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9171U -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 Google Patents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9171U
CN210919171U CN201921526819.6U CN201921526819U CN210919171U CN 210919171 U CN210919171 U CN 210919171U CN 201921526819 U CN201921526819 U CN 201921526819U CN 210919171 U CN210919171 U CN 210919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arm
arm assembly
valve
rolle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68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记
姚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68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9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9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91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气机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配气机构包括:本体,进气气门,排气气门,进气液压挺柱,进气液压挺柱设在进气气门的右侧,进气液压挺柱和进气气门通过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相连;第一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一滚子摇臂组件配合相连,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一喷油孔以向第一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一凸轮之间喷油;排气液压挺柱,排气液压挺柱设在排气气门的右侧,排气液压挺柱和排气气门通过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相连;第二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二滚子摇臂组件配合相连,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二喷油孔以向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二凸轮之间喷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结构布置紧凑,润滑效果好。

Description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中,配气机构结构布置与气缸盖结构相匹配,配气机构结构布置既要保证各个气缸的换气良好、充气效率尽可能高,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还要考虑到配气机构空间布置的紧凑性。
相关技术中的发动机配气机构结构布置,从气缸盖的前端来看,进气液压挺柱组件布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即进气气门的右边;排气液压挺柱组件布置在气缸盖的排气侧,排气气门的左边,如此使得配气机构在宽度方向的结构尺寸大,导致气缸盖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大,气缸盖及配气机构在空间内布置不紧凑,并且会增加气缸盖的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此外,凸轮轴凸轮及滚子摇臂组件滚轮之间的润滑效果较差,磨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配气机构,所述配气机构的结构布置紧凑、润滑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配气机构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配气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下部限定出燃烧室,所述本体上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分别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左侧;进气气门,所述进气气门设在所述燃烧室和所述进气通道的连通处;排气气门,所述排气气门设在所述燃烧室和所述排气通道的连通处;进气液压挺柱,所述进气液压挺柱设在所述进气气门的右侧,所述进气液压挺柱和所述进气气门通过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相连;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配合相连,在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一喷油孔以向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一凸轮之间喷油;排气液压挺柱,所述排气液压挺柱设在所述排气气门的右侧,所述排气液压挺柱和所述排气气门通过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相连;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和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配合相连,在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二喷油孔以向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二凸轮之间喷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通过将排气液压挺柱设在排气气门的右侧,可以减小配气机构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使得配气机构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通过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一喷油孔,可以向第一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一凸轮之间喷油,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二喷油孔,用于向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二凸轮之间喷油,使得第一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一凸轮之间、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二凸轮之间的润滑效果好,减小彼此间的磨损,保证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均包括摇臂和设在所述摇臂上的滚轮,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连接在所述进气液压挺柱和所述进气气门之间,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位于所述进气液压挺柱和所述进气气门之间,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连接在所述排气液压挺柱和所述排气气门之间,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位于所述排气液压挺柱和所述排气气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喷油孔设在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朝向所述进气液压挺柱的一端,所述第二喷油孔设在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朝向所述排气液压挺柱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喷油孔朝向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所述第一凸轮相切处设置,所述第二喷油孔朝向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相切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喷油孔和所述第二喷油孔均向左上方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喷油孔包括在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喷油孔包括在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喷油孔和所述进气液压挺柱上的油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喷油孔和所述排气液压挺柱上的油道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液压挺柱位于所述排气气门和所述进气气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发动机,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配气机构,所述发动机与上述的配气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发动机,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C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配气机构100,本体10,燃烧室10a,
进气气门20,排气气门30,
进气液压挺柱40,第一凸轮50,
排气液压挺柱60,第二凸轮70,
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81,第一喷油孔811,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配气机构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气机构100包括本体10、进气气门20、排气气门30、进气液压挺柱40、第一凸轮50、排气液压挺柱60和第二凸轮70。
具体地,在本体10的下部限定出燃烧室10a,在本体10上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别与燃烧室10a相连通,排气通道位于进气通道的左侧,可燃混合气体通过进气通道进入燃烧室10a内,燃烧室10a内的废气通过排气通道排出。
进一步,进气气门20设在燃烧室10a和进气通道的连通处,进气液压挺柱40设在进气气门20的右侧,进气液压挺柱40和进气气门20通过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相连,第一凸轮50和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配合相连,当第一凸轮50下压进气气门20时,进气通道和燃烧室10a导通,可燃混合气可通过进气通道进入燃烧室10a内。排气气门30设在燃烧室10a和排气通道的连通处,排气液压挺柱60设在排气气门30的右侧,排气液压挺柱60和排气气门30通过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相连,第二凸轮70和第二滚子摇臂组件配合相连,当第二凸轮70下压进气气门20时,排气通道和燃烧室10a导通,燃烧室10a内的废气可通过排气通道排出。
进一步地,通过将排气液压挺柱60设在排气气门30的右侧,与相关技术中配气结构的排气液压挺柱设在排气气门的左侧的布置方式相比,可以减少配气机构10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使得配气机构100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减小空间占用,同时节省加工材料,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此外,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上设有第一喷油孔811,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二喷油孔,通过第一喷油孔811可以向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和第一凸轮50之间喷油,减少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和第一凸轮50之间的运转磨损,通过第二喷油孔可以向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二凸轮70之间喷油,减少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二凸轮70 之间的运转磨损,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提升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100,通过将排气液压挺柱60设在排气气门30的右侧,可以减小配气机构10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使得配气机构100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通过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上设有第一喷油孔811,可以向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和第一凸轮50之间喷油,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二喷油孔,用于向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二凸轮70之间喷油,使得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和第一凸轮50之间、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第二凸轮70之间的润滑效果好,减小彼此间的磨损,提升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体10为气缸盖,配气机构100设在气缸盖上,通过将排气液压挺柱60设在排气气门30的右侧,使得配气机构100机构更加紧凑,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减小,同时也可减少气缸盖的宽度,降低加工成本和节约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滚子摇臂组件80和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均包括摇臂和滚轮,滚轮设在摇臂上,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81连接在进气液压挺柱40 和进气气门20之间,起到连接进气液压挺柱40和进气气门20的作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位于进气液压挺柱40和进气气门20之间,进气液压挺柱40和进气气门20可以围绕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进行摆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连接在排气液压挺柱60和排气气门30之间,起到连接排气液压挺柱60和排气气门30的作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位于排气液压挺柱60和排气气门30之间,排气液压挺柱60和排气气门30可以围绕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进行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一喷油孔811设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81上朝向进气液压挺柱40的一端,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喷油孔811设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81的右端,这样,当第一凸轮50发生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喷油孔811 可以向第一凸轮50和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之间喷油,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第二喷油孔设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朝向排气液压挺柱60的一端,如图4所示,第二喷油孔设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的右端,这样,当第二凸轮70发生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喷油孔可以向第二凸轮70和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之间喷油,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一喷油孔811朝向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 82和第一凸轮50相切处设置,第二喷油孔朝向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第二凸轮 70相切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喷油孔811喷出的油到达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和第一凸轮50的接触位置(如图3所示的b为第一喷油孔811的喷油方向),第二喷油孔喷出的油到达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第二凸轮70的接触位置(如图4 所示的e为第二喷油孔的喷油方向),既可以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又可以保证对需要润滑的部位起到良好润滑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喷油孔811和第二喷油孔均向左上方倾斜延伸,可以理解是,第一喷油孔811位于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和第一凸轮50的右侧,第二喷油孔位于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第二凸轮70的右侧,这样,将第一喷油孔811和第二喷油孔设置成沿向左上方倾斜延伸,可以使得润滑油直接喷向凸轮和滚轮的接触位置处,提高了润滑效果,减小凸轮和滚轮之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凸轮50在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喷油孔811向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和第一凸轮50喷油润滑,使得进气侧的第一凸轮50及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可以实现足够地润滑,减少磨损。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排气液压挺柱设在排气气门的左侧,第二喷油孔也设在第二凸轮的左侧,润滑油喷射在第二凸轮的左侧,第二凸轮顺时针且高速转动时,润滑油容易飞溅出去,润滑油起到的润滑作用很小,会增大第二凸轮和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的磨损。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气机构100,通过将排气液压挺柱60设在排气气门30的右侧,使得第二喷油孔可以在第二凸轮70的右侧向第二凸轮70和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之间喷油,由于第二凸轮70是顺时针高速转动,润滑油不易被甩出,润滑油可以跟随第二凸轮70的转向进入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第二凸轮70之间,起到很好地润滑作用,减少二者之间的摩擦损耗,保证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第二凸轮70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一喷油孔811包括在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 81臂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第二喷油孔包括在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以保证对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82和第一凸轮50的润滑作用,以及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第二凸轮70的润滑作用,使得润滑更加充分,防止局部润滑不足出现磨损。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一喷油孔811和进气液压挺柱40上的油道相连通,可以为第一喷油孔811供油,第二喷油孔和排气液压挺柱60上的油道相连通,可以为第二喷油孔供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排气液压挺柱60位于排气气门30和进气气门20之间,以使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减小配气结构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气机构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的配气机构100,从而具有结构布局更加紧凑、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材料、润滑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从而具有结构布局更加紧凑、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材料、润滑效果好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下部限定出燃烧室,所述本体上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分别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左侧;
进气气门,所述进气气门设在所述燃烧室和所述进气通道的连通处;
排气气门,所述排气气门设在所述燃烧室和所述排气通道的连通处;
进气液压挺柱,所述进气液压挺柱设在所述进气气门的右侧,所述进气液压挺柱和所述进气气门通过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相连;
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配合相连,在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一喷油孔以向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一凸轮之间喷油;
排气液压挺柱,所述排气液压挺柱设在所述排气气门的右侧,所述排气液压挺柱和所述排气气门通过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相连;
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和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配合相连,在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上设有第二喷油孔以向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二凸轮之间喷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和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均包括摇臂和设在所述摇臂上的滚轮,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连接在所述进气液压挺柱和所述进气气门之间,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位于所述进气液压挺柱和所述进气气门之间,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连接在所述排气液压挺柱和所述排气气门之间,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位于所述排气液压挺柱和所述排气气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孔设在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朝向所述进气液压挺柱的一端,所述第二喷油孔设在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朝向所述排气液压挺柱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孔朝向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所述第一凸轮相切处设置,所述第二喷油孔朝向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滚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相切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孔和所述第二喷油孔均向左上方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孔包括在所述第一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喷油孔包括在所述第二滚子摇臂组件的摇臂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油孔和所述进气液压挺柱上的油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喷油孔和所述排气液压挺柱上的油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液压挺柱位于所述排气气门和所述进气气门之间。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气机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CN201921526819.6U 2019-09-12 2019-09-12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19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6819.6U CN210919171U (zh) 2019-09-12 2019-09-12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6819.6U CN210919171U (zh) 2019-09-12 2019-09-12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9171U true CN210919171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681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19171U (zh) 2019-09-12 2019-09-12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91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3426A (zh) * 2021-12-29 2022-03-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发动机低摩擦阀系结构
CN114483357A (zh) * 2021-12-24 2022-05-13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3357A (zh) * 2021-12-24 2022-05-13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
CN114483357B (zh) * 2021-12-24 2024-02-27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
CN114233426A (zh) * 2021-12-29 2022-03-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发动机低摩擦阀系结构
CN114233426B (zh) * 2021-12-29 2023-07-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发动机低摩擦阀系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19171U (zh) 配气机构和具有其的发动机、车辆
KR100867842B1 (ko) 자동차용 가변밸브리프트 팔로워
JP5925878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CN101598046A (zh) 风冷式通用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US6705281B2 (en) 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80110332A1 (en) Oil supply structure for reducing friction of cam shaft
CN103174539B (zh) 发动机的活塞的冷却结构
WO2015137046A1 (ja) 動弁装置の潤滑構造
CN102322345A (zh) 二冲程水平对置双轴发动机
TW200409859A (en) Air-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0937920A1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piston pin
KR20010014893A (ko) 독특한 헤드 볼트 장착부와 포트 배치를 갖는 실린더헤드를 구비하는 내연기관
CN201810358U (zh) 一种柴油机凸轮轴的安装与润滑结构
CN211287824U (zh) 一种自润滑降噪耐磨损的液压挺柱
CN1948738B (zh) 具有一体式支撑座的汽缸头
JP4007885B2 (ja) 空気ポンプ駆動装置
JP4498990B2 (ja) 内燃機関の2次エアー供給装置
CN201354661Y (zh) 一种四气门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润滑机构
CN201953494U (zh) 一种发动机缸头
US10598122B2 (en) Cylinder head cooling structure
CN205744170U (zh) 汽缸头油路结构
JP2011256836A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CN201396222Y (zh) 一缸一盖四气门系列柴油机气缸盖
CN203248253U (zh) 涡轮增压发动机
CN217107150U (zh) 一种发动机正时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2