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1753U -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31753U
CN210931753U CN201921405605.3U CN201921405605U CN210931753U CN 210931753 U CN210931753 U CN 210931753U CN 201921405605 U CN201921405605 U CN 201921405605U CN 210931753 U CN210931753 U CN 210931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coil
suture
threading hole
full
suture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56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文兴
杨腾飞
赵树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xing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56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31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31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31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全缝线锚钉包括柔性线圈和第一缝合线;柔性线圈内设置有第一穿线孔;第一穿线孔由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柔性线圈的第二端;第一缝合线的一端由第一穿线孔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第一穿线孔的另一端上;第一缝合线的另一端为第一牵引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通过外部操作杆能够将柔性线圈压入到人体骨中,第一缝合线的第一牵引端暴露在人体骨的外部,可通过牵拉第一牵引端使柔性线圈膨大,膨大的柔性线圈与人体骨相互挤压实现固定,第一缝合线不易滑落,柔性线圈不易出现二次错动。

Description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的固定全缝线锚钉,结构简单,包括柔性、扁平、长条状的锚钉体,利用缝线均匀逐个穿过锚钉体上的通孔。通过拉伸缝线使锚钉体折叠压缩成一个定位端部,将缝线固定在人体骨头上。其弊端在于容易滑移脱落,且外形结构折叠后不够规整,容易出现二次错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其能够将缝线紧固在人体骨头上,不易滑落,不易出现二次错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缝线锚钉,其包括柔性线圈和第一缝合线;
所述柔性线圈内设置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缝合线的一端由所述第一穿线孔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缝合线的另一端为第一牵引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还包括第二穿线孔;
所述第二穿线孔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
在柔性线圈上设置了第二穿线孔,第二穿线孔能够用于连接第二条缝合线,还能够用于布置便于骨融合的药物。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所述第一穿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轴线平行。
第一穿线孔与第二穿线孔的轴线平行,当连接两条缝合线时(第一缝合线和第二条缝合线),牵拉两条缝合线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时,柔性线圈的形变方向为垂直于第一穿线孔的轴线方向,即柔性线圈挤压卡合效果最佳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还包括第二缝合线;
所述第二缝合线的一端由所述第二穿线孔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缝合线的另一端为第二牵引端;
所述第一牵引端和所述第二牵引端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上。
第二缝合线即为第二条缝合线,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的上述固定方式决定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牵拉时的方向相反,第一缝合线与第二缝合线反向牵拉与同向牵拉对比,反向牵拉使柔性线圈膨大的速度更快。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所述柔性线圈内设置有通道;
所述通道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
柔性线圈内设置有通道,该通道由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柔性线圈的第二端。通道的设置能够减小柔性线圈垂直于轴向的后端,提高柔性线圈的柔性,使其更容易通过牵拉缝合线实现膨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通道的轴线相互平行。
通道的数量设置为多个能够进一步提高柔性线圈的柔性,且多个相互平行的通道还能够作为缝合线的进入通道,此时通道的功能相当于第一穿线孔的功能,通道的数量可根据缝合线的数量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所述通道的内壁附着有HA层或β-TCP层。
在通道内部设置HA或β-TCP,能够促进骨的融合,提高修复固定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所述柔性线圈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环形槽。
多个环形槽沿着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环形槽的设置能够减小柔性线圈在该位置的厚度,便于柔性线圈沿轴向收缩的同时朝垂直于轴向的方向膨胀。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全缝线锚钉,所述第一穿线孔为波浪孔。
第一穿线孔设置为波浪孔能够使柔性线圈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的厚度,无需在柔性线圈的外部设置减厚结构(如上述环形槽)也能够方便柔性线圈沿轴向收缩的同时朝垂直于轴向的方向膨胀。
一种植入机构,其包括操作杆,以及所述的全缝线锚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包括柔性线圈和第一缝合线;所述柔性线圈内设置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缝合线的一端由所述第一穿线孔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缝合线的另一端为第一牵引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通过外部操作杆能够将柔性线圈压入到人体骨中,所述第一缝合线的第一牵引端暴露在人体骨的外部,可通过牵拉第一牵引端使柔性线圈膨大,膨大的柔性线圈与人体骨相互挤压实现固定,第一缝合线不易滑落,柔性线圈不易出现二次错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第一种结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第一种结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第一种结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第二种结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第二种结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第二种结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第二种结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入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柔性线圈;101-柔性线圈的第一端;102-柔性线圈的第二端;103-第一穿线孔;104-第二穿线孔;105-通道;106-环形槽;200-第一缝合线;300-第二缝合线;600-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缝线锚钉,其包括柔性线圈100和第一缝合线200;
所述柔性线圈100内设置有第一穿线孔103;所述第一穿线孔103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101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102;
所述第一缝合线200的一端由所述第一穿线孔103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穿线孔103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缝合线200的另一端为第一牵引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缝线锚钉通过外部操作杆600能够将柔性线圈100压入到人体骨中,所述第一缝合线200的第一牵引端暴露在人体骨的外部,可通过牵拉第一牵引端使柔性线圈100膨大,膨大的柔性线圈100与人体骨相互挤压实现固定,第一缝合线200不易滑落,柔性线圈100不易出现二次错动。第一牵引端用于连接另一部分人体骨,以实现修复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穿线孔104;
所述第二穿线孔104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101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102。
缝合线可设置为一条(如第一缝合线200),也可设置为多条。当设置多条缝合线时,需要对应每条缝合线设置穿线孔。多条缝合线同时牵拉能够使柔性线圈100更易膨大,需要的拉力更小。本实施例在柔性线圈100上设置了第二穿线孔104,第二穿线孔104能够用于连接第二条缝合线,还能够用于布置便于骨融合的药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线孔10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线孔104的轴线平行。
本实施例中,第一穿线孔103与第二穿线孔104的轴线平行,当连接两条缝合线时(第一缝合线200和第二条缝合线),牵拉两条缝合线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时,柔性线圈100的形变方向为垂直于第一穿线孔103的轴线方向,即柔性线圈100挤压卡合效果最佳的方向。
请参照图4至图7,还包括第二缝合线300;
所述第二缝合线300的一端由所述第二穿线孔104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穿线孔103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缝合线300的另一端为第二牵引端;
所述第一牵引端和所述第二牵引端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101和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102上。
本例中第二缝合线300即为第二条缝合线,第一缝合线200和第二缝合线300的上述固定方式决定第一缝合线200和第二缝合线300牵拉时的方向相反,第一缝合线200与第二缝合线300反向牵拉与同向牵拉对比,反向牵拉使柔性线圈100膨大的速度更快。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线圈100内设置有通道105;
所述通道105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101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102。
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柔性线圈100内设置有通道105,该通道105由柔性线圈的第一端101贯穿至柔性线圈的第二端102。通道105的设置能够减小柔性线圈100垂直于轴向的后端,提高柔性线圈100的柔性,使其更容易通过牵拉缝合线实现膨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通道105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通道105的轴线相互平行。
通道10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能够进一步提高柔性线圈100的柔性,且多个相互平行的通道105还能够作为缝合线的进入通道105,此时通道105的功能相当于第一穿线孔103的功能,通道105的数量可根据缝合线的数量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通道105的内壁附着有HA层或β-TCP层。
β-TCP为β-磷酸钙,是良好的生物降解陶瓷,其作为骨替代材料已得到广泛的应用。HA为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骼组织的主要无机组成成分,植入体内后,钙和磷会游离出材料表面被身体组织吸收,并生长出新的组织。本实施例在通道105内部设置HA或β-TCP,能够促进骨的融合,提高修复固定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线圈100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环形槽106。
请参照图2、图3、图5和图7,多个环形槽106沿着柔性线圈的第一端101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环形槽106的设置能够减小柔性线圈100在该位置的厚度,便于柔性线圈100沿轴向收缩的同时朝垂直于轴向的方向膨胀。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穿线孔103为波浪孔。
第一穿线孔103设置为波浪孔能够使柔性线圈100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的厚度,无需在柔性线圈100的外部设置减厚结构(如上述环形槽106)也能够方便柔性线圈100沿轴向收缩的同时朝垂直于轴向的方向膨胀。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入机构,其包括操作杆600,以及第一实施例中的全缝线锚钉。
牵拉第一缝合线200前需要将柔性线圈100置于人体骨中,柔性线圈100进入人体骨通过操作杆600推入,待柔性线圈100被完全推入到人体骨以后,牵拉第一缝合线200的第一牵引端,使柔性线圈100沿第一穿线孔103的轴线方向收缩,同时朝垂直于轴线方向膨胀,直至膨胀的尺寸无法从柔性线圈100进入的孔中脱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机构通过操作杆600能够将柔性线圈100压入到人体骨中,所述第一缝合线200的第一牵引端暴露在人体骨的外部,可通过牵拉第一牵引端使柔性线圈100膨大,膨大的柔性线圈100与人体骨相互挤压实现固定,第一缝合线200不易滑落,柔性线圈100不易出现二次错动。第一牵引端用于连接另一部分人体骨,以实现修复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线圈和第一缝合线;
所述柔性线圈内设置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缝合线的一端由所述第一穿线孔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缝合线的另一端为第一牵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穿线孔;
所述第二穿线孔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缝合线;
所述第二缝合线的一端由所述第二穿线孔的一端进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缝合线的另一端为第二牵引端;
所述第一牵引端和所述第二牵引端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圈内设置有通道;
所述通道由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一端贯穿至所述柔性线圈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通道的轴线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内壁附着有HA层或β-TCP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圈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缝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为波浪孔。
10.一种植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操作杆,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缝线锚钉。
CN201921405605.3U 2019-08-27 2019-08-27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Active CN210931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5605.3U CN210931753U (zh) 2019-08-27 2019-08-27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5605.3U CN210931753U (zh) 2019-08-27 2019-08-27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31753U true CN210931753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3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5605.3U Active CN210931753U (zh) 2019-08-27 2019-08-27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317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4559A (zh) * 2021-01-27 2021-05-07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线锚钉及锚钉牵拉成型套装
CN115317051A (zh) * 2022-08-31 2022-11-11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4559A (zh) * 2021-01-27 2021-05-07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线锚钉及锚钉牵拉成型套装
CN112754559B (zh) * 2021-01-27 2024-05-03 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线锚钉及锚钉牵拉成型套装
CN115317051A (zh) * 2022-08-31 2022-11-11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N115317051B (zh) * 2022-08-31 2023-10-20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31753U (zh)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EP3082618B1 (en) All suture device for performing a knotless tissue repair
EP3753499B1 (en) Tissue repair
US10130355B2 (en) Flexible planar member for tissue fixation
EP2306906B1 (en) Surgical composite barbed suture
US8652172B2 (en) Flexible anchors for tissue fixation
US6746483B1 (en) Sheaths for implantable fixation devices
JP2017522999A (ja) 織った保持デバイス、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1918454B2 (en) Tissue fixation device
WO2012128432A1 (ko) 표면에 미세 돌기를 가지는 의료용 봉합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6792929B2 (ja) 縫合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縫合テープを備える縫合糸アンカー
CN104114200A (zh) 含有形状记忆聚合物组合物的医疗装置
CN210811258U (zh) 一种全缝合线锚钉
AU2021203670B2 (en) Hybrid suture anchor
WO2017087812A9 (en) Hybrid suture anchor
US11154292B2 (en) Implantable textile anchor
CN112494174A (zh) 一种界面锚钉编织钉鞘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293164A1 (en) Suture-locking washer for use with a bone anchor,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the thumb of a patient after basal joint arthroplasty, and other novel orthopedic apparatus and other novel orthopedic procedures
AU2019219868A1 (en) Indirect attachment of a needle to a mesh suture
EP4151179A1 (en) Medical loo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6549036B (zh) 经骨缝合全缝线锚钉及方法
CN219578937U (zh) 一种全缝线锚钉及植入装置
JP2021511088A (ja) 独自に内径を縮小させるための調整可能な血管移植片および関連する方法
AU2021214394B2 (en) Knotless soft tissue implant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210346148A1 (en) Suture construct and method of tissue fix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018, 1st floor, building 1, 25 Jinghai 2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ianxing 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A018, 1st floor, building 1, 25 Jinghai 2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