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4676U - 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14676U CN211014676U CN201922435137.0U CN201922435137U CN211014676U CN 211014676 U CN211014676 U CN 211014676U CN 201922435137 U CN201922435137 U CN 201922435137U CN 211014676 U CN211014676 U CN 211014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body
- plummer
- sensor
- post
- reference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传感器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包括传感器本体和连接装置,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底部中间焊接有螺纹柱,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部中间焊接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套柱的内部套接有承载台,所述套柱的外部分布有四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底部焊接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部,所述定位柱的顶部插接于所述承载台的底部,所述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左侧壁;该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传感器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四个定位柱,定位柱分别竖直的插于承载台底部的凹型槽中,四个定位柱相互协同并配合套柱控制载物台不发生倾斜,从而保证承载台载物的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重力传感器是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悬臂式位移器,与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的储能弹簧来驱动电触点,完成从重力变化到电信号的转换,广泛应用在中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内。新型属传感器技术,它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悬臂式位移器,与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的储能弹簧来驱动电触点,完成从重力变化到电信号的转换。现有的重力传感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使用的时候承载台由于受到不均衡的压力时易发生倾斜,从而会影响到载物台载物的稳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重力传感器在使用的时候承载台由于受到不均衡的压力时易发生倾斜,从而会影响到载物台载物的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包括传感器本体和连接装置,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底部中间焊接有螺纹柱,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部中间焊接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套柱的内部套接有承载台,所述套柱的外部分布有四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底部焊接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部,所述定位柱的顶部插接于所述承载台的底部,所述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左侧壁,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弹簧管、螺帽和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穿过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内腔中,所述弹簧管通过所述螺帽与所述传感器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前侧壁开有圆孔。
优选的,所述承载台的底部开有凹型槽,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凹型槽与所述承载台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凹型槽的内侧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外部套有橡胶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传感器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四个定位柱,定位柱分别竖直的插于承载台底部的凹型槽中,四个定位柱相互协同并配合套柱控制载物台不发生倾斜,从而保证承载台载物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传感器本体100,螺纹柱110,套柱120,承载台130,凹型槽131,圆孔140,定位柱150,连接装置200,弹簧管210,螺帽220,数据线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用于控制载物台不发生倾斜,保证承载台载物的稳定,请参阅图1-2,包括传感器本体100和连接装置200。
请再参阅图1-2,传感器本体100的底部中间焊接有螺纹柱110,传感器本体100的顶部中间焊接有套柱120,套柱12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套柱120的内部套接有承载台130,套柱120的外部分布有四个定位柱150,定位柱150的底部焊接于传感器本体100的顶部,定位柱150的顶部插接于承载台130的底部,传感器本体100用于检测重物的重量,并将数据信号通过数据线230传递,螺纹柱110用于对传感器本体100的位置进行固定,套柱120用于对承载台130进行固定,承载台130用于与重物的底部接触,承载重物,定位柱150用于加强承载台130的强度,控制承载台130不发生倾斜。
请再参阅图1,连接装置200安装于传感器本体100的左侧壁,连接装置200包括弹簧管210、螺帽220和数据线230,数据线230穿过传感器本体100的外侧壁延伸至传感器本体100的内腔中,弹簧管210通过螺帽220与传感器本体100固定连接,弹簧管210的右端插接于螺帽220的左侧壁,螺帽200用于传递信号,螺帽220用于将弹簧管210与传感器本体100连接,弹簧管210用于加强数据线230的柔韧性,数据线230用于电力的传输和信号的传递。
请再参阅图1,传感器本体100的前侧壁开有圆孔140。
请再参阅图1-2,为了有效的提高承载台130的平稳性,防止承载台130发生倾斜,承载台130的底部开有凹型槽131,定位柱150通过凹型槽131与承载台130滑动连接,定位柱150与凹型槽131的内侧壁接触。
请再参阅图1,为了提高螺纹柱110与外接装置连接的稳定性,螺纹柱110的外部套有橡胶环。
上述的定位柱150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具体数量,本技术领域人员在本装置能完成其平衡承载台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其数量。
工作原理:将螺纹柱110与外接的安装座上的螺孔螺纹连接,使得传感器本体100处于竖直状态,而承载台130的顶部处于水平状态,将重物放置于承载台130的顶部,承载台130受压后向下挤压传感器本体100内腔中的电子元件,从而电子元件将压力数据通过数据线230传递至显示设备(图中未画出)中,当重物的重心偏离承载台130时,使得承载台130受到不均衡的压力,此时四个定位柱150协同配合控制承载台130不发生倾斜,提高读数的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4)
1.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本体(100)和连接装置(200),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底部中间焊接有螺纹柱(110),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顶部中间焊接有套柱(120),所述套柱(12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套柱(120)的内部套接有承载台(130),所述套柱(120)的外部分布有四个定位柱(150),所述定位柱(150)的底部焊接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顶部,所述定位柱(150)的顶部插接于所述承载台(130)的底部,所述连接装置(200)安装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左侧壁,所述连接装置(200)包括弹簧管(210)、螺帽(220)和数据线(230),所述数据线(230)穿过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内腔中,所述弹簧管(210)通过所述螺帽(220)与所述传感器本体(10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前侧壁开有圆孔(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130)的底部开有凹型槽(131),所述定位柱(150)通过所述凹型槽(131)与所述承载台(130)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柱(150)与所述凹型槽(131)的内侧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110)的外部套有橡胶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35137.0U CN211014676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35137.0U CN211014676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14676U true CN211014676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6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35137.0U Active CN211014676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14676U (zh)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35137.0U patent/CN2110146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38243A (zh) | 一种电子秤 | |
CN103816954B (zh) | 医用试管架 | |
CN105342301B (zh) | 智能水杯的防倾倒方法 | |
CN211014676U (zh) | 一种提高重力传感器受压稳定装置 | |
CN211289203U (zh) | 一种管道探伤定位检测机器人 | |
CN105476375B (zh) | 防倾倒智能水杯 | |
CN204818637U (zh) | 减振器衬管组件压装工装 | |
CN205146269U (zh) | 一种试管 | |
CN106124020A (zh) | 一种双精电子秤 | |
CN208000326U (zh) | 一种超级电容器测试夹具 | |
CN207994216U (zh) | 充电结构及用电设备 | |
CN206862870U (zh) | 海底沉积物探管 | |
CN208155301U (zh) | 一种路基沉降的监测装置 | |
CN210664417U (zh) | 一种土木用边坡稳定性检测装置 | |
CN211014675U (zh) | 一种持续降温式重力传感器 | |
CN215060004U (zh) | 一种动力管道水平校准支架 | |
CN212628004U (zh) |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手机支架 | |
CN108896012A (zh) |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水准仪 | |
CN213714457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液位传感器 | |
CN215817666U (zh) | 无线充电电源 | |
CN216483322U (zh) | 一种智能型物位变送器 | |
CN209372892U (zh) | 一种电池功率测试用固定装置 | |
CN210899983U (zh) | 一种物联网监测与控制一体化装置 | |
CN217765166U (zh) | 一种气体流量校准仪的安装底座 | |
CN205537877U (zh) | 智能称重仪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