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6930U - 介质波导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介质波导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56930U
CN210956930U CN201920016237.7U CN201920016237U CN210956930U CN 210956930 U CN210956930 U CN 210956930U CN 201920016237 U CN201920016237 U CN 201920016237U CN 210956930 U CN210956930 U CN 210956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waveguide
dielectric
monomer
blind hol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62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彪
邸英杰
丁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162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56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56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56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块,所述介质块包括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元之间通过耦合窗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所述耦合窗口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沿垂直于所述磁场和电场的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体之间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沿磁场方向开设,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盲孔内均设有用于电磁屏蔽的导电层。该介质波导滤波器,可方便的实现两个介质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耦合,同时在实际应用时可方便的通过调节导电盲孔的结构,实现对窗口耦合量大小的控制,可大幅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Description

介质波导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射频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5G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已成为微波射频器件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无线通信的不断深入发展,绿色能源的提倡以及降低成本的诉求日渐强烈,小型化、高性能、低功耗的便携式终端系统需求日渐增多,这就需要滤波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介质波导滤波器通常以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填充,通过压铸成型,表面设置导电层作为电壁,形成谐振腔,介质波导滤波器以其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化的特点完美契合5G通信对器件的发展需求。
然而,现有的介质波导滤波器虽体积小,但波导容性耦合的实现一直限制着其进一步发展。高次谐波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耦合窗口的形状或位置或大小等,如何在保证滤波器高性能的同时,较好的解决容性耦合实现通带低端传输零点的问题是目前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介质波导滤波器不利于实现通带低端传输零点的问题,提供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块,所述介质块包括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元之间通过耦合窗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所述耦合窗口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沿垂直于磁场和电场的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体之间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沿所述磁场方向开设,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盲孔内均设有用于电磁屏蔽的导电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孔居中设于所述介质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孔的横截面呈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窗口为由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与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体之间的介质块提供的介质实体。
上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在外表面设置导电层后即可形成第一介质谐振器,第二介质波导单体在外表面设置导电层后即可形成第二介质谐振器,通过设于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之间的耦合窗口即可实现第一介质谐振器和第二介质谐振器之间的能量传输,通过沿磁场方向开设盲孔并在盲孔内设置导电层,即可实现第一介质谐振器和第二介质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耦合,并且在实际应用时可方便的通过调节导电盲孔的结构,实现对窗口耦合量大小的控制,极大的降低介质波导滤波器容性耦合的实现难度,并可方便的实现通带低端的传输零点,从而大幅提高了滤波器的性能。该介质波导滤波器一致性好,调试效果简单有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优良性能,适于大批量生产,并且无需额外增加零腔结构,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平行于XY所在面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介质块100,介质块100包括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之间通过耦合窗口130连接在一起,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耦合窗口13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沿垂直于磁场和电场的方向(即图中X轴线所示方向)依次分布,在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之间开设有盲孔300,盲孔300沿磁场方向开设,介质块100的外表面以及盲孔300内均设有用于电磁屏蔽的导电层210、220、230,其中电场方向为Z轴线所示方向,磁场方向为Y轴线所示方向。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介质块100的外表面设置用于电磁屏蔽的导电层210、220,即相应的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的外表面设有导电层210,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10的外表面设有导电层220,如此,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在外表面设置导电层210后即可形成第一介质谐振器410,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在外表面设置导电层220后即可形成第二介质谐振器4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介质谐振器410与第二介质谐振器420并非特指某两个介质谐振器,而是泛指构成介质波导滤波器的所有多个介质谐振器中,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介质谐振器。
具体的,可通过电镀、溅镀等表面处理的方式在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的外表面镀设一定厚度的金属化膜层,从而形成导电层,以用于电磁屏蔽。上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的结构基本相同。用于形成各导电层的金属化材料可以是银或金或铜等材料。
上述介质块100的外部轮廓可以呈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相应的,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的外部轮廓也可以呈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介质块100呈长方体状。
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之间通过耦合窗口130连接在一起,因此,能量可以通过耦合窗口130在第一介质谐振器410和第二介质谐振器420之间传导。
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之间设有沿磁场方向开设的盲孔300,并且盲孔300内壁设有导电层230,如此,即可实现第一介质谐振器410和第二介质谐振器420之间容性耦合,同时在实际应用时,还可利用导电的盲孔300来实现对窗口耦合量大小的控制,极大的降低介质波导滤波器容性耦合的实现难度,并可方便的实现通带低端的传输零点,从而大幅提高了滤波器的性能。
进一步的,当导电的盲孔300的结构形式调整时,第一介质谐振器410与第二介质谐振器420之间耦合量可对应调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控制导电盲孔300的深度、长度、宽度、直径等,改变导电盲孔300的大小,从而调节第一介质谐振器410与第二介质谐振器420之间的耦合量大小,以适应更多的应用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盲孔300居中设于介质块100上,以便于实现对第一介质谐振器410和第二介质谐振器420之间耦合量和耦合极性的精确调整。
在实际应用时,同样可以通过在盲孔300内镀设金属化膜层来作为导电层230,即该盲孔300采用金属化孔。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的,为了加工及成型方便,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第一介质谐振器410和第二介质谐振器420之间的耦合量的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盲孔300的横截面优选呈圆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电盲孔300的横截面还可以呈椭圆形、方形等形状。
请参阅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耦合窗口130为由位于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与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之间的介质块100提供的介质实体。即:第一介质波导单体110、耦合窗口130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120均采用相同介质材料一体制成。在实际制作时,只需采用一个介质块100,并在介质块100上沿磁场方向开设盲孔300,并使介质块100和盲孔300内均设有导电层,既可以相应的形成相互容性耦合的第一介质谐振器410和第二介质谐振器420,并可利用导电的盲孔300进行耦合量的调节,整体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上述介质波导滤波器,通过沿磁场方向开设盲孔300并在盲孔300内设置导电层230,即可方便的实现第一介质谐振器410和第二介质谐振器420之间的容性耦合,并且在实际应用时还可方便的通过调节导电盲孔300的结构,实现对窗口耦合量大小的控制,极大的降低介质波导滤波器容性耦合的实现难度,并可方便的实现通带低端的传输零点,从而大幅提高了滤波器的性能。该介质波导滤波器一致性好,调试效果简单有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优良性能,适于大批量生产,并且无需额外增加零腔结构,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块,所述介质块包括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元之间通过耦合窗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所述耦合窗口和第二介质波导单体沿垂直于磁场和电场的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和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体之间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沿所述磁场方向开设,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盲孔内均设有用于电磁屏蔽的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居中设于所述介质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横截面呈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窗口为由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波导单体与所述第二介质波导单体之间的介质块提供的介质实体。
CN201920016237.7U 2019-01-02 2019-01-02 介质波导滤波器 Active CN210956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6237.7U CN210956930U (zh) 2019-01-02 2019-01-02 介质波导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6237.7U CN210956930U (zh) 2019-01-02 2019-01-02 介质波导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56930U true CN210956930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7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6237.7U Active CN210956930U (zh) 2019-01-02 2019-01-02 介质波导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569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8947B (zh)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JP6535957B2 (ja) 誘電体共振器、誘電体共振器を用いた誘電体フィルタ、送受信機、および基地局
CN110797613B (zh) 一种十阶六陷波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0098456A (zh) 一种容性耦合装置及含有该容性耦合装置的滤波器
CN206532857U (zh) 一种陶瓷波导滤波器
CN105006617B (zh) 三模介质腔体滤波器
CN209804860U (zh) 介质滤波器
CN106025464B (zh) 一种基片集成波导式腔体滤波器
CN105006613A (zh) 一种椭圆缺陷结构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
CN109509950A (zh) 一种小型化双频波导滤波器
CN111129669A (zh) 混合电磁耦合全介质滤波器
WO2022000592A1 (zh)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01656337A (zh) 一种新型的双模带通滤波器
CN105406158A (zh) 一种基于金属贴片控制频率和耦合的双模介质滤波器
CN210956930U (zh) 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2271424A (zh) 一种介质谐振器、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通讯基站
Zhu et al. Double-layer SIW filters with higher-order mode suppression
CN110752425A (zh) 一种带通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0956931U (zh) 介质波导滤波器
CN212230588U (zh)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WO2021170119A1 (zh) 介质滤波器和通信设备
CN205335401U (zh) 一种基于金属贴片控制频率和耦合的双模介质滤波器
CN209747694U (zh) 一种互补开口谐振环和u槽缺陷地的低通滤波器
CN210926251U (zh) 一种具有跨腔耦合结构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CN209282364U (zh) 一种小型化双频波导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5

Address after: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o-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