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7706U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7706U
CN210927706U CN201922265037.8U CN201922265037U CN210927706U CN 210927706 U CN210927706 U CN 210927706U CN 201922265037 U CN201922265037 U CN 201922265037U CN 210927706 U CN210927706 U CN 210927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creen
key
terminal device
module
ke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50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延顺
王刚
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50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7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7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7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设备背壳;柔性屏,安装在所述设备背壳所围成的区域内;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位于所述柔性屏及所述设备背壳之间,用于检测通过所述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本公开实施例,能够通过检测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实现该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进而满足了终端设备一体性的需求。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发展,终端设备如手机上设置有按键模组,该按键模组可用于调节音量的大小、开启终端设备的电源或关闭终端设备的电源。目前该按键模组为设置在终端设备壳体上实体按键。在终端设备上设计实体按键时,需要在终端设备上挖孔以容置该实体按键,存在影响终端设备一体性如防水和防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设备背壳;
柔性屏,安装在所述设备背壳所围成的区域内;
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位于所述柔性屏及所述设备背壳之间,用于检测通过所述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包括:能够弯折的折叠区域;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支架体,位于所述设备背壳所围成的区域内,用于支撑所述折叠区域;
一个或多个所述按键模组安装在所述支架体上;
所述支架体位于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按键模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体为两个;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架体,其中,两个所述支架体,能够基于所述连接件从第一相对位置切换到具有第二相对位置;
在两个所述支架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柔性屏的所述折叠区域两边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一夹角;
在两个所述支架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柔性屏的所述折叠区域两边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二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一粘合模组,粘合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支架体;和/或
第二粘合模组,粘合所述支架体和所述按键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所述按键模组固定在所述设备背壳上,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模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
所述压力感应模组,用于在所述按键操作作用于所述柔性屏时,检测通过所述柔性屏基于所述按键操作传导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产生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控制模组,与所述按键模组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模组在所述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处于第一感应模式;所述按键模组在所述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处于第二感应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
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检测模组相连,用于接收所述运动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包括音量减小按键模组、音量增大按键模组和/或电源开关按键模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按键模组设置在柔性屏和设备背壳之间,并不需要在壳体上开孔,能够通过检测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实现该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进而满足了终端设备一体性的需求,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防水和防尘等性能;同时,能够减少制造终端设备的工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柔性屏折叠前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三。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终端设备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终端设备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终端设备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至少包括:
设备背壳11;
柔性屏12,安装在设备背壳11所围成的区域内;
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13,位于柔性屏12及设备背壳11之间,用于检测通过柔性屏12传导的按键操作。
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设备背壳为终端设备的背壳,该设备背壳所围成的区域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该柔性屏安装在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开口显露。需要说明的是,该开口的状态和尺寸,可以依据柔性屏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置,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柔性屏用于显示信息。该柔性屏为可弯折或可变形的屏幕,其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
本公开实施例中,设备背壳所围成的区域形成的容置空间,不仅可以用于容置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还可以用于容置终端设备中其他模组。例如终端设备的控制模组、检测作用于柔性屏的操作参数的检测模组以及输出音频信号的声音输出模组等。
上述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用于检测通过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该按键操作用于柔性屏,可以用于调节音量或者,用于控制电源开关机或者,控制终端设备点亮屏幕或熄灭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包括音频减小按键模组、音量增大按键模组和/或电源开关按键模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还包括控制终端设备点亮屏幕或熄灭屏幕的按键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按键模组均设置为实体按键,其需要在终端设备的壳体上开孔以实现安装。然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按键模组设置在柔性屏和设备背壳之间,能够通过检测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实现该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并不需要在壳体上开孔,进而满足了终端设备一体性的需求;同时,能够减少制造终端设备的工艺。
此外,柔性屏上显示的虚拟按键需要依赖柔性屏,在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下才能实现虚拟按键对应的功能。而实体按键是独立于柔性屏的结构,其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按键来实现按键对应的按键功能,并不依赖柔性屏,能够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并且,该实体按键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下时并不需要点亮柔性屏来实现按键功能,能够节约终端设备的柔性屏显示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柔性屏12包括:能够弯折的折叠区域;
终端设备还包括: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支架体14,位于设备背壳11所围成的区域内,用于支撑折叠区域;
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13安装在支架体14上;
支架体14位于柔性屏12和按键模组13之间。
上述柔性屏包括能够弯折的折叠区域,也就是说,柔性屏能够在折叠区域处发生弯折。需要说明的是,折叠区域设置在柔性屏的中心处。当设备背壳为矩形壳体时,该折叠区域可以设置为平行于设备壳体的长边,还可以设置为平行于设备壳体的短边,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上述支架体位于柔性屏和按键模组之间。当按键操作作用于柔性屏时,支架体能够将通过柔性屏的按键操作传导至按键模组,使得按键模组能够感应到传导的按键操作。
示例性地,该支架体包括但不限于为由不锈钢材料形成的薄片构成的。
上述支架体用于支撑折叠区域。也就是说,支架体设置在折叠区域处,支架体上的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也设置在折叠区域。折叠后的终端设备如图3所示,图3中A对应的按键功能为增大音量;B对应的按键功能为减少音量;C对应的按键功能为电源开关机。可见,作用于折叠区域的按键操作可以触发按键模组,使得按键模组能够检测传导的按键操作,以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不再是设置在设备背壳的侧边上,而是设置在柔性屏的折叠区域对应的支架体上。如此,在折叠柔性屏前还是折叠柔性屏后,只需要单手便可以作用于柔性屏的折叠区域处,实现了终端设备的单手可操作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架体为两个;
终端设备,还包括:
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支架体,其中,两个支架体,能够基于连接件从第一相对位置切换到具有第二相对位置;
在两个支架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柔性屏的折叠区域两边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一夹角;
在两个支架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柔性屏的折叠区域两边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二夹角。
本公开实施例中,两个支架体通过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为由弹性材料形成的连接件,两个支架体能够基于连接件从第一相对位置切换到具有第二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折叠区域可以将柔性屏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一个支架体与第一区域固定,另一个支架体与第二区域固定,通过两个支架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角度增大或者减少,进而实现柔性屏在折叠区域处开合。
示例性地,该弹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材料或弹性塑料。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相对位置可以为柔性屏折叠后的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相对位置可以为柔性屏折叠前的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第一相对位置可以为柔性屏折叠前的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相对位置可以为柔性屏折叠后的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当第一相对位置为柔性屏折叠后的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第一夹角可以设置在0度至10度之间;当第二相对位置为柔性屏折叠前的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第二夹角可以设置在175度至180度之间,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如图4所示,为柔性屏折叠前的两个支架体14之间的相对位置。该两个支架体14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对应的柔性屏的折叠区域两边的显示区域的夹角为180度。
从图4可以看出,多个支架体中相邻两个支架体14通过连接件17连接,共同构成一个链式转动部件。该链式转动部件位于折叠区域,基于链式转动部件中任意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能够带动柔性屏在折叠区域处弯折。该链式转动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相反面。该第一表面与柔性屏相连,支撑折叠区域的柔性屏,第二表面中间处的支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当按键操作作用于柔性屏的折叠区域时,按键模组能够检测得到通过柔性屏和支架体传导的按键操作,进而能够实现执行按键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中,两个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进而在折叠柔性屏时,支架体能够更好的支撑柔性屏。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一粘合模组15,粘合柔性屏12和支架体14;和/或
第二粘合模组16,粘合支架体14和按键模组13。
上述第一粘合模组和第二粘合模组均包括但不限于为由双面胶形成的粘合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粘合模组和第二粘合模组,能够使得柔性屏、支架体和按键模组这三者之间相互贴合装配,减小柔性屏、支架体和按键模组这三者之间的间隙,进而使得按键模组能够更好检测到传导过来的按键操作。
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固定在设备背壳上,与柔性屏的背面接触。
本公开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可以直接与柔性屏的折叠区域接触,又折叠区域是位于柔性屏的中心处的,在折叠前后单手均可以作用到,如此可以满足终端设备的单手可操作性。同时,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设置在设备背壳内,并支撑柔性屏,能够使得柔性屏在折叠区域能够具有固定的形状,还能够使得终端设备不需要开孔,满足了终端设备一体性的需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按键模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
压力感应模组,用于在按键操作作用于柔性屏时,检测通过柔性屏基于按键操作传导的压力,并基于压力产生电信号;
终端设备还包括:
控制模组,与按键模组相连,用于接收电信号,并基于电信号执行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
上述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增大音量、减少音量、关闭电源或者开启电源。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按键操作作用于柔性屏时,柔性屏将该按键操作作用于柔性屏的压力传导至压力感应模组,压力感应模组基于该压力能够产生电信号,进而使得控制模组能够基于该电信号执行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基于柔性屏和设备背壳之间的压力感应模组感应到用户的按键操作,能够实现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使得通过按压柔性屏便可以实现开关机或者调节音量的功能,满足了终端设备的一体性需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按键模组在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处于第一感应模式,处于第一感应模式下的按键模组在检测到作用于柔性屏的按键操作的参数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模组;
按键模组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处于第二感应模式,处于第二感应模式下的按键模组在检测到作用于柔性屏的按键操作的参数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模组。
上述柔性屏具有点亮状态和熄灭状态。在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柔性屏显示信息;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柔性屏不显示信息。在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作用于柔性屏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用于柔性屏上的显示按钮,以执行对应按钮功能;另一种是作用于柔性屏下的按键模组,以执行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柔性屏并不会显示信息,因此,在作用于熄灭状态下的柔性屏意味着触发柔性屏下的按键模组。
基于此,为了区分作用于点亮状态下的柔性屏是否为触发按键模组,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模组具有两种感应模式。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具有第二感应模式,此时,处于第二感应模式下的按键模组需要将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模组。在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具有第一感应模式,此时,处于第一感应模式下的按键模组需要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按键操作上传给控制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可以为按键操作的参数值大于按键模组触发检测的临界值,其中,当按键操作的参数值大于该临界值时,按键模组才能检测到按键操作,否则,按键模组检测不到该按键操作。上述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按键操作的参数值大于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大于上述的按键模组触发检测的临界值,该第一阈值用于区分按键操作是用于触发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还是作用于柔性屏上的显示信息。当操作参数的参数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才确定按键操作用于触发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
示例性地,当按键模组为压力感应模组时,该参数值可以为压力值。该按键模组触发检测的临界值可以根据按键模组设计的灵敏度来设置,该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按键模组触发检测的临界值可以设置在0.5牛或者0.8牛,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5牛或者6牛,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按键模组在不同感应模式下能够执行不同的上报操作,如此能够基于终端设备的不同屏幕状态实现灵活的上报,同时在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并不是将检测到的所有的按键操作均上报给控制模组处理,能够减少终端设备中控制模组的处理次数,进而减少终端设备的功耗。
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实现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减少终端设备中按键模组的误操作,可以在该按键操作不属于误操作的情况下将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模组。需要说明的是,确定该按键操作是否处于误操作包括:检测作用于柔性屏上的按键操作对应的操作参数;当操作参数表明为触发按键模组时,确定该按键操作不属于误操作。
也就是说,在实现将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模组的过程中,可以先判断按键模组的感应模式和作用于柔性屏的按键操作对应的操作参数;再基于感应模式和操作参数确定上报按键操作的方式。例如,当操作参数表明不触发按键模组时按键模组不上报控制模组;当按键模组的感应模式处于第一感应模式,且操作参数表明触发按键模组时,按键模组将检测得到的参数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模组;当按键模组的感应模式处于第二感应模式,且操作参数表明触发按键模组时,按键模组将检测得到的参数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模组。
上述操作参数包括按键操作作用于柔性屏的操作位置和操作面积;当操作位置在按键模组对应的柔性屏的区域内,且操作面积小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操作参数表明触发按键模组。
在实际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指操作或者手掌触碰该柔性屏的现象。又不同的操作方式操作位置的电容信号是变化的,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检测按键操作作用于操作位置的电容信号的变化量来确定操作面积,进而确定按键操作是否为误操作。当操作位置对应的操作面积小于第二阈值,即按键操作为单指操作时,确定操作参数表明触发按键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单指作用于柔性屏的面积进行设置,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包括检测模组,在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位于柔性屏下的检测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具有检测功能,能够检测作用于柔性屏的操作参数;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柔性屏不显示信息,位于柔性屏下的检测模组处于非工作状态,不具有检测功能。因此,在检测误操作时,需要先确定柔性屏是处于亮屏状态还是处于熄灭状态。当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可以直接基于检测模组检测按键操作的操作参数;当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此时需要触发检测模组的检测功能,以实现误操作的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需要先检测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当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表明终端设备已进入被使用状态或将进入到被使用状态时,触发检测模组的检测功能,再基于检测模组检测按键操作对应的操作参数。
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模组,还用于在按键模组感应到点亮状态下的柔性屏的按键操作时,控制按键模组进入第一感应模式;
和/或,在按键模组感应到熄灭状态下的柔性屏的按键操作时,控制按键模组进入第二感应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柔性屏的点亮状态和熄灭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基于柔性屏变化的点亮状态和熄灭状态来调整按键模组的感应模式。当按键模组感应得到的是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下的按键操作时,进入第一感应模式;当按键模组感应得到的是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下的按键操作时,进入第二感应模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模组还用于确定按键模组的当前感应模式,并控制按键模组进入当前感应模式,使得按键模组在当前感应模式下检测按键操作,其中,当前感应模式为第一感应模式或第二感应模式。
例如,当终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具有电源开关功能的按键模组被作用时,控制模组确定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控制按键模组进入第二感应模式。此时,处于第二感应模式的按键模组检测按键操作,当检测到按键操作的参数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参数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终端设备的控制模组,以使控制模组基于上报的按键操作执行开机功能,使得终端设备从关机状态切换为开机状态。如此,能够通过检测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实现该按键模组对应的按键功能。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组,用于检测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
控制模组,与检测模组连接,具体用于当按键模组感应得到的是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下的按键操作且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表明终端设备已进入被使用状态或将进入到被使用状态时,控制按键模组进入第二感应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的加速度和终端设备的角速度。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上的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来确定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被拿起或者终端设备从口袋中掏出,会引起终端设备在运动距离以及运动高度上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发生变化。并且,用户会在使用终端设备或即将使用终端设备时才拿起终端设备或者从口袋中掏出终端设备,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来确定终端设备已进入被使用状态或将进入到被使用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和终端设备的熄灭状态来控制按键模组切换到第二感应模式,如此,本公开实施例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下可以直接将按键操作上报给控制器,实现了在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下的按键功能,节省了终端设备的显示功耗。
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于终端设备的设备背壳和柔性屏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检测通过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
S102、基于按键操作,执行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确定柔性屏的屏幕状态;当屏幕状态为点亮状态时,确定按键模组处于第一感应模式;当屏幕状态为熄灭状态时,确定按键模组处于第二感应模式;
其中,基于按键操作,执行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包括:
当按键模组处于第一感应模式时,将参数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终端设备的控制模组,以使控制模组基于上报的按键操作,执行按键功能;和/或
当按键模组处于第二感应模式时,将参数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终端设备的控制模组,以使控制模组基于上报的按键操作,执行按键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当按键模组感应得到的是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下的所述按键操作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表明所述终端设备已进入被使用状态或将进入到被使用状态时,控制按键模组进入第二感应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终端设备的设备背壳和柔性屏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检测通过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包括:
在按键操作作用于柔性屏时,基于设备背壳和柔性屏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压力感应模组检测通过柔性屏传导的压力;
基于按键操作,执行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包括:
基于压力产生的电信号,执行按键模组的按键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以下示例:
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上的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下时实现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检测作用于柔性屏的按键操作的操作参数和按键模组的感应模式;
S202、当操作参数表明触发按键模组,且按键模组处于第一感应模式时,处于第一感应模式下的按键模组检测作用于柔性屏的按键操作;
S203、将参数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终端设备的控制模组,以使控制模组基于上报的按键操作执行按键功能。
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上的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下时,实现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通过终端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终端设备运动参数;
S302、判断运动参数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条件;若是,转S303;若否,转步骤S308;
S303、触发终端设备的检测模组;
S304、获取检测模组检测的作用于柔性屏的操作参数;
S305、判断操作参数是否满足参数条件;若是,转S306;若否,转步骤S308;
S306、基于处于第二感应模式下的按键模组检测作用于柔性屏的按键操作;
S307、将参数值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按键操作上报给终端设备的控制模组,以使控制模组基于上报的按键操作执行按键功能;
S308、结束。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已经在有关该终端设备或者偏光模组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表述和区分方便,并无其他特指含义。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9,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力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 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终端设备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806为终端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终端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终端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设备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设备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设备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设备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执行上述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至少包括:
设备背壳;
柔性屏,安装在所述设备背壳所围成的区域内;
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位于所述柔性屏及所述设备背壳之间,用于检测通过所述柔性屏传导的按键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能够弯折的折叠区域;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支架体,位于所述设备背壳所围成的区域内,用于支撑所述折叠区域;
一个或多个所述按键模组安装在所述支架体上;
所述支架体位于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按键模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为两个;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支架体,其中,两个所述支架体,能够基于所述连接件从第一相对位置切换到第二相对位置;
在两个所述支架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柔性屏的所述折叠区域两边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一夹角;
在两个所述支架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柔性屏的所述折叠区域两边的显示区域具有第二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一粘合模组,粘合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支架体;和/或
第二粘合模组,粘合所述支架体和所述按键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所述按键模组固定在所述设备背壳上,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
所述压力感应模组,用于在所述按键操作作用于所述柔性屏时,检测通过所述柔性屏基于所述按键操作传导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产生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控制模组,与所述按键模组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在所述柔性屏处于点亮状态时处于第一感应模式;所述按键模组在所述柔性屏处于熄灭状态时处于第二感应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参数;
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检测模组相连,用于接收所述运动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按键模组包括音量减小按键模组、音量增大按键模组和/或电源开关按键模组。
CN201922265037.8U 2019-12-16 2019-12-16 终端设备 Active CN210927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5037.8U CN210927706U (zh) 2019-12-16 2019-12-16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5037.8U CN210927706U (zh) 2019-12-16 2019-12-16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7706U true CN210927706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5037.8U Active CN210927706U (zh) 2019-12-16 2019-12-16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7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42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exible panel
KR101635016B1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의 지도 검색 방법
KR101631958B1 (ko) 입력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1596842B1 (ko) 영상 프로젝터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743847B2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低感度領域設定プログラム
KR102043150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50059517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KR20150061336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40051719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EP31362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threshold
KR20110068666A (ko) 사이드 터치 입력 수단을 구비한 이동단말기 및 그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CN105867733A (zh) 一种通知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KR101614947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 센서의 오작동 방지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KR2009011702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정보 알림 방법
KR101529922B1 (ko)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613551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0927706U (zh) 终端设备
KR2014001851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168631B (zh) 应用程序关闭方法、装置及终端电子设备
KR101565414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995398A (zh) 终端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377250A (zh) 应用程序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KR101474463B1 (ko) 이동단말기의 리스트 표시방법
CN112445363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KR10177431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