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0424U - 水管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水管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0424U
CN210920424U CN201922058080.7U CN201922058080U CN210920424U CN 210920424 U CN210920424 U CN 210920424U CN 201922058080 U CN201922058080 U CN 201922058080U CN 210920424 U CN210920424 U CN 210920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ipeline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surfac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80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康水
李国富
梁党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icheng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icheng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icheng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icheng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580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0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0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0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包括管道,相邻两个管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相邻两个管道相连通设置,管道一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副连接件,管道另一端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与相邻管道的副连接件连接的主连接件;当主连接件与相邻管道的副连接件相互连接时,相邻两个管道夹紧密封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减少密封圈褶皱后,进而减少相邻相互连接水管之间的位置漏水的优点。

Description

水管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铺设给排水管道,相邻水管在连接过程中,通常会在相邻水管管道之间安装“O”型密封圈以实现密封,但是,由于“O”型密封圈与水管管道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而且“O”型密封圈的两个外侧壁一般与水管管道的端部相抵,在水管管道长期使用过程中使得“O”型密封圈出现老化或错位偏移的现象。
除此之外,现有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两根管道在进行螺纹连接的过程中,由于相对运动,从而使得中二者之间的“O”型密封圈产生被相对扭转的情况,而产生旋转褶皱的情况,使得水管内的水容易从“O”型密封圈与水管之间的间隙渗透至水管外,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具有减少密封圈褶皱后,进而减少相邻相互连接水管之间的位置漏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包括管道,相邻两个所述管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相邻两个所述管道相连通设置,所述管道一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副连接件,所述管道另一端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与相邻所述管道的副连接件连接的主连接件;当所述主连接件与相邻管道的副连接件相互连接时,相邻两个所述管道夹紧所述密封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两个管道进行连接时,将密封圈安装在两个管道之间的位置,通过转动主连接件以便于与副连接件连接,有利于减少两根管道整体产生相对运动的情况,进而减少密封圈因旋转而产生褶皱的情况,有利于减少管道内的水从密封圈与管道之间的间隙渗透至管道外的情况,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沿所述密封圈轴线的两侧均凸起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管道的外周面的末端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环,利用凸环与管道的外周面的末端插接,使得密封圈的安装操作简便,同时有利于减少密封圈与管道相互分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副连接件包括环块,所述环块与所述管道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所述环块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主连接件包括转环,所述转环与所述管道远离所述环块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转动,所述转环的内周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块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环与环块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相邻的两根管道相互靠近,使得相邻的两根管道夹紧两根管道之间的密封圈,使得密封圈产生变形,有利于减少管道内的水从密封圈与管道之间的间隙渗透至管道外的情况,从而达到相邻管道之间的位置防渗水的情况,同时使得相邻管道夹紧密封圈的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环靠近同一管道的环块的一端的内周面开有环槽,环槽沿所述转环的内周面圆周延伸,所述管道远离所述环块的一端的外周面凸起有T型环,所述T型环与所述环槽卡接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槽和T型环,利用T型环与环槽卡接滑动,有利于提高转环转动运动的导向性,进而使得转环的滑动运动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副连接件包括副环圈,所述副环圈与所述管道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所述副环圈朝向所述管道靠近所述副环圈一侧的侧面凸起有若干螺纹柱,若干所述螺纹柱绕所述管道的轴线等角度分布,所述主连接件包括主环圈,所述主环圈与所述管道远离所述副环圈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所述主环圈朝向远离所述副环圈的侧面凸起有若干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主环圈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筒,若干所述连接筒与若干所述螺纹柱相互正对设置,所述连接筒的内周面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的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当若干所述连接筒分别与相邻所述管道的若干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时,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管道夹紧所述密封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连接筒与相邻管道的螺纹柱相互正对设置后,通过转动若干连接筒,使得连接筒与螺纹柱相互螺纹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管道相互靠近,并且挤压密封圈至变形,从而减少管道内的水从密封圈与管道之间的间隙处流出,从而达到防渗水的效果,与此同时时,有利于减少密封圈出现褶皱变形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密封圈的使用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筒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有副齿环,所述副齿环的齿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管道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所述连接筒的副齿环啮合传动有同一主齿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相互啮合设置副齿环和主齿环,使得若干连接筒可以进行同步转动运动的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齿环的外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纹路,有利于增加主齿环的外周面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转动主齿环的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筒沿其轴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限制所述主齿环沿所述连接筒的轴线方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设置限位块,有利于减少主齿环沿连接筒的轴线方向运动,而与连接筒分离的情况,从而提高副齿环与主齿环相互啮合设置的有效性,并且提高主齿环和副齿环啮合运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密封圈和凸环,使得密封圈的安装操作简便,同时有利于减少密封圈与管道相互分离的情况;
2.通过设置主连接件和副连接件相互连接,从而使得相邻两个相互连接管道相互靠近,并挤压密封块,有利于提高相邻管道之间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进而减少管道内的水从密封圈与管道之间的间隙处流出的情况,同时,有利于减少相邻管道相对转动而使得密封圈产生褶皱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管道;2、副连接件;21、固定环;32、环块;23、副环圈;24、螺纹柱;3、主连接件;31、T型环;32、转环;321、环槽;33、主环圈;34、连接柱;35、连接筒;36、副齿环;37、主齿环;38、限位块;39、防滑纹路;4、密封圈;41、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包括管道1,相邻两个管道1之间安装有密封相邻管道1之间的间隙的密封圈4,密封圈4的内周面的直径大于管道1的内周面的直径,密封圈4的外周面的直径大于管道1的外周面的直径,密封圈4的外周面沿密封圈4轴线的两侧均凸起凸环41(如图3所示),凸环41的内周面的直径略大于管道1的外周面的直径,凸环41的内周面与管道1的外周面的末端插接,密封圈4密封且连通相邻两个管道1设置。
管道1一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副连接件2,管道1远离副连接件2的一端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与相邻管道1的副连接件2连接的主连接件3;当主连接件3与相邻管道1的副连接件2相互连接时,相邻两个管道1夹紧密封圈4设置。
如图2至图3所示,副连接件2包括固定环21,固定环21与管道1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固定环21与管道1的两个末端均有距离,固定环21的外周面至管道1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可供凸环41插入,固定环2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环块22,环块22绕管道1的轴线环绕管道1设置,环块22沿其轴线的一端与固定环21固定连接,环块22沿其轴线且远离固定环21的一端朝向管道1靠近副连接件2的一侧,环块22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
如图2至图3所示,主连接件3包括T型环31,T型环31与管道1远离环块22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T型环31绕管道1轴线环绕一周设置,T型环31与管道1沿其轴线的两个端面均有距离。T型环31滑动连接有转环32,转环32靠近环块22一端的内周面开有环槽321,环槽321的横截面呈类“T”型设置,环槽321绕转环32的轴线沿其内周面延伸一周设置,T型环31与环槽321卡接滑动。转环32的内周面设置有与环块22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当两根管道1相互正对设置,且转动转环32,使得转环32的内螺纹与环块22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时,两根管道1相互靠近,并且挤压密封圈4,从而减少管道1内的水从密封圈4与管道1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情况。
实施例1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工作时,当需要将两根管道1进行连接时,在确保操作安全的前提下,首先将密封的凸环41与相邻的两个管道1的对接位置插接,使得密封圈4的安装操作简便,同时有利于减少密封圈4与管道1相互分离的情况,并且使得两个管道1的连接口相互正对设置。
接着,连续转动转环32,使得转环32的内螺纹与环块22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使得相邻的两根管道1的相互靠近,并夹紧二者之间的密封圈4,使得密封圈4逐渐变形,并且逐渐缩小密封圈4与管道1之间的间隙。除此之外,有利于减少相邻两个管道1相对运动的情况,进而减少密封圈4出现褶皱的情况,从而提高密封圈4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减少管道1内的水从密封圈4与管道1之间的间隙流出管道1外的情况,最终达到提高相邻管道1连接位置的密封性的效果。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4至图5所示,副连接件2包括副环圈23,副环圈23与管道1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副环圈23朝向管道1靠近副环圈23一侧的侧面凸起有若干螺纹柱24,若干螺纹柱24绕管道1的轴线等角度分布,且若干螺纹柱24的轴线至管道1的轴线的距离一致,若干螺纹柱24的轴线绕管道1轴线环绕形成类圆形状。
如图5至图6所示,主连接件3包括主环圈33,主环圈33与管道1远离副环圈23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主环圈33朝向远离副环圈23的侧面凸起有若干连接柱34,若干连接柱34与若干螺纹柱24相互正对设置,连接柱34远离主环圈3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筒35,连接筒35的封闭端与连接柱34转动连接,连接筒35与连接柱34同轴设置,连接筒35的内周面设置有与螺纹柱24的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如图6至图7所示,连接筒35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有副齿环36,副齿环36的轴线与连接筒35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副齿环36的齿面朝向远离是连接筒35的一侧设置,若干连接筒35的副齿环36啮合传动有同一主齿环37,主齿环37的轴线与管道1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主齿环37的齿面朝向靠近管道1的一侧。
连接筒35沿其轴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8,限位块38限制主齿环37沿连接筒35的轴线方向滑动,以减少主齿环37与连接筒35分离的情况。主齿环37的外周面设置有增强摩擦力的防滑纹路39。
如图4至图5所示,当管道1的若干连接筒35分别与相邻管道1的若干螺纹柱24相互正对设置时,通过转动主齿环37的防滑纹路39,利用副齿环36与主齿环37啮合传动,从而使得若干副齿环36与主齿环37同向转动,并且使得连接筒35的内螺纹与螺纹柱24的外螺纹连续螺纹连接,从而使得两个相邻的管道1相互靠近,并且使得相邻的两个管道1相互夹紧二者之间的密封圈4,从而增强相邻管道1之间连接位置的密封性,有利于减少管道1内的水从密封圈4与管道1之间的间隙流出管道1外的情况。
实施例2的工况及原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当需要将两个管道1进行连接时,在将密封圈4安装在相邻管道1之间的位置的前提下,将若干连接筒35与螺纹柱24相互正对设置,然后通过转动主齿环37的防滑纹路39,由于副齿环36与主齿环37相互啮合传动,从而使得若干连接筒35与主齿环37同步且同向转动。
进而使得连接筒35的内螺纹与螺纹柱24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使得相邻的两根管道1的相互靠近,并夹紧二者之间的密封圈4,使得密封圈4逐渐变形,并且逐渐缩小密封圈4与管道1之间的间隙。除此之外,有利于减少相邻两个管道1相对运动的情况,进而减少密封圈4出现褶皱的情况,从而提高密封圈4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减少管道1内的水从密封圈4与管道1之间的间隙流出管道1外的情况,最终达到提高相邻管道1连接位置的密封性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管道(1),相邻两个所述管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与相邻两个所述管道(1)相连通设置,所述管道(1)一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副连接件(2),所述管道(1)另一端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与相邻所述管道(1)的副连接件(2)连接的主连接件(3);当所述主连接件(3)与相邻管道(1)的副连接件(2)相互连接时,相邻两个所述管道(1)夹紧所述密封圈(4)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4)的外周面沿所述密封圈(4)轴线的两侧均凸起凸环(41),所述凸环(41)与所述管道(1)的外周面的末端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副连接件(2)包括环块(22),所述环块(22)与所述管道(1)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所述环块(22)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主连接件(3)包括转环(32),所述转环(32)与所述管道(1)远离所述环块(22)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转动,所述转环(32)的内周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块(22)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环(32)靠近同一管道(1)的环块(22)的一端的内周面开有环槽(321),环槽(321)沿所述转环(32)的内周面圆周延伸,所述管道(1)远离所述环块(22)的一端的外周面凸起有T型环(31),所述T型环(31)与所述环槽(321)卡接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副连接件(2)包括副环圈(23),所述副环圈(23)与所述管道(1)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所述副环圈(23)朝向所述管道(1)靠近所述副环圈(23)一侧的侧面凸起有若干螺纹柱(24),若干所述螺纹柱(24)绕所述管道(1)的轴线等角度分布,所述主连接件(3)包括主环圈(33),所述主环圈(33)与所述管道(1)远离所述副环圈(23)的一端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所述主环圈(33)朝向远离所述副环圈(23)的侧面凸起有若干连接柱(34),所述连接柱(34)远离所述主环圈(3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筒(35),若干所述连接筒(35)与若干所述螺纹柱(24)相互正对设置,所述连接筒(35)的内周面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24)的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当若干所述连接筒(35)分别与相邻所述管道(1)的若干所述螺纹柱(24)螺纹连接时,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管道(1)夹紧所述密封圈(4)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筒(35)的外周面套接固定有副齿环(36),所述副齿环(36)的轴线与所述管道(1)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所述连接筒(35)的副齿环(36)啮合传动有同一主齿环(3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齿环(37)的外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3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筒(35)沿其轴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8),所述限位块(38)限制所述主齿环(37)沿所述连接筒(35)的轴线方向滑动。
CN201922058080.7U 2019-11-25 2019-11-25 水管连接结构 Active CN210920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8080.7U CN210920424U (zh) 2019-11-25 2019-11-25 水管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8080.7U CN210920424U (zh) 2019-11-25 2019-11-25 水管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0424U true CN210920424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5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8080.7U Active CN210920424U (zh) 2019-11-25 2019-11-25 水管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04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6077A (zh) * 2023-10-30 2023-12-01 山东一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快装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6077A (zh) * 2023-10-30 2023-12-01 山东一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快装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36086U (zh) 发动机管道直角接头组件
CN210920424U (zh) 水管连接结构
CN205261090U (zh) 压力软管、与其配合使用的连接零部件及二者的组合装置
CN105276317A (zh) 一种新型压力软管及其连接零部件
KR20110033548A (ko) 나선형 파형관용 이음장치
CN203533021U (zh) 卡套式管接头
CN104455815B (zh) 一种挖掘机用锥密封管接头
CN206830987U (zh) 一种新型管道螺纹密封接头
CN210263294U (zh) 一种市政用下水道
CN210069197U (zh) 一种卡套式液压管接头
CN203546442U (zh) 一种洗衣机进水管接头组件
CN206130395U (zh) 可变向接头装置
CN111288243A (zh) 一种用于管路旁接的连接组件
CN212203534U (zh) 一种用于管路旁接的连接组件
CN205781525U (zh) 水管接头、水箱和热水机
CN201772170U (zh) L型旋转快插接头
CN201764202U (zh) 流体管道堵漏装置
CN205001756U (zh) 管道抢修器
CN205173793U (zh) 旋转接头
CN21742253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管道连接装置
CN210196707U (zh) 一种新型给排水管连接装置
CN218625957U (zh) 一种pe管接头变径接头
CN204312865U (zh) 沟槽管道卡箍
CN217208174U (zh) 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密封圈
CN209892936U (zh) 非金属承压管新型抢修专用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