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004U - 一种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1004U
CN211001004U CN201921997257.3U CN201921997257U CN211001004U CN 211001004 U CN211001004 U CN 211001004U CN 201921997257 U CN201921997257 U CN 201921997257U CN 211001004 U CN211001004 U CN 211001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row
seats
automobile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72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华山
王龙强
王超
野尻
周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yu Group JSCL
Original Assignee
Hanyu Group JSC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yu Group JSCL filed Critical Hanyu Group JSCL
Priority to CN2019219972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1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1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1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从前至后设置于车厢内的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前排座椅为驾驶座,所述驾驶座位于车厢空间的横向中间位置,所述中排座椅为可水平旋转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后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可以满足人们在乘坐汽车时面对面的会议需求,座椅的状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车厢的不同模式,使乘客能方便地在正常模式与会议模式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现下,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只是出行乘坐那么简单,有时也会需要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临时进行一些商业洽谈等活动以及进行适当的休息,然而现有汽车车厢中各排座椅排布形式使得无法满足这类情景的需要。以轿车为例,由于其长度限制,一般具有两排座椅,分别是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排除驾驶员在外,副驾驶位的乘客和后排乘客不能面对面地交谈,导致无法实现在汽车行进过程中进行商务会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其可以满足人们在乘坐汽车时面对面的会议需求,座椅的状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车厢的不同模式,使乘客能方便地在正常模式和会议模式之间切换;前排与中排座椅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分布的特定设置,还有利于节省车厢空间。
一种汽车,包括从前至后设置于车厢内的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座椅为驾驶座,所述驾驶座位于车厢空间的横向中间位置,所述中排座椅为可水平旋转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排座椅设置为水平可旋转座椅,满足了车辆行进过程中乘客的会议需求,当中排座椅旋转至与后排座椅相对,形成车厢的会议模式;当中排座椅复位使其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同,形成车厢的正常模式。中排座椅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由于驾驶座的中置设置,中排座椅位于驾驶座的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后方,而非驾驶座的正后方,使中排座椅与前排座椅的前后间距较现有技术可以缩短,中排座椅的前方、驾驶座的侧面向车门方向延伸的空间可用于放置中排乘客的腿部,对于三排式座椅的车厢来说,可以缩短车厢长度,以进一步地缩短交通工具例如小汽车的整体长度。
优选地,每个中排座椅上距离其旋转轴最远处的旋转轨迹为第一轨迹,所述第一轨迹在车厢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第一投影线是圆形;所述驾驶座上距离所述第一轨迹最近处在车厢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点,所述第二投影点距离所述第一投影线0~50mm。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投影点可以是所述第一投影线相切直线的切点,还可以是位于所述第一投影线外,且与第一投影线具有较小间距。这样,中排座椅与驾驶座的空间正好足以保证中排座椅顺利旋转而不被驾驶座阻挡,同时又与驾驶座之间的前后及左右距离最小,以达到最佳的节约车厢空间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是可前后移动的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均可根据乘客需要前后移动。当车厢处于会议模式时,中排座椅的朝向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反,中排座椅和/或后排座椅的前后移动可以调节中排乘客和后排乘客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双方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条座椅导轨,所述座椅导轨固设于车厢地面上,位于所述中排座椅或后排座椅的下方,所述中排座椅及后排座椅可沿所述座椅导轨前后移动。这是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可前后移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然,也可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结构使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实现前后移动。进一步地,每个中排座椅和每个后排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所述靠背可绕与之对应的座垫转动。即乘客可根据需要选择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上可坐、可靠、可躺。当乘客调节靠背使之向下转动,即开启了休息模式。当然,乘客休息时可根据情况将座椅向前移动,以便保证本人及后排乘客足够的休息空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靠背可旋转至其与所述座垫的最大夹角为160°。这样,靠背即使按最大的角度旋转,其与座垫的夹角也不会超过160°,这一方面给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休息场所,另一方面,前排座椅的下方为后排乘员的脚部放置留有了一定空间,使得给两排乘客提供休息场所的同时节省空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靠背的可旋转角度可以更大,具体角度可按照乘客的喜好或需求进行自主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各设置有两个。这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各设置两个,一方面高效地利用车厢空间,且让每个乘客具有舒适的空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排座椅还可以设置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桌子,每个后排座椅位于相对应中排座椅的后方,所述桌子可沿两个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前后移动。桌子的用途既可以是支撑物品也可以是作为扶手。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桌子是可折叠桌,所述可折叠桌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桌子与所述两个后排座椅并排时,所述桌子呈折叠状态。当桌子移动到后排座椅与中排座椅之间时,桌子可以展开,作为会议桌。
进一步地,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桌子导轨,所述桌子导轨固设于车厢地面上,位于所述桌子的下方,所述桌子可沿所述桌子导轨前后移动。这是桌子可前后移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然,也可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结构使桌子实现前后移动。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可折叠桌包括支撑部和可折叠面板,所述支撑部可在所述桌子导轨上前后滑动。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排座椅的朝向与所述后排座椅的朝向相反时,所述中排座椅的前端面与所述后排座椅的前端面的间距为600~750mm。该合理间距的设置,使处于会议中的乘客之间距离既不太近而显得拥挤,也不至于太远使得增加整个车厢长度。
进一步地,每个中排座椅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最大旋转角度设置为180°,使得乘客在进行正常模式与会议模式切换时,直接旋转到最大角度即可,无需考虑座椅是否对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不但使得车厢的有限空间内乘客的乘坐的空间足够,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地乘坐环境,还满足了车辆行进过程中乘客在车内进行面对面的会议交流的需求,当中排座椅旋转至与后排座椅相对,形成车厢的会议模式;当中排座椅复位使其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同,形成车厢的正常模式,乘客可根据需要在正常模式和会议模式之间随意切换。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供乘客疲惫之余以平躺的方式进行休息,形成车厢的休息模式,乘客能够在正常模式、会议模式以及休息模式中随意切换,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实际使用价值。
(2)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中排座椅位于驾驶座的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后方,由于驾驶座的中置,使中排座椅的前方、驾驶座的侧面向车门方向延伸的空间可用于放置中排乘客的腿部,这使得中排座椅与前排座椅的前后间距可以缩短,对于三排式座椅的车厢来说,可以缩短车厢长度,以进一步地缩短交通工具例如小汽车的整体长度。
(3)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中排座椅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后排座椅既可以设置1个,也可以设置2~3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均设置两个。中排座椅设置两个可以在实现车厢会议功能的基础上更大限度地利用车厢空间,后排座椅设置两个可以给会议桌的设置留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汽车处于正常模式下的俯视透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汽车处于正常模式下的车厢内部布置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汽车车厢中一个中排座椅的转动过程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汽车处于会议模式下的俯视透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汽车处于会议模式的车厢内部布置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汽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时的休息模式下的车厢内部布置示意图。
其中:1-方向盘,2-前排座椅,21-座垫,22-靠背,23-头枕,3-中排座椅,31-座垫,32-靠背,33-头枕,4-后排座椅,41-座垫,42-靠背,43-头枕,5-座椅导轨,6-桌子,61-可折叠部,62-固定部,7-桌子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从前至后设置于车厢内的前排座椅2、中排座椅3和后排座椅4,前排座椅2为驾驶座,所述驾驶座位于车厢空间的横向中间位置,中排座椅3为可水平旋转的座椅,设置于前排座椅2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后方。一般地,前排座椅2都设置在方向盘1的正后方。当中排座椅3旋转至与后排座椅4相对,形成车厢的会议模式,满足了车辆行进过程中乘客的会议需求;当中排座椅3复位使其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同,形成车厢的正常模式,图3示出了一个中排座椅从初始状态转动至会议状态的过程,图4是汽车处于会议模式下的俯视透视图。本实施例中,车厢的正常模式时座椅的布置方式具体为:前排座椅2、中排座椅3、后排座椅4皆为同一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同;车厢的会议模式时座椅的布置方式具体为:前排座椅2、后排座椅4为同一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同,中排座椅3的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反。中排座椅3可以在驾驶座的左侧或右侧设置一个,也可以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又由于中排座椅3位于驾驶座的后方,那么中排座椅3的前方、驾驶座的侧面向车门方向延伸的空间可用于放置中排乘客的腿部,这使得中排座椅3与前排座椅2的前后间距可以缩短,对于三排式座椅的车厢来说,可以缩短车厢长度,以进一步地缩短交通工具例如小汽车的整体长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中排座椅上距离其旋转轴最远处的旋转轨迹为第一轨迹,所述第一轨迹在车厢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第一投影线是圆形;所述驾驶座上距离所述第一轨迹最近处在车厢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点,所述第二投影点距离所述第一投影线0~50mm。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投影点可以是所述第一投影线相切直线的切点,还可以是位于所述第一投影线外,且与第一投影线具有较小间距。这样,中排座椅与驾驶座的空间正好足以保证中排座椅顺利旋转而不被驾驶座阻挡,同时又与驾驶座之间的前后及左右距离最小,以达到最佳的节约车厢空间的目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中排座椅3和后排座椅4各设置有两个,中排座椅3和后排座椅4是可前后移动的座椅。中排座椅3和后排座椅4均可根据乘客需要前后移动。当车厢处于会议模式时,中排座椅3的朝向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反,中排座椅3和/或后排座椅4的前后移动可以调节中排乘客3和后排乘客4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双方需求。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汽车车厢内还包括若干条座椅导轨5,座椅导轨5固设于车厢地面上,位于中排座椅3或后排座椅4的下方,中排座椅3及后排座椅4可沿座椅导轨5前后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结构使中排座椅3和后排座椅4实现前后移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6所示,每个中排座椅3和每个后排座椅4可包括座垫31/41和靠背32/42,靠背可绕与之对应的座垫转动。一般地,在靠背32/42上还会设置有头枕33/43。即乘客可根据需要选择在前排座椅3和后排座椅4上可坐、可靠、可躺。当乘客调节靠背之使向下转动,即开启了休息模式。车厢的休息模式时座椅的布置方式具体为:前排座椅2、中排座椅3、后排座椅4皆为同一朝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同,中排座椅3和/或后排座椅4的靠背绕座垫旋转后与座垫形成一钝角。当然,具体情况下,乘客休息时可根据情况将座椅向前移动,前排座椅前向移动以便保证本人及后排乘客足够的休息空间,后排座椅向前移动以便保证座椅靠背旋转时后方有足够空间。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靠背与对应座垫的最大夹角为160°。这样,靠背即使按最大的角度旋转,其与座垫的夹角也不会超过160°,这一方面给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休息场所,另一方面,前排座椅的下方为后排乘员的脚部放置留有了一定空间,使得给两排乘客提供休息场所的同时节省空间。一般地,前排座椅2也可包括座垫21和靠背22、头枕23,靠背22与座垫21之间的夹角可调节。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汽车还可包括桌子6,每个后排座椅4位于相对应中排座椅3的后方,桌子6可沿两个后排座椅4之间的空间前后移动。桌子6的用途既可以是支撑物品也可以是作为扶手。进一步优选地,桌子6可以是可折叠桌,可折叠桌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桌子6与两个后排座椅4并排时,桌子6呈折叠状态(如图2所示)。当桌子6移动到后排座椅4与中排座椅3之间时,桌子6可以展开,作为会议桌(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汽车还包括桌子导轨7,桌子导轨7固设于车厢地面上,位于桌子6的下方,桌子6可沿桌子导轨7前后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结构使桌子实现前后移动。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桌包括支撑部(未图示)和可折叠面板,支撑部可在桌子导轨7上前后滑动,支撑部可以是支撑平台,也可以是支撑腿,其中可折叠面板可以包括可折叠部61和固定部6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中排座椅3的朝向与后排座椅4的朝向相反时,中排座椅3的前端面与后排座椅4的前端面的间距为600~750mm。该合理间距的设置,使处于会议中的乘客之间距离既不太近而显得拥挤,也不至于太远使得增加整个车厢长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中排座椅3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最大旋转角度设置为180°,使得乘客在进行正常模式与会议模式切换时,直接旋转到最大角度即可,无需考虑座椅是否对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汽车,包括从前至后设置于车厢内的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座椅为驾驶座,所述驾驶座位于车厢空间的横向中间位置,所述中排座椅为可水平旋转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左右一侧或两侧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每个中排座椅上距离其旋转轴最远处的旋转轨迹为第一轨迹,所述第一轨迹在车厢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第一投影线是圆形;所述驾驶座上距离所述第一轨迹最近处在车厢地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点,所述第二投影点距离所述第一投影线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是可前后移动的座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条座椅导轨,所述座椅导轨固设于车厢地面上,位于所述中排座椅或后排座椅的下方,所述中排座椅及后排座椅可沿所述座椅导轨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每个中排座椅和每个后排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所述靠背可绕与之对应的座垫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可旋转至其与所述座垫的最大夹角为16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各设置有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桌子,每个后排座椅位于相对应中排座椅的后方,所述桌子可沿两个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前后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桌子是可折叠桌,所述可折叠桌包括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桌子与所述两个后排座椅并排时,所述桌子呈折叠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桌子导轨,所述桌子导轨固设于车厢地面上,位于所述桌子的下方,所述桌子可沿所述桌子导轨前后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桌包括支撑部和可折叠面板,所述支撑部可在所述桌子导轨上前后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排座椅的朝向与所述后排座椅的朝向相反时,所述中排座椅的前端面与所述后排座椅的前端面的间距为600~7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每个中排座椅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
CN201921997257.3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 Active CN211001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257.3U CN211001004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257.3U CN211001004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1004U true CN21100100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5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7257.3U Active CN211001004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10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799A (zh) * 2021-08-05 2021-09-28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
CN114194226A (zh) * 2021-12-03 2022-03-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商务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5195538A (zh) * 2021-04-08 2022-10-1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538A (zh) * 2021-04-08 2022-10-1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N115195538B (zh) * 2021-04-08 2023-06-0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调整方法及汽车座椅调整系统
CN113442799A (zh) * 2021-08-05 2021-09-28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
CN114194226A (zh) * 2021-12-03 2022-03-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商务车厢及轨道车辆
WO2023097843A1 (zh) * 2021-12-03 2023-06-0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商务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4194226B (zh) * 2021-12-03 2023-12-22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商务车厢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01004U (zh) 一种汽车
EP1449710B1 (en) Seat device including a stowable auxiliary seat
US10189373B2 (en) Seat arrangement
JP2004106739A (ja) 車両用シート配列構造
JP2019085070A (ja) 乗物用シート構造
CN103448580A (zh) 汽车后排座椅
GB2523817A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vehicle seating
JP2017036003A (ja) バス
CN209938601U (zh) 一种座椅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4827936A (zh) 内嵌式扶手座椅及车辆
CN218400842U (zh) 物流车
JP2000062502A (ja) 車両のシート配置構造
JP20191422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08155724A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2012025222A (ja) 車室内フロア構造
JP405024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444238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8284901A (ja) 自動車の車室内構造
JP2019151196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CN218343319U (zh) 一种车辆座椅、车辆内饰件及车辆
CN220465299U (zh) 座椅、座椅系统和交通工具
CN219096548U (zh) 一种车辆
JP387080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211223114U (zh) 一种车座位布置系统
JPS63151551A (ja) 自動車のシ−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