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3838U -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3838U
CN209993838U CN201920139420.6U CN201920139420U CN209993838U CN 209993838 U CN209993838 U CN 209993838U CN 201920139420 U CN201920139420 U CN 201920139420U CN 209993838 U CN209993838 U CN 209993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piece
terminal group
shielding shell
terminal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94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隆辉
唐卫
王怀杰
张淑芬
腾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394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3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3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38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至少一第一端子组、至少一第二端子组以及一屏蔽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前侧的至少一第一舌片和一第二舌片;该屏蔽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一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一插头插入第一容纳槽,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二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二插头插入第二容纳槽。通过在基座前侧设置至少一第一舌片和一第二舌片,并配合设置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使得本产品可插入至少两种不同的插头,灵活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无须使用两个不同的连接器元器件,节省电子产品宝贵的布局空间。

Description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电脑,手机及其周边电子产品,以及安全防护、智慧城市等领域存储设备。
消费性电子数码产品在日亦“短小轻薄”的趋势下,空间布局越来越紧凑;如何在紧张的空间布局里,容纳更多的对外连接接口,成为行业通用大难题。
USB插座连接器、Micro-USB插座连接器和lightning插座连接器是最为常见的IO连接器,目前的这些IO连接器仅能适配对应的USB插头、Micro-USB插头和lightning插头插入,不能适配至少两种插头的插入,因此,电子产品在设计时不得不考虑同时具备Type-A、Micro-USB和lightning至少两种不同的接口,此需求对电子产品有限的空间布局带来很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插头,有效节省电子产品的布局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至少一第一端子组、至少一第二端子组以及一屏蔽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前侧的至少一第一舌片和一第二舌片;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均固定于基座上,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外露于第一舌片的表面,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外露于第二舌片的表面,第一端子组的焊接部和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均伸出基座外;该屏蔽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一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一插头插入第一容纳槽,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二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二插头插入第二容纳槽。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前侧还设置有一第三舌片,基座上还固定有一第三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的接触部外露于第三舌片的表面,且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三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三插头插入第三容纳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舌片、第二舌片和第三舌片由下往上依次间隔平行排布,第一舌片的宽度大于第二舌片的宽度,第二舌片的宽度大于第三舌片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舌片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端子槽,第二舌片的表面凹设有第二端子槽,第三舌片的表面凹设有第三端子槽,该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和第三端子组的接触部分别位于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和第三端子槽中。
优选的,所述屏蔽外壳的两侧成型有由前往后延伸并向内折弯伸入第一容纳槽中的折弯弹片,折弯弹片的接触区域位于第一舌片的下方,且两折弯弹片接触点内侧的宽度小于第一舌片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防呆防误插弹片,该防呆防误插弹片位于第一端子组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卡锁弹片,两卡锁弹片与第二插头的卡槽配合,两卡锁弹片为独立零件组装或在屏蔽外壳上一体延伸折弯形成。
优选的,所述屏蔽外壳的两侧折弯成型有伸入第三容纳槽中的限位片,该限位片位于第二舌片的表面,且屏蔽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三插头上的卡勾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舌片上设置有金属补强片,该金属补强片与屏蔽外壳卡扣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前座体和后座体,该第一舌片、第二舌片和第三舌片于前座体的前侧面向前延伸出,该后座体固定于前座体的后侧,该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均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上,该第一端子组组装在前座体上或者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基座前侧设置至少一第一舌片和一第二舌片,并配合设置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使得本产品可插入至少两种不同的插头,灵活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无须使用两个不同的连接器元器件,节省电子产品宝贵的布局空间。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 11、基座
111、前座体 112、后座体
12、第一舌片 13、第二舌片
14、第三舌片 101、第一端子槽
102、第二端子槽 103、第三端子槽
20、第一端子组 21、接触部
22、焊接部 30、第二端子组
31、接触部 32、焊接部
40、屏蔽外壳 41、第一容纳槽
42、第二容纳槽 43、第三容纳槽
44、折弯弹片 45、卡锁弹片
46、限位片 47、卡槽
48、槽孔 50、第三端子组
51、接触部 52、焊接部
61、第一插头 62、第二插头
621、卡槽 63、第三插头
631、卡勾 70、防呆防误插弹片
71、止挡部 72、弹片部
73、U形夹片 74、卡扣片
80、金属补强片 90、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至少一第一端子组20、至少一第二端子组30以及一屏蔽外壳40。
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基座11以及设置于基座11前侧的至少一第一舌片12和一第二舌片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1的前侧还设置有一第三舌片14,并且,所述第一舌片12、第二舌片13和第三舌片14由下往上依次间隔平行排布,第一舌片12的宽度大于第二舌片13的宽度,第二舌片13的宽度大于第三舌片14的宽度;所述第一舌片12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端子槽101,第二舌片13的表面凹设有第二端子槽102,第三舌片14的表面凹设有第三端子槽103;以及,所述基座11包括前座体111和后座体112,该第一舌片12、第二舌片13和第三舌片14于前座体111的前侧面向前延伸出,该后座体112固定于前座体111的后侧;当然,该绝缘本体10也可以为整体或其他多件组合而成。
该第一端子组20和第二端子组30均固定于基座11上,第一端子组20的接触部21外露于第一舌片12的表面,第二端子组30的接触部31外露于第二舌片13的表面,第一端子组20的焊接部22和第二端子组30的焊接部32均伸出基座11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1上还固定有一第三端子组50,该第三端子组50的接触部51外露于第三舌片14的表面;该第一端子组20组装在前座体111上,该第二端子组30和第三端子组50均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112上;该第一端子组20的接触部21、第二端子组30的接触部31和第三端子组50的接触部51分别位于第一端子槽101、第二端子槽102和第三端子槽103中。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30和第三端子组50均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112上。
该屏蔽外壳40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屏蔽外壳40的前端内壁与第一舌片1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一插头61插入第一容纳槽41,屏蔽外壳40的前端内壁与第二舌片13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二插头62插入第二容纳槽42,屏蔽外壳40的前端内壁与第三舌片14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三插头63插入第三容纳槽4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外壳40的两侧成型有由前往后延伸并向内折弯伸入第一容纳槽41中的折弯弹片44,折弯弹片44的接触区域位于第一舌片12的下方,且两折弯弹片44接触点内侧的宽度小于第一舌片12的宽度,当第一舌片12受到往下的破坏力时,两折弯弹片44支撑第一舌片12,保护其不受破坏;所述第一容纳槽41内设置有防呆防误插弹片70,该防呆防误插弹片70位于第一端子组20的下方,该防呆防误插弹片70可以为单独零件组装在屏蔽外壳40上,也可以是从屏蔽外壳40上一体延伸而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呆防误插弹片70为单独零件组装在屏蔽外壳40上,其包括有止挡部71和两弹片部72,该止挡部71悬于第一容纳槽41的中间位置,两弹片部72分别与止挡部71一体成型连接并与屏蔽外壳40固定连接;以及,所述两弹片部72与一U形夹片73一体成型连接,该U形夹片73夹住屏蔽外壳40的开口边缘并与屏蔽外壳40固定安装,并且,所述U形夹片73上设置有卡扣片74,该卡扣片74与屏蔽外壳40的槽孔48卡扣固定;所述第二容纳槽42的两侧均设置有卡锁弹片45,两卡锁弹片45与第二插头62的卡槽621配合,两卡锁弹片45为独立零件组装或在屏蔽外壳40上一体延伸折弯形成;所述屏蔽外壳40的两侧折弯成型有伸入第三容纳槽43中的限位片46,该限位片46位于第二舌片13的表面,且屏蔽外壳40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三插头63上的卡勾631配合的卡槽47,当第二舌片13受到向上时,两限位片46支撑第二舌片13,保护其不受破坏;以及,所述第二舌片13上设置有金属补强片80,该金属补强片80与屏蔽外壳40卡扣配合连接。
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第一端子组20组装在前座体111上,并使第一端子组20的接触部21外露于第一舌片12的表面,将第二端子组30和第三端子组50均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112上;接着,将后座体112固定于前座体111的后侧,使第二端子组30的接触部31外露于第二舌片13的表面,第三端子组50的接触部51外露于第三舌片1的表面;接着,将屏蔽外壳40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最后,将防呆防误插弹片70组装于屏蔽外壳40上。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先将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30和第三端子组50均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112上,其余组装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相同。
使用时,将本产品固定在PCB板90上,并使各端子组的焊接部均与PCB板90焊接导通。如图7所示,第一插头61为USB插头,可将第一插头61从第一容纳槽41的前端开口插入,插入过程中,第一插头61下压防呆防误插弹片70,插入到位后,第一插头61内的端子与第一端子组20的接触部21接触导通,而当其他插头从第一容纳槽41插入时,由于防呆防误插弹片70之止挡部71的阻挡,使得其他插头无法插入到位与第一端子组20的接触部21接触导通;当第二插头62从第二容纳槽42的开口插入后,插入到位后,第二插头62的两侧分别与卡锁弹片卡扣,同时第二插头62上的端子与第二端子组30的接触部31接触导通,第二插头62为lightning插头;当第三插头63从第三容纳槽43的开口插入后,插入到位后,第三插头63上的卡勾631与卡槽47配合卡扣,同时第三插头63上的端子与第三端子组50的接触部51接触导通,第三插头63为Micro-USB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在基座前侧设置至少一第一舌片和一第二舌片,并配合设置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使得本产品可插入至少两种不同的插头,灵活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无须使用两个不同的连接器元器件,节省电子产品宝贵的布局空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至少一第一端子组、至少一第二端子组以及一屏蔽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前侧的至少一第一舌片和一第二舌片;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均固定于基座上,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外露于第一舌片的表面,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外露于第二舌片的表面,第一端子组的焊接部和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均伸出基座外;该屏蔽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一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一插头插入第一容纳槽,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二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二插头插入第二容纳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前侧还设置有一第三舌片,基座上还固定有一第三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的接触部外露于第三舌片的表面,且屏蔽外壳的前端内壁与第三舌片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前以供第三插头插入第三容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第二舌片和第三舌片由下往上依次间隔平行排布,第一舌片的宽度大于第二舌片的宽度,第二舌片的宽度大于第三舌片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的表面凹设有第一端子槽,第二舌片的表面凹设有第二端子槽,第三舌片的表面凹设有第三端子槽,该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和第三端子组的接触部分别位于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和第三端子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的两侧成型有由前往后延伸并向内折弯伸入第一容纳槽中的折弯弹片,折弯弹片的接触区域位于第一舌片的下方,且两折弯弹片接触点内侧的宽度小于第一舌片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防呆防误插弹片,该防呆防误插弹片位于第一端子组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卡锁弹片,两卡锁弹片与第二插头的卡槽配合,两卡锁弹片为独立零件组装或在屏蔽外壳上一体延伸折弯形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的两侧折弯成型有伸入第三容纳槽中的限位片,该限位片位于第二舌片的表面,且屏蔽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三插头上的卡勾配合的卡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片上设置有金属补强片,该金属补强片与屏蔽外壳卡扣配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前座体和后座体,该第一舌片、第二舌片和第三舌片于前座体的前侧面向前延伸出,该后座体固定于前座体的后侧,该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均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上,该第一端子组组装在前座体上或者镶嵌成型固定在后座体上。
CN201920139420.6U 2019-01-28 2019-01-28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93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9420.6U CN209993838U (zh) 2019-01-28 2019-01-28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9420.6U CN209993838U (zh) 2019-01-28 2019-01-28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3838U true CN209993838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8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942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93838U (zh) 2019-01-28 2019-01-28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3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736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holding pieces with a notch for holding a circuit board
US7753699B2 (en) Safety socket
US89263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US2005012421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24711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2412336U (zh) 电连接器
CN109638523B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708298U (zh) 卡连接器
US775374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tainer for securing terminals disposed therein
CN21011110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EP2985839B1 (en) Plug
CN209993838U (zh) 复合式多功能连接器
US6626700B2 (en) Stacked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conductors
CN214542605U (zh) 简易型usb插座
CN209822915U (zh) Usb连接器
CN210535860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12571485U (zh) 电连接器
CN211605501U (zh) 电连接器插座模块及其电连接器
CN212725712U (zh) 电连接器
CN21740582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2751340U (zh) 降低短路风险并增强承载电流能力的复合型i/o连接器
CN211045832U (zh) 电源插头连接器
KR200472617Y1 (ko) PCB 및 땜을 사용하지 않는 케이블용 microUSB 플러그 조립체
CN201072841Y (zh) Micro-USB插头连接器
CN21057668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