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5180U -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5180U
CN218165180U CN202221639772.6U CN202221639772U CN218165180U CN 218165180 U CN218165180 U CN 218165180U CN 202221639772 U CN202221639772 U CN 202221639772U CN 218165180 U CN218165180 U CN 218165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dust collecting
air
collecting device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97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朱广
王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397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5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5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5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尘杯及杯盖,尘杯内设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有内筒与外筒,外筒设有沿周向错开分布的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内筒伸入外筒中且内筒的腔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尘杯设有与内筒的腔体连通的进风口,杯盖设有第二出风口,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集尘气流流经过滤部后自第二出风口排出集尘装置。合理设置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的分布方式,可以合理减小外筒的轴向高度,从而可以合理减小集尘装置的轴向尺寸,有利于降低用户使用集尘装置时的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智能的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各类清洁设备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表面清洁机是一种常用的清洁设备,为了收集待清洁面上的脏污,表面清洁机加设了由抽吸源组件、集污桶等构件组成的集污系统,抽吸源组件工作形成流经集污桶的集污气流,待清洁面上的脏污可以在集污气流的作用下被吸入集污桶中。传统表面清洁机中的抽吸源组件一般固定在机体内部,用途比较单一,用户需要另外购买用于进行干式集尘的集尘设备,用户的设备购置成本较大。为了适当扩展抽吸源组件的使用用途,一些厂商将抽吸源组件设计成可拆卸安装在表面清洁机上的结构,自机身上拆下的抽吸源组件可以另接尘杯结构用于进行干式集尘。与抽吸源组件配合的尘杯结构内设有用于分离粉尘和气流的分离器,现有分离器中用于过滤粉尘的风口和过滤部沿分离器的轴向分布,如此使尘杯结构的轴向尺寸较大,不利于进行集尘操作,另外,还需要在分离器的外部加设导风罩,导风罩将自风口流出的集尘气流沿轴向引导至过滤部,尘杯结构的构件较多,不利于合理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使旋风分离器中的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沿外筒的周向错开分布,合理减小旋风分离器的轴向尺寸,利用外筒与尘杯之间的空隙形成引导集尘气流的引流风道,无需在旋风分离器的外部设置导风罩。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包括尘杯及设于尘杯后端的杯盖,尘杯内设有与杯盖配合的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有内筒与外筒,外筒设有沿周向错开分布的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内筒伸入外筒中且内筒的腔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尘杯设有与内筒的腔体连通的进风口,杯盖设有第二出风口,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集尘气流流经过滤部后自第二出风口排出集尘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与过滤部在外筒的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腔体与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后侧内壁呈螺旋状自内向外朝后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道的前侧内壁为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向前超出于过滤部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连通于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内设有从过滤部朝第二出风口倾斜向后延伸的导风面。
优选的,所述导风面自外筒的中心区域朝第二出风口向后倾斜延伸。
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前端设有向外延伸的柔性裙边。
优选的,所述柔性裙边远离旋风分离器中心的外缘向前超出于旋风分离器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过滤部在周向上的两端所对应的中心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27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旋风分离器设置内筒和外筒,外筒上的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沿周向错开分布,合理设置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的分布方式,可以合理减小外筒的轴向高度,从而可以合理减小集尘装置的轴向尺寸,有利于降低用户使用集尘装置时的操作难度。尘杯的进风口与内筒的腔体连通,内筒的腔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利用外筒与尘杯之间的空隙形成引流风道,经进风口流入的集尘气流经过内筒的腔体和第一出风口后沿引流风道流向过滤部,流经过滤部的集尘气流经第二出风口排出集尘装置,无需在旋风分离器的外部设置用于将集尘气流自第一出风口引流至过滤部的导风罩,有利于合理简化集尘装置的具体结构,也有利于合理降低集尘装置的生产成本。
2、第一出风口与过滤部在外筒的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外筒的轴向高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合理减小集尘装置的轴向高度,使装置整体更加便于用户操作。
3、第一风道的后侧内壁呈螺旋状自内向外朝后延伸,后侧内壁对第一风道内的集尘气流起到引流作用,使第一风道内的集尘气流在经第一出风口流出后可以朝过滤部的后部流动,使集尘气流能均匀流经过滤部,有利于提高过滤部对集尘气流的过滤效果。
4、第一风道的前侧内壁优选设置为平面,使第一风道内的集尘气流能经过第一出风口顺利流出,提高集尘气流流经第一风道的顺畅性。
5、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优选向前超出于过滤部的前侧设置,使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集尘气流在流向过滤部时可以流经过滤部的前侧边沿,利用集尘气流对过滤部的前侧边沿进行除尘,避免粉尘堆积在过滤部的前侧边沿处。
6、第二风道内设置从过滤部向第二出风口倾斜延伸的导风面,经过过滤部的集尘气流沿第二风道流向第二出风口,导流面对第二风道内的集尘气流起到引导作用,可以提高集尘气流在第二风道内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集尘效果。
7、导风面自外筒的中心区域朝第二出风口向后倾斜延伸,合理设置导风面的起始位置,避免对过滤部造成阻挡,使集尘气流顺利流经过滤部后沿导风面流向第二出风口。
8、旋风分离器的前端设置向外延伸的柔性裙边,利用柔性裙边对尘杯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分,尘杯内位于柔性裙边前方的空间主要用于堆积粉尘,尘杯内位于柔性裙边后方的空间主要与旋风分离器配合形成将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集尘气流引流至过滤部的引流风道,柔性裙边对堆积在尘杯前端的粉尘具有阻挡作用,能避免堆积的粉尘在集尘气流的作用下朝尘杯后端流动,有利于提高集尘效果。
9、由于柔性裙边的外缘向前超出于旋风分离器的前端,使尘杯内沿柔性裙边向前运动的粉尘在脱离柔性裙边后尽量堆积在尘杯的前端内,避免粉尘堆积在旋风分离器的前端面上,便于在集尘结束后降低旋风分离器的清理难度。
10、合理设置过滤部在周向上的两端所对应的中心角的大小,同时保证过滤部的面积及第一出风口的面积。若过滤部在周向上的两端所对应的中心角小于90°,过滤部的面积较小,过滤部对集尘气流的过滤效率较低,容易导致集尘气流的强度减弱或粉尘过滤不充分,不利于保证集尘效果。若过滤部在周向上的两端所对应的中心角大于270°,过滤部的面积过大,第一出风口的面积大大减小,集尘气流流经第一出风口的流量明显减小,使集尘气流的强度明显减弱,不利于保证集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与抽吸源装置对接时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的整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与杯盖的爆炸图;
图6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沿垂直于轴向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的部分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中旋风分离器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一集尘装置中杯盖的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一表面清洁机中抽吸源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00-集尘装置,110-尘杯,111-杯身,112-端盖,113-进风口,114-进风管,115-进风通道,116-排风孔,120-杯盖,121-第二出风口,122-扣位凹部,130-旋风分离器,131-内筒,1311-腔体,1312-筒壁,132-外筒,1321-第一出风口,1322-避让口,1323-通口,133-过滤部,134-前盖,1341-通风孔,135-第一风道,1351-后侧内壁,1352-前侧内壁,136-柔性裙边,137-围沿,1371-凹腔,1372-定位筋,138-密封圈,1391-第二风道,1392-导风面,140-过滤海绵,150-海帕网,200-抽吸源装置,210-外壳,220-风机组件,221-进风孔,222-出风孔,223-风机,230-电池,24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100,包括尘杯110及设于尘杯110后端的杯盖120,尘杯110内设有与杯盖120配合的旋风分离器130。旋风分离器130设有内筒131与外筒132,外筒132设有沿周向错开分布的第一出风口1321和过滤部133,内筒131伸入外筒132中且内筒131的腔体1311与第一出风口1321连通,尘杯110设有与内筒131的腔体1311连通的进风口113,杯盖120设有第二出风口121,自第一出风口1321流出的集尘气流流经过滤部133后自第二出风口121排出集尘装置100。
合理设置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的分布方式,可以合理减小外筒的轴向高度,从而可以合理减小集尘装置的轴向尺寸,有利于降低用户使用集尘装置时的操作难度。尘杯的进风口与内筒的腔体连通,内筒的腔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利用外筒与尘杯之间的空隙形成引流风道,经进风口流入的集尘气流经过内筒的腔体和第一出风口后沿引流风道流向过滤部,流经过滤部的集尘气流经第二出风口排出集尘装置,无需在旋风分离器的外部设置用于将集尘气流自第一出风口引流至过滤部的导风罩,有利于合理简化集尘装置的具体结构,也有利于合理降低集尘装置的生产成本。
结合图2、图3,本实施例中,尘杯110包括杯身111及固定于杯身111前端的端盖112,进风口113设于端盖112的前端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有一定长度,尘杯110内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进风管114,进风管114中空形成有两端敞口的进风通道115,进风通道115的前端与进风口113连通,进风通道115的后端与内筒131的腔体1311可拆卸对接连通。
结合图4、图5,旋风分离器130的前端固定有前盖134,前盖134上设有用于连通进风通道115的后端与内筒131的腔体1311的通风孔1341。前盖134的周向外部套设有位于旋风分离器130前端的柔性裙边136,柔性裙边136相对于旋风分离器130的前端沿径向向外延伸,以使柔性裙边136的外径大于旋风分离器130的外径。利用柔性裙边136对尘杯110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分,尘杯110内位于柔性裙边136前方的空间主要用于堆积脏污,尘杯110内位于柔性裙边136后方的空间主要与旋风分离器130配合形成将自第一出风口1321流出的集尘气流引流至过滤部133的引流风道,柔性裙边136对堆积在尘杯110前端的粉尘具有阻挡作用,能避免堆积的粉尘在集尘气流的作用下朝尘杯110后端流动,可以提高集尘效果。为了使尘杯110内沿柔性裙边136向前运动的粉尘在脱离柔性裙边136后尽量堆积在尘杯110的前端内,柔性裙边136远离旋风分离器130中心的外缘向前超出于旋风分离器130的前端,避免粉尘堆积在前盖134上,也便于在集尘结束后降低旋风分离器130的清理难度。
为了进一步减小旋风分离器130的轴向高度,第一出风口1321与过滤部133在外筒132的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设置。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321与过滤部133在外筒132的轴向上优选的完全重合设置,具体的,第一出风口1321的前侧向前超出于过滤部133的前侧,第一出风口1321的后侧略微向后超出于过滤部133的后侧,使自第一出风口1321流出的集尘气流在通过引流风道流向过滤部133时可以对过滤部133的前侧边沿进行除尘,避免粉尘堆积在过滤部133的前侧边沿处。过滤部133优选采用金属滤网,过滤部133呈弧形且固定于外筒132的内侧,外筒132上设有用于避让过滤部133的避让口1322,过滤部133通过避让口1322露出于外筒132,以便对集尘气流进行过滤。
结合图6,为了同时保证过滤部133的面积及第一出风口1321的面积,需合理过滤部133在沿外筒132周向上的两端所对应的中心角γ。本实施例中,中心角γ指过滤部133的周向两端所处的两个径向之间的角度,90°≤γ≤270°。具体的,中心角γ优选设置为205°。
结合图6,内筒131的腔体1311与第一出风口1321结合形成第一风道135,第一风道135沿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形状类似于螺旋状。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35的前侧内壁1352优选设置为与内筒131轴向垂直设置的平面,第一风道135的后侧内壁1351优选设置为自内向外朝后延伸的螺旋面状,利用该螺旋面对第一风道135内的集尘气流起到引流作用,使第一风道135内的集尘气流经第一出风口1321流出后可以朝过滤部133的后部流动,使集尘气流在前后方向上能均匀流经过滤部133,有利于提高过滤部133对集尘气流的过滤效果。
结合图7、图8,旋风分离器130的后端设有与外筒132相接的围沿137,围沿137的外径大于外筒132的外径,围沿137围合形成有供杯盖120插入的凹腔1371。本实施例中,内筒131、外筒132及围沿137优选的一体成型设置,围沿137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138。凹腔137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杯盖120插入深度的定位筋1372,凹腔1371内设有位于定位筋1372后方的过滤海绵140,杯盖120插入凹腔1371中压紧过滤海绵140。结合图9,杯盖120内设有海帕网150,第二出风口121设于杯盖120的中心处,杯盖120的外缘处设有扣位凹部122,用户可以通过扣位凹部122施力于杯盖120。
结合图8,内筒131的外壁与外筒13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二出风口121连通的第二风道1391,第二风道1391内设有从过滤部133朝第二出风口121倾斜向后延伸的导风面1392。本实施例中,导风面1392自外筒132的中心区域朝第二出风口121向后倾斜延伸呈斜面。旋风分离器130设有位于内筒131后端的筒壁1312,筒壁1312封闭腔体1311的后端并与外筒132的局部内壁相接,筒壁1312的前侧面形成第一风道135的后侧内壁1351,筒壁1312的后侧面形成导风面1392。外筒132的后端与围沿137的前端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第二风道1391和凹腔1371的通口1323,第二风道1391内的集尘气流可以沿导风面1392向后流动并经通口1323流向凹腔1371。
结合图10,表面清洁机还包括抽吸源装置200,抽吸源装置200包括外壳210、设于外壳210前部内的风机组件220及设于外壳210后部内的电池230,外壳210的外部设有把手240。风机组件220的前端壁上设有进风孔221、侧壁的前端设有出风孔222,风机组件220的内部设有提供吸力的风机223,风机223提供吸力形成自进风孔221流入风机组件内并自出风孔222流出风机组件的气流,电池230向风机223等用电元件供电。集尘装置100的尘杯110与抽吸源装置200的前端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可拆卸对接配合,集尘装置100与抽吸源装置200对接配合时,抽吸源装置200的前端插入尘杯110的后端内,第二出风口121与进风孔221连通,尘杯110的后端设有位于旋风分离器130后侧且与出风孔222对应的排风孔116。
集尘时,通过卡扣结构使集尘装置100与抽吸源装置200对接配合,然后启动抽吸源装置200,风机223通电工作提供吸力,形成自进风口113流入、并依次流经进风通道115、通风孔1341、第一风道135、引流风道、过滤部133、第二风道1391、通口1323、凹腔1371及第二出风口121的集尘气流,然后,集尘气流经进风孔221流入风机组件220内后经出风孔222流出风机组件220,最后,集尘气流经排风孔116排出集尘装置100。混有灰尘、头发等脏污的集尘气流在流经过滤部133时实现脏污与气体的分离,被分离出的脏污沿柔性裙边136向前移动并堆积在尘杯110的前端内。
集尘结束后,解锁卡扣结构,拆开集尘装置100与抽吸源装置200,将旋风分离器130自尘杯110中取出,然后清理尘杯110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杯身111与端盖1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后固定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风口1321与过滤部133在外筒132的轴向上也可以只部分重合设置,如过滤部133的后侧向后超出于第一出风口1321的后侧,或者,过滤部133的前侧向前超出于第一出风口1321的前侧。
可以理解的是,过滤部133也可以采用塑料滤网或设有过滤孔的过滤片等其他合理的构件。
可以理解的是,过滤部133在周向上的两端所对应的中心角γ也可以设置为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等其他合理的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道135的后侧内壁1351也可以设置为与内筒131轴向垂直设置的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风口1321的前侧也可以与过滤部133的前侧齐平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面1392也可以设置成螺旋面状。
可以理解的是,前盖134也可以与外筒132一体成型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风机组件220的其他结构参考现有技术。
可以理解的是,尘杯110的前端设有电子元件,抽吸源装置200与集尘装置100之间设有可拆卸电连接的电耦合结构,电池230通过电耦合结构向尘杯110前端的电子元件供电,电耦合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包括尘杯及设于尘杯后端的杯盖,尘杯内设有与杯盖配合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设有内筒与外筒,外筒设有沿周向错开分布的第一出风口和过滤部,内筒伸入外筒中且内筒的腔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尘杯设有与内筒的腔体连通的进风口,杯盖设有第二出风口,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集尘气流流经过滤部后自第二出风口排出集尘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过滤部在外筒的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腔体与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后侧内壁呈螺旋状自内向外朝后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前侧内壁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向前超出于过滤部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连通于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内设有从过滤部朝第二出风口倾斜向后延伸的导风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自外筒的中心区域朝第二出风口向后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前端设有向外延伸的柔性裙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裙边远离旋风分离器中心的外缘向前超出于旋风分离器的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在周向上的两端所对应的中心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270°。
CN202221639772.6U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Active CN218165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9772.6U CN218165180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9772.6U CN218165180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5180U true CN218165180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1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9772.6U Active CN218165180U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5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11144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ir flow losses in a vacuum cleaner
CN101822505B (zh) 清洁器械
CN109124465A (zh) 手持式吸尘器及其组合件、推杆式吸尘器
CN107997674A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09832997A (zh) 手持式静音吸尘器
CA2449891A1 (en) Handle tube and cyclone vacuum clean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EP3238589A1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US10716441B2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JP4240967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08404385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8165180U (zh) 一种表面清洁机的集尘装置
CN209915857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10584533A (zh) 旋风器、旋风分离装置及手持式吸尘器
CN211862689U (zh) 旋风器、旋风分离装置及手持式吸尘器
CN21216571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4387338U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210989963U (zh) 一种手持式二次旋风过滤吸尘器
CN206102554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0989983U (zh) 一种手持式旋风分离吸尘器
CN209915880U (zh) 集尘盒及清洁电器
CN208481215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8606461U (zh) 清洁机用风机系统及清洁机
CN210055881U (zh) 一种吸尘器风道结构
CN210871302U (zh) 一种单级旋风水过滤装置
CN219645629U (zh) 一种双尘腔的便携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