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6577U -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6577U
CN210926577U CN201921494113.6U CN201921494113U CN210926577U CN 210926577 U CN210926577 U CN 210926577U CN 201921494113 U CN201921494113 U CN 201921494113U CN 210926577 U CN210926577 U CN 210926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clamp
piece
wire
sh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41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c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c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c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c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941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6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6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6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包括去皮组件和铰接组件,其中去皮组件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连接轴,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整体呈轴对称;铰接组件包括承载件、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所述承载件与所述第一钳体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内,所述主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空间位置垂直;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结构相同。该工具可以去除线材外侧的绝缘层,也可将两根放入其内的短线材进行整合,铰接在一起作为一整根长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背景技术
电线是我们日常生活很常见的一种器材,其结构通常是外面有一层绝缘层,内部为一股铜线或多股铜丝紧密接触实现电力输送。现实生活中为了美观以及符合工程需求,通常对线材的使用都是买一根长线,在使用时从上面截取需要的一定长度,而为了满足使用需求,通常都会截取比实际需要长度更长的线材来使用,因为短了不方便再接,而长了剪掉就可以。因此,几乎在每次使用时都会有一部分因为这种原因被剪下的线材,而这部分线材因过短已无法再进行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尤其在学校学生进行电力相关的课程实训时,对线材的浪费更是看的见的,而因线材价格低廉,没人会心疼这些线材,而有些想再次利用这些线材的人,对于将线材整合的工作,确是望而止步,因为将两根短线整合现有手段都是将线材外层的绝缘皮去掉,再用手或者工具将内部铜线绕在一起,经常会使整合处有一块明显凸起,限制线材使用场合,而已工作量太大,操作繁琐,拧接的线也容易松动,粗细不均匀,寿命不长,存在危险性。短线材难以被回收利用,所谓环保无大小,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很方便的将被剪短的电线进行整合的工具,让人们可以轻松的将短线材进行整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被剪短的线材难以被整合再次利用,操作繁琐,造成线材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包括去皮组件,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和连接轴,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整体呈轴对称;铰接组件,包括承载件、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所述承载件与所述第一钳体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和主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内,所述主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空间位置垂直;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以所述连接轴所在位置分为手持端和夹持端,所述夹持端设置有第一切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第二切线孔,所述第二切线孔位置与所述第一切线孔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切线孔比所述第一切线孔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件上还设置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同轴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体外侧设置有第一斜齿,内侧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旋转体外侧设置有第二斜齿,内侧设置有第二夹持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斜齿盘,所述斜齿盘与所述第一斜齿和第二斜齿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件还包括连杆和摇把,所述摇把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外,所述连杆连接所述斜齿盘和所述摇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动件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体侧面还设置有凸轴,所述承载件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凸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短线整合接线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斜齿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工具可以去除线材外侧的绝缘层,也可将两根放入其内的短线材进行整合,铰接在一起作为一整根长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去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承载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铰接组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第一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第二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中斜齿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包括去皮组件100和铰接组件200,其中去皮组件100包括第一钳体101、第二钳体102和连接轴103,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通过连接轴103连接,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整体呈轴对称;铰接组件200,包括承载件201、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承载件201与第一钳体101连接,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设置于承载件201内,主动件204与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空间位置垂直;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该短线整合接线钳可将短线材去掉绝缘皮,再将两根短线材通过铰接拧成一股,实现对短线材的再利用。具体的,该接线钳整体呈钳子结构,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通过连接轴103连接,可实现控制一端开合来控制另一端的开合,利用去皮组件100可将线材外侧的绝缘皮去掉,操作方便。铰接组件200实现的是将两根已被去除绝缘皮的电线金属部分进行缠绕,使其拧成一股。将两根金属线缠绕运用的方式是将两根线相向平行放置,两者距离以接触为佳,在分别持住两根电线的两端,使两端部以相反的方向相对于另一根电线作圆周运动,在如此几次圆周运动后,两根电线机相互缠绕在一起。该方式相对于平常的将两根电线并排放置拧成一股的接线方式,优点是接触均匀,且铰接出较为平滑,不易因线材形变而有大块凸起,从而影响线材的使用场合,比如线材中间有一块凸起就无法放入小空间的布线槽里,再者中间有凸起电阻和其他部位有较大差别,更加容易发热,具有一定危险性。更近一步的,线材的放置方式为,一根通过第一旋转体202后将端部放置于第二旋转体203内,另一根为通过第二旋转体203后将端部放置于第一旋转体202内,再通过使主动件204动作,分别同时使第一旋转体202和第二旋转体203向相反方向旋转,将两根线材进行铰接。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以连接轴103所在位置分为手持端101a和夹持端101b,夹持端101b设置有第一切线孔101b-1。承载件201上设置有第二切线孔201a,第二切线孔201a位置与第一切线孔101b-1位置对应;第二切线孔201a比第一切线孔101b-1大。
在本实施例中,对该接线钳的操作方式为对手持端101a进行操控,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将绕连接轴103旋转,进而可以间接控制夹持端101b。夹持端101b部分的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中间之间设置有承载件201,承载件201与第一钳体101连接,操孔手持端101a时可使第二钳体102远离或接近承载件201,便于将线材放置在其之间并切除绝缘层。具体的,第一切线孔101b-1由分别设置于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端部的两个半圆孔组合而成,第一切线孔101b-1设置于第二切线孔201a外侧,第二切线孔201a用于将线材固定,第一切线孔101b-1用于将绝缘层切断。使用时使第一切线孔101b-1分开,将线材放置在第二切线孔201a,再将第一切线孔101b-1合上,因第一切线孔101b-1口径小于第二切线孔201a,线材绝缘层将被第一切线孔101b-1边缘切断,较佳的,所述第一切线孔101b-1与第二切线孔201a这样的切线孔对有多个,其大小不一,以适应对各种不同直径线材的绝缘层进行剪切。
实施例3
参照图4~9,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承载件201上还设置有放置孔201b,放置孔201b与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同轴心。第一旋转体202外侧设置有第一斜齿202a,内侧设置有第一夹持件202b;第二旋转体203外侧设置有第二斜齿203a,内侧设置有第二夹持件203b。主动件204上设置有斜齿盘204a,斜齿盘204a与第一斜齿202a和第二斜齿203a啮合。主动件204还包括连杆204b和摇把204c,摇把204c设置于承载件201外,连杆204b连接斜齿盘204a和摇把204c。第一旋转体202和第二旋转体203分别设置于主动件204两端。第一旋转体202侧面还设置有凸轴202c,承载件201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201c,凸轴202c设置于第一凹槽201c内。承载件201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201d,第一斜齿202a设置于第二凹槽201d内。
在本实施例中,放置孔201b为两根线材进行铰接的场所,第一凹槽201c和第二凹槽201d与放置孔201b同轴心,第一凹槽201c和第二凹槽201d的直径比放置孔201b大,第一凹槽201c用于放置设置于第一旋转体202上的凸轴202c,应说明的是第一凹槽201c与凸轴202c相配合且接触,第一凹槽201c通过凸轴202c将第一旋转体202支撑,且第一凹槽201c与凸轴202c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使得第一旋转体202可以绕放置孔201b轴心进行旋转;第一斜齿202a放置于第二凹槽201d内,且两者为间隙配合,第二凹槽201d不影响第一斜齿202a的旋转。第二旋转体203与第一旋转体202具有相同的结构与连接方式。第二旋转体203与第一旋转体202均通过其上的斜齿结构与主动件204上的斜齿结构啮合,以实现控制主动件201动作进而同时控制第二旋转体203与第一旋转体202同时动作的效果。具体的,主动件204位于第二旋转体203与第一旋转体202上方,第二旋转体203与第一旋转体202平行放置于主动件204两端,通过斜齿盘204a与第一斜齿202a和第二斜齿203a啮合并连接。该放置方式可将扭矩在两相互垂直的平面转换,以斜齿盘204a与第一斜齿202a的配合为例,因主动件204与第一旋转体202的轴线在空间相互垂直,主动件204旋转时,在斜齿轮的啮合结构作用下,第一旋转体202将被带动绕其自身轴线旋转,进而实现将扭矩的转换。第二旋转体203的转动亦同理。但第一旋转体202与第二旋转体203旋转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原理在于两者分别设置于斜齿盘204a的两端,该两端的瞬时旋转方向相反,体现在对第一斜齿202a和第二斜齿203a的作用也是相反的,进而使第一旋转体202与第二旋转体203得旋转方向相反。
使用时,将一根线材通过第一旋转体202将端部放置于第二夹持件203b内,将另一根线材通过第二旋转体203将端部放置于第一夹持件202b内,转动摇把204c,进而使斜齿盘204a旋转,接着第一旋转体202与第二旋转体203被带动向相反方向进行旋转,进而使放与放置孔201b的两根线材铰接在一起。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去皮组件(100),包括第一钳体(101)、第二钳体(102)和连接轴(103),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通过所述连接轴(103)连接,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整体呈轴对称;
铰接组件(200),包括承载件(201)、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所述承载件(201)与所述第一钳体(101)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和主动件(204)设置于所述承载件(201)内,所述主动件(204)与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空间位置垂直;
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01)和第二钳体(102)以所述连接轴(103)所在位置分为手持端(101a)和夹持端(101b),所述夹持端(101b)设置有第一切线孔(101b-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01)上设置有第二切线孔(201a),所述第二切线孔(201a)位置与所述第一切线孔(101b-1)位置对应;
所述第二切线孔(201a)比所述第一切线孔(101b-1)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01)上还设置有放置孔(201b),所述放置孔(201b)与所述第一旋转体(202)、第二旋转体(203)同轴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202)外侧设置有第一斜齿(202a),内侧设置有第一夹持件(202b);
所述第二旋转体(203)外侧设置有第二斜齿(203a),内侧设置有第二夹持件(203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204)上设置有斜齿盘(204a),所述斜齿盘(204a)与所述第一斜齿(202a)和第二斜齿(203a)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204)还包括连杆(204b)和摇把(204c),所述摇把(204c)设置于所述承载件(201)外,所述连杆(204b)连接所述斜齿盘(204a)和所述摇把(204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202)和第二旋转体(203)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动件(204)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202)侧面还设置有凸轴(202c),所述承载件(201)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201c),所述凸轴(202c)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1c)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短线整合接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01)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201d),所述第一斜齿(202a)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01d)内。
CN201921494113.6U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Active CN210926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4113.6U CN210926577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4113.6U CN210926577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6577U true CN210926577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4113.6U Active CN210926577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65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437A (zh) * 2020-08-28 2020-12-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导线驳接钳
CN112117617A (zh) * 2020-10-14 2020-12-22 芜湖清柏白露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铜芯电线的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437A (zh) * 2020-08-28 2020-12-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导线驳接钳
CN112117617A (zh) * 2020-10-14 2020-12-22 芜湖清柏白露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铜芯电线的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26577U (zh) 一种短线整合接线钳
JP6414272B1 (ja) 編組加工装置及び編組付ケーブル加工方法
JP2013094821A (ja) 金属線条体の接続方法および接続装置
JP2011223875A (ja) 電線中間部の皮剥ぎ工具
US7124786B1 (en) Linesman pliers with wire splice twister
KR101216810B1 (ko) 관재나 봉재의 절단 및 면취장치
CN203751988U (zh) 带剥线功能的尖嘴钳
KR19980080229A (ko) 전동 케이블 절단기
JP2011015510A (ja) 電線の皮剥工具
KR100913077B1 (ko) 전선 꼬임장치
JP5888552B2 (ja) 多心撚り合わせ線製造装置、及び多心撚り合わせ線製造方法
CN112563862B (zh) 一种低压导线的快速接线装置
CN110504071B (zh) 一种可调节线束扭线装置
CN2596634Y (zh) 电缆绝缘体切削器
EP2371494A1 (en) Manually operated cable cutting tool
CN11595480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自动化剥线扭线装置
CN108081215B (zh) 手动式钻锯扭一体机
JPH062414Y2 (ja) 電線中間部の皮むき工具
CN211295680U (zh) 一种通讯用线缆切割装置
JP2019013146A (ja) 編組加工装置及び編組付ケーブル加工方法
JP5851464B2 (ja) バインド巻付け装置
KR102546362B1 (ko) 퀵 타입 와이어 컨넥터
JPH08265929A (ja) 被覆剥離工具
TWM509095U (zh) 換刀裝置之連動結構
KR20020015141A (ko) 와이어 결선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