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6761U -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56761U
CN210956761U CN201921931196.0U CN201921931196U CN210956761U CN 210956761 U CN210956761 U CN 210956761U CN 201921931196 U CN201921931196 U CN 201921931196U CN 210956761 U CN210956761 U CN 210956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module
limiting groove
upper brack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11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11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56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56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56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包括:上支架,上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与上支架相扣合的下支架,下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的电池组,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容纳位内;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在两相邻所述容纳位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设置加热板,使加热板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相扣合的空间内,加热板散发的热量不易挥发到上支架与下支架相扣合的空间外,且加热板设置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距离单体电池的侧壁较近,从而使电池组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更均匀,进而使得电池模组能在温度低的环境内正常工作,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各种电子电器、电动设备等也在不断的创新。如,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及自动门等,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或安全,还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卫生。自动门一般是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来实现门禁自动开锁的功能,当电源故障或社区停电后,自动门没有了驱动电能,自动门不能自动开锁或关闭。
上述的自动门需要有内置电池模组来为其提供电能,通过电池模组的电能来使得自动门能正常工作,同时电池模组可以根据不同的自动门来使用不同的容量大小,节约成本。而电池模组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自动门在低温的环境下行驶,就需要一个加热装置来给电池模组加热以使其正常工作。
现有的给电池模组加热的装置为在电池模组上安装加热带,为了方便安装,加热带安装在电池模组的两端,加热带通过电池模组内的单体电池端部给加热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加热慢,加热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旨在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加热慢、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
与所述上支架相扣合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构成一个容纳位;
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容纳位内,且所述电池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在两相邻所述容纳位之间,且所述加热板与放置在两相邻所述容纳位内的任一所述单体电池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更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连通;相邻两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连通;所述加热板一端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另一端放置在所述第四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均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用于将相邻两所述单体电池隔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相互扣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与所述上支架之间设置有间隙。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立柱,所述保护板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单体电池焊接的镍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外壳体,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外壳体内端壁之间设置有散热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门,包括门体、控制器及为所述控制器提供电源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设置加热板,使加热板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相扣合的空间内,加热板散发的热量不易挥发到上支架与下支架相扣合的空间外,且加热板设置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距离单体电池的侧壁较近,从而使电池组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更均匀,进而使得电池模组能在温度低的环境内正常工作,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池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图;
图5是图2中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剖视图。
图中,1、上支架,2、下支架,3、第一限位槽,4、第二限位槽,5、电池组,6、加热板,7、第三限位槽,8、第四限位槽,9、隔离板,10、保护板,11、立柱,12、镍片,13、外壳体,14、把手,15、插孔,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与所述上支架相扣合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构成一个容纳位;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容纳位内,且所述电池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在两相邻所述容纳位之间,且所述加热板与放置在两相邻所述容纳位内的任一所述单体电池的侧壁之间均设有间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设置加热板,使加热板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相扣合的空间内,加热板散发的热量不易挥发到上支架与下支架相扣合的空间外,且加热板设置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距离单体电池的侧壁较近,从而使电池组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更均匀,进而使得电池模组能在温度低的环境内正常工作,安全性高。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结合附图2、图4-6所示,包括:上支架1,上支架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3;与上支架1相扣合的下支架2,下支架2内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4,每个第二限位槽4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3构成一个容纳位;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的电池组5,电池组5设置在容纳位内,且电池组5一端设置在第一限位槽3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限位槽4内;加热板6,加热板6设置在两相邻容纳位之间,且加热板6与放置在两相邻容纳位内的任一单体电池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上支架1、下支架2用于支撑设置电池组5,通过在上支架1内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3,下支架2内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4,第一限位槽3、第二限位槽4用于限制电池组5两端。通过在每个第二限位槽4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3构成一个容纳位,在容纳位内设置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的电池组5,使得电池组5在容纳位内安装方便。
当第一限位槽3与第二限位槽4未相连时,容纳位包括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3、第二限位槽4及第一限位槽3与第二限位槽4之间的空间。
其中,该电池模组内可以安装一组或多组电池组5,例如,每组电池组5包括7个排列成一排的单体电池,安装一组电池组5,组成7串1并的电池模组,或者安装两组电池组5,组成7串2并的电池模组。7串1并和7串2并的电池模组可共用相同的电池支架,且可共用相同的保护板10。
而加热板6用于为电池组5进行加热,避免电池组5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组5失效,电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例如,7串1并的电池模组,加热板6设置在电池组5的侧边,从每个单体电池的侧边给单体电池加热;7串2并的电池模组,加热板6设置在两电池组5之间的侧边,从每个单体电池的侧边给单体电池加热。
将加热板6设置在两相邻容纳位之间,使加热板6位于单体电池的侧壁旁边,使得单体电池更容易吸收热量,从而使电池组5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更均匀,进而使得自动门能在温度低的环境内正常工作,安全性高。而在加热板6与放置在两相邻容纳位内的任一单体电池的侧壁之间均设置间隙,使加热板6与单体电池不直接接触,防止单体电池局部过热而导致单体电池及电池组5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上支架1内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3,在下支架2内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4,使每个第二限位槽4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3构成一个用于安装电池组5的容纳位。通过将电池组5两端设置在第一限位槽3和第二限位槽4内,固定电池组5,避免电池组发生松动;再通过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内设置加热板6,使加热板6位于上支架1与下支架2相扣合的空间内,加热板6散发的热量不易挥发到上支架1与下支架2相扣合的空间外,且加热板6设置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距离单体电池的侧壁较近,从而使电池组5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更均匀,进而使得电池模组能在温度低的环境内正常工作,安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附图5-6所示,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两端中间位置设有一卡槽16,加热板6两端卡接在卡槽16内,使得加热板6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内固定良好,避免加热板6与电池组5内的单体电池直接接触,防止单体电池局部过热而导致单体电池及电池组5损坏。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相邻两第一限位槽3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槽7,第三限位槽7与第一限位槽3相连通;相邻两第二限位槽4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槽8,第四限位槽8与第二限位槽4相连通;加热板6一端放置在第三限位槽7内,另一端放置在第四限位槽8内。
第三限位槽7与第一限位槽3相连通,第四限位槽8与第二限位槽4相连通,从而使电池组5内的每个单体电池侧边从上到下全部与放置在第三限位槽7与第四限位槽8之间的加热板6相对应,使每个单体电池的整个侧边均靠近加热板6,提高加热板6对单体电池及电池组5的加热速度。
通过在相邻两第一限位槽3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槽7,其中,第三限位槽7与第一限位槽3相连通,通过将加热板6的一端放置在第三限位槽7内,使得加热板6的一端与第三限位槽7之间限位效果良好,避免加热板6的一端发生松动。通过在相邻两第二限位槽4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槽8,第四限位槽8与第二限位槽4相连通,将加热板6的另一端放置在第四限位槽8内,使得加热板6的另一端与第四限位槽8之间限位良好,避免加热板6的另一端发生松动。而将第三限位槽7设置成与第一限位槽3相连通,将第四限位槽8设置成与第二限位槽4相连通,是为了避免第一限位槽3靠近第三限位槽7的侧壁、及第二限位槽4靠近第四限位槽8的侧壁阻隔加热板6,从而影响电池组5内的单体电池的两端的加热效果。
如图4所示,由于加热板6为一块方形结构的板,加热板6整体加热快,加热效果均匀。通过将加热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三限位槽7和第四限位槽8内,使得加热板6在第三限位槽7和第四限位槽8内固定良好,安全性高。
由于单体电池从上至下均与加热板6距离较近,加热板6与单体电池间的传热距离更短,给电池加热更快,加热更均匀,且安装时,只需要将加热板6插入到第三限位槽7和第四限位槽8内,既可完成安装,方便快捷,无需工具和配件,节约成本。
实施例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结合附图5-6所示,第一限位槽3和第二限位槽4内均设置有隔离板9,隔离板9用于将相邻两单体电池隔离。
具体地,隔离板9将第一限位槽3和第二限位槽4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空间,例如,7串的电池组5,第一限位槽3内设置六个隔离板9,将第一限位槽3分隔成七个独立的空间,第二限位槽4内设置六个隔离板9,将第二限位槽4分隔成七个独立的空间,单体电池两端分别放置在第一限位槽3和第二限位槽4相应的独立空间内。
通过在第一限位槽3和第二限位槽4内均设置有隔离板9,使得每个单体电池两端均由一个独立的限位空间对单体电池进行限位,从而更好的固定单体电池及电池组5,并可防止两相邻的单体电池接触,有利于单体电池过热时散热。
实施例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上支架1与下支架2之间相互扣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锁固孔,将紧固件如螺杆穿过锁固孔,再用螺帽锁固,通过紧固件连接方式使上支架1与下支架2固定在一起。或者,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分别设置相对应倒勾和倒扣孔,使倒勾与倒扣孔扣合,从而通过扣接使上支架1与下支架2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7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保护板10,保护板10与上支架1之间设置有间隙。
通过在保护板10与上支架1之间设置有间隙能增加散热空间,防止电池组5过热时保护板10与电池组5之间的热量相互影响。保护板10除了提供锂电池的保护功能,如过充、过放、过流、过温等,还可以在电池组5温度低的时候控制加热板6组电池组5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板10与电池组5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电池组5旁边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与保护板10通信连接,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组5的温度,保护板10的微控制单元MCU(Micro Controller Unit)根据电池组5的温度控制加热板6是否需要给电池组5加热,微控制单元的具体型号可以是8090、AT89C2051、AT89C52、MC68HC11A8、以及MC68332等。例如,当电池组5的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发送到保护板10上,通过保护板10上微控制单元控制加热板6对电池组5进行加热,来确保电池组5的正常运动。
例如,温度传感器常见型号有CWF1 10KF3450等,温度采集范围为-40℃到+125℃。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池组5的温度,并将监测的温度反馈给保护板10的微控制单元,因为锂电池都是有工作温度范围要求的,一般放电-20℃到80℃左右,充电0℃到50℃左右,如果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会影响电池寿命或产生危险,因此,通过保护板10的保护,在-20℃以下电池组5不能放电,0℃以下电池组5不能充电,否则,就需要加热板6对电池组5进行加热。
一般当电池组5温度在0℃左右以下时才会开启加热,上升到10℃左右就会停止加热。为了确保加热速度,加热板6本身的温度会高于电池组5的温度,甚至可能会超过100℃。
实施例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支架1上设置有立柱11,保护板10设置在立柱11上。
立柱11与保护板10和上支架1通过螺钉连接,使得立柱11与保护板10之间便于拆卸,从而提高了保护板10与立柱11之间的维修或更换效率。
进一步的,立柱11与上支架1之间还设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能提高立柱11的支撑强度。加强筋可以为连接杆或连接板等。
进一步的,立柱11与保护板10和上支架1通过相互卡接,卡接安装方便,使用广泛。
再进一步的,立柱11与保护板10和上支架1通过焊接固定,焊接固定效果更佳。
实施例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与单体电池焊接的镍片12。
多个镍片12将若干单体电池通过串联和并联组合成多种形式,如7串1并、7串2并等,无论哪种形式,均使用一块保护板10。
进一步的,镍片12为单一直线结构或工字型结构,安装一组电池组5时,使用单体直线结构连接两相邻的单体电池,安装两组电池组5时,使用工字型结构连接两相邻和两相对的单体电池。
实施例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2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外壳体13,上支架1与下支架2均设置在外壳体13内,且与外壳体13内端壁之间设置有散热空间。
外壳体13用于保护上支架1、下支架2、保护板10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3内的其它部件,避免内部的部件暴露到外部环境中,降低了外壳体13内的部件氧化效果,增加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由于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与外壳体13内端壁之间设置有散热空间,便于空气流通,当电池组5在长时间工作时温度过高,散热空间能有效将电池组5进行散热,保证了电池组5的使用效果,进而增加了电池组5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外壳体13两侧设有把手14,把手14便于调节外壳体13位置。当然,通过抓住把手14便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搬运,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外壳体13上还设有插孔15,插孔15固定设置在外壳体13内侧上,设置在保护板10的上方位置,用于连接外部电子设备或电源,便于通过电池模组对外部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或充电。
实施例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门,结合附图1-2所示,包括门体、控制器及为控制器提供电源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任一的电池模组。通过电池模组为控制器提供驱动电能,由控制器自动控制门体进行打开或关闭,自动化性强,安全性高。控制器、电池模组均设置在门体内,减少门体的整体大小,安全,美观。
控制器为微控制单元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如MSP430系列单片机是美国德州仪器(TI)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一种16位超低功耗、具有精简指令集(RISC)的混合信号处理器(Mixed Signal Processor)。当然,微控制单元的具体型号还可以是AT89C2051、AT89C52、MC68HC11A8、以及MC68332等。其中,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的是Holtek的HT66F002,很简单而成本很低的一个MCU,节约成本。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设置加热板6,使加热板6位于上支架1与下支架2相扣合的空间内,加热板6散发的热量不易挥发到上支架1与下支架2相扣合的空间外,且加热板6设置在两相邻的容纳位之间,距离单体电池的侧壁较近,从而使电池组5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更均匀,进而使得电池模组能在温度低的环境内正常工作,安全性高。
通过将加热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三限位槽7和第四限位槽8内,使得加热板6在第三限位槽7和第四限位槽8内固定良好,安全性高。由于单体电池从上至下均与加热板6距离较近,加热板6与单体电池间的传热距离更短,给电池加热更快,加热更均匀,且安装时,只需要将加热板6插入到第三限位槽7和第四限位槽8内,既可完成安装,方便快捷,无需工具和配件,节约成本。
通过在保护板10与上支架1之间设置有间隙能增加散热空间,防止电池组5过热进保护板10与电池组5之间的热量相互影响。保护板10除了提供锂电池的保护功能,如过充、过放、过流、过温等,还可以在电池组5温度低的时候控制加热板6组电池组5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
与所述上支架扣合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内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构成一个容纳位;
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容纳位内,且所述电池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在两相邻所述容纳位之间,且所述加热板与放置在两相邻所述容纳位内的任一所述单体电池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连通;相邻两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连通;所述加热板一端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另一端放置在所述第四限位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均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用于将相邻两所述单体电池隔离。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相互扣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与所述上支架之间设置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立柱,所述保护板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单体电池焊接的镍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外壳体,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外壳体内端壁之间设置有散热空间。
9.一种自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控制器及为所述控制器提供电源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1921931196.0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Active CN210956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1196.0U CN210956761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1196.0U CN210956761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56761U true CN210956761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5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1196.0U Active CN210956761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567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1985A (zh) * 2020-08-12 2021-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用电装置、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1985A (zh) * 2020-08-12 2021-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用电装置、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46451B2 (ja) バックアップ電源システム
CN112103431A (zh) 一种便于拆分的锂电池
CN21095676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自动门
CN213990243U (zh) 一种储能式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
CN111883703A (zh) 移动储能装置
CN211456721U (zh) 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储能系统
CN219513197U (zh) 一种电池包、储能装置及新能源设备
CN112909400A (zh) 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
CN111555153A (zh) 一种eps消防应急电源
CN218299907U (zh) 一种储能电池簇
CN213459920U (zh) 一种适用风冷和液冷散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
CN213782117U (zh) 一种锂电池散热装置
CN212137010U (zh) 一种eps消防应急电源
CN217010430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ups供电设备
CN212392345U (zh) 移动储能装置
CN221102197U (zh) 一种电力储能电池包
CN21922638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储能电池柜
CN215221761U (zh) 能源供应系统
CN219246838U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汽车启停电源结构
CN218867216U (zh) 一种带电路连接标识的电池包
CN216850129U (zh) 一种软包电池组
CN216435695U (zh) 一种用于容纳超级电容的箱体
CN212991191U (zh) 一种电池柜
CN212161912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系统
CN213304256U (zh) 一种抗冲击防爆式锂离子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