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7166U -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7166U
CN210927166U CN201922161254.2U CN201922161254U CN210927166U CN 210927166 U CN210927166 U CN 210927166U CN 201922161254 U CN201922161254 U CN 201922161254U CN 210927166 U CN210927166 U CN 210927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housing
charging
shell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612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荣荣
庞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612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7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7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7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电子元器件的容纳腔,所述外壳配置有偏转部,所述外壳上所述偏转部所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偏转部配置为当所述偏转部放置于支撑面时,所述充电器围绕所述偏转部偏转以使所述第一通风口偏离所述支撑面。当偏转部放置于支撑面时,第一通风口偏离支撑面,避免支撑面阻挡第一通风口通风。通过设置偏转部避免支撑面阻挡第一通风口,从而保证第一通风口的通风效果,有利于充电器通风散热,消除充电器安全隐患。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上述充电器的外壳,具有与上述充电器的外壳相同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充电器的外壳上有用于通风散热的通风口。在使用充电器充电时,充电器的外壳支撑于地面上,当具有通风口的一侧支撑于支撑面上时,支撑面会遮挡通风口,影响充电器的通风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以解决充电器的通风口被遮挡、影响充电器通风散热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器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电子元器件的容纳腔,所述外壳配置有偏转部,所述外壳上所述偏转部所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偏转部配置为当所述偏转部放置于支撑面时,所述充电器围绕所述偏转部偏转以使所述第一通风口偏离所述支撑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容纳腔形成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以及
第一端盖,扣合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开口上,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偏转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端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偏转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的凸起,
所述凸起用于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端面为曲面,和/或,所述凸起放置于所述支撑面时,所述充电器的重心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偏离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一个,或者,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第一端盖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偏转部为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外表面为曲面。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
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充放电线束,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子元器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还包括扣合在所述壳体另一端开口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有第二通风口,所述充放电线束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电子元器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线束包括线卡、充电线束和放电线束,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线卡与所述安装槽卡接,所述充电线束和所述放电线束分别通过所述线卡与所述第二端盖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侧边开口,所述安装槽包括限位槽和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限位孔;所述线卡包括限位部和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孔适配,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端盖靠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线束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线束和所述放电线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卡、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放电线束和所述提手采用注塑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外壳,第一通风口用于容纳腔内的电子元器件通风。当偏转部放置于支撑面时,第一通风口偏离支撑面,避免支撑面阻挡第一通风口通风。通过设置偏转部避免支撑面阻挡第一通风口,从而保证第一通风口的通风效果,有利于充电器通风散热,消除充电器安全隐患。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上述充电器的外壳,具有与上述充电器的外壳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充电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充电器1000;外壳100;偏转部100’;容纳腔100a;第一通风口100b;第二通风口100c;壳体10;第一端盖20;凸起30;第二端盖40;安装槽40a;充放电线束200;线卡210;限位部211;抵接部212;充电线束220;放电线束230;提手24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内”、“外”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充电器的外壳和充电器正常使用的状态,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器的外壳,外壳100具有用于容纳电子元器件的容纳腔100a。外壳100配置有偏转部100’。外壳100上偏转部100’所在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纳腔100a连通的第一通风口100b。偏转部100’配置为当偏转部100’放置于支撑面时,充电器1000围绕偏转部100’偏转以使第一通风口100b偏离支撑面。
第一通风口100b用于容纳腔100a内的电子元器件通风散热。当偏转部100’放置于支撑面时,第一通风口100b偏离支撑面,避免支撑面阻挡第一通风口100b通风。通过设置偏转部100’避免支撑面阻挡第一通风口100b,从而保证第一通风口100b的通风效果,有利于充电器1000散热,消除充电器1000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面是指用于支撑充电器1000的面。例如,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桌面,还可以是其他物体的外表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2,外壳100包括壳体10以及第一端盖20。容纳腔100a形成在壳体10内。壳体10的一端具有与容纳腔100a连通的开口。第一端盖20扣合在壳体10一端的开口上。第一端盖20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100b。偏转部100’形成于第一端盖20上。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盖20与壳体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第一端盖20与壳体10采用注塑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4,偏转部100’为设置在第一端盖20上的凸起30。凸起30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端面为曲面。如此,凸起30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端面与支撑面无法形成有效接触,也就是说,凸起30无法将充电器1000支撑于支撑面上。充电器1000偏转,第一端盖20偏离支撑面,第一通风口100b偏离支撑面。凸起30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端面可以为凸起30远离第一端盖20的端面。具体的,凸起30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端面可以为圆弧面,凸起30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端面也可以为波浪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凸起30放置于支撑面时,充电器1000的重心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偏离凸起30。此种设计,通过设置凸起30,使充电器1000的重心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偏离凸起30,从而使得充电器1000偏转,第一通风口100b偏离支撑面。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凸起30的数量为一个。其中,凸起30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端面为曲面,也可以是凸起30放置于支撑面时,充电器1000的重心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偏离凸起3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6,凸起3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第一端盖20的两端。其中,凸起30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端面可以为曲面,也可以是凸起30放置于支撑面时,充电器1000的重心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偏离凸起30。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偏转部100’为第一端盖20。第一端盖20的外表面为曲面。当第一端盖20放置于支撑面,第一端盖20的外表面与支承面接触,由于第一端盖20的外表面为曲面,如此,第一端盖20的外表面与支撑面无法形成有效接触。充电器1000偏转,第一端盖20偏离支撑面,第一通风口100b偏离支撑面。具体的,第一端盖20的外表面可以为圆弧面,第一端盖20的外表面也可以为波浪状。
请参见图1~图5,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器,充电器1000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外壳100、电子元器件(图未示出)以及充放电线束200。电子元器件位于容纳腔100a内。充放电线束200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00a内与容纳腔100a内电子元器件连接。充放电线束200的另一端位于外壳100外部。充放电线束200用于连接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以实现充电和放电。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5,壳体10的另一端具有与容纳腔100a连通的开口。外壳100还包括扣合在壳体10另一端开口的第二端盖40。第二端盖40上形成有第二通风口100c。充放电线束200一端穿过第二端盖40与电子元器件连接。第二通风口100c与容纳腔100a连通,进一步便于容纳腔100a内的电子元器件通风散热。由于充放电线束200一端穿过第二端盖40,第二端盖40不会支撑于支撑面上,因此,避免支撑面遮挡第二通风口100c。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图5,充放电线束200包括线卡210、充电线束220和放电线束230。第二端盖40上形成有安装槽40a。线卡210与安装槽40a卡接。充电线束220和放电线束230分别通过线卡210与第二端盖40固定。线卡210与安装槽40a卡接,便于将充电线束220和放电线束230安装固定于第二端盖40上。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5,安装槽40a朝向第二端盖40的侧边开口。安装槽40a包括限位槽(图未示出)和与限位槽连通的限位孔(图未示出)。线卡210包括限位部211和与限位部211连接的抵接部212。限位部211与限位槽和限位孔适配。抵接部212与第二端盖40靠近容纳腔100a的端面抵接。可以是抵接部212的轮廓大于限位孔的轮廓。此种结构,便于线卡210与第二端盖40之间限位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2,充放电线束200还包括提手240。提手240的两端分别与充电线束220和放电线束230连接。在充电线束220和放电线束230连接之间设置提手240,用于提拉充电器1000,便于使用者使用。还可以简化外壳100的结构,使得充电器1000装配简单。
具体的,提手240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手握部,充放电线束200穿过连接部与插头或插座连接。连接部可以为具有通孔的圆柱形结构,充放电线束200穿过通孔与插头或插座连接。手握部包括但不限于圆弧形、V形、长条形、波浪形、梯形或U形等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线卡210、充电线束220、放电线束230和提手240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如此,使得线卡210、充电线束220、放电线束230和提手240固定在一起,连接更加牢固。简化充电器1000的装配步骤。装配时,仅需将充电线束220、放电线束230与电子元器件连接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线束220、放电线束230和提手240可以采用聚丙烯、硅胶、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塑性聚酯、聚乙烯等材料制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4,第一端盖20与壳体10卡接。如此,便于第一端盖20与壳体10的装卸。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4,第二端盖40与壳体10卡接。如此,便于第二端盖40与壳体10的装卸。
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盖20与壳体10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二端盖40与壳体10也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可以为螺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风口100b和第二通风口100c的构造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孔状,也可以设置为网状,例如菱形格或者井字格等。
由于大功率充电器对通风散热的要求更高,通风散热不良带来的风险性更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外壳尤其适用于大功率充电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可以用于电动车辆,例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充电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电子元器件的容纳腔,所述外壳配置有偏转部,所述外壳上所述偏转部所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偏转部配置为当所述偏转部放置于支撑面时,所述充电器围绕所述偏转部偏转以使所述第一通风口偏离所述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容纳腔形成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以及
第一端盖,扣合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开口上,所述第一端盖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偏转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端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的凸起,
所述凸起用于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端面为曲面,和/或,所述凸起放置于所述支撑面时,所述充电器的重心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偏离所述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一个,或者,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第一端盖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部为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外表面为曲面。
6.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
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充放电线束,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子元器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还包括扣合在所述壳体另一端开口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有第二通风口,所述充放电线束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电子元器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线束包括线卡、充电线束和放电线束,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线卡与所述安装槽卡接,所述充电线束和所述放电线束分别通过所述线卡与所述第二端盖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侧边开口,所述安装槽包括限位槽和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限位孔;所述线卡包括限位部和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孔适配,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端盖靠近所述容纳腔的端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线束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线束和所述放电线束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放电线束和所述提手采用注塑一体成型。
12.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
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充放电线束,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电子元器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部。
CN201922161254.2U 2019-12-05 2019-12-05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Active CN210927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1254.2U CN210927166U (zh) 2019-12-05 2019-12-05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1254.2U CN210927166U (zh) 2019-12-05 2019-12-05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7166U true CN210927166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61254.2U Active CN210927166U (zh) 2019-12-05 2019-12-05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71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16292C2 (ru)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ая батарея и снабженная ею ручная машина
JP2011142094A (ja) パワーパック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ワーパック電気コネクタ
US4451693A (en) Combined ballast container and wall plug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equipment
US11152658B2 (en)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on assembly,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on frame, and battery case
US6592392B2 (en) Device for securing plug to socket
JP2002050331A (ja) 異なるタイプの電源供給の使用に適した携帯装置用電源供給デバイス
CN107394520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0927166U (zh) 充电器的外壳及充电器
US6807067B2 (en) Battery-Locking mechanism
CN209880948U (zh) 一种电插塞连接器及其上的卡线装置
CN215184555U (zh) 连接端子、充电座及电动汽车
CN211719443U (zh) 一种防护帽以及带有防护帽的电容器
CN10768129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2020068187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210535733U (zh) 电池模组及其动力电池包
CN210897757U (zh) 一种安全插接式连接器及应用其的灯具
CN113270731A (zh) 连接端子、充电座及电动汽车
JP3079478U (ja) 電源コード接続セット
CN218731937U (zh) 连接器保护壳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9860636U (zh) 一种可供手机直接充电的电源适配器
CN209993838U (zh)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CN216139840U (zh) 一种交流充电座
CN212783967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卡接结构
CN215834791U (zh) 充电插座以及电动车
CN217955774U (zh) 一种漏电保护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