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9903U -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9903U
CN210969903U CN201921572543.5U CN201921572543U CN210969903U CN 210969903 U CN210969903 U CN 210969903U CN 201921572543 U CN201921572543 U CN 201921572543U CN 210969903 U CN210969903 U CN 210969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ase
cylinder
release film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25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ang Forward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ang Forward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ang Forward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ang Forward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725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9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9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9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它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座、横向抹平机构、纵向抹平机构、收卷导向装置和表面检测装置;横向抹平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横向褶皱;纵向抹平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纵向褶皱;收卷导向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左侧面连接,第二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右侧面连接;表面检测装置与底座上表面配合,用来检测经过的离型膜表面的褶皱情况。该装置采用二维轮廓传感器对离型膜表面的褶皱、凹凸等缺陷进行精确定位,采用纵横两个方向的热压辊进行抹平;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单方向无差别抹平,效果不佳,易使离型膜变形的问题,具有多方向抹平,可精确抹平,不会损坏离型膜的特点。

Description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型膜检测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背景技术
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具有区分,与特定材料接触后粘性较小,方便拆撕的塑料膜,常常用于医用贴片剂的包装,例如创口贴、膏药等。离型膜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工艺问题,产生表面褶皱,或厚度不均、凸起凹陷的问题,会影响离型膜的质量和性能,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加热辊对离型膜进行热压抹平,例如专利号为“CN 208305778 U”,名称为“一种离型膜加热抹平装置”的专利,改装置仅仅采用热压辊装置对离型膜表面进行加热抹平,此设计虽然实现了对离型膜表面进行抹平的功能,但是依然存在如下缺陷:其一,该设计没有对离型膜表面进行检测识别的功能,无法针对缺陷处进行精确的抹平操作,只能进行无差别的加热抹平,容易将正常厚度的离型膜压的过薄;其二,只设置了横向的压辊,对于一些纵向的褶皱、裂纹等缺陷无法达到很好的压平效果。因此,设计一种可以精确识别离型膜表面缺陷,并自动进行纵横两个方向抹平操作的离型膜抹平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该装置采用二维轮廓传感器对离型膜表面的褶皱、凹凸等缺陷进行精确定位,然后采用纵横两个方向的热压辊进行抹平;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单方向无差别抹平,效果不佳,易使离型膜变形的问题,具有多方向抹平,可精确抹平,不会损坏离型膜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它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座、横向抹平机构、纵向抹平机构、收卷导向装置和表面检测装置;所述横向抹平机构包括横向滚动的第一压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横向褶皱;所述纵向抹平机构包括纵向滚动的第二压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纵向褶皱;所述收卷导向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左侧面连接,第二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右侧面连接;所述表面检测装置与底座上表面配合,用来检测经过的离型膜表面的褶皱情况。
所述横向抹平机构还包括第一加热层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固定在底座侧面,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一压辊的轴心处连接;第一压辊绕轴心连接处旋转,由第一气缸带动做竖直方向运动;第一加热层为铺设在第一压辊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
所述纵向抹平机构还包括支撑架、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第二加热层;支撑架为底部与底座上表面连接配合的“U”型板结构;第二气缸通过燕尾槽机构与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滑动配合;第三气缸固定在支撑板侧板的内表面;第二加热层为铺设在第二压辊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
所述第二气缸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二压辊的轴心处连接,带动第二压辊做竖直方向的运动;第二压辊绕轴心连接处旋转。
所述第三气缸通过伸缩推杆与第二气缸连接,配合燕尾槽机构,推动第二气缸沿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做纵向往复滑动,从而带动下方的第二压辊做纵向滚动。
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结构,轴心处均设置有电机,均在电机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带动卷绕其上的离型膜在底座上表面从右向左运动。
所述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二维轮廓传感器和控制器;二维轮廓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架顶板的侧表面,激光探头朝向纵向抹平机构右侧的底座上表面;控制器设置在底座侧表面。
所述二维轮廓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加热层、第二加热层和相关电机均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它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座、横向抹平机构、纵向抹平机构、收卷导向装置和表面检测装置;所述横向抹平机构包括横向滚动的第一压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横向褶皱;所述纵向抹平机构包括纵向滚动的第二压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纵向褶皱;所述收卷导向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左侧面连接,第二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右侧面连接;所述表面检测装置与底座上表面配合,用来检测经过的离型膜表面的褶皱情况。该装置采用二维轮廓传感器对离型膜表面的褶皱、凹凸等缺陷进行精确定位,然后采用纵横两个方向的热压辊进行抹平,具有多方向抹平,可精确抹平,不会损坏离型膜的特点。
在优选的方案中,横向抹平机构还包括第一加热层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固定在底座侧面,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一压辊的轴心处连接;第一压辊绕轴心连接处旋转,由第一气缸带动做竖直方向运动;第一加热层为铺设在第一压辊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结构简单,使用时,当表面检测装置检测到需要横向压平的缺陷时,第一气缸带动第一压辊下压,通过滚动对离型膜进行压平,压平后升起,避免了对完好部位进行不必要的热压,防止离型膜过薄。
在优选的方案中,纵向抹平机构还包括支撑架、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第二加热层;支撑架为底部与底座上表面连接配合的“U”型板结构;第二气缸通过燕尾槽机构与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滑动配合;第三气缸固定在支撑板侧板的内表面;第二加热层为铺设在第二压辊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结构简单,使用时,燕尾槽机构既可以限制第二气缸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又保证了第二气缸可以做纵向的滑动;第二加热层可以给热压提供需要的温度,使离型膜软化,达到更好的抹平效果。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气缸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二压辊的轴心处连接,带动第二压辊做竖直方向的运动;第二压辊绕轴心连接处旋转。结构简单,使用时,当表面检测装置检测出需要纵向抹平的缺陷时,控制器停下收卷导向装置,使第二气缸下压第二压辊,对底座上表面的离型膜缺陷处进行抹平处理。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三气缸通过伸缩推杆与第二气缸连接,配合燕尾槽机构,推动第二气缸沿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做纵向往复滑动,从而带动下方的第二压辊做纵向滚动。结构简单,使用时,当第二气缸下压第二压辊与离型膜表面接触后,第三气缸可以通过推杆间接带动第二压辊做纵向的往复滚动,对缺陷进行抹平。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结构,轴心处均设置有电机,均在电机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带动卷绕其上的离型膜在底座上表面从右向左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时,离型膜缠绕其上,由第二滚筒处进,第一滚筒处出,两个滚筒共同逆时针旋转,即可实现不间断的检测。
在优选的方案中,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二维轮廓传感器和控制器;二维轮廓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架顶板的侧表面,激光探头朝向纵向抹平机构右侧的底座上表面;控制器设置在底座侧表面。结构简单,使用时,二维轮廓传感器选用ZLDS210激光二维轮廓传感器,控制器选用西门子 S7-300 PLC控制器。
在优选的方案中,二维轮廓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加热层、第二加热层和相关电机均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二维轮廓传感器对离型膜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将超过正常值的表面轮廓波动通过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分析采用横向或是纵向的抹平机构进行工作,继而控制各个电气部件运作,实现精确的抹平;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控制器集成的开关进行手动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它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座、横向抹平机构、纵向抹平机构、收卷导向装置和表面检测装置;所述横向抹平机构包括横向滚动的第一压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横向褶皱;所述纵向抹平机构包括纵向滚动的第二压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用来压平纵向褶皱;所述收卷导向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左侧面连接,第二滚筒通过连杆与底座右侧面连接;所述表面检测装置与底座上表面配合,用来检测经过的离型膜表面的褶皱情况。该装置采用二维轮廓传感器对离型膜表面的褶皱、凹凸等缺陷进行精确定位,然后采用纵横两个方向的热压辊进行抹平;解决了现有技术只能单方向无差别抹平,效果不佳,易使离型膜变形的问题,具有多方向抹平,可精确抹平,不会损坏离型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纵向抹平机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构燕尾槽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原件连接逻辑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底座1,第一压辊21,第一加热层22,第一气缸23,纵向抹平机构3,第二压辊31,支撑架32,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第二加热层35,燕尾槽机构36,第一滚筒41,第二滚筒42,二维轮廓传感器51,控制器5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中,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它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座1、横向抹平机构、纵向抹平机构3、收卷导向装置和表面检测装置;所述横向抹平机构包括横向滚动的第一压辊2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用来压平横向褶皱;所述纵向抹平机构3包括纵向滚动的第二压辊3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用来压平纵向褶皱;所述收卷导向装置包括第一滚筒41和第二滚筒42,第一滚筒41通过连杆与底座1左侧面连接,第二滚筒42通过连杆与底座1右侧面连接;所述表面检测装置与底座1上表面配合,用来检测经过的离型膜表面的褶皱情况。该装置采用二维轮廓传感器51对离型膜表面的褶皱、凹凸等缺陷进行精确定位,然后采用纵横两个方向的热压辊进行抹平,具有多方向抹平,可精确抹平,不会损坏离型膜的特点。
优选的方案中,横向抹平机构还包括第一加热层22和第一气缸23;第一气缸23固定在底座1侧面,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一压辊21的轴心处连接;第一压辊21绕轴心连接处旋转,由第一气缸23带动做竖直方向运动;第一加热层22为铺设在第一压辊21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结构简单,使用时,当表面检测装置检测到需要横向压平的缺陷时,第一气缸23带动第一压辊21下压,通过滚动对离型膜进行压平,压平后升起,避免了对完好部位进行不必要的热压,防止离型膜过薄。
优选的方案中,纵向抹平机构3还包括支撑架32、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和第二加热层35;支撑架32为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连接配合的“U”型板结构;第二气缸33通过燕尾槽机构36与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滑动配合;第三气缸34固定在支撑板侧板的内表面;第二加热层35为铺设在第二压辊31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结构简单,使用时,燕尾槽机构36既可以限制第二气缸33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又保证了第二气缸33可以做纵向的滑动;第二加热层35可以给热压提供需要的温度,使离型膜软化,达到更好的抹平效果。
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气缸33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二压辊31的轴心处连接,带动第二压辊31做竖直方向的运动;第二压辊31绕轴心连接处旋转。结构简单,使用时,当表面检测装置检测出需要纵向抹平的缺陷时,控制器52停下收卷导向装置,使第二气缸33下压第二压辊31,对底座1上表面的离型膜缺陷处进行抹平处理。
优选的方案中,第三气缸34通过伸缩推杆与第二气缸33连接,配合燕尾槽机构36,推动第二气缸33沿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做纵向往复滑动,从而带动下方的第二压辊31做纵向滚动。结构简单,使用时,当第二气缸33下压第二压辊31与离型膜表面接触后,第三气缸34可以通过推杆间接带动第二压辊31做纵向的往复滚动,对缺陷进行抹平。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滚筒41和第二滚筒42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结构,轴心处均设置有电机,均在电机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带动卷绕其上的离型膜在底座1上表面从右向左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时,离型膜缠绕其上,由第二滚筒42处进,第一滚筒41处出,两个滚筒共同逆时针旋转,即可实现不间断的检测。
优选的方案中,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二维轮廓传感器51和控制器52;二维轮廓传感器51设置在支撑架32顶板的侧表面,激光探头朝向纵向抹平机构3右侧的底座1上表面;控制器52设置在底座1侧表面。结构简单,使用时,二维轮廓传感器51选用ZLDS210激光二维轮廓传感器,控制器52选用西门子 S7-300 PLC控制器。
优选的方案中,二维轮廓传感器51与控制器5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气缸23、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第一加热层22、第二加热层35和相关电机均与控制器52的输出端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二维轮廓传感器51对离型膜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将超过正常值的表面轮廓波动通过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2,由控制器52分析采用横向或是纵向的抹平机构进行工作,继而控制各个电气部件运作,实现精确的抹平;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控制器52集成的开关进行手动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上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安装使用时,所述横向抹平机构包括横向滚动的第一压辊2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用来压平横向褶皱;所述纵向抹平机构3包括纵向滚动的第二压辊3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用来压平纵向褶皱;所述收卷导向装置包括第一滚筒41和第二滚筒42,第一滚筒41通过连杆与底座1左侧面连接,第二滚筒42通过连杆与底座1右侧面连接;所述表面检测装置与底座1上表面配合,用来检测经过的离型膜表面的褶皱情况。该装置采用二维轮廓传感器51对离型膜表面的褶皱、凹凸等缺陷进行精确定位,然后采用纵横两个方向的热压辊进行抹平,具有多方向抹平,可精确抹平,不会损坏离型膜的特点。
使用时,横向抹平机构还包括第一加热层22和第一气缸23;第一气缸23固定在底座1侧面,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一压辊21的轴心处连接;第一压辊21绕轴心连接处旋转,由第一气缸23带动做竖直方向运动;第一加热层22为铺设在第一压辊21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当表面检测装置检测到需要横向压平的缺陷时,第一气缸23带动第一压辊21下压,通过滚动对离型膜进行压平,压平后升起,避免了对完好部位进行不必要的热压,防止离型膜过薄。
使用时,纵向抹平机构3还包括支撑架32、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和第二加热层35;支撑架32为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连接配合的“U”型板结构;第二气缸33通过燕尾槽机构36与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滑动配合;第三气缸34固定在支撑板侧板的内表面;第二加热层35为铺设在第二压辊31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燕尾槽机构36既可以限制第二气缸33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又保证了第二气缸33可以做纵向的滑动;第二加热层35可以给热压提供需要的温度,使离型膜软化,达到更好的抹平效果。
使用时,第二气缸33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二压辊31的轴心处连接,带动第二压辊31做竖直方向的运动;第二压辊31绕轴心连接处旋转,当表面检测装置检测出需要纵向抹平的缺陷时,控制器52停下收卷导向装置,使第二气缸33下压第二压辊31,对底座1上表面的离型膜缺陷处进行抹平处理。
使用时,第三气缸34通过伸缩推杆与第二气缸33连接,配合燕尾槽机构36,推动第二气缸33沿支撑板顶板的下表面做纵向往复滑动,从而带动下方的第二压辊31做纵向滚动,当第二气缸33下压第二压辊31与离型膜表面接触后,第三气缸34可以通过推杆间接带动第二压辊31做纵向的往复滚动,对缺陷进行抹平。
使用时,第一滚筒41和第二滚筒42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结构,轴心处均设置有电机,均在电机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带动卷绕其上的离型膜在底座1上表面从右向左运动,离型膜缠绕其上,由第二滚筒42处进,第一滚筒41处出,两个滚筒共同逆时针旋转,即可实现不间断的检测。
使用时,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二维轮廓传感器51和控制器52;二维轮廓传感器51设置在支撑架32顶板的侧表面,激光探头朝向纵向抹平机构3右侧的底座1上表面;控制器52设置在底座1侧表面,二维轮廓传感器51选用ZLDS210激光二维轮廓传感器,控制器52选用西门子 S7-300 PLC控制器。
使用时,二维轮廓传感器51与控制器5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气缸23、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第一加热层22、第二加热层35和相关电机均与控制器52的输出端连接,二维轮廓传感器51对离型膜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将超过正常值的表面轮廓波动通过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2,由控制器52分析采用横向或是纵向的抹平机构进行工作,继而控制各个电气部件运作,实现精确的抹平;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控制器52集成的开关进行手动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底座(1)、横向抹平机构、纵向抹平机构(3)、收卷导向装置和表面检测装置;所述横向抹平机构(2)包括横向滚动的第一压辊(2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用来压平横向褶皱;所述纵向抹平机构(3)包括纵向滚动的第二压辊(3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用来压平纵向褶皱;所述收卷导向装置包括第一滚筒(41)和第二滚筒(42),第一滚筒(41)通过连杆与底座(1)左侧面连接,第二滚筒(42)通过连杆与底座(1)右侧面连接;所述表面检测装置与底座(1)上表面配合,用来检测经过的离型膜表面的褶皱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抹平机构还包括第一加热层(22)和第一气缸(23);第一气缸(23)固定在底座(1)侧面,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一压辊(21)的轴心处连接;第一压辊(21)绕轴心连接处旋转,由第一气缸(23)带动做竖直方向运动;第一加热层(22)为铺设在第一压辊(21)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纵向抹平机构(3)还包括支撑架(32)、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和第二加热层(35);支撑架(32)为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连接配合的“U”型板结构;第二气缸(33)通过燕尾槽机构(36)与支撑架(32)顶板的下表面滑动配合;第三气缸(34)固定在支撑架(32)侧板的内表面;第二加热层(35)为铺设在第二压辊(31)正下方的矩形区域,内部由电加热丝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气缸(33)通过伸缩推杆与圆柱体结构的第二压辊(31)的轴心处连接,带动第二压辊(31)做竖直方向的运动;第二压辊(31)绕轴心连接处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气缸(34)通过伸缩推杆与第二气缸(33)连接,配合燕尾槽机构(36),推动第二气缸(33)沿支撑架(32)顶板的下表面做纵向往复滑动,从而带动下方的第二压辊(31)做纵向滚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滚筒(41)和第二滚筒(42)为结构相同的圆柱体结构,轴心处均设置有电机,均在电机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带动卷绕其上的离型膜在底座(1)上表面从右向左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二维轮廓传感器(51)和控制器(52);二维轮廓传感器(51)设置在支撑架(32)顶板的侧表面,激光探头朝向纵向抹平机构(3)右侧的底座(1)上表面;控制器(52)设置在底座(1)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二维轮廓传感器(51)与控制器(5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气缸(23)、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第一加热层(22)、第二加热层(35)和相关电机均与控制器(52)的输出端连接。
CN201921572543.5U 2019-09-20 2019-09-20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Active CN210969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2543.5U CN210969903U (zh) 2019-09-20 2019-09-20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2543.5U CN210969903U (zh) 2019-09-20 2019-09-20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9903U true CN210969903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59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2543.5U Active CN210969903U (zh) 2019-09-20 2019-09-20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99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3720A (zh) * 2021-11-30 2022-02-08 滁州卷烟材料厂 一种香烟铝箔纸伸展挺括结构
CN116728757A (zh) * 2023-07-17 2023-09-12 胜利油田北方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管制备工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3720A (zh) * 2021-11-30 2022-02-08 滁州卷烟材料厂 一种香烟铝箔纸伸展挺括结构
CN116728757A (zh) * 2023-07-17 2023-09-12 胜利油田北方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管制备工装
CN116728757B (zh) * 2023-07-17 2024-04-16 胜利油田北方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管制备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9903U (zh) 离型膜表面缺陷检测抹平装置
CN113427733B (zh) 一种防褶皱的环保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自动化生产装置
CN111703185B (zh) 一种聚酰亚胺网版热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783568U (zh) 一种防水卷材的在线测厚装置
CN210944073U (zh) 一种用于防水卷材的生产装置
CN207373884U (zh) 一种膜材料层压机
CN112123790A (zh) 一种防渗透土工膜安装施工方法
CN210100684U (zh) 一种保护膜加工用除皱装置
CN214374390U (zh) 一种pvb膜的表面检测装置
CN214168539U (zh) 一种服装生产加工用的面料裁剪机
CN213056368U (zh) 聚酰亚胺网版热压装置
CN210594555U (zh) 一种防止布料褶皱的布料打卷机
CN211594502U (zh) 一种用于布匹加工的布料折叠装置
CN108746334B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铝箔加工装置
CN108422654A (zh) 一种用于蜂窝板生产的贴膜调平装置
CN220649377U (zh) 一种丝绸面料厚度测量装置
CN112554366A (zh) 一种建筑节能保温墙体建造施工方法
CN209717909U (zh) 一种过膜机构及隔膜生产装置
CN220665350U (zh) 皮革拉伸平整装置
CN215153015U (zh) 高牢度面料烫金加工装置
CN217734966U (zh) 一种建筑屋顶修缮用防水卷材铺设装置
CN217756190U (zh) 一种用于自动铺布机的压布装置
CN214938254U (zh) 一种调节精度高的无纺布轧辊机构
CN220266022U (zh) 一种热轧机
CN218054471U (zh) 一种自动化丝印印刷设备热烫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