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9124U -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9124U
CN210949124U CN201921716929.9U CN201921716929U CN210949124U CN 210949124 U CN210949124 U CN 210949124U CN 201921716929 U CN201921716929 U CN 201921716929U CN 210949124 U CN210949124 U CN 210949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stage
compress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69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
熊俊
周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69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9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9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9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对其通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和二级压缩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排出;第二两级压缩单元对其通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和二级压缩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排出。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方向相对,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所流出的经一级压缩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压缩机制冷量和容积效率,降低了二级压缩后制冷剂排气温度,改善曲轴受力状态。

Description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其中,利用旋转力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由于其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和相对较高的性能而在小容量空调机组中占据主要地位。
随着转动滚子式压缩机排量进一步拓展,并跟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轻型商用空调压缩机产品的价格和技术等竞争一直是硝烟弥漫,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5匹及以上商用机市场还是由涡旋压缩机占领主导地位,因为涡旋压缩机在能力及能效方面具有优势。涡旋压缩机的造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5匹及以上的商用机售价较高,长期影响着其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因此,急需开发出低成本高能效的转子式压缩机取代涡旋压缩机,以降低多联机的制造成本。
目前常用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单转子压缩机和双转子压缩机(两级滚动转子压缩机)这两种类型,无论是单转子压缩机还是双转子压缩机,其气体合力对用于带动所述气缸内的活塞进行转动的曲轴的作用力(所述曲轴所承受的气体合力)不平衡,曲轴所受的气体合力具体如图7所示,其具体示出了所述曲轴承受的气体合力大小随着所述曲轴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而所述曲轴承受的气体合力的不平衡性致使所述曲轴弯曲变形,所述曲轴弯曲变形会导致所述压缩机内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当曲轴弯曲变形时,其曲轴上的偏心部会带动活塞翘起弯曲有可能导致压缩机堵转,进而导致降低所述压缩机的可靠性和其制冷性能。
并且,在现有的两级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基础上,想要增加两级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容量(制冷量)会引起气缸尺寸增大,但因受制于整机结构尺寸,采用该方法实现增加两级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容量的目的有较大的困难。而且,在现有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压缩机效率有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曲轴所受气体合力不平衡的问题,实现改善曲轴受力状态,降低曲轴磨耗,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大幅提升压缩机的制冷量,提高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也可降低二级压缩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性能和空调性能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第一压缩子单元和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通过一连通路径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第三压缩子单元和第四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通过一连通路径与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
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
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
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却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的连通路径上和/或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的连通路径上,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流经该连通路径的且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和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按照所述壳体的轴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曲轴,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曲轴上的第一偏心部、第二偏心部、第三偏心部和第四偏心部,所述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三偏心部和所述第四偏心部的偏心方向依次相差18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三偏心部和所述第四偏心部与所述曲轴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包括:第一缸盖、第一气缸、第一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叶片和第一活塞;所述曲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缸盖;
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盖和所述第一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一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一偏心部外;
所述第一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一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一吸气腔和第一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吸气腔连通的第一吸气口和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板背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的第二气缸、第二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内的第二叶片和第二活塞;
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二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二偏心部外;
所述第二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二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二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二吸气腔和第二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吸气腔连通的第二吸气口和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二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二中间板背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的第三气缸、第三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内的第三叶片和第三活塞;
所述第三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板和所述第三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三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三偏心部外;
所述第三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三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三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三吸气腔和第三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三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吸气腔连通的第三吸气口和与所述第三排气腔连通的第三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三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三中间板背离所述第三气缸的一侧的第四气缸、第二缸盖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内的第四叶片和第四活塞;
所述曲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缸盖;
所述第四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三中间板和所述第二缸盖之间,所述第四活塞套设于所述第四偏心部外;
所述第四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四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四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四吸气腔和第四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四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吸气腔连通的第四吸气口和与所述第四排气腔连通的第四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三吸气口及所述第四吸气口的吸气方向依次相差18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及所述第四排气口的排气方向依次相差180°。
进一步的,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腔和所述第三吸气腔连接,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提供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二弯管连通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具体为所述第一弯管的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与所述第一吸气腔;所述第二弯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排气腔与所述第四吸气腔。
可选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若干个冷却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弯管和/或所述第二弯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板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的第一气路;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路连通,所述第一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腔连通;
所述第三中间板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排气腔的第二气路;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吸气腔连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壳体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分液器连通;
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用于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
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进行放热,得到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
所述节流阀用于对所述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得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用于对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得到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回流至所述分液器,以供进行下一个制冷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压缩子单元和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第一压缩子单元和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通过一连通路径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相互连通;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第三压缩子单元和第四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通过一连通路径与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由于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即所述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与第四吸气口和第四排气口时刻保持相同方向,所述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时刻保持相同方向,则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所受到的气体合力趋近于零或等于零,改善曲轴受力状态,降低曲轴磨耗,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两级压缩单元,实现提高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容量,或制冷量),提高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提升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制冷能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增加的冷却装置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其有效降低了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温度,从而可降低在后续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时的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进而实现提高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压缩性能,提高了带有该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性能。另外,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第二压缩子单元、第三压缩子单元和第四压缩子单元按照所述壳体的轴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所述压缩机整机横向尺寸的条件下,实现提高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容量,或制冷量),提升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制冷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第一压缩单元的气缸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第二压缩单元的气缸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第三压缩单元的气缸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第四压缩单元的气缸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与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承受的气体合力大小随着所述曲轴转动角度变化对比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壳体;101-排气管;200-电机;300-曲轴;301-第一偏心部;302-第二偏心部;303-第三偏心部;304-第四偏心部;401-第一消音器;402-第二消音器; 500-第一压缩子单元;510-第二压缩子单元;520-第三压缩子单元;530-第四压缩子单元;501-第一缸盖;502-第二缸盖;511-第一气缸;512-第二气缸;513- 第三气缸;514-第四气缸;521-第一活塞;522-第二活塞;523-第三活塞;524- 第四活塞;531-第一中间板;532-第二中间板;533-第三中间板;600-分液器;701- 第一弯管;702-第二弯管;710-第一冷却器;720-第二冷却器;801-第一叶片; 802-第二叶片;803-第三叶片;804-第四叶片;5110-第一吸气口;5111-第一排气口;5112-第一吸气腔;5113-第一排气腔;5120-第二吸气口;5121-第二排气口;5122-第二吸气腔;5123-第二排气腔;5130-第三吸气口;5131-第三排气口; 5132-第三吸气腔;5133-第三排气腔;5140-第四吸气口;5141-第四排气口;5142- 第四吸气腔;5143-第四排气腔;910-冷凝器;920-节流阀;93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一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一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作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一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一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目的。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用以改善曲轴受力状态,降低曲轴磨耗,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可大幅提升压缩机的制冷量,提高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也可降低二级压缩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性能和空调性能。
具体的,结合图2、图4、图5a、图5b、图6a和图6b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部的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图3中未标号)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图3中未标号):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包括通过一连通路径相互连通的第一压缩子单元500(图3中未标号)和第二压缩子单元510(图3中未标号);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包括通过一连通路径相互连通的第三压缩子单元520(图3中未标号)和第四压缩子单元 530(图3中未标号);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了两个两级压缩单元,实现提高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容量,或制冷量),增加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提升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制冷能力,且通过增加的冷却装置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其有效降低了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温度,从而可降低在后续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时的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进而实现提高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带有该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性能。且由于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即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与第四吸气口和第四排气口时刻保持相同方向,所述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时刻保持相同方向,则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所受到的气体合力趋近于零或等于零,改善曲轴受力状态,降低曲轴磨耗,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第二压缩子单元510、第三压缩子单元520和第四压缩子单元530按照所述壳体的轴径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部。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由上至下将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第二压缩子单元510、第三压缩子单元520和第四压缩子单元5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部,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所述压缩机的整机横向尺寸的条件下,实现提高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容量,或制冷量),增加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提升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制冷能力的目的。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曲轴300,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曲轴300上的第一偏心部301、第二偏心部302、第三偏心部303和第四偏心部304。具体的,所述第一偏心部301、第二偏心部302、第三偏心部303和第四偏心部304与所述曲轴300可以一体成型,这样使制造出的结构的整体强度更好,安装简便。另外,所述第一偏心部 301、第二偏心部302、第三偏心部303和第四偏心部304与所述曲轴300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此种固定连接方式当上述四个偏心部出现故障或损坏的问题时便于维修。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偏心部301、第二偏心部302、第三偏心部303和第四偏心部304的偏心方向依次相差180°。此种位置设置,可以增加曲轴300转动时的平衡能力,增加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受力平衡。
请继续参考图1、图2、图3、图5a、图5b、图6a与图6b,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部的第一缸盖501、第一气缸511、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511上的第一叶片801、第一活塞521和第一中间板531;所述曲轴300的上部(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缸盖501;即所述第一缸盖501可以作为支撑所述曲轴300的上部的轴承。
所述第一气缸511和所述第一活塞521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盖501和所述第一中间板531之间,所述第一活塞521套设在所述第一偏心部301外,使得所述第一偏心部301位于所述第一活塞521内部,所述第一活塞521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511内部。
所述第一叶片801的头部与所述第一活塞521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气缸511内部空间分成第一吸气腔5112和第一排气腔5113这两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511设有与所述第一吸气腔5112连通的第一吸气口5110和与所述第一排气腔5113连通的第一排气口5111;所述第一吸气口 5110和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靠近所述第一叶片801设置;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 位于所述第一叶片801一侧,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位于所述第一叶片801另一侧。理论上,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和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越靠近所述第一叶片 801设置,会使得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越理想,由此可知,上述设置可以提高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510包括:所述第一中间板531,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板531下方的第二气缸 512、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512上的第二叶片802、第二活塞522和第二中间板 532;所述第二气缸512和所述第二活塞522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板531和所述第二中间板532之间;所述第二活塞522套设在所述第二偏心部302外,使得所述第二偏心部302位于所述第二活塞522内部,所述第二活塞522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512内部。
所述第二叶片802的头部与所述第二活塞522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二气缸512内部空间分成第二吸气腔5122和第二排气腔5123这两部分。
所述第二气缸512设有与所述第二吸气腔5122连通的第二吸气口5120和与所述第二排气腔5123连通的第二排气口5121;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和所述第二排气口5121靠近所述第二叶片802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位于所述第二叶片802一侧,所述第二排气口5121位于所述第二叶片802另一侧;理论上,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和所述第二排气口5121越靠近所述第二叶片802设置,会使得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越理想,由此可知,上述设置可以提高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用于通入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所述第二排气口5121 用于排出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所述第二排气口5121与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排气腔5123与所述第一吸气腔5112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用于流入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缸盖501(其中第一缸盖501上可以设置与所述壳体100连通的排气通孔,用以实现将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经由所述壳体100内部排出至所述壳体100外部)向所述壳体100外部排出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压缩子单元520包括:所述第二中间板 532,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中间板532下方的第三气缸513、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513上的第三叶片803、第三活塞523和第三中间板533;所述第三气缸513和所述第三活塞523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板532和所述第三中间板533之间;所述第三活塞523套设在所述第三偏心部303外,使得所述第三偏心部303位于所述第三活塞523内部,所述第三活塞523偏心设置于所述第三气缸513内部;所述第三叶片803的头部与所述第三活塞523 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三气缸513内部空间分成第三吸气腔5132和第三排气腔5133这两部分。
所述第三气缸513设有与所述第三吸气腔5132连通的第三吸气口5130和与所述第三排气腔5133连通的第三排气口5131;所述第三吸气口5130和所述第三排气口5131靠近所述第三叶片803设置;所述第三吸气口5130位于所述第三叶片803一侧,所述第三排气口5131位于所述第三叶片803的另一侧。理论上,所述第三吸气口5130和所述第三排气口5131越靠近所述第三叶片803 设置,会使得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越理想,由此可知,上述设置可以提高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第四压缩子单元530包括:所述第三中间板 533,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三中间板533下方的第四气缸514、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514上的第四叶片804、第四活塞524和第二缸盖502;所述曲轴300的下部贯穿所述第二缸盖502;所述第二缸盖502可以作为支撑所述曲轴300的下部的轴承。
所述第四气缸514和所述第四活塞524设置于所述第三中间板533和所述第二缸盖502之间;所述第四活塞524套设在所述第四偏心部304外,使得所述第四偏心部304位于所述第四活塞524内部,所述第四活塞524偏心设置于所述第四气缸514内部;所述第四叶片804的头部与所述第四活塞524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四气缸 514内部空间分成第四吸气腔5142和第四排气腔5143这两部分。
所述第四气缸514设有与所述第四吸气腔5142连通的第四吸气口5140和与所述第四排气腔5143连通的第四排气口5141。
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和所述第四排气口5141靠近所述第四叶片804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位于所述第四叶片804一侧,所述第四排气口5141位于所述第四叶片804另一侧。理论上,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和所述第四排气口5141越靠近所述第四叶片804设置,会使得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越理想,由此可知,上述设置可以提高所述双两级滚筒转子式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801、第二叶片802、第三叶片803和第四叶片804均可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活塞521、第二活塞522、第三活塞523和第四活塞524均可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吸气口5130用于通入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所述第三排气口5131用于排出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
所述第三排气口5131与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排气腔 5133与所述第四吸气腔5142连通;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用于流入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所述第四排气口5141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缸盖502(其中第二缸盖502上可以设置与所述壳体100连通的排气通孔,用以实现将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经由所述壳体100内部排出至所述壳体100外部)向所述壳体 100外部排出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用于将经过两级压缩后形成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一缸盖501首先排到所述壳体 100内部,所述第四排气口5141用于将经过两级压缩后形成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二缸盖502首先排到所述壳体100内部,上述排出的两路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在所述壳体100内部可以汇合成一路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并经由所述壳体100上端设有的排气管101,排出至所述壳体100外部。
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三吸气口 5130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流入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流入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考图5a、图5b、图6a和图6b,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第二吸气口5120、第三吸气口5130和第四吸气口5140的开口方向依次相差 180°;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第二排气口5121、第三排气口5131和第四排气口5141的开口方向依次相差180°。
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三吸气口 5130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排出的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四排气口5141排出的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反。
由此,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所述曲轴300转动θ角时,所述第一偏心部301 带动所述第一气缸511内部的第一活塞521的圆心点转过θ角,则所述第二气缸512内部的第二活塞522的圆心点转过180°+θ角,第三气缸513内部的第三活塞523的圆心点转过θ角,第四气缸514内部的第四活塞524的圆心点转过180°+θ角,因此在任意时刻,四个气缸的吸/排气腔容积始终保持一致,且由于第二气缸512的第二吸气腔5122位置与第三气缸513的第三吸气腔5132 位置转角相差180°,第二气缸512的第二排气腔5123位置与第三气缸513的第三排气腔5133位置转角相差180°;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三吸气口5130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因此两者对曲轴的作用力正好等大反向,相互抵消,即对所述曲轴的气体合力趋近于零或等于零;同理,第一气缸511的第一吸气腔5112位置与第四气缸514的第四吸气腔5142位置转角相差180°,第一气缸511的第一排气腔5113 位置与第四气缸514的第四排气腔5143位置转角相差180°,所述第一排气口5111排出的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四排气口5141排出的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反,因此对曲轴的作用力正好也是等大反向,相互抵消,即对所述曲轴的气体合力趋近于零或等于零;改善曲轴受力状态,降低曲轴磨耗,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2,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液器,优选地,包括第一分液器601和第二分液器602,所述第一分液器601位于所述壳体100外部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5120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气缸512提供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所述第二分液器602位于所述壳体100外部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吸气口5130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三气缸513提供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
进一步的,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冷却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510的连通路径上和/或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520与第四压缩子单元530的连通路径上,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流经该连通路径的且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具体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弯管701和第二弯管702;所述第一弯管701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510,将经过第二压缩子单元510一级压缩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之后该冷却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中进行二级压缩;所述第二弯管702连通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520与第四压缩子单元530,将经过第三压缩子单元520一级压缩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之后该冷却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530中进行二级压缩。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a和图5b所示,具体的,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弯管701和/或第二弯管702上的若干个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用于对流经该连通路径的且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具体的是在所述第一弯管701上设置一第一冷却器710,所述第一冷却器710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弯管701的经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510进行的一级压缩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之后该冷却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中进行二级压缩后排出。在所述第二弯管702上设置一第二冷却器720。所述第二冷却器720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弯管702的经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520进行的一级压缩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之后该冷却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530中进行二级压缩后排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的冷却器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其有效降低了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温度,从而可降低在后续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时的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进而实现提高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和容积效率,进而提高带有该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性能。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实现对流经该连通路径的且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目的的部件,上述冷却器仅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弯管701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5121与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所述第二弯管702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口5131与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板531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5123的第一气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弯管7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路连通,所述第一弯管7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5110连通。
所述第三中间板533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排气腔5133的第二气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弯管7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弯管7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吸气口5140连通。通过设置的第一弯管701和第二弯管702 在实现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5123与所述第一吸气腔5112以及所述第三排气腔 5133与所述第四吸气腔5142的同时,也起到了将经第二压缩单元压缩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以及经第三压缩机单元压缩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的作用。
参考图2、图3和图4,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用于减小排出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时所产生的噪音的第一消音器401和第二消音器402,所述第一消音器401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盖501上;所述第二消音器402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盖502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缸盖501上方的电机200,所述电机200包括:电机转子(图中未标出)和电机定子(图中为标出),所述电机转子套设于所述曲轴300的一端(上部)外,所述电机定子套设于所述电机转子的外;所述电机200用于带动所述曲轴300进行旋转,进而驱动所述第一活塞521、第二活塞522、第三活塞523和第四活塞524进行转动,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压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所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流经所述电机200,以冷却所述电机200。
请参考图7,图7示出了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与现有技术中的双级和单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承受的气体合力大小随着所述曲轴转动角度变化对比示意图。从图7中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所受到的气体合力趋近于零或等于零,而现有技术中的双级和单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承受的气体合力大小随着所述曲轴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其曲轴承受的气体合力呈曲线分布,导致增加曲轴磨耗,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的问题;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承受的气体合力大小不随着所述曲轴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其所受改善曲轴受力状态稳定,具有降低曲轴磨耗,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的优点。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器910、节流阀920和蒸发器93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壳体上的排气管与所述冷凝器910连通,所述蒸发器930分别与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第一分液器601和第二分液器602连通;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用于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得到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所述冷凝器910用于对所述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行放热,得到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所述节流阀920用于对所述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得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所述蒸发器930用于对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吸热蒸发,得到所述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分别回流至所述第一分液器601和第二分液器602,以供进行下一个制冷循环使用。
优选地,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用于对所述低温低压制气态冷剂进行压缩得到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过程进一步包括:所述分液器中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510的第二气缸512的第二吸气口 5120和第三压缩子单元520的第三气缸513的第三吸气口5130,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510对其气缸内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之后经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510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中间板531和带有第一冷却器710 的第一弯管701,此时,由于经一级压缩后的气态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都将升高,之后经过所述第一冷却器710及所述第一弯管701进行冷却后,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会有所下降,之后所述制冷剂再进入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500 的第一气缸511进行二级压缩,得到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将其从所述第一缸盖501排出。
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520对其气缸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也进行一级压缩;之后经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520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中间板533和带有第二冷却器720的第二弯管702,此时,由于经一级压缩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都将升高,之后经过所述第二冷却器720及所述第二弯管702 进行冷却后,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会下降,之后所述制冷剂再进入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530的第四气缸514进行二级压缩,得到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将其从所述第二缸盖502排出。
图4中所示的第二中间板532还用于隔开两个两级压缩子单元,两个两级压缩单元同时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压缩子单元和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压缩子单元和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压缩子单元和第四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由于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即所述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与第四吸气口和第四排气口时刻保持相同方向,所述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时刻保持相同方向,则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曲轴所受到的气体合力趋近于零或等于零,改善曲轴受力状态,降低曲轴磨耗,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两级压缩单元,实现提高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容量,或制冷量),提高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提升了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制冷能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增加的冷却装置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其有效降低了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温度,从而可降低在后续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时的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进而实现提高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压缩性能,提高了带有该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性能。另外,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第二压缩子单元、第三压缩子单元和第四压缩子单元按照所述壳体的轴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所述压缩机整机横向尺寸的条件下,实现提高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容量,或制冷量),提升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制冷能力的目的。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和第二两级压缩单元: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第一压缩子单元和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通过一连通路径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包括第三压缩子单元和第四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通过一连通路径与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
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一级压缩单元,其用于通入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
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另一个压缩子单元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其用于对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并将其排出;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所通入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
所述第一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与所述第二两级压缩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所流入的经一级压缩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方向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的连通路径上和/或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的连通路径上,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流经该连通路径的且经一级压缩后的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冷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和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按照所述壳体的轴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曲轴,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曲轴上的第一偏心部、第二偏心部、第三偏心部和第四偏心部,所述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三偏心部和所述第四偏心部的偏心方向依次相差18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三偏心部和所述第四偏心部与所述曲轴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包括:第一缸盖、第一气缸、第一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第一叶片和第一活塞;所述曲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缸盖;
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盖和所述第一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一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一偏心部外;
所述第一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一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一吸气腔和第一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吸气腔连通的第一吸气口和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一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板背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的第二气缸、第二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内的第二叶片和第二活塞;
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二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二偏心部外;
所述第二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二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二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二吸气腔和第二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吸气腔连通的第二吸气口和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二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二中间板背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的第三气缸、第三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内的第三叶片和第三活塞;
所述第三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板和所述第三中间板之间,所述第三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三偏心部外;
所述第三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三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三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三吸气腔和第三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三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吸气腔连通的第三吸气口和与所述第三排气腔连通的第三排气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包括:所述第三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三中间板背离所述第三气缸的一侧的第四气缸、第二缸盖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内的第四叶片和第四活塞;
所述曲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缸盖;
所述第四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三中间板和所述第二缸盖之间,所述第四活塞套设于所述第四偏心部外;
所述第四叶片的头部与所述第四活塞的表面接触,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所述第四气缸内部空间分成第四吸气腔和第四排气腔这两部分;
所述第四气缸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吸气腔连通的第四吸气口和与所述第四排气腔连通的第四排气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三吸气口及所述第四吸气口的吸气方向依次相差18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及所述第四排气口的排气方向依次相差18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气腔和所述第三吸气腔连接,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提供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压缩子单元;所述第二弯管连通所述第三压缩子单元与所述第四压缩子单元;具体为,所述第一弯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与所述第一吸气腔;所述第二弯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排气腔与所述第四吸气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若干个冷却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弯管和/或所述第二弯管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板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的第一气路;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路连通,所述第一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腔连通;
所述第三中间板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排气腔的第二气路;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路连通,所述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吸气腔连通。
1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壳体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分液器连通;
所述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用于对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得到高温高压制冷剂;
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进行放热,得到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
所述节流阀用于对所述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得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用于对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吸热蒸发,得到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并回流至所述分液器,以供进行下一个制冷循环使用。
CN201921716929.9U 2019-10-14 2019-10-14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0949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6929.9U CN210949124U (zh) 2019-10-14 2019-10-14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6929.9U CN210949124U (zh) 2019-10-14 2019-10-14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9124U true CN210949124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6929.9U Active CN210949124U (zh) 2019-10-14 2019-10-14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9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3311A (zh) * 2022-07-06 2022-09-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3311A (zh) * 2022-07-06 2022-09-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15013311B (zh) * 2022-07-06 2023-09-0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60488A1 (en) System Including High-Side And Low-Side Compressors
CN101384865B (zh) 空调机
EP2357427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US20090007590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203272136U (zh) 单缸多级压缩机
EP2123996B1 (en) Refrigerating device
US8967984B2 (en) Rotary compressor
KR20060059153A (ko) 로터리 2단 압축기 및 그 압축기를 이용한 공기 조화기
CN101772649B (zh) 双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210949124U (zh)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JP4337820B2 (ja)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JP6769472B2 (ja)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US11346221B2 (en) Backpressure passage rotary compressor
CN210949123U (zh)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2727768A (zh)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KR102339600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112727767A (zh) 双两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7228070A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它的制冷系统
JP5727348B2 (ja) 気体圧縮機
CN103147986B (zh) 双级增焓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CN111005870A (zh) 双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18816990U (zh) 独立补气增焓泵体组件及压缩机和空调
JP2001207983A (ja) 気体圧縮機
CN211343353U (zh) 双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21033114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