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9580U -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9580U
CN210969580U CN201921948875.9U CN201921948875U CN210969580U CN 210969580 U CN210969580 U CN 210969580U CN 201921948875 U CN201921948875 U CN 201921948875U CN 210969580 U CN210969580 U CN 210969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die
end groove
upper die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88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啟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ixun Precision Hardware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ixun Precision Hardwar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ixun Precision Hardware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ixun Precision Hardwar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88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9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9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95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孔、通槽、定位柱、下模、上模、升降气缸、固定套、第一端槽、第二端槽、活动插条、把手、连接块、导向杆、导向套和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上模通过活动插条进行嵌合,实现上模两侧的承载支承,实现安装限位,在进行上模的安装以及拆卸时,只需进行活动插条的抽拉即可,活动插条可从插槽中抽出和插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其中弹簧为活动插条提供限位的作用,避免掉落脱离;可进行上模和下模的安装,通过升降气缸的伸缩,可实现上模和下模的开合,上模和下模的开合效率高,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操作,劳动强度低,同时下模通过定位柱进行定位放置,便于和安装板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具体是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属于上下模开合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现有的模具可能缺少开模以及合模的装置,模具可能需要手动进行开模,或吊装装置进行开模,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顶部放置有上模,所述安装板顶部垂直固接有定位柱,所述下模底部开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连接,所述下模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的壳体与安装板顶部垂直固接,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条形座,所述条形座由五个固定套以及四个连接块固接而成,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连接块间隔分布;
所述固定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端槽和第二端槽,且第一端槽和第二端槽连通,所述第一端槽间隙配合连接有活动插条,所述活动插条贯穿第一端槽和第二端槽,且第二端槽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活动插条套接,且活动插条通过弹簧与第二端槽的槽壁弹性连接,所述上模两侧均开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插槽,且插槽与活动插条一端固接,所述活动插条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截面为Ω字型结构,且安装板的两侧均开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中心处开有通槽,且通槽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把手为矩形框状结构,且把手的数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条形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由导向套和导向杆套接而成,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条形座固接,所述导向套与安装板顶部垂直固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插条为方型杆状结构,且活动插条的长度大于固定套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上下模开合装置的上模通过活动插条进行嵌合,实现上模两侧的承载支承,实现安装限位,在进行上模的安装以及拆卸时,只需进行活动插条的抽拉即可,活动插条可从插槽中抽出和插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其中弹簧为活动插条提供限位的作用,避免掉落脱离;
2、该种上下模开合装置可进行上模和下模的安装,通过升降气缸的伸缩,可实现上模和下模的开合,上模和下模的开合效率高,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操作,劳动强度低,同时下模通过定位柱进行定位放置,便于和安装板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与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2、安装孔,3、通槽,4、定位柱,5、下模,6、上模,7、升降气缸,8、固定套,801、第一端槽,802、第二端槽,9、活动插条,10、把手,11、连接块,12、导向杆,13、导向套,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放置有下模5,所述下模5顶部放置有上模6,所述安装板1顶部垂直固接有定位柱4,所述下模5底部开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与定位柱4配合连接,所述下模5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升降气缸7,且升降气缸7的壳体与安装板1顶部垂直固接,所述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条形座,所述条形座由五个固定套8以及四个连接块11固接而成,所述固定套8和所述连接块11间隔分布;
所述固定套8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端槽801和第二端槽802,且第一端槽801和第二端槽802连通,所述第一端槽801间隙配合连接有活动插条9,所述活动插条9贯穿第一端槽801和第二端槽802,且第二端槽802内部设置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与活动插条9套接,且活动插条9通过弹簧14与第二端槽802的槽壁弹性连接,所述上模6两侧均开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插槽,且插槽与活动插条9一端固接,所述活动插条9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0。
所述安装板1的截面为Ω字型结构,且安装板1的两侧均开有安装孔2,安装孔2用于安装板1的安装固定;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中心处开有通槽3,且通槽3为矩形结构,通槽3用于下模5底部安装辅助顶出装置;所述把手10为矩形框状结构,且把手10的数目为两个,把手10用于活动插条9的拉动,带动活动插条9进行移动;所述条形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由导向套13和导向杆12套接而成,所述导向杆12一端与条形座固接,所述导向套13与安装板1顶部垂直固接,通过导向套13和导向杆12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活动插条9为方型杆状结构,且活动插条9的长度大于固定套8的长度,活动插条9用于插入插槽中,进行上模6的承载支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下模5通过吊装装置移动到安装板1上,通过定位柱4进行定位,实现在安装板1上的放置,上模6通过吊装装置吊在下模5顶部,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两个,把手10的拉动,把手10带动活动插条9移动,活动插条9端部移动到第二端槽802中,同时弹簧14受力压缩,另一名工作人员通过吊装装置,使上模6的插槽与活动插条9端部对齐,放松把手10,通过弹簧14的弹力,带动活动插条9移动,插入插槽中,实现模两侧的承载支承;
升降气缸7进行伸缩,可带动上模6进行移动,可与下模5之间进行开合,通过升降气缸7驱动,提高了开合效率;进行拆除时,吊装装置吊住上模6,然后通过拉动把手10,活动插条9从插槽中拔出,吊装装置带走上模6,完成拆除,下模5直接通过吊装装置吊起即可,实现下模5和上模6的拆除。
升降气缸7采用的是浙江浩瀚气动有限公司生产的SC100型号气缸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放置有下模(5),所述下模(5)顶部放置有上模(6),所述安装板(1)顶部垂直固接有定位柱(4),所述下模(5)底部开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与定位柱(4)配合连接,所述下模(5)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升降气缸(7),且升降气缸(7)的壳体与安装板(1)顶部垂直固接,所述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条形座,所述条形座由五个固定套(8)以及四个连接块(11)固接而成,所述固定套(8)和所述连接块(11)间隔分布;
所述固定套(8)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端槽(801)和第二端槽(802),且第一端槽(801)和第二端槽(802)连通,所述第一端槽(801)间隙配合连接有活动插条(9),所述活动插条(9)贯穿第一端槽(801)和第二端槽(802),且第二端槽(802)内部设置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与活动插条(9)套接,且活动插条(9)通过弹簧(14)与第二端槽(802)的槽壁弹性连接,所述上模(6)两侧均开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插槽,且插槽与活动插条(9)一端固接,所述活动插条(9)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截面为Ω字型结构,且安装板(1)的两侧均开有安装孔(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中心处开有通槽(3),且通槽(3)为矩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0)为矩形框状结构,且把手(10)的数目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由导向套(13)和导向杆(12)套接而成,所述导向杆(12)一端与条形座固接,所述导向套(13)与安装板(1)顶部垂直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插条(9)为方型杆状结构,且活动插条(9)的长度大于固定套(8)的长度。
CN201921948875.9U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69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8875.9U CN210969580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8875.9U CN210969580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9580U true CN210969580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0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887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69580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9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9580U (zh) 一种新型模具上下模高效开合装置
CN209579938U (zh) 一种混凝土水泥预制模具
CN111216322B (zh) 一种注塑方法
CN205959764U (zh) 一种可调式变压器线圈浇注模具
CN211334251U (zh) 一种硅胶模具生产导向罩用成型装置
CN214161394U (zh) 一种磁钢坯件成型装置
CN212422044U (zh)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机构
CN21970619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模具结构
CN216801619U (zh)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壳体铸造用两开式模具
CN215933309U (zh) 一种高功率电子变压器
CN220741985U (zh) 一种插接线头注塑模具
CN220681450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自动化注塑模具
CN213384993U (zh) —种医疗器械包装模具
CN210890628U (zh) 一种网络通信用无壳式低互调装置
CN216267091U (zh) 一种多孔密封件的滑动抽芯装置
CN217134858U (zh) 一种劈槽插孔收口治具
CN209158683U (zh) 一种新型模具结构
CN210548095U (zh) 一种基于液压机械式顶压机构
CN211251048U (zh) 一种采集器一次成型装置
CN216465859U (zh) 一种电表壳体用深腔模具
CN204487767U (zh) 混凝土浇铸模具的开口密封装置
CN220611987U (zh) 一种紫铜导电杆加工用多向挤压模具
CN220896158U (zh) 一种便于组装拆卸的多功能低压柜
CN214448116U (zh) 一种具有锁模机构的注塑机
CN218593553U (zh) 注塑模具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