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9659U -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9659U
CN210989659U CN201920775315.1U CN201920775315U CN210989659U CN 210989659 U CN210989659 U CN 210989659U CN 201920775315 U CN201920775315 U CN 201920775315U CN 210989659 U CN210989659 U CN 210989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heating
frame
cavit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53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天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Double Happines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Double Happines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Double Happines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Double Happiness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53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9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9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9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设有加热装置的底座,以及封闭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底座包括:外壳,其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形成空腔;搁置架;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搁置架与所述锅体之间;隔热罩;散热风扇,所述隔热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外壳的散热孔,所述散热风扇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隔热腔后,将所述隔热腔内的热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排出。通过散热风扇将空气热传导至隔热腔的热空气从散热孔排出,避免了隔热罩堆积过多热量而损坏,解决了散热效果差,热空气堆积,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的连接线之间的可能存在脱胶的情况,温度高影响元器件的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锅的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磁条式加热,因此存在温度堆积在设置在加热底盘内的加热装置处,加热装置附近通常会设置电路板,如果加热底盘内散热效果差,热空气堆积,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的连接线之间的可能存在脱胶的情况,而且温度高影响元器件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散热效果差,热空气堆积,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的连接线之间的可能存在脱胶的情况,而且温度高影响元器件的寿命的技术问题,提供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设有加热装置的底座,以及封闭所述锅体的锅盖,所述底座包括:
外壳,其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形成空腔;
搁置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搁置架与所述锅体的底部接触;
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搁置架与所述锅体之间,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
隔热罩,设于所述外壳的中部以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加热腔和隔热腔;
散热风扇,设于所述隔热腔的一侧,所述隔热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外壳的散热孔,所述散热风扇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隔热腔后,将所述隔热腔内的热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呈环形的支架,以及沿所述支架圆周设置的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安装柱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搁置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搁置架包括:
架体,其呈圆柱状,沿所述架体的内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柱的固定沉孔;
多个支撑柱,设于所述架体的底面上,且沿所架体的周面对称设置;
支撑架,其一端设于所述架体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中的任一个的外周壁上,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多个支撑柱和所述架体配合在垂直面上的外轮廓为直角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磁性加热盘,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加热架,所述架体朝向所述锅体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架体的内壁形成容纳所述加热架的安装腔;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加热架的上表面上,沿所述加热线圈的底部周面对称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由所述加热线圈的外侧向所述加热线圈的内侧延伸且与所述加热线圈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多个第一磁条,设于所述加热架的底部,且所述多个第一磁条自所述加热架的外侧向所述加热线圈的内侧延伸,沿所述加热架的周向上对称均匀分布;
多个第二磁条,设于所述凹槽内,由所述凹槽的内侧向所述加热架的外侧延伸,沿所述加热架的周向上对称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条之间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磁条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安装柱内均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沉孔与所述多个安装柱的外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多个安装柱外套设有与所述间隙相适配的弹簧,所述固定沉孔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设有呈环形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对称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隔热罩的开口朝向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所述隔热罩上还设有弧形翻边,所述弧形翻边贴紧所述固定台的底面,且所述弧形翻边上设有与所述多个螺纹孔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隔热罩与所述固定台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隔热罩上下设置,所述散热风扇的风向朝向所述弧形翻边,且所述外壳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底部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地脚,所述多个支撑柱套入所述地脚内,并通过螺钉相互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朝向所述锅体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架的凹腔,所述加热架的外周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凹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凸耳与所述凹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将所述加热架固定于所述架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搁置架上,使加热装置悬空,然后通过隔热罩将热空气隔离在加热腔内,减少热气的外流,同时通过散热风扇将空气热传导至隔热腔的热空气从散热孔排出,避免了隔热罩堆积过多热量而损坏,解决了散热效果差,热空气堆积,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的连接线之间的可能存在脱胶的情况,而且温度高影响元器件的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设有加热装置23的底座2,以及封闭所述锅体1 的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外壳21,其套设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所述底座2的底面与所述外壳21的内侧壁形成空腔211;搁置架22,设于所述空腔211内,所述搁置架22与所述锅体1的底部接触;所述加热装置23设于所述搁置架22与所述锅体1之间,用于对所述锅体1进行加热;隔热罩24,设于所述外壳21的中部以将所述空腔211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加热腔2111和隔热腔2112;散热风扇25,设于所述隔热腔2112的一侧,所述隔热腔211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外壳21的散热孔212,所述散热风扇25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隔热腔2112后,将所述隔热腔2112内的热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212排出。所述散热孔212绕所述外壳21的外周设置,所述加热装置23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隔热罩24将较多的热量留在所述加热腔2111内,避免了热量流逝过多,所述隔热罩24散发至所述隔热腔 2112内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所述散热风扇25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隔热腔2112后,将所述隔热腔2112内的热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 212排出,所述电路板5设于所述隔热腔2112内。
所述锅体1的底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 包括呈环形的支架111,以及沿所述支架111圆周设置的多个安装柱112,所述安装架11通过所述安装柱112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搁置架 22上。所述安装架11便于将所述锅体1安装于所述底座2上。
所述搁置架22包括:架体221,其呈圆柱状,沿所述架体221 的内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柱112的固定沉孔2210;多个支撑柱222,设于所述架体221的底面上,且沿所架体221的周面对称设置;支撑架223,其一端设于所述架体221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222中的任一个的外周壁上,且所述支撑架223与所述多个支撑柱222和所述架体221配合在垂直面上的外轮廓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搁置架22外喷涂有氟树脂涂料的涂层,具备更好的受热性能,所述支撑架223能使所述搁置架22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所述加热装置23为磁性加热盘,所述加热装置23包括:加热架 231,所述架体221朝向所述锅体1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架体221的内壁形成容纳所述加热架231的安装腔2310;加热线圈232,设于所述加热架231的上表面上,沿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底部周面对称设有多个凹槽2320,所述多个凹槽2320由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外侧向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内侧延伸且与所述加热线圈 232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多个第一磁条233,设于所述加热架231 的底部,且所述多个第一磁条233自所述加热架231的外侧向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内侧延伸,沿所述加热架231的周向上对称均匀分布;多个第二磁条234,设于所述凹槽2320内,由所述凹槽2320的内侧向所述加热架231的外侧延伸,沿所述加热架231的周向上对称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二磁条234用于加热所述锅体1的周缘部位,所述多个第一磁条233用于加热整个锅体的底部,避免锅体1的周边加热不均匀。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条233之间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磁条234中的任意一个。使所述加热装置23加热能够更均匀,且所述多个第二磁条234设置在所述凹槽2320内,更靠近所述锅体1,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
所述多个安装柱内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121,所述固定沉孔与所述多个安装柱的外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多个安装柱112外套设有与所述间隙相适配的弹簧113,所述固定沉孔2210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连通的第二安装孔22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1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1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通过所述弹簧113使所述安装柱112与所述架体221弹性固定,避免直接固定损坏所述多个安装柱112。
所述外壳21内设有呈环形的固定台213,所述固定台213上对称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隔热罩24的开口朝向所述加热装置23设置,所述隔热罩24上还设有弧形翻边241,所述弧形翻边241贴紧所述固定台213的底面,且所述弧形翻边241上设有与所述多个螺纹孔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隔热罩24与所述固定台2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翻边241可以引导所述散热风扇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25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吹出的风通过,以形成环形的风道。
所述散热风扇25设于所述外壳21的底部与所述隔热罩24上下设置,所述散热风扇25的风向朝向所述弧形翻边241,且所述外壳 21对应所述散热风扇25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214。所述通风孔214 使用于将外部低温的空气通过所述散热风扇25送入所述隔热腔2112内。
所述外壳21的底部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地脚215,所述多个支撑柱222套入所述地脚215内,并通过螺钉相互固定。所述支撑柱 222套设于所述地脚215上,避免支撑柱222直接接触外部,导热接触面。
所述架体221朝向所述锅体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架 231的凹腔,所述加热架231的外周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耳2311,所述凸耳231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312,所述凹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312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2212,所述凸耳2311与所述凹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将所述加热架231固定于所述架体231内。所述凸耳2311至少设有三个方便固定所述加热架221。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设有加热装置(23)的底座(2),以及封闭所述锅体(1)的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
外壳(21),其套设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所述底座(2)的底面与所述外壳(21)的内侧壁形成空腔(211);
搁置架(22),设于所述空腔(211)内,所述搁置架(22)与所述锅体(1)的底部接触;
所述加热装置(23)设于所述搁置架(22)与所述锅体(1)之间,用于对所述锅体(1)进行加热;
隔热罩(24),设于所述外壳(21)的中部以将所述空腔(211)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加热腔(2111)和隔热腔(2112);
散热风扇(25),设于所述隔热腔(2112)的一侧,所述隔热腔(211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外壳(21)的散热孔(212),所述散热风扇(25)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隔热腔(2112)后,将所述隔热腔(2112)内的热空气通过所述散热孔(21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底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包括呈环形的支架(111),以及沿所述支架(111)圆周设置的多个安装柱(112),所述安装架(11)通过所述安装柱(112)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搁置架(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置架(22)包括:
架体(221),其呈圆柱状,沿所述架体(221)的内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柱(112)的固定沉孔(2210);
多个支撑柱(222),设于所述架体(221)的底面上,且沿所架体(221)的周面对称设置;
支撑架(223),其一端设于所述架体(221)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柱(222)中的任一个的外周壁上,且所述支撑架(223)与所述多个支撑柱(222)和所述架体(221)配合在垂直面上的外轮廓为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3)为磁性加热盘,所述加热装置(23)包括:
加热架(231),所述架体(221)朝向所述锅体(1)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架体(221)的内壁形成容纳所述加热架(231)的安装腔(2310);
加热线圈(232),设于所述加热架(231)的上表面上,沿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底部周面对称设有多个凹槽(2320),所述多个凹槽(2320)由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外侧向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内侧延伸且与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
多个第一磁条(233),设于所述加热架(231)的底部,且所述多个第一磁条(233)自所述加热架(231)的外侧向所述加热线圈(232)的内侧延伸,沿所述加热架(231)的周向上对称均匀分布;
多个第二磁条(234),设于所述凹槽(2320)内,由所述凹槽(2320)的内侧向所述加热架(231)的外侧延伸,沿所述加热架(231)的周向上对称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条(233)之间设有所述多个第二磁条(234)中的任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柱(112)内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121),所述固定沉孔(2210)与所述多个安装柱(112)的外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多个安装柱(112)外套设有与所述间隙相适配的弹簧(113),所述固定沉孔(2210)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连通的第二安装孔(22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1)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1)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内设有呈环形的固定台(213),所述固定台(213)上对称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隔热罩(24)的开口朝向所述加热装置(23)设置,所述隔热罩(24)上还设有弧形翻边(241),所述弧形翻边(241)贴紧所述固定台(213)的底面,且所述弧形翻边(241)上设有与所述多个螺纹孔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隔热罩(24)与所述固定台(2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25)设于所述外壳(21)的底部与所述隔热罩(24)上下设置,所述散热风扇(25)的风向朝向所述弧形翻边(241),且所述外壳(21)对应所述散热风扇(25)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214)。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的底部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地脚(215),所述多个支撑柱(222)套入所述地脚(215)内,并通过螺钉相互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21)朝向所述锅体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架(231)的凹腔,所述加热架(231)的外周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耳(2311),所述凸耳(231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312),所述凹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312)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2212),所述凸耳(2311)与所述凹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将所述加热架(231)固定于所述架体(221)内。
CN201920775315.1U 2019-05-25 2019-05-25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Active CN210989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5315.1U CN210989659U (zh) 2019-05-25 2019-05-25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5315.1U CN210989659U (zh) 2019-05-25 2019-05-25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9659U true CN210989659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4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5315.1U Active CN210989659U (zh) 2019-05-25 2019-05-25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9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89659U (zh) 具备隔热功能的电压力锅
CN108076605B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211484104U (zh) 一种热源隔离的电路板装配结构
CN20794741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智能插座
EP3926244B1 (en) Heating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210891802U (zh) 用于烹饪装置的门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140404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磁蜂鸣器
CN211019721U (zh) Pcba组件及电焰灶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16114194U (zh) 用于内部保护的辐热炉安装结构
CN216565647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CN216489337U (zh) 一种智能散热式中置柜
CN218178974U (zh) 一种防辐射电磁炉
CN214541811U (zh) 一种带有引出线保护机构的新型变压器
CN219578737U (zh) 一种电热烹饪装置的散热组件及电烤箱结构
CN216114190U (zh) 一种机芯可拆卸的大功率电磁炉
CN219577655U (zh) Mlcc电容测试电源机箱
CN220551960U (zh) 燃烧器支架及包含其的烹饪机
CN210463609U (zh) 一种热水器的电加热装置
CN220023428U (zh) 一种风机电控板安装结构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0517462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外壳
CN218096307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和空调器
CN219962617U (zh) 一种隔热电烤箱
CN218788895U (zh) 一种电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