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2221U -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2221U
CN210922221U CN201921014866.2U CN201921014866U CN210922221U CN 210922221 U CN210922221 U CN 210922221U CN 201921014866 U CN201921014866 U CN 201921014866U CN 210922221 U CN210922221 U CN 210922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oling
pressure
closed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48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伟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48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2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2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2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包括增压循环泵、定压补水装置、闭式换热器及用于容纳换热液的闭式循环管路,所述闭式循环管路包括冷却管路段及换热管路段;所述增压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段的进口与所述换热管路段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以通过调节所述闭式循环管路内压强改变所述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所述定压补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增压循环泵与所述换热管路段之间;所述冷却管路段用于铺设在所述高压釜的换热壁,所述换热管路段设置在所述闭式换热器内,所述闭式换热器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路段内的换热液降温,本方案解决换热液汽化问题,保证闭式循环管路及高压釜的运行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压釜是太阳能发电一体化(BIPV)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其运行时会在生产物料进入高压釜后关闭釜门,然后电加热至工艺温度后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匀速降温至产品出釜温度,现有冷却水循环管路在经过高压釜时,水汽化形成“气堵”现象,换热液无法循环流动,使高压釜换热表面冷热不均匀,造成高压釜换热面变形、产生裂纹等,影响了管路及高压釜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包括增压循环泵、定压补水装置、闭式换热器及用于容纳换热液的闭式循环管路,所述闭式循环管路包括冷却管路段及换热管路段;
所述增压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段的进口与所述换热管路段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以通过调节所述闭式循环管路内压强改变所述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所述定压补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增压循环泵与所述换热管路段之间;
所述冷却管路段用于铺设在所述高压釜的换热壁,所述换热管路段设置在所述闭式换热器内,所述闭式换热器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路段内的换热液降温。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性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闭式换热器上方的风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性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闭式换热器下方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用于对所述闭式换热器进行喷淋降温的喷淋管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性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喷淋管路设置有水泵,且所述喷淋管路的出水口朝向所述闭式换热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性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路段呈“S”型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性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增压循环泵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循环泵出口处的输出压力。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性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冷却管路段内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管路段内压力。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性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冷却管路段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管路段内的换热液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闭式循环管路,设定增压循环泵的输出压力高于高压釜内的饱和蒸汽压力,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随输出压力的增加而升高,使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高于高压釜的工作温度,换热液在闭式循环管路内循环流动过程中不会汽化,从而解决换热液汽化问题,闭式循环管路不会因换热液汽化变形,保证闭式循环管路的运行安全,换热液循环流动过程中不会汽化,冷却管路段各个部位均可以吸收高压釜的热量,使高压釜内壁均匀降温,防止高压釜内壁热量不均,导致高压釜内壁变形,保证了高压釜的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标:1-增压循环泵;2-闭式换热器;3-闭式循环管路;31-冷却管路段;32-换热管路段;4-高压釜;5-风扇;6-集水槽;7-喷淋管路;8-水泵;9-定压补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方案提供记载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管路3,通过增压循环泵1解决换热液汽化问题,保证闭式循环管路3及高压釜4的运行安全。增压循环泵1为换热液流动提供动力,闭式循环管路3包括冷却管路段31及换热管路段32,增压循环泵1设置在冷却管路段31及换热管路段32之间,增压循环泵1使换热液流向冷却管路段31,定压补水装置9设置在增压循环泵1与换热管路段32之间,定压补水装置9的补水压力等于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闭式循环管路3发生泄漏或在与高压釜4安装配合后第一次使用时,换热管路段32内的压力小于高压釜4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增压循环泵1使换热液从换热管路段32流向冷却管路段31,换热管路段32内的压力变小,定压补水装置9向闭式循环管路3注入换热液,保证增压循环泵1的输入压力等于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防止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的换热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因压力变小而汽化。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高于高压釜4内的饱和蒸汽压力,使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高于高压釜4的工作温度,换热液在冷却管路段31流动中不会汽化,解决换热液气化问题,保证换热液在闭式循环管路3内循环流动。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包括增压循环泵1、定压补水装置9、闭式循环管路3及闭式换热器2,循环管路包括冷却管路段31及换热管路段32、第一连接管路段及第二连接管路段。第一连接管路段的一端与冷却管路段31的进口连接,另一端与换热管路段32的出口连接;第二连接管路段的一端与冷却管路段31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换热管路段32的进口连接,增压循环泵1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段上,增压循环泵1的出口端朝向冷却管路段31,增压循环泵1的进口端朝向换热管路段32,定压补水装置9也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段上,且定压补水装置9位于增压循环泵1与换热管路段32之间,定压补水装置9的补水压力等于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闭式循环管路3发生泄漏或在与高压釜4安装配合后第一次使用时,换热管路段32内的压力小于高压釜4工作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增压循环泵1使换热液从换热管路段32流向冷却管路段31,换热管路段32内的压力变小,定压补水装置9向闭式循环管路3注入换热液,保证增压循环泵1的输入压力等于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防止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的换热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因压力变小而汽化。
闭式循环管路3的冷却管路段31用于设置在高压釜4内部的换热壁上。闭式循环管路3的换热管路段32设置在闭式换热器2内部,闭式换热器2对从冷却管路段31流入换热管路段32的换热液进行降温处理。
在高压冷却系统使用时,将冷却管路段31安装于高压釜4换热区域,在高压釜4进入降温状态后,开启增压循环泵1,控制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使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高于高压釜4内的饱和蒸汽压力,防止换热液回流,从冷却管路31流出的冷却液进入换热管路段32,通过风冷及水冷的方式对换热管路段32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高于高压釜4的工作温度,定压补水装置9的补水压力等于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闭式循环管路3发生泄漏或在与高压釜4安装配合后第一次使用时,增压循环泵1使换热液从换热管路段32流向冷却管路段31,换热管路段32内的压力变小,定压补水装置9向闭式循环管路3注入换热液,保证增压循环泵1的输入压力等于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防止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的换热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因压力变小而汽化。
换热液在闭式循环管路3的冷却管路段31吸收高压釜4内部的热量,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高于高压釜4内的饱和蒸汽压力,使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高于高压釜4的工作温度,换热液不会蒸发,从而解决换热液汽化问题;换热液循环流动过程中不会汽化,冷却管路段31各个位置均可以吸收高压釜4的热量,使高压釜4的内壁均匀降温,防止高压釜4的内壁热量不均,导致高压釜4的内壁变形,从而保证了高压釜4的运行安全。
实施例2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可应用在BIPV生产线中,对高压釜4进行均匀降温,冷却系统包括增压循环泵1、定压补水装置9、闭式循环管路3、闭式换热器2、风扇5、集水槽6及喷淋管路7。循环管路包括冷却管路段31及换热管路段32,增压循环泵1设置在闭式循环管路3上,且增压循环泵1位于冷却管路段31及换热管路段32之间,增压循环泵1的出口端朝向冷却管路段31,增压循环泵1的进口端朝向换热管路段32,增压循环泵1用于为闭式循环管路3中的换热液流动提供动力,增压循环泵1具有增压、促进流动的作用,闭式循环管路3的冷却管路段31用于设置在高压釜4内部的换热壁上,定压补水装置9设置在增压循环泵1与换热管路段32之间,定压补水装置9的补水压力等于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闭式循环管路3发生泄漏或在与高压釜4安装配合后第一次使用时,增压循环泵1使换热液从换热管路段32流向冷却管路段31,换热管路段32内的压力变小,定压补水装置9向闭式循环管路3注入换热液,保证增压循环泵1的输入压力等于换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防止从冷却管路段31流出的换热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因压力变小而汽化。闭式循环管路3的换热管路段32呈“S”型设置在闭式换热器2内部,闭式换热器2对从冷却管路段31流入换热管路段32的换热液进行降温处理。风扇5设置于闭式换热器2的上方,风扇5加速闭式换热器2外部的气体流动,降低闭式换热器2周侧的温度。集水槽6设置在闭式换热器2的底部,集水槽6内装有冷却水,集水槽6连通喷淋管路7,喷淋管路7设置有水泵8,喷淋管路7的出水口朝向闭式换热器2的顶部,通过喷淋管路7对闭式换热器2进行喷淋降温,提高闭式换热器2的散热能力,并且从闭式换热器2顶部流下的水回到集水槽6中。
高压釜4进入降温状态后,开启增压循环泵1、风扇5及水泵8,控制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高于高压釜4内的饱和蒸汽压力,即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大于冷却管路段31内部的压力,使换热液能够流入冷却管路段31,防止换热液回流,同时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也高于高压釜4的工作温度。换热液在闭式循环管路3的冷却管路段31吸收高压釜4内部的热量,换热液流动至换热管路段32后,闭式换热器2对换热液进行降温,通过风扇5及喷淋管路7对闭式换热器2进行风冷及水冷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被增压循环泵1以高于高压釜4工作温度对应饱和蒸汽压力的压力输出,保证换热液的循环。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高于高压釜4的工作温度,换热液不会蒸发,从而解决换热液汽化问题,保证闭式循环管路3及高压釜4的运行安全。
本方案中,在上述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增压循环泵1的出口处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冷却管路段31内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增压循环泵1出口处的输出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冷却管路段31内压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管路段31内的换热液温度。还可以增设主控板,主控板电性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增压循环泵1、风扇5及水泵8。
冷却系统在冷却过程中,接收温度传感器及第二压力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信息,确定冷却管路段31内压强大小及换热液温度,主控板基于冷却管路段31内压强信息及温度信息控制增压循环泵1工作,使增压循环泵1的输出压力高于高压釜4内工作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从而使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高于高压釜4的工作温度,换热液可以在闭式循环管路3内不断循环换热,带走高压釜4内的热量。主控板还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控制风机及水泵8的开关,当高压釜4内冷却管路段31的温度逐渐降低后,可选择性关闭风机或水泵8,节省电能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循环泵、定压补水装置、闭式换热器及用于容纳换热液的闭式循环管路,所述闭式循环管路包括冷却管路段及换热管路段;
所述增压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段的进口与所述换热管路段的出口之间的管路,以通过调节所述闭式循环管路内压强改变所述换热液的饱和蒸汽温度,所述定压补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增压循环泵与所述换热管路段之间;
所述冷却管路段用于铺设在所述高压釜的换热壁,所述换热管路段设置在所述闭式换热器内,所述闭式换热器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路段内的换热液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闭式换热器上方的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闭式换热器下方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通用于对所述闭式换热器进行喷淋降温的喷淋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路设置有水泵,且所述喷淋管路的出水口朝向所述闭式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所述换热管路段呈“S”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循环泵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增压循环泵出口处的输出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段内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管路段内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段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管路段内的换热液温度。
CN201921014866.2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Active CN210922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866.2U CN21092222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866.2U CN21092222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2221U true CN210922221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7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4866.2U Active CN21092222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2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8691A (zh) 用于高功率密度机柜的泵驱两相环路散热系统
CN203564098U (zh) 冷热饮水机
CN105402891A (zh) 一种新型导热油加热系统
CN205545144U (zh) 一种基于热管散热的光伏发电系统
CN210922221U (zh) 一种高压釜冷却系统
CN212179661U (zh) 外循环汽包取热系统
CN109831898A (zh) 一种液冷服务器机柜
CN217013574U (zh) 一种温控水壶模块
CN201166447Y (zh) 热水发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热泵热水系统
CN206787051U (zh) 一种双温区热水器
CN206361910U (zh) 一种水冷容积式蒸发器
CN204925966U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液冷装置
CN100587380C (zh) 逆流型蒸发式冷凝器
CN209700985U (zh) 一种卫星热控系统用液冷散热控制装置
CN209926925U (zh) 一种新型冷热水机热交换器
CN204925965U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液冷系统
CN202511455U (zh) 一种储热型热泵热水器
CN206670033U (zh) 一种pcb水平线加热装置
CN217243814U (zh) 多功能智能饮水机
CN206212549U (zh) 应用于超算中心的即插式喷雾冷却装置
JP3846385B2 (ja) ソーラーシステム付き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213353200U (zh) 一种亚克力板环形水浴太阳能温差控制系统
CN212930449U (zh)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燃气采暖热水系统
CN215638933U (zh) 蒸汽热能回收装置
CN106862527A (zh) 一种冷却水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76 6015, 6th floor, building 8, 9 Yingshun Road, Yinghai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1, room 6, building No. 7, Rongchang Ea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100176, China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2

Address after: No. 201, No. 1 A, No. 1 A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Qianhai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6 6015, 6th floor, building 8, 9 Yingshun Road, Yinghai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2

Address after: 201203 3rd floor, no.665 Zhangjia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66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