活塞的两侧,同时两个排气阀也设置在活塞的两侧,所述两个排气阀和两个进气阀延伸至壳体外侧的一端均通过三通管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塞,并且在活塞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进气阀以及两个排气阀,从而使得活塞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连续的进行进气排气,从而达到负压的目的,并且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叶片与空气之间产生振动,导致的噪音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技术中,常常会需要用到负压吸引装置对病人的体液进行收集,负压吸引装置由调压器、集液瓶、软管等组成。集液瓶上有两个软管接口,一个接负压终端,一个接入工作腔体。当负压终端接通时,集液瓶内将产生空气负压,该负压将引导污物(如污血、痰等)从另一个软管流入集液瓶内。
但是现有的负压吸引装置一般都是采用离心式的方式进行负压吸引,这样的吸引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扇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提出了采用活塞负压的方式,但是现有的活塞负压一般都是间接性的,影响吸引装置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同时具备噪音小,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呈密封设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阀和排气阀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进气阀分别设置在活塞的两侧,同时两个排气阀也设置在活塞的两侧,所述两个排气阀和两个进气阀延伸至壳体外侧的一端均通过三通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活塞固定。
所述进气阀包括阀体一,所述阀体一的内部设有固定板,且阀体一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固定板两侧的通孔,所述阀体一的一侧密封设置有密封塞一,所述密封塞一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所述排气阀包括阀体二,所述阀体二的一端呈封闭状,且在阀体二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密封设置的密封塞二,所述密封塞二与阀体二的封闭端之间通过弹性伸缩杆进行连接,所述阀体二上还开设有L形导腔。
优选的,所述阀体一和阀体二均呈空心的管状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L形导腔的一端开口位于阀体二的密封端处,且L形导腔的另一端位于密封塞二与阀体二的密封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穿出套管并延伸至套管的外侧,且滑杆的一端与套管的封闭端之间通过弹性元件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阀体二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一侧与密封塞二的一侧接触。
优选的,所述密封塞一的一侧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之间滑动连接,且连杆穿过固定板的一端上固定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塞,并且在活塞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进气阀以及两个排气阀,从而使得活塞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连续的进行进气排气,从而达到负压的目的,并且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叶片与空气之间产生振动,导致的噪音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的两侧设置进气阀,使得活塞在做往复的直线运动的时候,会改变壳体内部的气压,当活塞一侧的气压降低之后,进气阀内的空气会挤压弹簧,并推开密封塞,进入到活塞的内部,这样,可以连续的进行负压工作不会出现间断。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的两侧设置排气阀,使得活塞在做往复的直线运动的时候,会挤压壳体内部的空气,使得壳体内部的空气挤压密封塞二并通过L形导腔排出,这样可以连续的进行负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气阀的剖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性伸缩杆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壳体、2活塞、3进气阀、301阀体一、302固定板、303通孔、 304密封塞一、305弹簧、4排气阀、401阀体二、402密封塞二、403弹性伸缩杆、4031套管、4032滑杆、4033弹性元件、404L形导腔、5液压缸、6 限位环、7连杆、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2,所述活塞2的外表面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呈密封设置,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进气阀3和排气阀4,所述进气阀3和排气阀4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进气阀3分别设置在活塞2的两侧,同时两个排气阀4也设置在活塞2的两侧,所述两个排气阀4 和两个进气阀3延伸至壳体1外侧的一端均通过三通管连通,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输出端与活塞2固定。
所述进气阀3包括阀体一301,所述阀体一30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302,且阀体一301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固定板302两侧的通孔303,所述阀体一 301的一侧密封设置有密封塞一304,所述密封塞一304与固定板302之间通过弹簧305连接。
所述排气阀4包括阀体二401,所述阀体二401的一端呈封闭状,且在阀体二401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密封设置的密封塞二402,所述密封塞二402与阀体二401的封闭端之间通过弹性伸缩杆403进行连接,所述阀体二401上还开设有L形导腔404。L形导腔404的一端开口位于阀体二401的密封端处,且L形导腔404的另一端位于密封塞二402与阀体二401的密封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一301和阀体二401均呈空心的管状结构设置。弹性伸缩杆403包括套管4031,所述套管403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4032,所述滑杆4032的一端穿出套管4031并延伸至套管4031的外侧,且滑杆4032 的一端与套管4031的封闭端之间通过弹性元件4033进行连接。阀体二401 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的一侧与密封塞二402的一侧接触。密封塞一304的一侧固定有连杆7,所述连杆7的一端贯穿固定板302并与固定板302之间滑动连接,且连杆7穿过固定板302的一端上固定有限位块8。
在使用时,液压缸5推动活塞2在壳体1的内腔中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在运动的时候活塞2会挤压液壳体1内侧一侧的空气,在挤压壳体1一侧的空气时,空气从位于该侧的排气阀4中排出,同时在活塞2另一侧的气压降低,因此外部的空气会通过进气阀3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一直往复的进行工作时,便能够达到持续负压吸引的效果。同时在挤压的那一侧空气不会通过进气阀3排出,在压强交底的一侧空气也不会通过排气阀4进入,最后通过三通管,就能够持续的进行负压工作,同时不会产生噪音。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塞,并且在活塞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进气阀以及两个排气阀,从而使得活塞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连续的进行进气排气,从而达到负压的目的,并且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叶片与空气之间产生振动,导致的噪音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2),所述活塞(2)的外表面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呈密封设置,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进气阀(3)和排气阀(4),所述进气阀(3)和排气阀(4)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进气阀(3)分别设置在活塞(2)的两侧,同时两个排气阀(4)也设置在活塞(2)的两侧,所述两个排气阀(4)和两个进气阀(3)延伸至壳体(1)外侧的一端均通过三通管连通,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输出端与活塞(2)固定;
所述进气阀(3)包括阀体一(301),所述阀体一(30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302),且阀体一(301)的内壁上开设有连通固定板(302)两侧的通孔(303),所述阀体一(301)的一侧密封设置有密封塞一(304),所述密封塞一(304)与固定板(302)之间通过弹簧(305)连接;
所述排气阀(4)包括阀体二(401),所述阀体二(401)的一端呈封闭状,且在阀体二(401)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密封设置的密封塞二(402),所述密封塞二(402)与阀体二(401)的封闭端之间通过弹性伸缩杆(403)进行连接,所述阀体二(401)上还开设有L形导腔(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一(301)和阀体二(401)均呈空心的管状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腔(404)的一端开口位于阀体二(401)的密封端处,且L形导腔(404)的另一端位于密封塞二(402)与阀体二(401)的密封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杆(403)包括套管(4031),所述套管(403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杆(4032),所述滑杆(4032)的一端穿出套管(4031)并延伸至套管(4031)的外侧,且滑杆(4032)的一端与套管(4031)的封闭端之间通过弹性元件(4033) 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二(40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的一侧与密封塞二(402)的一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一(304)的一侧固定有连杆(7),所述连杆(7)的一端贯穿固定板(302)并与固定板(302)之间滑动连接,且连杆(7)穿过固定板(302)的一端上固定有限位块(8)。
CN201920663115.7U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4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3115.7U CN211024326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3115.7U CN211024326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4326U true CN211024326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311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4326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43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0407A (zh) * 2020-09-14 2020-12-15 安徽思嘉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捆包排列器
CN112190989A (zh) * 2020-09-18 2021-01-08 段斌 一种生物工程膜分离过滤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0407A (zh) * 2020-09-14 2020-12-15 安徽思嘉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捆包排列器
CN112190989A (zh) * 2020-09-18 2021-01-08 段斌 一种生物工程膜分离过滤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24326U (zh)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
CN103790798B (zh) 一种高压气泵
CN214836937U (zh) 一种高效往复式高压水泵
CN203835653U (zh) 一种高压气泵
CN114542417A (zh) 一种进气互补无油增效压缩机
CN112535157B (zh) 一种抽鱼机
KR101153624B1 (ko) 흡입밸브와 토출밸브가 일체형으로 형성된 플런저 펌프
CN101881260B (zh) 一种无油润滑的柱塞泵
CN109653983B (zh) 一种设有润滑机构的双活塞式压缩机
CN219492558U (zh) 一种排漏水泵及冲牙器
CN106481529A (zh) 一种抽压式水泵
CN101586545B (zh) 一种柱塞式淤泥泵
CN217354720U (zh) 一种双向往复柱塞泵
CN211874682U (zh) 一种高效的无油真空泵装置
CN205154524U (zh) 一种液压排液泵
CN209041039U (zh) 一种双向液压多用途大流量手摇泵
CN212712822U (zh) 一种过滤接头
CN219774288U (zh)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
CN220687730U (zh) 一种旋挖钻机开斗高压油缸
CN208564901U (zh) 一种新型活塞空压机
CN216518516U (zh)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空气压缩机
CN221033040U (zh) 一种冲牙器的水泵结构及冲牙器
CN207178139U (zh) 一种工作效率高的抽压式水泵
CN215633707U (zh) 一种冲牙器活塞泵用薄壁形活塞
CN218542577U (zh) 一种泵壳可快速散热的液压泵泵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