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9963U -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9963U
CN210989963U CN201921177474.8U CN201921177474U CN210989963U CN 210989963 U CN210989963 U CN 210989963U CN 201921177474 U CN201921177474 U CN 201921177474U CN 210989963 U CN210989963 U CN 210989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cyclone
cov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74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长琴
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ucha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ucha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ucha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ucha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74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9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9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9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包括手柄、设置在手柄内的吸抽电机、位于手柄前端且与吸抽电机连通的旋风分离构件、连通旋风分离构件的吸尘构件,旋风分离构件包括集尘杯;网孔过滤罩;过滤件;旋风增强组件,包括通气架,通气架与网孔过滤罩之间形成进气腔,通气架设置有多个与进气腔连通的旋风腔,旋风腔上端位于过滤件下端;通气架卸料管、隔离板,网孔过滤罩下端设置有定位在集尘杯底壁上且与卸料管下端连通的收集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在网孔过滤罩内增设旋风增强组件,将衰减的空气再次进行增强,进而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提高设备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由于体积较小,使用时无需在地面上拖动或移动,使用便捷,深受用户欢迎。例如公布号为CN107997674A的中国专利《手持式吸尘器》,包括吸气短管;旋风分离装置;抽吸电机装置,其用于在吸气短管处产生真空抽吸力,抽吸电机装置位于旋风分离装置上部的后侧,通过旋风分离装置用于将灰尘进行过滤。旋风分离装置包括一可拆分的尘杯,尘杯内侧设置有一网孔过滤罩,尘杯的内壁面与网孔过滤罩之间形成一上游旋风分离室,所述的网孔过滤罩内侧设置有多个并联的下游旋风分离室,多个所述的下游旋风分离室均与所述的上游旋风分离室相连通,同时在网孔过滤罩上端还设置有上游过滤器。通过网孔过滤罩和上游过滤器,实现对空气的二次过滤。
但是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网孔过滤罩靠近吸气短管的一侧分布有通孔,空气会直接通过该区域的通孔,导致大部分空气会从该部位进入到内部,相对吸气短管较远距离的通孔吸附效果变差,会减弱产生的旋风通道吸力。另一方面空气在通过网孔过滤罩后,直接进入到上游过滤器内,空气吸力势必会部分衰减,进而会影响整个吸尘器的吸抽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具有增强吸收功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包括手柄、设置在手柄内的吸抽电机、位于手柄前端且与所述吸抽电机连通的旋风分离构件、连通旋风分离构件的吸尘构件,所述旋风分离构件包括
集尘杯,上端连接有出气口的安装盖、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吸尘构件的吸气管;
网孔过滤罩,朝向吸气管的侧壁形成有挡风板,所述网孔过滤罩与所述集尘杯之间形成初步过滤腔;
过滤件,位于所述出气口下方且位于网孔过滤罩上端;
旋风增强组件,包括定位在所述网孔过滤罩上的通气架,所述通气架与所述网孔过滤罩之间形成进气腔,所述通气架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的旋风腔,所述旋风腔上端位于所述过滤件下端;
所述通气架还设置有上端与所述旋风腔连通的卸料管、定位在所述网孔过滤罩上且用于隔离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卸料管下端连通的隔离板,所述网孔过滤罩下端设置有定位在所述集尘杯底壁上且与所述卸料管下端连通的收集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尘器通过吸抽电机实现手柄内的负压,进而与手柄连接的旋风分离构件中产生负压,最后实现吸尘构件进行吸入带有灰尘的空气。其中旋风分离构件包括集尘杯,位于集尘杯中的网孔过滤罩,网孔过滤罩和集尘杯之间形成初步过滤腔,当设备开始后,带有灰尘的空气从吸气管进入到集尘杯内,通过网孔过滤罩进行初步过滤,大部分灰尘呗手机在初步过滤腔内。网孔过滤罩靠近吸气管的一端设置一块挡风板,使得从起从吸气管进入时,被引流到网孔过滤罩的其余端面上,促进旋风风道的生成,进而促进空气的流通,避免空气在进入到网孔过滤罩内发生衰减。
另一方面空气进入到网孔过滤罩内的进气腔内,空气通过通气架进入到多个管径较小的旋风腔内,使得空气再次形成旋风风道,空气再次发生离心力,一方面确保进入到过滤件之前风力依旧强劲,另一方面提高对空气的净化效果。空气在通过该旋风增强组件后,灰尘一方面被过滤件吸附,另一方面由于离心运动和自身的重力原因,通过旋风腔进入到卸料管,最后随着卸料管进入到网孔过滤罩上的收集管内。本方案在实现二次过滤的情况下,通过旋风增强组件依旧确保设备吸力持久不衰减,进而确保吸尘器的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气架包括有用于定位在所述集尘杯内壁上的安装环、定位在安装环上的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分布有数量与卸料管相同的导流杆,所述卸料管上端在所述安装环内凸设有带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风口的进风管,所述导流杆插接于所述进风管内,所述导流杆与所述进风管形成旋风腔,所述进风管外壁与所述安装环内壁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气架中安装环定位在集尘杯内部,导流管下端设置有进风管,进风管外壁定位在安装环的内壁,同时在进风管侧壁上设置进风口。另一方面在安装环上设置有一块导流板,导流板中的导流杆插接在该进风管内,通过导流杆与进风管的配合形成旋风腔,使得当空气从进风管的侧壁进入到旋风腔上,空气上移。灰尘发生离心运动,灰尘被甩出掉落到卸料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多根所述卸料管之间形成有与进气腔连通的通孔,所述进风管靠近通孔一侧设置有进风孔,所述进风管靠近进风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料管之间的间隙处形成了通孔,该通孔与进风管上的进风孔连通,使得空气能够经该处通孔和进风孔进入到进风管内,同时更加导流槽的设置使得该处的空气与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一天产生旋风。通过在进风管两个方向上设置入口,进而提高空气的旋风效果,进而保证灰尘的离心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导流杆包括立杆以及设置在立杆外周的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上端外周壁一体设置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板上设置有供空气通过的通气孔,螺旋板一体设置在立杆的外周壁上,同时螺旋板上端一体设置在通气孔的孔壁上。使得当导流板放置到安装环内时,导流杆能够直接定位在进风管内,导流板的板体能够分离将安装环上端封闭,只允许空气从旋风腔内通过进入到通气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上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过滤件包括抵接在安装槽上的过滤架和设置在过滤架内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安装在过滤架上以便后期的更换使用,导流板上设置有供过滤件插接放置的安装槽,过滤网通过过滤件呗定位在导流板上的安装槽内实现空气的二次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卸料管末端插接的插接孔,所述隔离板上端面凸设有供所述卸料管插接定位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顶端位于所述通孔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板定位在网孔过滤罩上,一方面将网孔过滤罩中的进气腔和收集管进行隔离,另一方面用于定位卸料管,卸料管下端插接在隔离板的插接孔上,实现卸料管的下端与进气腔隔离,避免空气从卸料管下端进入。卸料管内跟隔离板上的定位凸台实现定位插接,避免卸料管与隔离板的过度插接,同时定位体凸条的设置能够减小通孔下端的空间,使得空气从通气进入到进风管时具有一定的压力流速,进而提高旋风腔内的风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尘杯下端设置有一端与所述集尘杯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杯可拆卸连接的卸料盖,所述收集管底端抵接在所述卸料盖上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尘杯下端设置有卸料盖,通过将卸料盖打开,将进气腔内的和收集管内的垃圾进行快速清理。收集管与卸料盖端面抵接,避免了空气从该连接处进入到卸料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尘杯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卸料盖上设置有定位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卡扣对卸料盖的定位卡槽实现可拆卸连接,提高垃圾清理的便利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盖与所述集尘杯外壁转动卡接,且所述安装盖内壁设置有压紧所述过滤件上端面的压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盖与集尘杯转动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另外一方面设置有将过滤器压紧定位在安装槽内压环,避免过滤件送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前端设置有供所述旋风分离构件插接定位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下端的定位板、位于中部的所述连接环以及位于上端供所述安装盖上的弹性卡块插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尘杯只需插入到连接环内,下端被定位板定位,上端通过安装盖的弹性卡块与安装架中的卡接槽连接。实现旋风分离构件能够在安装架快速稳定拆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网孔过滤罩内增设旋风增强组件,将衰减的空气再次进行增强,进而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提高设备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手柄与旋风分离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旋风分离机构件的剖面视图;
图5是网孔过滤罩和旋风增强组件结构分布图;
图6是导流板与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通气架与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集尘杯下端的卸料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旋风分离构件与手柄的剖面视图。
图中:1、手柄;1-1、握持部;1-2、进气孔;2、吸抽电机;3、吸尘构件;4、集尘杯;4-1、安装盖;4-2、弹性卡块;4-3、出气口;4-4、吸气管;4-5、凸条;5、网孔过滤罩;5-1、初步过滤腔;5-2、圆孔;5-3、挡风板;5-4、定位环;6、过滤件;7、通气架;8、卸料管;9、安装环;10、进气腔;11、旋风腔;12、隔离板;13、收集管;14、导流板;14-1、隔板;15、导流杆;16、进风管;17、进风口;18、通孔;19、进风孔;20、导流槽;21、通气孔;22、立杆;23、螺旋板;24、安装槽;25、过滤架;26、过滤网;27、插接孔;28、定位凸台;28-1、定位槽;29、卸料盖;30、弹性卡扣;31、定位卡槽;32、压环;33、安装架;34、定位板;35、连接环;35-1、连通管;35-2、限位槽;36、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手柄1、旋风分离构件和吸尘构件3。在手柄1前端设置有安装架33,安装架33包括位于下端的定位板34和设置于中部的连接环35以及位于上端的卡接槽36,手柄1另一侧的上端为握持部1-1,内部斜设有倒置的吸抽电机2(参照图9),用于将手柄1内部下端的空气排出,使手柄1内部上端产生负压,手柄1在安装架33上端设置有与旋风分离构件连通的方形进气孔1-2,在进气孔1-2上设置有栅栏避免旋风分离构件从安装架33上拆除后避免异物进入。连接环35前端设置有连通管35-1,前端便于吸尘构件3连接,内端与旋风分离构件连通。
参照图2、图3和图4,旋风分离构件包括集尘杯4、网孔过滤罩5以及旋风增强组件。其中集尘杯4上端设置有转动卡接的安装盖4-1,在安装盖4-1一侧设置有与进气孔1-2连通的出气口4-3,集尘杯4在侧壁上开设有吸气管4-4,吸气管4-4在插接安装到连接环35后,与连接环35上的连通管35-1内端相互抵接,可以设置密封圈保证两者的密封性。当吸抽电机2工作将手柄1内产生负压,实现吸尘构件3将空气吸入,而后通过吸气管4-4进入到集尘杯4内,随后通过安装盖4-1中的出气口4-3进入到手柄1,最终空气被排出,空气中的杂物被集尘杯4过滤。
参照图2和图4,安装盖4-1上设置还设置有弹性卡块4-2,集尘杯4放置到连接环35后,该弹性卡块4-2能够插接到安装架33上的卡接槽36,实现集尘杯4与安装架33的相对固定。集尘杯4外壁设置有凸条4-5,在连接环35内壁设置有供凸条4-5插接的限位槽35-2,集尘杯4能够准确一次性入定位到连接环35内。
参照图4和图5,网孔过滤罩5放置在集尘杯4内,网孔过滤罩5下端设置有收集管13,收集端下端定位抵接在集尘杯4底部端面,网孔过滤罩5上端周壁上分布有供空气通过的圆孔5-2,同时网孔过滤罩5在朝向吸气管4-4一端的周壁上并未设置圆孔5-2,该部位形成一块挡风板5-3。使得当空气从吸气管4-4进入时,空气被迫往两端流动,促进空气流通,以便形成旋风流道,促进空气进入到网孔过滤罩5的内部。
继续参照图4和图5,网孔过滤罩5在设置收集管13的一端还形成有一圈定位环5-4,在定位环5-4上搁置有一块隔离板12。以便对设置在网孔过滤罩5内的旋风增强组件定位。其中旋风增强组件包括一个通气架7,通气架7包括安装环9、插接在安装环9上的导流板14、与安装环9一体设置的四根卸料管8。其中安装环9套设定位在网孔过滤罩5上端,且外壁套设有密封圈,将集尘杯4上端与下端相隔离。通过安装环9的设置,网孔过滤罩5外部与集尘杯4形成初步过滤腔5-1,内部与安装环9下端形成进气腔10。
参照图4和图7,四根卸料管8均匀分布在安装环9内部,卸料管8上端与安装环9内部设置的进风管16一体设置,下端延伸到网孔过滤罩5上的收集管13内。四根卸料管8之间形成有一个供空气通过的通孔18,该通孔18与进气腔10相互连通。另一方面进风管16外周壁与安装环9内壁一体设置,同时进风管16在靠近安装环9的端面上设置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17,靠近通孔18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进风孔19。进风管16在进风孔19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流槽20。
参照图4、图5和图6,导流板14通过螺栓固定到进风管16外壁上,同时导流板14将安装环9上端进行封闭,安装环9上设置有密封圈以保证导流板14能够将除进风管16之前的空间进行封口。导流板14上设置有与进风管16同轴设置的通气孔21,在通气孔21内设置有导流杆15,导流杆15与进风管16两者形成供空气流通的旋风腔11。导流杆15包括立杆22和设置在立杆22外周壁上的螺旋板23,螺旋板23上端与通气孔21的孔壁一体设置,使得当导流板14安装到安装环9上后,能够径直插入到进风管16内,螺旋板23的形状与进风管16内部相适配后,在进风管16内部形成上述的旋风腔11。
参照图3跟图6,导流板14上端设置有安装槽24,供过滤件6放置,在安装槽24内放置有一块带孔的隔板14-1避免过滤件6与导流板14直接接触。过滤件6包括一块下端开口的过滤架25和插接在过滤架25内的过滤网26,以保证过滤网26的更换。另一方面在安装盖4-1内端设置有压环32,当安装盖4-1与集尘杯4固定时,该压环32能够将过滤件6上端进行压紧定位在安装槽24内,进而将安装环9以及整个旋风增强组件定位在集尘杯4和网孔过滤罩5内,实现各个配件之间的稳定安装。
当空气通过网孔过滤罩5进入到进气腔10后朝上运动时,空气能够从进风孔19和进风口17内进入,空气通过弧形的安装环9内壁和导流槽20的引导,形成一定程度的旋风流向,随后导流杆15的设置,空气在该旋风腔11内最终形成旋风流道,使得空气中的灰尘发生离心运动,掉落到下方的卸料管8中,洁净空气通过过滤网26再次过滤后进入到手柄1内排出。
参照图7和9,卸料管8下端被定位在网孔过滤罩5中的隔离板12,隔离板12外周侧定位在网孔过滤罩5内壁的定位环5-4上,同时隔离板12上开设有四个供上方四根卸料管8插接的插接孔27,插接孔27的孔径与卸料管8下端的管径相适配。在隔离板12上端还一体设置有定位凸台28,定位凸台28优选在周侧设置有与卸料管8下端外周轮廓相同的定位槽28-1。卸料管8下端形状为一截圆柱,一截倒置圆台,定位槽28-1形状与该卸料管8匹配,使得当卸料管8沉入到隔离板12上时,该定位槽28-1能够使插接更为稳定。
定位凸台28上端靠近卸料管8上端形成的通孔18处,进而减小空气进入的流道面积,进而从另一方面增强该处空气的流速。隔离板12下端设置有密封圈确保与定位环5-4的密封连接,进而确保进气腔10与网孔过滤罩5下端的收集管13相互隔离,确保设备稳定性。
参照图8和图9,集尘杯4下端的卸料盖29一端与集尘杯4转动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网孔过滤罩5内的收集管13下端抵接在卸料盖29的端面上,为了确保密封性还可以增设密封圈。集尘杯4外壁设置有弹性卡扣30,卸料盖29在与弹性卡扣30相对应出设置有定位卡槽31,通过弹性卡扣30与定位卡槽31的分离和固定实现卸料盖29从集尘杯4上的封闭和打开。卸料盖29与集尘杯4下端也可以设置密封圈确保两者的密封性。
空气流通路径:当吸抽电机2工作时,手柄1和集尘杯4内形成负压,吸尘构件3开始吸抽地面上杂物,空气一同进入到吸尘构件3内。带有灰尘杂物随着空气从集尘杯4中的吸气管4-4进入,最初在初步过滤腔5-1内发生旋风流动,大部分杂物被遗留在初步过滤腔5-1内;其余的通过网孔过滤罩5进入到进气腔10内,随后进入到安装环9内的进风管16和通孔18内,再通过进风管16上的进风口17和进风孔19进入到进风管16内部的旋风腔11内,空气沿着导流杆15的轨迹发生旋风流动,空气中的一部分杂物被离心过滤,杂物经由进风管16、卸料管8和收集管13被手机;空气继续上升经过过滤网26,杂物被过滤网26再次过滤吸附;最终空气进入到安装盖4-1以及手柄1内,被吸抽电机2排出手柄1。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包括手柄(1)、设置在手柄(1)内的吸抽电机(2)、位于手柄(1)前端且与所述吸抽电机(2)连通的旋风分离构件、连通旋风分离构件的吸尘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构件包括
集尘杯(4),上端连接有出气口(4-3)的安装盖(4-1)、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吸尘构件(3)的吸气管(4-4);
网孔过滤罩(5),朝向吸气管(4-4)的侧壁形成有挡风板(5-3),所述网孔过滤罩(5)与所述集尘杯(4)之间形成初步过滤腔(5-1);
过滤件(6),位于所述出气口(4-3)下方且位于网孔过滤罩(5)上端;
旋风增强组件,包括定位在所述网孔过滤罩(5)上的通气架(7),所述通气架(7)与所述网孔过滤罩(5)之间形成进气腔(10),所述通气架(7)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进气腔(10)连通的旋风腔(11),所述旋风腔(11)上端位于所述过滤件(6)下端;
所述通气架(7)还设置有上端与所述旋风腔(11)连通的卸料管(8)、定位在所述网孔过滤罩(5)上且用于隔离所述进气腔(10)与所述卸料管(8)下端连通的隔离板(12),所述网孔过滤罩(5)下端设置有定位在所述集尘杯(4)底壁上且与所述卸料管(8)下端连通的收集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架(7)包括有用于定位在所述集尘杯(4)内壁上的安装环(9)、定位在安装环(9)上的导流板(14);
所述导流板(14)分布有数量与卸料管(8)相同的导流杆(15),所述卸料管(8)上端在所述安装环(9)内凸设有带有与进气腔(10)连通的进风口(17)的进风管(16),所述导流杆(15)插接于所述进风管(16)内,所述导流杆(15)与所述进风管(16)形成旋风腔(11),所述进风管(16)外壁与所述安装环(9)内壁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卸料管(8)之间形成有与进气腔(10)连通的通孔(18),所述进风管(16)靠近通孔(18)一侧设置有进风孔(19),所述进风管(16)靠近进风孔(19)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槽(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4)设置有通气孔(21),所述导流杆(15)包括立杆(22)以及设置在立杆(22)外周的螺旋板(23),所述螺旋板(23)上端外周壁一体设置于所述通气孔(21)的孔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4)上端设置有安装槽(24),所述过滤件(6)包括抵接在安装槽(24)上的过滤架(25)和设置在过滤架(25)内的过滤网(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2)上设置有供所述卸料管(8)末端插接的插接孔(27),所述隔离板(12)上端面凸设有供所述卸料管(8)插接定位的定位凸台(28),所述定位凸台(28)顶端位于所述通孔(18)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4)下端设置有一端与所述集尘杯(4)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杯(4)可拆卸连接的卸料盖(29),所述收集管(13)底端抵接在所述卸料盖(29)上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4)一端设置有弹性卡扣(30),所述卸料盖(29)上设置有定位卡槽(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4-1)与所述集尘杯(4)外壁转动卡接,且所述安装盖(4-1)内壁设置有压紧所述过滤件(6)上端面的压环(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前端设置有供所述旋风分离构件插接定位的安装架(33),所述安装架(33)包括位于下端的定位板(34)、位于中部的连接环(35)以及位于上端供所述安装盖(4-1)上的弹性卡块(4-2)插接的卡接槽(36)。
CN201921177474.8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Active CN210989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7474.8U CN21098996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7474.8U CN21098996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9963U true CN210989963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6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7474.8U Active CN210989963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99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4435A (zh) * 2019-07-24 2019-10-29 宁波久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4435A (zh) * 2019-07-24 2019-10-29 宁波久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3480B (zh) 真空吸尘器
CN110338703B (zh) 一种手持式旋风分离吸尘器
CN108652518B (zh) 手持吸尘器
WO2020015250A1 (zh) 手持吸尘器
GB2572277A (en) A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CN108606716B (zh) 手持吸尘器及空气处理组件
CN210989963U (zh)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CN209915857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7137910U (zh) 基站和清洁设备
CN206138055U (zh) 一种尘袋式低噪吸尘装置
CN206354978U (zh) 工具箱式吸尘器
CN211324705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10993404U (zh) 一种家居用空气净化设备
CN209285351U (zh)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CN202739914U (zh) 吸尘器
WO2020015251A1 (zh) 手持吸尘器及空气处理组件
CN106264318A (zh) 工具箱式吸尘器
CN21550272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110384435A (zh)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CN110876580A (zh) 吸尘器
CN218165180U (zh)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CN210989961U (zh) 一种具有旋风结构的卧式吸尘器
CN214760863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6823213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8792013U (zh) 桶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