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7815U -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7815U
CN210967815U CN201921886890.5U CN201921886890U CN210967815U CN 210967815 U CN210967815 U CN 210967815U CN 201921886890 U CN201921886890 U CN 201921886890U CN 210967815 U CN210967815 U CN 210967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layer
cutter
tool bit
tool
fin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68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勇
李聪
王晓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longhao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longhao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longhao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longhao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68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7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7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7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刀具组包括:第一刀具和第二刀具。第一刀具对壳体的毛坯进行粗加工以形成第一坯体,第一刀具包括第一刀头,第一刀头的表面具有第一磨削层,第一磨削层包括外形粗修部和纹理加工部,第二刀具对第一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二坯体,第二刀具包括第二刀头,第二刀头的表面具有第二磨削层,第二磨削层的目数大于第一磨削层的目数,第二磨削层包括外形精修部和纹理精修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可以加工出具有立体纹理结构的壳体,且该刀具组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于壳体(例如玻璃外壳)加工的刀具主要用于加工壳体的外形轮廓及孔,该刀具很难加工出带有立体纹理结构的壳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该刀具组可以加工出具有立体纹理结构的壳体,且该刀具组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利用上述刀具组加工形成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包括: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对所述壳体的毛坯进行粗加工以形成第一坯体,所述第一刀具包括第一刀头,所述第一刀头的表面具有第一磨削层,所述第一磨削层包括外形粗修部和纹理加工部;第二刀具,所述第二刀具对所述第一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二坯体,所述第二刀具包括第二刀头,所述第二刀头的表面具有第二磨削层,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所述第二磨削层包括外形精修部和纹理精修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通过设置具有外形粗修部和纹理加工部的第一刀具以及具有外形精修部和纹理精修部的第二刀具,通过第一刀具的外形粗修部和第二刀具的外形精修部可以加工壳体的外形轮廓,通过第一刀具的纹理加工部和第二刀具的纹理精修部可以使得壳体形成有立体纹理结构,并且该刀具组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形粗修部位于所述第一刀头的外周面且沿所述第一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纹理加工部位于所述第一刀头的端部,所述纹理加工部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所述第一刀头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纹理加工部的半径为1-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刀头的端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一冷却槽贯穿所述第一刀头的外周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槽为相交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冷却槽的相交处形成有第一储液槽,所述第一储液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冷却槽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外形精修部位于所述第二刀头的外周面且沿所述第二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纹理精修部位于所述第二刀头的端部,所述纹理精修部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所述第二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纹理精修部的半径小于所述纹理加工部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纹理加工部的半径为0.1-0.3mm。
可选地,所述第二刀头的端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二冷却槽贯穿所述第二刀头的外周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却槽为相交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冷却槽的相交处形成有第二储液槽,所述第二储液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冷却槽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磨削层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精修凹槽,所述精修凹槽沿所述第二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精修凹槽在所述第二刀头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与所述第二刀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精修凹槽在所述第二刀头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构成所述外形精修部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范围为150-250目,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范围为800-1200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刀头包括第一精修段和第二精修段,所述第一精修段位于所述第二精修段的前侧,所述第一精修段的表面具有所述第二磨削层,所述第二精修段的表面具有第三磨削层,所述第三磨削层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且所述第三磨削层的目数小于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所述第三磨削层包括外形细修部,所述外形细修部位于所述第二精修段的外周面且沿所述第二精修段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刀头和所述第二刀头均大体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刀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刀头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磨削层和所述第二磨削层均为金刚石砂层或树脂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刀具组包括: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对所述第二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三坯体,所述第三刀具包括第三刀头,所述第三刀头的自由端呈锥形,所述第三刀头的表面具有第四磨削层,所述第四磨削层包括清角部,所述清角部位于所述第三刀头的尖角处且所述清角部的表面为弧形面,所述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
可选地,所述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小于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
可选地,所述清角部的半径为0.1-0.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刀具组加工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具有纹理区,所述纹理区为非平面结构,所述外形粗修部和所述外形精修部加工所述壳体的外形,所述纹理加工部和所述纹理精修部加工形成所述纹理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通过利用根据上述刀具组加工形成,使得壳体具有立体纹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纹理区包括多个小平面,相邻两个所述小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可选地,所述小平面的外轮廓为多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壳体,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刀具组的第一刀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刀具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刀具组的第二刀具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第二刀具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刀具组的第三刀具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刀具100;第一刀柄1;第一刀头2;外形粗修部21;纹理加工部22;第一冷却槽23;第一储液槽24;
第二刀具300;第二刀柄3;第二刀头4;第一精修段41;外形精修部411;精修凹槽412;侧壁413;纹理精修部414;第二精修段42;外形细修部421;第二冷却槽43;第二储液槽44;
第三刀具500;第三刀柄5;第三刀头6;连接段61;加工段62;清角部621;
电子设备700;壳体7;纹理区71;小平面711;显示屏组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可选地,壳体7可以为玻璃件。
参照图1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包括:第一刀具100和第二刀具300。
第一刀具100对壳体7的毛坯(例如壳体7的毛坯可以为玻璃毛坯,毛坯可以为2D或2.5D平板结构,毛坯也可以为3D曲面结构)进行粗加工以形成第一坯体。第一刀具100可以包括第一刀柄1和设在第一刀柄1的前端的第一刀头2,第一刀柄1和第一刀头2的本体可以均为金属件,例如第一刀柄1和第一刀头2的本体可以均为合金钢件。第一刀头2的表面具有第一磨削层,第一磨削层覆盖在第一刀头2的本体的表面,第一磨削层的硬度大于第一刀头2的本体的硬度,第一磨削层包括外形粗修部21和纹理加工部22。
第二刀具300对第一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二坯体。第二刀具300可以包括第二刀柄3和连接在第二刀柄3的前端的第二刀头4,第二刀柄3和第二刀头4的本体可以均为金属件,例如第二刀柄3和第二刀头4的本体可以均为合金钢件。第二刀头4的表面具有第二磨削层,第二磨削层覆盖在第二刀头4的本体的表面,第二磨削层的硬度大于第二刀头4的本体的硬度,第二磨削层的目数大于第一磨削层的目数,第二磨削层包括外形精修部411和纹理精修部414。
由此,在利用该刀具加工壳体7时,可以先利用第一刀具100对壳体7的毛坯进行粗加工以形成第一坯体。具体地,通过第一刀具100的外形粗修部21对毛坯的外形轮廓进行粗加工,通过第一刀具100的纹理加工部22在毛坯的表面(该表面可以是壳体7的内表面,也可以是壳体7的外表面)加工出立体纹理结构的大体轮廓,该加工步骤可以预留0.05-0.1mm的余量。
由于第二磨削层的目数大于第一磨削层的目数,第二磨削层内的颗粒粒径小于第一磨削层内的颗粒粒径,第二刀具300的加工相对第一刀具100的加工可以较为精细。而后利用第二刀具300对第一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二坯体。具体地,通过第二刀具300的外形精修部411对第一坯体的外形轮廓进行精细加工,通过第二刀具300的纹理精修部414对第一坯体上的立体纹理结构进行进一步地精细加工,该步骤加工完成之后可以达到壳体7的要求尺寸。
可选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范围为150-250目,例如第一磨削层的目数可以为200目;第二磨削层的目数范围为800-1200目,例如第二磨削层的目数可以为1000目。由此,通过将第一磨削层的目数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实现对壳体7的毛坯的粗加工,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通过将第二磨削层的目数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保证壳体7的最终加工精度,保证壳体7的设计尺寸。
可选地,第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为金刚石砂层或树脂砂层。由此,使得第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具有较高的硬度,满足加工要求,保证加工效率。在第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为金刚石砂层时,可以使得第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具有很高的硬度,提高加工效率;在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为树脂砂层时,在保证第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具有较高的硬度的同时,可以使得加工出的壳体7的表面光滑度更高。例如,第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为金刚石砂层时,加工出的壳体7的表面粗糙度(所述壳体7的表面粗糙度是指壳体7的局部区域的表面粗糙度而不是整体的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Ra0.1;例如,第一磨削层和第二磨削层均为树脂砂层时,加工出的壳体7的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Ra0.01。
其中,所述树脂砂层是指通过树脂将金刚石颗粒粘接而成的结构。
可选地,第一刀头2和第二刀头4均大体呈圆柱状,第一刀头2的直径D1大于第二刀头4的直径D2。由此,通过使得第一刀头2的直径D1大于第二刀头4的直径D2,可以提高第一刀头2的加工效率和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通过设置具有外形粗修部21和纹理加工部22的第一刀具100以及具有外形精修部411和纹理精修部414的第二刀具300,通过第一刀具100的外形粗修部21和第二刀具300的外形精修部411可以加工壳体7的外形轮廓,通过第一刀具100的纹理加工部22和第二刀具300的纹理精修部414可以使得壳体7形成有立体纹理结构,并且该刀具组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外形粗修部21位于第一刀头2的外周面且沿第一刀头2的周向延伸,外形粗修部21可以形成为环形。纹理加工部22位于第一刀头2的端部,纹理加工部22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第一刀头2的周向延伸,纹理加工部22可以形成为环形。由此,通过将外形粗修部21位于第一刀头2的外周面且沿第一刀头2的周向延伸,在利用该第一刀具100对壳体7的毛坯进行外形粗加工时,可以方便第一刀头2与毛坯的相应位置接触且可以保证接触面积,提高加工效率;并且,通过将纹理加工部22位于第一刀头2的端部,纹理加工部22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第一刀头2的周向延伸,由此方便纹理加工部22加工壳体7的毛坯以形成立体纹理结构。并且,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刀头2的结构简单,方便第一刀头2的加工制造。其中,纹理加工部22的半径R1可以为1-3mm,例如纹理加工部22的半径R1可以为2mm。由此,可以保证加工精度,同时可以兼顾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第一刀头2的端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槽23,第一冷却槽23贯穿第一刀头2的外周壁,进入第一冷却槽23的冷却液可以从第一冷却槽23的贯穿第一刀头2的外周壁部分流出。在利用第一刀具100对壳体7的毛坯进行加工时,可以同时向第一冷却槽23内喷射冷却液,增大冷却液与第一刀头2的接触面积,增大冷却液停留在第一刀头2的时间,达到对第一刀头2较好的冷却效果,延长第一刀头2的使用寿命,保证加工质量。其中,第一冷却槽23的深度h1范围可以为1-2mm,由此可以保证冷却效果,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刀头2的结构强度,例如第一冷却槽23的深度h1为1mm、宽度W1为1mm。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冷却槽23为相交的两个,两个第一冷却槽23可以垂直设置,两个第一冷却槽23的相交处形成有第一储液槽24,第一储液槽24的深度H1大于第一冷却槽23的深度h1。由此,通过设置的两个第一冷却槽23,可以增大冷却面积,改善冷却效果,更好地延长第一刀头2的寿命。并且,通过在两个第一冷却槽23的相交处形成有深度较大的第一储液槽24,可以进一步地增大第一刀头2容纳冷却液的量,延长冷却液在第一刀头2的停留时间,更好地起到对第一刀头2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3-图5,外形精修部411位于第二刀头4的外周面且沿第二刀头4的周向延伸,外形精修部411可以形成为环形。纹理精修部414位于第二刀头4的端部,纹理精修部414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第二刀头4的周向延伸,纹理精修部414可以形成为环形,纹理精修部414的半径R2小于纹理加工部22的半径R1。由此,通过将外形精修部411位于第二刀头4的外周面且沿第二刀头4的周向延伸,在利用该第二刀具300对壳体7的第一坯体进行外形精细加工时,可以方便第二刀头4与第一坯体的相应位置接触且可以保证接触面积,提高加工效率;并且,通过将纹理精修部414位于第二刀头4的端部,纹理加精修部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第二刀头4的周向延伸,由此方便纹理精修部414精修第一坯体上上的立体纹理结构。并且,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刀头4的结构简单,方便第二刀头4的加工制造。其中,纹理精修部414的半径R2可以为0.1-0.3mm,例如纹理精修部414的半径R2可以为0.2mm。由此,可以保证加工精度,同时可以兼顾加工效率。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5,第二刀头4的端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槽43,第二冷却槽43贯穿第二刀头4的外周壁,进入第二冷却槽43的冷却液可以从第二冷却槽43的贯穿第二刀头4的外周壁部分流出。在利用第二刀具300对壳体7的第一坯体进行加工时,可以同时向第二冷却槽43内喷射冷却液,增大冷却液与第二刀头4的接触面积,增大冷却液停留在第二刀头4的时间,达到对第二刀头4较好的冷却效果,延长第二刀头4的使用寿命,保证加工质量。其中,第二冷却槽43的深度h2范围可以为0.5-1.5mm,由此可以保证冷却效果,同时可以保证第二刀头4的结构强度,例如第二冷却槽43的深度h2为1mm、宽度W2为1mm。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5,第二冷却槽43为相交的两个,两个第二冷却槽43的相交处形成有第二储液槽44,第二储液槽44的深度H2大于第二冷却槽43的深度h2。由此,通过设置的两个第二冷却槽43,可以增大冷却面积,改善冷却效果,更好地延长第二刀头4的寿命。并且,通过在两个第二冷却槽43的相交处形成有深度较大的第二储液槽44,可以进一步地增大第二刀头4容纳冷却液的量,延长冷却液在第二刀头4的停留时间,更好地起到对第二刀头4的冷却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第二磨削层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精修凹槽412,精修凹槽412沿第二刀头4的周向延伸,精修凹槽412可以形成为环形,精修凹槽412在第二刀头4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413为与第二刀头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范围为30-60°,精修凹槽412在第二刀头4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413构成外形精修部41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精修凹槽412在第二刀头4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413构成外形精修部411的整个部分。由此,在利用该外形精修部411对壳体7的第一坯体的外形进行精修时,可以使得第一坯体的外周沿部分卡入该精修凹槽412内,使得第一坯体的外周壁上的两个棱角分别与该精修凹槽412在第二刀头4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413抵接,由于精修凹槽412在第二刀头4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413与第二刀头4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由此利用该精修凹槽412在第二刀头4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413可以对第一坯体的外周壁上的两个棱角进行倒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第二刀头4包括第一精修段41和第二精修段42,第一精修段41位于第二精修段42的前侧,第一精修段41的表面具有第二磨削层,第二精修段42的表面具有第三磨削层,第三磨削层的目数大于第一磨削层的目数且第三磨削层的目数小于第二磨削层的目数,第三磨削层包括外形细修部421,外形细修部421位于第二精修段42的外周面且沿第二精修段42的周向延伸,外形细修部421可以形成为环形。由此,在利用第二刀具300对壳体7的第一坯体进行加工时,可以先利用第二精修段42的外形细修部421对第一坯体的外形轮廓进行细加工,然后再利用第一精修段41的外形精修部411对第一坯体的外形轮廓进行进一步地精加工,在保证壳体7的外形尺寸及精度的同时,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其中,第三磨削层的目数范围可以为300-500目,例如第三磨削层的目数可以为400目。由此,可以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7,刀具组还包括:第三刀具500,第三刀具500对第二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三坯体。第三刀具500包括第三刀柄5和连接在第三刀柄5的前端的第三刀头6,第三刀柄5和第三刀头6的本体可以均为金属件,例如第三刀柄5和第三刀头6的本体可以均为合金钢件。第三刀头6的自由端呈锥形,第三刀头6的表面具有第四磨削层,第四磨削层包括清角部621,清角部621位于第三刀头6的尖角处且清角部621的表面为弧形面。例如第三刀头6可以包括呈圆柱形的连接段61和呈圆锥形的加工段62,连接段61与第三刀柄5相连,加工段62连接在连接段61的前端且加工段构成第三刀头6的自由端,清角部621位于加工段62的尖角处,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大于第一磨削层的目数。
由此,在壳体7的毛坯先后通过第一刀具100和第二刀具300进行加工之后,可以利用第三刀具500对第二坯体上的立体纹理结构的棱角处进行倒角,可以防止立体纹理接结构的棱角处发生破片、碎裂,也可以防止立体纹理结构的棱角处刮手(例如,在立体纹理结构位于壳体7的外表面时)。并且,通过将第三刀头6的自由端呈锥形且清角部621位于第三刀头6的尖角处,可以方便第三刀头6对立体纹理结构的凹陷处进行倒角。另外,通过将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大于第一磨削层的目数,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可选地,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小于第二磨削层的目数。由此,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可以使得清角部621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结构强度,降低清角部621的断裂风险。其中,第四磨削层的目数范围可以为700-900目,例如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可以为800目。
可选地,参照图7,清角部621的半径R3可以为0.1-0.3mm,例如清角部621的半径R3可以为0.2mm。由此,可以保证加工精度,同时可以保证加工效率。
参照图8并结合图1-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刀具组加工形成的壳体7,壳体7可以为玻璃件。壳体7的表面具有纹理区71,纹理区71为非平面结构,纹理区71可以形成在壳体7的内表面,纹理区71也可以形成在壳体7的外表面,或者壳体7的内表面和壳体7的外表面均形成有纹理区71。外形粗修部21和外形精修部411加工壳体7的外形,纹理加工部22和纹理精修部414加工形成纹理区71,该纹理区71即为上述加工出来的立体纹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7,通过利用根据上述刀具组加工形成,使得壳体7具有立体纹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8,纹理区71包括多个小平面711,相邻两个小平面711之间具有夹角。由此,使得纹理区71具有较强的立体纹理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8,小平面711的外轮廓为多边形,例如小平面711的外轮廓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由此,使得纹理区71形成为具有棱角的立体纹理结构,使得壳体7的立体纹理效果更强。并且,使得小平面711的轮廓简单、方便加工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00,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壳体7。
可选地,电子设备700包括:壳体7、显示屏组件8和主板。壳体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壳体7,显示屏组件8与壳体7相连,显示屏组件8与壳体7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主板设在安装空间内且与显示屏组件8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00,通过设置上述的壳体7,可以提升电子设备700的外观效果,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电子设备7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9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具体地,电子设备7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对所述壳体的毛坯进行粗加工以形成第一坯体,所述第一刀具包括第一刀头,所述第一刀头的表面具有第一磨削层,所述第一磨削层包括外形粗修部和纹理加工部;
第二刀具,所述第二刀具对所述第一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二坯体,所述第二刀具包括第二刀头,所述第二刀头的表面具有第二磨削层,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所述第二磨削层包括外形精修部和纹理精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形粗修部位于所述第一刀头的外周面且沿所述第一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纹理加工部位于所述第一刀头的端部,所述纹理加工部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所述第一刀头的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加工部的半径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头的端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一冷却槽贯穿所述第一刀头的外周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槽为相交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冷却槽的相交处形成有第一储液槽,所述第一储液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冷却槽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形精修部位于所述第二刀头的外周面且沿所述第二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纹理精修部位于所述第二刀头的端部,所述纹理精修部的表面为弧形面且沿所述第二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纹理精修部的半径小于所述纹理加工部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加工部的半径为0.1-0.3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头的端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二冷却槽贯穿所述第二刀头的外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槽为相交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冷却槽的相交处形成有第二储液槽,所述第二储液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冷却槽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磨削层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精修凹槽,所述精修凹槽沿所述第二刀头的周向延伸,所述精修凹槽在所述第二刀头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与所述第二刀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精修凹槽在所述第二刀头的轴向方向的两个侧壁构成所述外形精修部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范围为150-250目,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范围为800-1200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头包括第一精修段和第二精修段,所述第一精修段位于所述第二精修段的前侧,所述第一精修段的表面具有所述第二磨削层,所述第二精修段的表面具有第三磨削层,所述第三磨削层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且所述第三磨削层的目数小于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所述第三磨削层包括外形细修部,所述外形细修部位于所述第二精修段的外周面且沿所述第二精修段的周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头和所述第二刀头均大体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刀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刀头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削层和所述第二磨削层均为金刚石砂层或树脂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对所述第二坯体进行精细加工以形成第三坯体,所述第三刀具包括第三刀头,所述第三刀头的自由端呈锥形,所述第三刀头的表面具有第四磨削层,所述第四磨削层包括清角部,所述清角部位于所述第三刀头的尖角处且所述清角部的表面为弧形面,所述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磨削层的目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磨削层的目数小于所述第二磨削层的目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角部的半径为0.1-0.3mm。
18.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刀具组加工形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具有纹理区,所述纹理区为非平面结构,所述外形粗修部和所述外形精修部加工所述壳体的外形,所述纹理加工部和所述纹理精修部加工形成所述纹理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区包括多个小平面,相邻两个所述小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平面的外轮廓为多边形。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CN201921886890.5U 2019-11-04 2019-11-04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967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6890.5U CN210967815U (zh) 2019-11-04 2019-11-04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6890.5U CN210967815U (zh) 2019-11-04 2019-11-04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7815U true CN210967815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6890.5U Active CN210967815U (zh) 2019-11-04 2019-11-04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78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941A (zh) * 2022-03-28 2022-05-27 青岛曼尼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工件的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941A (zh) * 2022-03-28 2022-05-27 青岛曼尼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工件的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2837B (zh) 圆弧立铣刀以及切削加工方法
CN104619447A (zh) 用于切割平滑反射的表面的方法和装置
JP2004001219A (ja) 切削工具
KR20070088283A (ko) 볼 엔드밀
CN105328425A (zh) 凸玻片高镜面模具模仁入子加工方法
CN210967815U (zh) 用于壳体加工的刀具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JP2005118960A (ja) エンドミル
CN100366369C (zh) 非旋转切削工具
CN103769635B (zh) 成形刀具
CN106270698A (zh) 旋转类机械加工刀具
CN105665800A (zh) 航空发动机薄壁铝镁机匣精密型腔平面的铣削方法
JPWO2016080486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回転切削工具
CN207606675U (zh) 一种加工氧化锆陶瓷的磨头
JP3840661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N213703042U (zh) 一种成型丝锥金刚石滚轮
CN211101750U (zh) 一种高光型钻铰一体刀具
CN113909598A (zh) 一种工具电极的cnc加工方法及工具电极
CN215433179U (zh) 一种2.5d玻璃加工刀具
CN208841205U (zh) 一种喷砂遮蔽工具及喷砂加工设备
Xiu et al. Study on surface finish mechanism in quick-point grinding
CN110842653B (zh) 立体纹理的加工方法、玻璃件、玻璃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3059224B (zh) 深槽加工刀具、装置及方法
CN202804212U (zh) 精加工成型刀
CN211439525U (zh) 一种金钢砂磨轮
CN216656492U (zh) 一种复合成型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