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5747U -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5747U
CN210965747U CN201921233077.8U CN201921233077U CN210965747U CN 210965747 U CN210965747 U CN 210965747U CN 201921233077 U CN201921233077 U CN 201921233077U CN 210965747 U CN210965747 U CN 210965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rry
recovery
coating
support body
devic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30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姜斌
龙绘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30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5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5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5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架体及至少两个沿装置架体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布置并位于装置架体之顶部的导流结构,装置架体开设有在其厚度方向相隔开的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第一回收腔向上贯穿装置架体之顶部的位于两导流结构之间的部位以形成第一回料口,第二回收腔向上贯穿装置架体之顶部并形成第二回料口,导流结构伸至第二回料口,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能对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分开回收。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

Description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输出功率高、充放电寿命长以及工作温度范围宽等诸多有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重量体积密度和容量体积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越来越多的锂离子电池采用铝塑包装壳体。采用铝塑包装的电池,由于其壳体不导电,因而需要采用极耳将电池内部的正极、负极与外界连接。其中,极耳一般由极耳胶和金属带热压复合而成的,正极和负极一般各包括集流体和分布于集流体上的膜片,膜片是通过将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在溶剂中混合均匀制成的浆料通过涂布装置将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上并经烘干制得。为了方便加工和提高加工效率,目前将浆料涂布至集流体和将极耳胶涂布至金属带是同步进行的,所以用浆料对集流体涂布后和用极耳胶对金属带涂布后,涂布时所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一同收集至同一回收装置中,因而产生不能回收的废料。
因此,亟需要一种能对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分开回收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及其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对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分开回收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分开回收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适用于对锂电池涂布后的浆料分离回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架体及至少两个沿所述装置架体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布置并位于所述装置架体之顶部的导流结构,所述装置架体开设有在其厚度方向相隔开的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所述第一回收腔向上贯穿所述装置架体之顶部的位于两所述导流结构之间的部位以形成第一回料口,所述第二回收腔向上贯穿所述装置架体之顶部并形成第二回料口,所述导流结构伸至所述第二回料口。
较佳地,所述导流结构上下倾斜布置,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伸至所述第二回料口,所述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各沿所述装置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两者的腔底各呈上下倾斜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回收腔之腔底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收腔之腔底的倾斜方向相反。
较佳地,所述装置架体还开设有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回收腔之腔底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回收腔之腔底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回收腔之腔底的最低处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回收腔之腔底的最低处连通。
较佳地,所述导流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回料口相通的导流通道。
较佳地,所述导流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装置架体的顶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包括涂布模头、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导流板体、浆料供料装置和极耳胶供料装置,所述涂布模头上设有涂布单元,所述涂布单元包括浆料出口和位于所述浆料出口两侧外的胶料出口,所述浆料出口与所述浆料供料装置连通,所述胶料出口与所述极耳胶供料装置连通,所述导流板体位于所述浆料出口的正下方,且所述导流板体的上端伸入所述浆料出口内,所述导流板体安装于所述装置架体或所述涂布模头处,所述导流板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料口中,所述胶料出口位于所述导流结构正上方。
较佳地,所述导流板体的上端与所述浆料出口的侧壁之间具有供所述浆料出口内的部分浆料流向所述胶料出口处的分流间隙。
较佳地,所述导流板体的截面呈“匚”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架体及至少两个沿装置架体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布置并位于装置架体之顶部的导流结构,装置架体开设有在其厚度方向相隔开的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第一回收腔向上贯穿装置架体之顶部的位于两导流结构之间的部位以形成第一回料口,第二回收腔向上贯穿装置架体之顶部并形成第二回料口,导流结构伸至第二回料口,故涂布时剩余的浆料能够经第一回料口落入至第一回收腔当中,涂布剩余的极耳胶以及部分浆料落下至导流结构后经第二回料口落入至第二回收腔当中,故本实用新型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能够将浆料和极耳胶分开收集,避免混料,以便于对第一回收腔中的浆料作重新回收利用。
可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包括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也能够对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分开回收,有效节省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段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B-B线段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中C-C线段剖切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100包括涂布模头10、浆料分离回收装置20、导流板体30、浆料供料装置40和极耳胶供料装置50,涂布模头10上设有涂布单元11,涂布单元11包括浆料出口111和位于浆料出口111两侧外的胶料出口112,浆料出口111与浆料供料装置40连通,胶料出口112与极耳胶供料装置50连通,导流板体30位于浆料出口111的正下方,且导流板体30的上端伸入浆料出口111内,导流板体30安装于涂布模头10处,当然,根据需要,导流板体30可安装于下面描述到的装置架体21处,导流板体30的下端设置于下面描述到的第一回料口213中,下面描述到的胶料出口112位于下面描述到的导流结构22正上方,故浆料出口111对集流体涂布后所剩余的浆料落到导流板体30后,顺着导流板体30流过第一回料口213而落入至下面描述到的第一回收腔211中进行集中收集,而胶料出口112对极耳涂布后所剩余的极耳胶落至导流结构22上后,接着落至下面描述到的第二回收腔212中进行集中收集,故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100能够对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分开回收,有效节省材料成本。具体地,导流板体30的上端与浆料出口111的侧壁之间具有供浆料出口111内的部分浆料流向胶料出口112处的分流间隙113,因集流体和极耳是相互连接的,所以在涂布时从分流间隙113流出的浆料能够充分涂布集流体,从分流间隙113流出的浆料最终跟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形成混合料而落至导流结构22上后接着落至第二回收腔212中进行收集。为了保证浆料和极耳胶在回收时不相互交叉掺夹,导流板体30的截面呈“匚”形。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至7所示,浆料分离回收装置20包括装置架体21及至少两个沿装置架体21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布置并位于装置架体21之顶部的导流结构22,装置架体21开设有在其厚度方向相隔开的第一回收腔211及第二回收腔212,第一回收腔211向上贯穿装置架体21之顶部的位于两导流结构22之间的部位以形成第一回料口213,第二回收腔212向上贯穿装置架体21之顶部并形成第二回料口214,导流结构22伸至第二回料口214,故涂布剩余的浆料能够经第一回料口213落入至第一回收腔211当中,涂布剩余的极耳胶以及部分浆料落下至导流结构22后经第二回料口214落入至第二回收腔212当中,故本实用新型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20能够将浆料和极耳胶分开收集,避免混料,以便于对第一回收腔211中的浆料作重新回收利用。具体地,导流结构22上下倾斜布置,导流结构22的下端伸至第二回料口214,导流结构22具有与第二回料口214相通的导流通道221,混合料经导流通道221可以快速落入至第二回料口214处,举例而言,导流结构22为一槽状板体,操作工人可以方便观察混合料的情况,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导流结构22也可以设置为一管状体,一样能将混合料导流至第二回料口214处,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导流结构22可拆卸地安装于装置架体21的顶部,以使导流结构22能够根据涂布条数和浆料出口111的宽度大小作出调整,以便于使导流结构22有效导流出混合料。
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回收腔211及第二回收腔212各沿装置架体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回收腔211及第二回收腔212两者的腔底各呈上下倾斜布置,故落入至第一回收腔211中浆料能够相互收集至一起,方便排出浆料以及避免浆料的过快挥发而变性,落入至第二回收腔212中极耳胶和部分浆料能够相互收集至一起,也方便这些混合料的排出。更具体地,第一回收腔211之腔底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回收腔212之腔底的倾斜方向相反,装置架体21还开设有第一出料口215及第二出料口216,第一出料口215与第一回收腔211之腔底连通,第二出料口216与第二回收腔212之腔底连通,以方便分别从不同位置引出收集到的浆料和混合料,避免引出浆料和混合料时相互影响。
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需要涂布的集流体从涂布模头10下方进行输送,每一条集流体对应设置于每一个浆料出口111的下方,浆料供料装置40往涂布单元11上的浆料出口111泵送浆料,极耳胶供料装置50往涂布单元11上的胶料出口112泵送极耳胶,浆料出口111流出的浆料涂布至集流体上,胶料出口112流出的极耳胶涂布至极耳上,涂布至集流体上所剩余的浆料大部分直接下落至导流板体30上,接着经第一回料口213落入至第一回收腔211当中集中收集,而小部分浆料从分流间隙113流向胶料出口112附近,以对集流体的边缘进行涂布。涂布至极耳上所剩余的极耳胶和小部分浆料下落至导流结构22上,从导流结构22的导流通道221上导流至第二回料口214处,接着经第二回料口214落入至第二回收腔212当中集中收集。收集至第一回收腔211中的浆料汇集到第一回收腔211的腔底的一侧处,并最终从第一出料口215排出而进行回收,收集至第二回收腔212的混合料汇集到第二回收腔212的腔底的一侧处,最终从第二出料口216排出而作进一步处理,从而能将涂布所剩余的浆料和极耳胶分开回收,而且收集到的浆料处于第一回收腔211中,收集到的混合料处于第二回收腔212中,互不影响,工作原理如上所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20包括装置架体21及至少两个沿装置架体21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布置并位于装置架体21之顶部的导流结构22,装置架体21开设有在其厚度方向相隔开的第一回收腔211及第二回收腔212,第一回收腔211向上贯穿装置架体21之顶部的位于两导流结构22之间的部位以形成第一回料口213,第二回收腔212向上贯穿装置架体21之顶部并形成第二回料口214,导流结构22伸至第二回料口214,故涂布时剩余的浆料能够经第一回料口213落入至第一回收腔211当中,涂布剩余的极耳胶以及部分浆料落下至导流结构后经第二回料口214落入至第二回收腔212当中,故本实用新型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20能够将浆料和极耳胶分开收集,避免混料,以便于对第一回收腔211中的浆料作重新回收利用。
可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100包括浆料分离回收装置2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100也能够对涂布剩余的极耳胶和浆料分开回收,有效节省材料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浆料分离回收装置,适用于对锂电池涂布后的浆料分离回收,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架体及至少两个沿所述装置架体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布置并位于所述装置架体之顶部的导流结构,所述装置架体开设有在其厚度方向相隔开的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所述第一回收腔向上贯穿所述装置架体之顶部的位于两所述导流结构之间的部位以形成第一回料口,所述第二回收腔向上贯穿所述装置架体之顶部并形成第二回料口,所述导流结构伸至所述第二回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上下倾斜布置,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伸至所述第二回料口,所述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各沿所述装置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收腔及第二回收腔两者的腔底各呈上下倾斜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收腔之腔底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收腔之腔底的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架体还开设有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回收腔之腔底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回收腔之腔底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回收腔之腔底的最低处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回收腔之腔底的最低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回料口相通的导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装置架体的顶部。
8.一种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包括涂布模头、导流板体,浆料供料装置和极耳胶供料装置,所述涂布模头上设有涂布单元,所述涂布单元包括浆料出口和位于所述浆料出口两侧外的胶料出口,所述浆料出口与所述浆料供料装置连通,所述胶料出口与所述极耳胶供料装置连通,所述导流板体位于所述浆料出口的正下方,且所述导流板体的上端伸入所述浆料出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浆料分离回收装置,所述导流板体安装于所述装置架体或所述涂布模头处,所述导流板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料口中,所述胶料出口位于所述导流结构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体的上端与所述浆料出口的侧壁之间具有供所述浆料出口内的部分浆料流向所述胶料出口处的分流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体的横截面呈“匚”形。
CN201921233077.8U 2019-07-31 2019-07-31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965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3077.8U CN210965747U (zh) 2019-07-31 2019-07-31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3077.8U CN210965747U (zh) 2019-07-31 2019-07-31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5747U true CN210965747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4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3077.8U Active CN210965747U (zh) 2019-07-31 2019-07-31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57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4283A (zh) * 2019-07-31 2019-11-01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CN116404292A (zh) * 2023-06-06 2023-07-07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片的回收利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4283A (zh) * 2019-07-31 2019-11-01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CN116404292A (zh) * 2023-06-06 2023-07-07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片的回收利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5747U (zh)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CN109065835B (zh) 一种提升板栅涂膏量的蓄电池板栅生产线
CN206059467U (zh) 电池箱及其锂电池模组
CN206619512U (zh) 一种化成铝箔剪裁装置
CN109546255A (zh) 一种废旧极板回收装置
CN209822827U (zh) 一种用于废锂电池回收的精准分拣装置
CN205723763U (zh) 自动化蓄电池极板涂片机收片机构
CN213762864U (zh) 一种折板式风选机
CN212733032U (zh) 一种建筑物垃圾用轻飘物去除装置
CN211969986U (zh) 贴标机的取料输送系统
CN209791989U (zh) 一种新型的气流分选废弃锂离子电池塑料隔膜的装置
CN210576187U (zh) 锂电池极耳自动成型设备
CN110394283A (zh) 锂电池涂布回收系统及其浆料分离回收装置
CN210477062U (zh) 一种切割长短可调的红薯切条装置
CN203865572U (zh) 一种粉料吸料装置
CN208517569U (zh) 一种电镀池铬雾回收系统
CN212797416U (zh) 一种颗粒机的微颗粒物料回收装置
CN217555293U (zh) 一种低负压多点扬尘抑制装置
CN218691555U (zh) 一种用于废旧锂电池回收的隔膜分离箱
CN211661069U (zh) 一种水口分离机
CN216084995U (zh) 一种抽气装置及电池化成装置
CN217822958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锂电池电极废料回收装置
CN211386660U (zh) 一种设有原料回收装置的瓶盖加工滚口机
CN210700938U (zh) 极片浆料的回收装置及极片挤压涂布装置
CN220195400U (zh) 一种浆料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4

Address after: 215500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249 Lantian Road,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