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7663U -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47663U CN210947663U CN201921824728.0U CN201921824728U CN210947663U CN 210947663 U CN210947663 U CN 210947663U CN 201921824728 U CN201921824728 U CN 201921824728U CN 210947663 U CN210947663 U CN 2109476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tilever
- shaped ring
- cantilever beam
- pressing
-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包括压梁、多根悬挑梁和悬挑脚手架,压梁与悬挑梁均为工字钢,多根悬挑梁纵向间距布置在楼板上部,压梁横向压设于多根悬挑梁的上部且压梁的两端伸至两侧墙体的预留孔洞内并通过墙体内预埋的第一U型环配合锚固组件以实现固定;压梁底部与每根悬挑梁接触的部位均设有两根竖向用于对悬挑梁左右两侧进行限位的定位钢筋,定位钢筋与压梁底部焊接固定;悬挑梁前端穿过主梁预埋的第二U型环并配合锚固组件固定后伸出楼板外,悬挑梁前端伸出楼板外的部分作为悬挑部,悬挑脚手架搭设在悬挑部上。本实用新型改变了U型环的预埋位置,而且能够减少U型环的预埋数量且悬挑梁的固定更加可靠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地搭设脚手架主要是依靠部分建成的建筑上设置悬挑脚手架,现在的悬挑脚手架是设置好半环形的U型环固定架后将工字钢插入,U型环仅仅下部分预埋在结构楼板中,U型环会破坏结构楼板的混凝土结构;特别是采用在现浇层埋设U型锚环的方式,对现场U型环的定位要求较高,位置不准确,导致无法使用;U型环的预埋属于隐蔽工程且数量较多,检查验收内容繁多,隐患较大,尤其是对于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层的楼板,由于预制的叠合楼板占用一定的板厚,在现浇层上由于厚度有限,预埋U型环的固定效果不太好,会影响悬挑脚手架的安装,若是叠合楼板上预埋U型环,U型环穿过现浇层安装,会导致预制板在U型环部位的位置孔洞封堵较为困难,且封堵后孔洞位置明显,交房时容易产生质量纠纷。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改变U型环的预埋位置,而且能够减少预埋U型环的数量且悬挑梁的固定更加可靠稳定的悬挑梁固定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改变U型环的预埋位置,而且能够减少U型环的预埋数量且悬挑梁的固定更加可靠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包括压梁、多根悬挑梁和悬挑脚手架,压梁与悬挑梁均为工字钢,多根悬挑梁纵向间距布置在楼板上部,压梁横向压设于多根悬挑梁的上部且压梁的两端伸至两侧墙体的预留孔洞内并通过墙体内预埋的第一U型环配合锚固组件以实现固定;所述压梁底部与每根悬挑梁接触的部位均设有两根竖向用于对悬挑梁左右两侧进行限位的定位钢筋,定位钢筋与压梁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悬挑梁前端穿过主梁预埋的第二U型环并配合锚固组件固定后伸出楼板外,悬挑梁前端伸出楼板外的部分作为悬挑部,悬挑脚手架搭设在悬挑部上,悬挑梁的后端位于压梁后侧。
本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主要适用于叠合楼板施工时,由于楼板为预制板和现浇板叠合形成,导致现浇层的楼板的厚度受到较薄,预埋U型环的深度受到限制,因此本方案中在现浇墙和楼板外端的主梁相应预埋有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墙体上第一U型环位置开有预留孔洞,在楼板上放置悬挑梁(预先放置三根悬挑梁,悬挑梁的根数视跨度而定),每根悬挑梁的前端穿过主梁上预埋的一个第二U型环,然后在悬挑梁上表面横压一道通长的压梁,使压梁压住三根悬挑梁,压梁的两端分别穿入墙体预留孔洞内预埋的第一U型环,压梁的端头穿出第一U型环外;然后调整悬挑梁在楼板上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在压梁底部与悬挑梁的接触部位设置定位钢筋,定位钢筋位于悬挑梁两侧,防止悬挑梁左右移动,再采用锚固组件配合第一U型环或第二U型环对压梁和悬挑梁进行固定,最后在悬挑梁的悬挑部进行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完成悬挑脚手架的搭设。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预埋的U型环设置在现浇墙上和主梁上,避免了将U型环设置在现浇板上,杜绝因此类问题产生的质量纠纷,而且在悬挑梁的上部设置压梁,极大的减少了现场U型环的数量,以三根悬挑梁为例,普通方法设置的U型环数量为9个,通过设置压梁的方式,U型环的数量只需要5个,因此减少了预埋U型环的数量,相应减少了隐蔽工程数量,减少返工及现场验收工作量,消除了叠合楼板的U型环的孔洞;同时通过压梁底部的定位钢筋再配合主梁上的第二U型环,由于第二U型环的预埋位置可能存在误差,通过后续布置的定位钢筋,可以避免出现因第二U型环预埋误差而无法安装的情况,而且通过定位钢筋和第二U型环两点对悬挑梁进行限位固定,也能保证传统多个U型环限位的相同的定位精度;本方案中通过压梁对悬挑梁进行固定,这样压梁所受的力传递至混凝土墙体上,使悬挑梁固定的安全性更加高,消除了悬挑脚手架的安全隐患。
作为优化,所述锚固组件包括盖板和螺母,第一U型环的下部预埋在墙体内,且开口向上设置并位于墙体的预留孔洞内,第二U型环的下部预埋在主梁内且开口向上设置,第一U型环的U型空间供压梁端部穿过,第二U型环的U型空间供悬挑梁前端穿过,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的上段均加工有螺纹;盖板上开有安装在第一U型环或第二U型上的通孔,盖板盖设在压梁或悬挑梁的上部通过螺母旋紧固定。
这样,通过盖板压在压梁的上部,螺栓与第一U型环上段螺旋旋紧,当压梁受到悬挑梁向上的力时,不会往上翘动,从而完成压梁的固定,同样通过第二U型环、盖板和螺栓对悬挑梁进行固定,防止悬挑梁外端受到悬挑脚手架向下的压力而向上翘动,而且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方便后续拆卸。
作为优化,墙体的预留孔洞内支有模板,模板包括两侧模和底模,两侧模和底模位于第一U型环的U型空间内并与压梁的对应边贴合,模板外侧与预留洞口洞壁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压梁的底部与底模之间还设置有木楔用于调节压梁的高度和拆除压梁时更为容易。
这样,模板与压板共同组成了压梁的封闭式模板,在预留洞口内的模板外侧浇筑混凝土,通过模板可以防止混凝土流入压梁内与压梁结合,便于后续压梁的拆除,同样浇筑的混凝土使压梁与模板紧密贴合,压梁不会晃动,通过压梁的底部与底模之间还设置的木楔,由于楼板面与预留洞口的高度差不一定满足压梁与悬挑梁安装条件,导致因此通过改变木楔的厚度来调节压梁的高度,使压梁底部与悬挑梁完全贴合,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木楔,在拆除压梁时先拆除木楔,这样拆除压梁更为容易。
作为优化,所述压梁的腹板两侧与侧模之间设置有木方,以使压梁两侧和侧模相互抵紧。
这样,由于压梁为工字钢,压梁的腹板两侧与侧模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木方,使压梁两侧和侧模之间相互抵紧,压梁不会发生左右移动。
作为优化,所述压梁与盖板之间设有彩条布,所述彩条布覆盖在压梁上。
这样,通过在压梁与盖板之间设有彩条布,既能保证压梁上部与混凝土顶紧,又可防止浇筑预留洞口的混凝土时,混凝土流入压梁内影响压梁的后续拆卸。
作为优化,所述悬挑梁腹板两侧与定位钢筋的间隙塞有木方以防止悬挑梁左右晃动,悬挑梁腹板两侧与第二U型环之间塞有木方。
这样,悬挑梁腹板两侧与定位钢筋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采用木方塞紧缝隙可以防止悬挑梁左右晃动,同理悬挑梁腹板两侧与第二U型环之间采用木方塞紧,通过定位钢筋和第二U型环两者配合,对悬挑梁两个点进行固定,使悬挑梁不会发生左右晃动。
作为优化,所述压梁的端部穿出第一U型环外200mm以上,所述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均为φ18圆钢材料制作。
这样,压梁的端部穿出第一U型环外200mm以上,保证了压梁在横向上发生轻微移动,压梁也不会掉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压梁的方式,U型环的数量只需要5个,因此减少了预埋U型环的数量,相应减少了隐蔽工程数量,减少返工及现场验收工作量,消除了叠合楼板的U型环的孔洞;同时通过压梁底部的定位钢筋再配合主梁上的第二U型环,由于第二U型环的预埋位置可能存在误差,通过后续布置的定位钢筋,可以避免出现因第二U型环预埋误差而无法安装的情况,而且通过定位钢筋和第二U型环两点对悬挑梁进行限位固定,也能保证传统多个U型环限位的相同的定位精度;本方案中通过压梁对悬挑梁进行固定,这样压梁所受的力传递至混凝土墙体上,使悬挑梁固定的安全性更加高,消除了悬挑脚手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2-2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3-3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安装回顶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墙体1、主梁2、叠合楼板3、悬挑梁4、压梁5、第一U型环6、第二U型环7、定位钢筋8、模板9、盖板10、螺母11、木楔12、木方13、悬挑脚手架14、回顶脚手架15。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压梁5、多根悬挑梁4和悬挑脚手架14,压梁5与悬挑梁4均为工字钢,多根悬挑梁4纵向间距布置在楼板上部,压梁5横向压设于多根悬挑梁4的上部且压梁5的两端伸至两侧墙体1的预留孔洞内并通过墙体1内预埋的第一U型环6配合锚固组件以实现固定;所述压梁5底部与每根悬挑梁4接触的部位均设有两根竖向用于对悬挑梁4左右两侧进行限位的定位钢筋8,定位钢筋8与压梁5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悬挑梁4前端穿过主梁2预埋的第二U型环7并配合锚固组件固定后伸出楼板外,悬挑梁4前端伸出楼板外的部分作为悬挑部,悬挑脚手架14搭设在悬挑部上,悬挑梁4的后端位于压梁5后侧。
本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主要适用于叠合楼板3施工时,由于楼板为预制板和现浇板叠合形成,导致现浇层的楼板的厚度受到较薄,预埋U型环的深度受到限制,因此本方案中在现浇墙和楼板外端的主梁2上相应预埋有第一U型环6和第二U型环7,墙体1上第一U型环6位置开有预留孔洞,在楼板上放置悬挑梁4(预先放置三根悬挑梁4,悬挑梁4的根数视跨度而定),每根悬挑梁4的前端穿过主梁2上预埋的一个第二U型环,然后在悬挑梁4上表面横压一道通长的压梁5,使压梁5压住三根悬挑梁4,压梁5的两端分别穿入墙体1预留孔洞内预埋的第一U型环,压梁5的端头穿出第一U型环外;然后调整悬挑梁4在楼板上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在压梁5底部与悬挑梁4的接触部位设置定位钢筋8,定位钢筋8位于悬挑梁4两侧,防止悬挑梁4左右移动,再采用锚固组件配合第一U型环6或第二U型环7对压梁5和悬挑梁4进行固定,最后在悬挑梁4的悬挑部进行悬挑脚手架14的搭设,完成悬挑脚手架14的搭设。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预埋的U型环设置在现浇墙体1上和主梁2上,避免了将U型环设置在现浇板上,杜绝因此类问题产生的质量纠纷,而且在悬挑梁4的上部设置压梁5,极大的减少了现场U型环的数量,以三根悬挑梁为例,普通方法设置的U型环数量为9个,通过设置压梁5的方式,U型环的数量只需要5个,因此减少了预埋U型环的数量,相应减少了隐蔽工程数量,减少返工及现场验收的工作量,消除了叠合楼板3的U型环的孔洞;同时通过压梁5底部的定位钢筋再配合主梁2上的第二U型环,由于第二U型环的预埋位置可能存在误差,通过后续布置的定位钢筋8,可以避免出现因第二U型环预埋误差而无法安装的情况,而且通过定位钢筋8和第二U型环两点对悬挑梁4进行限位固定,也能保证传统多个U型环限位的相同的定位精度;本方案中通过压梁5对悬挑梁4进行固定,这样压梁5所受的力传递至混凝土墙体1上,使悬挑梁4固定的安全性更加高,消除了悬挑脚手架14的安全隐患。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固组件包括盖板10和螺母11,第一U型环的下部预埋在墙体1内,且开口向上设置并位于墙体1的预留孔洞内,第二U型环的下部预埋在主梁2内且开口向上设置,第一U型环的U型空间供压梁5端部穿过,第二U型环的U型空间供悬挑梁4前端穿过,第一U型环6和第二U型环7的上段均加工有螺纹;盖板10上开有与第一U型环6或第二U型7两端对应的通孔,盖板10通过两通孔套在对应的第一U型环或第二U型环上并压在对应的压梁5和悬挑梁4的上部后通过旋接在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螺纹上的螺母11固定。
这样,通过盖板10压在压梁5的上部,螺栓与第一U型环上段螺旋旋紧,当压梁5受到悬挑梁4向上的力时,不会往上翘动,从而完成压梁5的固定,同样通过第二U型环、盖板10和螺栓对悬挑梁4进行固定,防止悬挑梁4外端受到悬挑脚手架14向下的压力而向上翘动,而且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方便后续拆卸。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墙体的预留孔洞内支有模板9,模板9包括两侧模和底模,两侧模和底模位于第一U型环的U型空间内并与压梁5的对应边贴合,模板9外侧与预留洞口洞壁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压梁5的底部与底模之间还设置有木楔12用于调节压梁5的高度和拆除压梁5时更为容易。
这样,模板9与压板共同组成了压梁5的封闭式模板,在预留洞口内的模板9外侧浇筑混凝土,通过模板9可以防止混凝土流入压梁5内与压梁5结合,便于后续压梁5的拆除,同样浇筑的混凝土使压梁5与模板9紧密贴合,压梁5不会晃动,通过压梁5的底部与底模之间还设置的木楔12,由于楼板面与预留洞口的高度差不一定满足压梁5与悬挑梁4安装条件,导致因此通过改变木楔12的厚度来调节压梁5的高度,使压梁5底部与悬挑梁4完全贴合,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木楔12,在拆除压梁5时先拆除木楔12,这样拆除压梁5更为容易。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梁5的腹板两侧与侧模之间设置有木方13,以使压梁5两侧和侧模相互抵紧。
这样,由于压梁5为工字钢,压梁5的腹板两侧与侧模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木方13,使压梁5两侧和侧模之间相互抵紧,压梁5不会发生左右移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梁5与盖板10之间设有彩条布,所述彩条布覆盖在压梁5上。
这样,通过在压梁5与盖板10之间设有彩条布,既能保证压梁5上部与混凝土顶紧,又可防止浇筑预留洞口的混凝土时,混凝土流入压梁5内影响压梁5的后续拆卸。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挑梁4腹板两侧与定位钢筋8的间隙塞有木方13以防止悬挑梁4左右晃动,悬挑梁4腹板两侧与第二U型环之间塞有木方13。
这样,悬挑梁4腹板两侧与定位钢筋8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采用木方13塞紧缝隙可以防止悬挑梁4左右晃动,同理悬挑梁4腹板两侧与第二U型环之间采用木方13塞紧,通过定位钢筋和第二U型环两者配合,对悬挑梁4两个点进行固定,使悬挑梁4不会发生左右晃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梁5的端部穿出第一U型环外200mm以上,所述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均为φ18圆钢材料制作。
这样,压梁5的端部穿出第一U型环外200mm以上,保证了压梁5在横向上发生轻微移动,压梁5也不会掉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5所示,上层顶板达到100%强度时对压梁进行回顶(回顶采用600mmx600mm的回顶脚手架15制作),这样,回顶脚手架15搭设在压梁5上,可以利用上层顶板的力传递至压梁上,使压梁对悬挑脚手架的支撑效果更加稳定,压梁在回顶脚手架的作用下,不会向上变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梁、多根悬挑梁和悬挑脚手架,压梁与悬挑梁均为工字钢,多根悬挑梁纵向间距布置在楼板上部,压梁横向压设于多根悬挑梁的上部且压梁的两端伸至两侧墙体的预留孔洞内并通过墙体内预埋的第一U型环配合锚固组件以实现固定;所述压梁底部与每根悬挑梁接触的部位均设有两根竖向用于对悬挑梁左右两侧进行限位的定位钢筋,定位钢筋与压梁底部焊接固定;
所述悬挑梁前端穿过主梁预埋的第二U型环并配合锚固组件固定后伸出楼板外,悬挑梁前端伸出楼板外的部分作为悬挑部,悬挑脚手架搭设在悬挑部上,悬挑梁的后端位于压梁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包括盖板和螺母,第一U型环的下部预埋在墙体内,且开口向上设置并位于墙体的预留孔洞内,第二U型环的下部预埋在主梁内且开口向上设置,第一U型环的U型空间供压梁端部穿过,第二U型环的U型空间供悬挑梁前端穿过,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的上段均加工有螺纹;盖板上开有与第一U型环或第二U型两端对应的通孔,盖板通过两通孔套在对应的第一U型环或第二U型环上并压在对应的压梁和悬挑梁的上部后通过旋接在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螺纹上的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墙体的预留孔洞内支有模板,模板包括两侧模和底模,两侧模和底模位于第一U型环的U型空间内并与压梁的对应边贴合,模板外侧与预留洞口洞壁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压梁的底部与底模之间还设置有木楔用于调节压梁的高度和拆除压梁时更为容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梁的腹板两侧与侧模之间设置有木方,以使压梁两侧和侧模相互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梁与盖板之间设有彩条布,所述彩条布覆盖在压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腹板两侧与定位钢筋的间隙塞有木方以防止悬挑梁左右晃动,悬挑梁腹板两侧与第二U型环之间塞有木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梁的端部穿出第一U型环外200mm以上,所述第一U型环和第二U型环均为φ18圆钢材料制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24728.0U CN210947663U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24728.0U CN210947663U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47663U true CN210947663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8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24728.0U Active CN210947663U (zh) | 2019-10-28 | 2019-10-28 |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476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7044A (zh) * | 2020-12-30 | 2021-04-30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悬挑脚手架的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10-28 CN CN201921824728.0U patent/CN2109476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7044A (zh) * | 2020-12-30 | 2021-04-30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悬挑脚手架的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6479B (zh) |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 |
JP4245657B1 (ja) | 橋脚とコンクリート桁の剛結合構造 | |
CN114046041B (zh) | 一种清水混凝土墙体后浇带的模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947663U (zh) | 一种悬挑脚手架安装结构 | |
CN211548054U (zh) | 一种钢结构悬臂梁梁柱连接节点 | |
CN107313508B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主次梁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
CN115787995A (zh) | 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的悬挑工字钢固定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0857738U (zh) | 一种企口连接的装配式框架梁 | |
JP3896032B2 (ja) | プレキャスト柱頭部及び橋脚柱頭部の施工方法 | |
CN217841008U (zh) | 一种剪力墙节点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加固结构 | |
CN215167163U (zh) | 剪力结构与维护结构一体化的预制吊装墙板单元 | |
CN112211098B (zh) | 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桥面板间的栓接装置 | |
CN211228068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节段式桥墩 | |
CN211689924U (zh) | 一种高墩托架支撑牛腿锚固结构 | |
CN210636595U (zh) |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叠合梁连接结构 | |
CN113931363A (zh) | 钢桁架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施工方法 | |
CN113123209A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装配式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829739U (zh) | 叠合板位置悬挑型钢锚环加固结构 | |
CN218028198U (zh) | 一种全预制楼板与钢梁连接结构 | |
CN216893587U (zh) | 一种可防止叠合板拼缝处错台的加固校平组件 | |
CN217105887U (zh) | 一种预制组合结构梁式楼梯 | |
CN215053966U (zh) | 一种滑动支座 | |
CN212129199U (zh) | 一种独立承台基础定型大模板体系 | |
CN217781730U (zh) | 一种齿形连接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桥面板 | |
KR20200100730A (ko) | 착탈식 바닥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