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2062U -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2062U
CN211012062U CN201922136125.8U CN201922136125U CN211012062U CN 211012062 U CN211012062 U CN 211012062U CN 201922136125 U CN201922136125 U CN 201922136125U CN 211012062 U CN211012062 U CN 211012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oling system
buried
external cool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61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
汪伟
辛萍
李荣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19221361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2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2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2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将内冷系统的热量传递至外冷系统的中间换热器,外冷系统中设置埋地式换热器,中间换热器接收内冷系统产生热量后的传热介质传输至埋地式换热器,埋地式换热器将传热介质带来的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冷却之后的传热介质再通入中间换热器进行循环。本实用新型采用中间换热器对内冷系统的循环冷却工质降温,并将接收热量后的传热介质传输至埋地式换热器,埋地式换热器将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利用大地中的土壤作为天然的冷却介质,相较于水冷塔的冷却方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相比空冷器等也大大减小了地上设备占地面积,降低设备运行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流阀冷却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换流阀是换流站实现交直流电能转换的核心设备,换流阀内部的晶闸管在运行过程中因功率损耗所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晶闸管芯片的温度上升,一旦超过晶闸管的最高结温,晶闸管就会损毁,所以换流阀需要使用冷却介质来循环吸热降温。换流阀冷却系统分为内冷及外冷两部分。内冷系统冷却介质通常采用去离子水或添加乙二醇的离子水,将运行中的换流阀散发出的热量吸收,以维持换流阀的正常工作温度。内冷系统采用闭式循环,减少与大气接触,避免各种杂质进入内冷水系统,在换流阀第一次投运前,就必须向阀的内冷却回路注入纯水,冷却水管将阀内所有元件的散热器连接起来。较低温度的冷却水经循环水泵加压后进入冷却水管流入阀内全部散热器,吸收晶闸管元件及其辅助元件产生的热量,水温将升高。
与换流阀可控硅元件进行了热交换而升温的阀内冷水,须经过二次冷却(即外冷系统)降低水温后再进入换流阀进行冷却。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冷却容量,使内冷水温度控制在可保证阀组正常运行的范围内。目前,换流阀外冷却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有空冷器空冷、冷却塔水冷及空冷器串联辅助水冷塔三种方式。空冷方式节约水资源,但有如下缺点:1)对气象条件要求严苛(一般在室外气温与换流阀的进水温差值达6℃以上才能保证冷却效果);2)设备占地面积大;3)运行噪声大。水冷方式冷却效率高,但有如下缺点:1)对水源的可靠性要求较高;2)耗水量大;3)对水质要求较高;空冷串联辅助水冷方式运行方式较为灵活,既克服了工程所在低水资源短缺的不足,而且能有效解决空冷方式夏季冷却容量不足等问题。但其缺点亦较为明显:1)设备造价最高;2)设备占地面积更大,影响换流变压器运输转向空间时成为换流变广场布置的制约因素;3)其辅助水冷系统仅每年夏季高温期短暂投入使用,故系统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夏季高温期过后需排空辅助水冷系统,以防止水质变坏、冬季结冰等不利影响;来年夏季高温期前需补水,每年循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工作过程的制约因素多且设备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规避水冷方式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限制,同时具有设备占地面积小,运行无噪音,维护管理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将内冷系统的热量传递至外冷系统的中间换热器,外冷系统中设置埋地式换热器,中间换热器接收内冷系统产生热量后的传热介质传输至埋地式换热器,埋地式换热器将传热介质带来的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冷却之后的传热介质再通入中间换热器进行循环。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换热器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埋地式换热器采用埋地式U形管换热器。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冷系统中的传热介质采用液态水,外冷系统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节水池;所述中间换热器、埋地式换热器和调节水池通过管路组成闭式循环系统。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埋地式换热器的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一循环水泵;调节水池的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二循环水泵。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冷系统中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用于调节传热介质压力的氮气稳压系统。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设置多组并联或串联的外冷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与内冷系统连接。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并联或串联的埋地式换热器与中间换热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的冷却方法:首先将中间换热器同时与内冷系统和外冷系统连接,换流阀产生的热负荷通过内冷系统的循环冷却工质传递至中间换热器;然后通过中间换热器对内冷系统的循环冷却工质降温,并将接收热量后的传热介质传输至埋地式换热器;最后通过埋地式换热器将传热介质带来的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
作为优选,外冷系统的传热介质采用液态水,且外冷系统中设置有调节水池6;外冷系统第一次投运前向回路中注入足量的循环水,监测循环水的水温、流量信号以及内冷系统的循环冷却工质温度、流量信号,进行逻辑计算之后,控制外冷系统调节水池6的输出流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中间换热器是内、外冷系统热交换主要设备,通过其热交换,外冷系统中的传热介质带走内冷系统产生的热量,埋地式换热器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利用大地的土壤作为天然的冷却介质,冷却之后的传热介质再通入中间换热器进行循环,不但提高了系统换热效率,而且实现了外冷水的闭式循环,相较于水冷塔的冷却方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而相较于空冷器及空串水的冷却方式,大大减小了地上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也降低了设备运行噪声。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外冷系统的加装方式灵活,可以设置多组并联或串联的外冷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与内冷系统连接,也可以在同一组外冷系统中设置多个并联或串联的埋地式换热器与中间换热器连接,根据工程实际要求,通过调节水池调节外冷系统传热介质流量,满足内冷负荷变化的要求,通过氮气稳压系统调节传热介质压力,系统运行高效、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单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换流阀;2-内冷循环泵;3-中间换热器;4-埋地式换热器;5-第一循环水泵;6-调节水池;7-第二循环水泵;8-氮气稳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将内冷系统的热量传递至外冷系统的中间换热器3,中间换热器3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其中一路管道连接在内冷系统当中,另一路管道连接在外冷系统当中,传热介质采用液态水。外冷系统中设置埋地式换热器4,埋地式换热器4采用埋地式U形管换热器。中间换热器3接收内冷系统产生热量后的传热介质传输至埋地式换热器4,埋地式换热器4将传热介质带来的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冷却之后的传热介质再通入中间换热器3进行循环。外冷系统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节水池6,中间换热器3、埋地式换热器4和调节水池6通过管路组成闭式循环系统。埋地式换热器4的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一循环水泵5,调节水池6的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二循环水泵7。外冷系统中还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用于调节传热介质压力的氮气稳压系统8。
根据换流阀的冷却负荷要求,可以设置多组并联或串联的外冷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3与内冷系统连接。多组并联设置的外冷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3同时与内冷系统连接,或者多组串联设置的外冷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3先后依次与内冷系统连接。根据工程实际要求,也可以在一组外冷系统中,设置多个并联或串联的埋地式换热器4,多个并联的埋地式换热器4同时与中间换热器3连接,或者多个串联的埋地式换热器4先后依次与中间换热器3连接,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中间换热器3同时与内冷系统和外冷系统连接,外冷系统的传热介质采用液态水,外冷系统第一次投运前向回路中注入足量的循环水,换流阀产生的热负荷通过内冷系统的循环冷却工质传递至中间换热器3;然后,通过中间换热器3对内冷系统的循环冷却工质降温,并将接收热量后的传热介质传输至埋地式换热器4;最后,通过埋地式换热器4将传热介质带来的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外冷系统中设置有调节水池6,调节水池6内设置有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循环水的水温、流量信号与内冷系统的循环冷却工质温度、流量信号,进行逻辑计算之后,连锁控制第二循环水泵7的流量,以满足内冷系统换热负荷要求。外冷系统中连接的氮气稳压系统8主要用于调节外冷循环水系统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利用埋地式U形管换热器将内冷系统热负荷最终排至大地。利用管壳式换热器(水-水交换)作为内、外冷系统热交换主要设备,不但提高了系统换热效率,而且实现了外冷水的闭式循环,较之水冷塔冷却方式,大大节约水资源。较之空冷器或者空串水的冷却方式,大大减小地上设备占地面积小、降低设备运行噪声。
本实用新型外冷系统的加装方式灵活,可以设置多组并联或串联的外冷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与内冷系统连接,也可以在同一组外冷系统中设置多个并联或串联的埋地式换热器与中间换热器连接,根据工程实际要求,通过调节水池调节外冷系统传热介质流量,满足内冷负荷变化的要求,通过氮气稳压系统调节传热介质压力,系统运行高效、可靠。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该技术方案还可以进行若干简单的修改和替换,这些修改和替换也均会落入由权利要求所划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内冷系统的热量传递至外冷系统的中间换热器(3),外冷系统中设置埋地式换热器(4),中间换热器(3)接收内冷系统产生热量后的传热介质传输至埋地式换热器(4),埋地式换热器(4)将传热介质带来的系统热负荷排放至大地,冷却之后的传热介质再通入中间换热器(3)进行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换热器(3)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埋地式换热器(4)采用埋地式U形管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传热介质采用液态水,外冷系统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节水池(6);
所述中间换热器(3)、埋地式换热器(4)和调节水池(6)通过管路组成闭式循环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埋地式换热器(4)的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一循环水泵(5);
调节水池(6)的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二循环水泵(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外冷系统中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用于调节传热介质压力的氮气稳压系统(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多组并联或串联的外冷系统通过中间换热器(3)与内冷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并联或串联的埋地式换热器(4)与中间换热器(3)连接。
CN201922136125.8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Active CN211012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6125.8U CN211012062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6125.8U CN211012062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2062U true CN211012062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6125.8U Active CN211012062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20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6053A (zh) * 2019-12-03 2020-02-18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3587525A (zh) * 2020-04-30 2021-11-02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增强型闭路冷却系统的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6053A (zh) * 2019-12-03 2020-02-18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3587525A (zh) * 2020-04-30 2021-11-02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增强型闭路冷却系统的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203B (zh) 提高蓄冷空调系统蓄冷密度的方法及蓄冷空调系统
CN101424472B (zh) 生产设备水冷却系统
CN211012062U (zh)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CN213636112U (zh) 冷水机组与储能系统
CN110806053A (zh) 一种基于土壤源热交换的闭式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5265542U (zh) 一种换流阀外冷却系统
CN108495531B (zh) 一种无水冷却节能环保大功率整流系统
CN115962585A (zh) 一种复合型防结垢吸收器及其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工艺
CN1588587A (zh) 冷却变压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15289872A (zh) 一种四元高效换热器及其吸收式制冰系统和应用
CN113178271B (zh) 一种非能动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
CN202041103U (zh) 联合式空冷器及基于这种空冷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13660835A (zh) 一种用于储能交流侧的一体化冷却系统及方法
JP2004012025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
CN212344356U (zh) 用于海上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的公用冷却系统
CN210900080U (zh) 一种换流阀冷却系统
CN113710076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
CN112992488A (zh) 一种内循环水冷却系统柔直变压器冷却方法
CN102564160A (zh) 联合式空冷器及基于这种空冷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和方法
CN110595109A (zh) 一种区块式岩土储能装置及具有其的储能系统
CN2749030Y (zh) 电力变压器的冷却系统
CN113179613B (zh) 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优质冷源的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12458011U (zh) 节能型循环冷却系统
CN216795566U (zh) 一种用于海底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CN217358190U (zh) 储能站环境温度控制装置及储能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